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稻作资源特征特性及生态地理分布研究 Ⅶ.稻白叶枯病抗性资源的多样性分布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奎丽梅 卢义宣 +5 位作者 苏艳 曹永生 刘晓利 王丽萍 陈晓艳 杨忠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01-1504,共4页
采用GIS、BioDiversity等技术分析了4062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在云南不同气候类型和各类稻区的表现。结果表明,稻白叶枯病抗性与气候环境因素呈显著相关。稻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从南亚热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热带... 采用GIS、BioDiversity等技术分析了4062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在云南不同气候类型和各类稻区的表现。结果表明,稻白叶枯病抗性与气候环境因素呈显著相关。稻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从南亚热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热带→南温带→中温带逐渐减小,反之增大;随海拔的升高、温度的降低而减少,反之增大。亚热带是稻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富集气候带。单双季籼稻区和水陆稻区的稻白叶枯病多样性高于其他稻作区,稻作复杂地区稻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较高。发掘了198份值得研究利用的优异的稻白叶枯病抗性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叶枯病抗性 资源 多样 生态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Xa21基因水稻培矮64S回交后代白叶枯病抗性与育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小荣 钱海丰 薛庆中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0-272,共3页
对筛选到的转 Xa2 1基因培矮 6 4 S后代纯合株系抗性与育性的研究表明 ,在第 5代杂种中 ,该外源基因仍能稳定遗传表达 ;以其作父本、培矮 6 4 S为母本所配制的 F1 植株 ,Xa2 1基因 PCR检测均呈阳性 ,且绝大多数表现抗白叶枯病 ,说明该... 对筛选到的转 Xa2 1基因培矮 6 4 S后代纯合株系抗性与育性的研究表明 ,在第 5代杂种中 ,该外源基因仍能稳定遗传表达 ;以其作父本、培矮 6 4 S为母本所配制的 F1 植株 ,Xa2 1基因 PCR检测均呈阳性 ,且绝大多数表现抗白叶枯病 ,说明该外源基因能够通过常规杂交方式转移利用。这些杂交组合 F2 群体中抗病与感病株出现 3∶ 1分离 ,表明转 Xa2 1基因在杂交后代的传递属单基因显性遗传。长日高温下 ,(培矮 6 4 S/转 Xa2 1基因培矮 6 4 S) F1 雄性完全可育 ,F2 群体可育与不育株出现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Xa21基因水稻 培矮64S 回交后代 白叶枯病抗性 转基因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Ⅱ-32B白叶枯病抗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郑燕梅 吴春珠 +3 位作者 刘玉芹 方珊茹 沈伟峰 熊雪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58-2462,共5页
水稻白叶枯病是危害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以含抗水稻白叶枯病Xa23基因的IRBBL23为抗性供体,以感病Ⅱ-32B为轮回亲本,采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标记CP02662检测后代单株.结果表明:通过田间抗性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最... 水稻白叶枯病是危害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以含抗水稻白叶枯病Xa23基因的IRBBL23为抗性供体,以感病Ⅱ-32B为轮回亲本,采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标记CP02662检测后代单株.结果表明:通过田间抗性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最终获得6个导入Xa23基因白叶枯病抗性单株,病斑长度为0.34~1.34 cm.利用均匀分布水稻染色体上的178对SSR引物,对入选单株的背景恢复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入选单株的背景恢复率为96%~100%,基本恢复为轮回亲本的遗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Ⅱ-32B 白叶枯病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新稻(NERICA)品种在武汉生态条件下的生育期、白叶枯病抗性和稻米品质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米甲明 牟同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3-690,共8页
