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纪-古近纪挤压构造的发现与盆地性质探讨
被引量:
13
1
作者
刘志宏
宋健
+2 位作者
刘希雯
吴相梅
高翔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83-2393,共11页
松辽盆地位于欧亚板块东部,毗邻太平洋板块,是叠置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晚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规模最大的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具有断、坳双重结构。自白垩纪以来,松辽盆地南部主要经历两期挤压作用:NW-SE向挤压作用发...
松辽盆地位于欧亚板块东部,毗邻太平洋板块,是叠置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晚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规模最大的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具有断、坳双重结构。自白垩纪以来,松辽盆地南部主要经历两期挤压作用:NW-SE向挤压作用发生在下白垩统营城组碎屑岩段-上白垩统泉头组沉积时期,挤压作用持续了18Myr;近E-W向挤压作用发生在四方台组-古近系沉积时期,挤压作用至少持续了39.1Myr。两期挤压作用都表现出东强西弱的特点,第二期挤压作用的变形强度远大于第一期,并且在明水组沉积晚期变形强度最大,这期挤压作用奠定了松辽盆地现今的构造格局。下白垩统营城组上部碎屑岩段-上白垩统泉头组和四方台组-古近系的沉积作用分别记录了第一期、第二期挤压作用形成的反转构造和断层相关褶皱的变形过程。上述构造在不同时期隆升速率与沉积速率之间的关系,控制了盆地的沉积范围、沉积地层的厚度和接触关系在空间上的变化。松辽盆地在上述两个构造演化阶段都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陆内区域,盆地性质都应属于陆内挤压坳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构造
构造特征
断层相关褶皱
生长地层
白垩纪-古近纪
盆地性质
松辽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豫西栾川潭头盆地白垩纪-古近纪古气候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毛志芳
周洪瑞
+1 位作者
李淑娟
卢远征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8-24,共7页
豫西栾川潭头盆地是一个晚白垩世—古近纪陆相沉积盆地,沉积了一套以红色碎屑岩为主的晚白垩世-古新世地层。本文以孢粉分析为主,综合区内古生物学、岩石学、沉积学等古气候标志,认为研究区高峪沟组下段沉积时期属半干旱的热带气候;上...
豫西栾川潭头盆地是一个晚白垩世—古近纪陆相沉积盆地,沉积了一套以红色碎屑岩为主的晚白垩世-古新世地层。本文以孢粉分析为主,综合区内古生物学、岩石学、沉积学等古气候标志,认为研究区高峪沟组下段沉积时期属半干旱的热带气候;上段下部沉积时期为半干旱半湿润的亚热带-热带气候;上段上部沉积时期为半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大章组底部沉积时期属半湿润的暖温带气候。根据区内古气候特征及化石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K/E界线位于高峪沟组上段的上部与下部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白垩纪-古近纪
潭头盆地
孢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纪-古近纪挤压构造的发现与盆地性质探讨
被引量:
13
1
作者
刘志宏
宋健
刘希雯
吴相梅
高翔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自然资源部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
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83-2393,共11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121201108548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2150)联合资助。
文摘
松辽盆地位于欧亚板块东部,毗邻太平洋板块,是叠置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晚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规模最大的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具有断、坳双重结构。自白垩纪以来,松辽盆地南部主要经历两期挤压作用:NW-SE向挤压作用发生在下白垩统营城组碎屑岩段-上白垩统泉头组沉积时期,挤压作用持续了18Myr;近E-W向挤压作用发生在四方台组-古近系沉积时期,挤压作用至少持续了39.1Myr。两期挤压作用都表现出东强西弱的特点,第二期挤压作用的变形强度远大于第一期,并且在明水组沉积晚期变形强度最大,这期挤压作用奠定了松辽盆地现今的构造格局。下白垩统营城组上部碎屑岩段-上白垩统泉头组和四方台组-古近系的沉积作用分别记录了第一期、第二期挤压作用形成的反转构造和断层相关褶皱的变形过程。上述构造在不同时期隆升速率与沉积速率之间的关系,控制了盆地的沉积范围、沉积地层的厚度和接触关系在空间上的变化。松辽盆地在上述两个构造演化阶段都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陆内区域,盆地性质都应属于陆内挤压坳陷盆地。
关键词
挤压构造
构造特征
断层相关褶皱
生长地层
白垩纪-古近纪
盆地性质
松辽盆地南部
Keywords
Compressional structure
Structural feature
Fault
-
related fold
Growth strata
Cretaceous
-
Paleogene
Basin properties
The southern Songliao Basin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豫西栾川潭头盆地白垩纪-古近纪古气候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毛志芳
周洪瑞
李淑娟
卢远征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8-2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2017
90914003)资助
文摘
豫西栾川潭头盆地是一个晚白垩世—古近纪陆相沉积盆地,沉积了一套以红色碎屑岩为主的晚白垩世-古新世地层。本文以孢粉分析为主,综合区内古生物学、岩石学、沉积学等古气候标志,认为研究区高峪沟组下段沉积时期属半干旱的热带气候;上段下部沉积时期为半干旱半湿润的亚热带-热带气候;上段上部沉积时期为半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大章组底部沉积时期属半湿润的暖温带气候。根据区内古气候特征及化石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K/E界线位于高峪沟组上段的上部与下部之间。
关键词
古气候
白垩纪-古近纪
潭头盆地
孢粉分析
Keywords
palaeoclimates
Cretaceous
-
Palaeogene
Tantou Basin
sporopollen analysis
分类号
P588.2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纪-古近纪挤压构造的发现与盆地性质探讨
刘志宏
宋健
刘希雯
吴相梅
高翔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豫西栾川潭头盆地白垩纪-古近纪古气候研究
毛志芳
周洪瑞
李淑娟
卢远征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