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白叶枯病菌生理小种在纳米银膜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初探 被引量:6
1
作者 康颐璞 司民真 +2 位作者 李清玉 黄琼 刘仁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2-375,共4页
用硝酸银和聚乙烯醇混合溶液作为电解液,把载玻片放入电解液中,用银棒作为电极在直流电压下电解1 h,使载玻片在电解出的银胶中静置12 h后,取出晾干,即得制备的银膜。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测得在银膜上的白叶枯病菌7个生理小种的表面增强... 用硝酸银和聚乙烯醇混合溶液作为电解液,把载玻片放入电解液中,用银棒作为电极在直流电压下电解1 h,使载玻片在电解出的银胶中静置12 h后,取出晾干,即得制备的银膜。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测得在银膜上的白叶枯病菌7个生理小种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7个生理小种分别是1-YN1,2-YN7,3-YN11,4-GD414,5-SCYC6,6-HEN11,7-FWJ,7个生理小种的SERS谱在峰位及峰的相对强度上都有很多差别。这可用于生理小种的鉴别。因为银膜上的纳米银颗粒是银胶中银颗粒的聚合体,这种聚合体大大缩小了纳米银之间的距离,从而产生了很强的电磁增强作用。电解法制备的银膜价格低廉,增强效果好,普通实验室便可以制备。此研究为快速、方便检测白叶枯病菌不同生理小种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对白叶枯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叶枯细菌 纳米银膜 电解法 S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14)C研究水稻白叶枯病的侵染途径
2
作者 王树禹 唐秉仁 +1 位作者 刘大森 崔在久 《核农学报》 CAS 1986年第4期30-33,共4页
1982-1985年,用放射性比强度为10μCi/ml^(14)C-牛肉汁胨琼脂培养基标记和病菌沉积纸片液体闪烁法测定水稻白叶枯细菌。研究稻株病菌对杂草的侵染,测定出凤稗、车前等15种带菌杂草。从水稻三叶期开始,由杂草进入田水中的病菌侵染秧苗根... 1982-1985年,用放射性比强度为10μCi/ml^(14)C-牛肉汁胨琼脂培养基标记和病菌沉积纸片液体闪烁法测定水稻白叶枯细菌。研究稻株病菌对杂草的侵染,测定出凤稗、车前等15种带菌杂草。从水稻三叶期开始,由杂草进入田水中的病菌侵染秧苗根系,沿 n+2叶片向上侵染,七叶龄后,病菌侵染稻株各器官直至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叶枯细菌 杂草 菌种 勃利 侵染途径 稻株 白叶枯 稻作病害 水稻三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