从非洲水稻研究中心引进了78份非洲新稻品种资源,2009年在武汉大田条件下种植,对生育期、水稻白叶枯抗性和稻米品质进行了初步评价。观察表明,生育期可以分为4个类型:短生育期品种13份,中生育期品种37份,长生育期11份,生育期特长在武汉... 从非洲水稻研究中心引进了78份非洲新稻品种资源,2009年在武汉大田条件下种植,对生育期、水稻白叶枯抗性和稻米品质进行了初步评价。观察表明,生育期可以分为4个类型:短生育期品种13份,中生育期品种37份,长生育期11份,生育期特长在武汉不能安全抽穗的品种17份。白叶枯抗性鉴定表明,57.7%的品种高抗或抗长江中下游籼稻区的优势白叶枯病菌株ZHE173,76.9%的品种高抗或抗来自云南稻区的菌株YN18,对中国新发现的强致病力菌株FuJ能达到抗级水平的仅有3个品种,而达到中抗水平的有5个品种,凡是对FuJ达到中抗以上的品种,均高抗或抗ZHE173和YN18。对50个品种的米质分析表明,非洲新稻品种的稻米加工品质和粒型品质特别优良。非洲新稻品种资源可以用于改良国内新品种的白叶枯病抗性和稻米加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新稻 生育期 白叶枯病抗性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系)对白叶枯病抗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林珊珊 牟济宽 曾小萍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14-14,共1页
1977年至1985年,对地方、外引品种、杂交稻组合及三系改选利用材料、南方及省区试品系、株系、辐射育种、花培等材料以及野生稻资源共3982份在成株期进行了白叶枯病人工接种鉴定以及对我省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及分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 1977年至1985年,对地方、外引品种、杂交稻组合及三系改选利用材料、南方及省区试品系、株系、辐射育种、花培等材料以及野生稻资源共3982份在成株期进行了白叶枯病人工接种鉴定以及对我省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及分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鉴定,下列品种表现出较高的抗性:番早子、晚梆细、崇安早、白种禾、晚矮子白、硬骨粘、大禾谷、大白米、乌谷子、丝毛白、常谷、堆谷大禾(以上为籼型稻);722、乌须糯、虾须糯、圆锤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白叶枯病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将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导入水稻获得转基因植株 被引量:9
6
作者 姚方印 李广贤 +3 位作者 杨磊 李中华 翟红梅 杨海旭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038-1043,共6页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高效遗传转化系统 ,将白叶枯病抗性基因 Xa2 1转入黄淮稻区主栽品种豫粳 6号的胚性愈伤组织 ,获得转基因植株。GUS染色和 PCR分析证明 Xa2 1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其自交 T1代植株经 GUS染色和白叶枯病接种鉴定呈...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高效遗传转化系统 ,将白叶枯病抗性基因 Xa2 1转入黄淮稻区主栽品种豫粳 6号的胚性愈伤组织 ,获得转基因植株。GUS染色和 PCR分析证明 Xa2 1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其自交 T1代植株经 GUS染色和白叶枯病接种鉴定呈现 3∶ 1分离。研究为培育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 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 水稻 转基因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及改良 被引量:3
7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2-572,共1页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及改良》集国内外学者一个多世纪来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遗传改良的理解与认识,系统整理、分析和概括所积累的大量的从基础理论到对应策略的发展的论文和资料,对之进行了全面论述。
关键词 白叶枯病抗性 遗传改良 水稻 系统整理 基础理论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及改良》
8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47-1747,共1页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及改良》集国内外学者一个多世纪来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遗传改良的理解与认识,系统整理、分析和概括所积累的大量的从基础理论到对应策略的发展的论文和资料,对之进行了全面论述。
关键词 白叶枯病抗性 遗传改良 水稻 系统整理 基础理论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NA-seq技术筛选药用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雅云 张斐斐 +5 位作者 张发美 阿新祥 董超 汤翠凤 杨春云 戴陆园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14,共14页
【目的】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属于稻属CC染色体组,在长期的自然生存过程中,积累了大量适应恶劣环境的抗性基因。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挖掘植物抗病相关基因,为开展基因功能与调控机制研究等奠定基础。【方法】对云南省6个... 【目的】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属于稻属CC染色体组,在长期的自然生存过程中,积累了大量适应恶劣环境的抗性基因。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挖掘植物抗病相关基因,为开展基因功能与调控机制研究等奠定基础。【方法】对云南省6个居群(Ⅰ~Ⅵ)的38份药用野生稻进行白叶枯病菌CX28-3和PXO99的抗性评价,以PXO99人工接种处理筛选到的药用野生稻36号(抗病)与37号(感病)植株为对象,于0、24、48 h取其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并预测药用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结果】6个居群38份云南药用野生稻材料对2个菌株(CX28-3和PXO99)表现为不同的抗病性,总体为中抗至抗以上,其中抗病率最高的是Ⅴ居群、为93.50%,最低的是Ⅲ居群、为62.50%。38份药用野生稻对CX28-3菌株感病的植株有5份,感病率为13.15%;对PXO99菌株的感病率为42.10%,表明PXO99的致病力强。此外,抗2个菌株的药用野生稻材料有20份,占全部材料的66.67%,37号材料对2个菌株均表现为中感,36号材料对2个菌株都表现为抗。转录组测序共鉴定到75650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PXO99处理后共包含45个显著富集的生物进程GO类别,其中富集DEGs数量最多的集中在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细胞解剖实体、绑定、催化活性等。KEGG富集分析表明,抗病和感病野生稻材料共显著富集到19个KEGG通路,其中与抗病相关的蛋白等KEGG通路显著富集上升,进一步明确抗病药用野生稻36号的抗病性受白叶枯病菌激发显著。筛选到共同DEGs 256个,11个基因可能与野生稻白叶枯病抗性密切相关;Unigene1184、Unigene15669、CL1239、CL1421、CL4899、CL660、CL74637个基因在抗病材料中上调表达,在感病材料中下调表达;Unigene18206、CL210、CL3554、CL92485个基因在抗病材料中下调表达,在感病材料中上调表达。【结论】6个居群38份云南药用野生稻材料对CX-28和PXO99菌株表现出不同的白叶枯病抗性,总体为中抗至抗以上。利用RNA-seq技术获得与药用野生稻白叶枯病(PXO99)抗性相关基因11个,可为药用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的挖掘和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 白叶枯病抗性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代谢通路 病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候选抗性基因SHNLR的RGAs克隆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颖 王长春 +3 位作者 胡海涛 张维林 严成其 杨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57,共7页
旨在从含有疣粒野生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的新种质SH5、SH76基因组中克隆抗病基因。利用RGAs法得到1个NBS-LRR类同源基因,暂命名为SHNLR(登录号为JF934724)。结果表明,SHNLR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3 105 bp,编码1 034个氨基酸,含有CC、NB-ARC与... 旨在从含有疣粒野生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的新种质SH5、SH76基因组中克隆抗病基因。利用RGAs法得到1个NBS-LRR类同源基因,暂命名为SHNLR(登录号为JF934724)。结果表明,SHNLR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3 105 bp,编码1 034个氨基酸,含有CC、NB-ARC与LRR结构域,具备CC-NBS-LRR类植物抗病基因的结构特征。BLASTn和BLASTp比对显示SHNLR是单拷贝基因,未发现同源性较高且功能已知的基因,仅NBS保守域序列与番茄Prf基因的相似度最高。对SHNLR基因电子定位,发现其位于水稻第11号染色体的长臂末端,但与11号染色体上已定位或克隆的8个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具有不同序列或处于不同的位置。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SHNLR在抗病新种质叶片中的表达明显受到白叶枯病菌Zhe173的诱导。因此推测SHNLR可能是1个与抗白叶枯病相关的R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As法 水稻 白叶枯病抗性基因 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抗白叶枯病稻种的RGA初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姬广海 张世光 +2 位作者 魏兰芳 崔汝强 徐绍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69-974,共6页
根据水稻抗白叶枯病Xa2 1基因的富含亮氨酸重复区域 (LRR)和番茄抗细菌性斑点病 (Pseudomonassyringaepv tomato)的Pto基因编码蛋白质激酶的DNA序列 ,设计 2对引物用于扩增抗水稻白叶枯病品种中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根据水稻抗白叶枯病Xa2 1基因的富含亮氨酸重复区域 (LRR)和番茄抗细菌性斑点病 (Pseudomonassyringaepv tomato)的Pto基因编码蛋白质激酶的DNA序列 ,设计 2对引物用于扩增抗水稻白叶枯病品种中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供试抗病品种间具有丰富的RGA多态性 ,用同一引物测定的属于同一簇的品种显示相似的抗性和抗谱。从XLRRfor/XLRRrev引物的聚类图中可知 ,在遗传距离为 0 2 5时 ,测试的 4 7个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可分为 9个簇。其中 3、4、7组为主要组群 ,第 3组包括 2 3个水稻品种 ,在遗传距离为 0 2时 ,可进一步分为 5个亚群。RGA分析结果为水稻抗病育种选择亲本和利用品种布局进行白叶枯病生态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抗性 病基因同源序列 RGA指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mRNA差异显示法分离水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洁 王春连 +3 位作者 樊金娟 章琦 孔繁玲 赵开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73-1376,共4页
关键词 水稻叶枯病 病相关基因 MRNA差异显示法 叶枯病 分离 白叶枯病抗性 防卫基因 调控基因 叶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菰候选基因克隆获得抗白叶枯病水稻植株 被引量:7
13
作者 沈玮玮 宋成丽 +3 位作者 陈洁 付亚萍 吴建利 江绍玫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7-452,共6页
以菰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FZ14(GenBank登录号:DQ239432)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FZ14P1/P2,通过克隆池PCR法经分级筛选,从菰基因组TAC文库中获得1个阳性克隆(ZR1),序列分析比对证实该阳性克隆为含有菰抗病基因同源序列FZ14的抗病基... 以菰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FZ14(GenBank登录号:DQ239432)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FZ14P1/P2,通过克隆池PCR法经分级筛选,从菰基因组TAC文库中获得1个阳性克隆(ZR1),序列分析比对证实该阳性克隆为含有菰抗病基因同源序列FZ14的抗病基因候选克隆。同时,ZR1具有植物NBS-LRR类型抗性基因中的P-loop(kinase1a)、kinase2、ki-nase3a和GLPL(Gly-Leu-Pro-Leu)等保守基序,可能为抗性基因的部分序列。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品种日本晴,获得36个对白叶枯病菌PXO71具有明显抗性的独立转化子,结果表明,菰ZR1克隆中至少含有1个白叶枯病抗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转化人工染色体文库 病基因同源序列 水稻 白叶枯病抗性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发病过程及抗病育种新思路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如梦 李冬月 +3 位作者 刘秀丽 严成其 陈剑平 王栩鸣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1期114-120,123,共8页
近年来,由于气候、耕作条件等因素的变化导致水稻白叶枯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发掘新种质、创制抗病新材料、培育抗性新品种,被认为是提高粮食产量和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因此,抗性... 近年来,由于气候、耕作条件等因素的变化导致水稻白叶枯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发掘新种质、创制抗病新材料、培育抗性新品种,被认为是提高粮食产量和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因此,抗性基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抗病基因的鉴定、克隆及其抗病分子机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Xoo主要是通过分泌具有专化性的效应因子来逃避和抑制植物免疫反应,而植物则是通过触发PTI和ETI反应来阻止或抑制病原菌的侵染。本文综述了Xoo侵染水稻的过程,以及在侵染过程中水稻抵御Xoo的免疫反应,着重分析了ETI反应中的一些抗性基因的抗病机理,以期为水稻抗病资源高效利用以及病害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OO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 病机制 ETI PT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茁 彭莎莎 +3 位作者 陈建芝 周亚林 李成刚 王丹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53,共8页
对水稻多样性群体(RDP–I)中的216份种质接种白叶枯生理小种P2并进行抗性鉴定,发现温带粳稻亚群平均抗性水平最高,其平均病斑长度最短;奥斯稻亚群平均抗性水平最低,平均病斑长度最长。通过全基因组关联作图鉴定了分布在水稻第1、2、4、6... 对水稻多样性群体(RDP–I)中的216份种质接种白叶枯生理小种P2并进行抗性鉴定,发现温带粳稻亚群平均抗性水平最高,其平均病斑长度最短;奥斯稻亚群平均抗性水平最低,平均病斑长度最长。通过全基因组关联作图鉴定了分布在水稻第1、2、4、6、7、8、9、10、11、12号染色体上的59个QTL,这些位点包含5个已知的抗白叶枯病基因。从较高阈值SNP位点以及附近2 Mb区段进行候选基因的预测,筛选出40个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并最终鉴定出16个抗性较好的水稻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抗性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数量状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肪治技术
16
作者 李少峰 《农村实用技术》 2000年第4X期24-25,共2页
随着水稻育种工作的飞速发展,新育成的水稻品种不断应用于生产实际,水稻品种异地引种交流也日益频繁,使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逐年加重。水稻患白叶枯病后叶片干枯,稻草呈灰白色,谷粒空瘪率增加,米粒无光泽,米质干枯松脆,严重影响... 随着水稻育种工作的飞速发展,新育成的水稻品种不断应用于生产实际,水稻品种异地引种交流也日益频繁,使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逐年加重。水稻患白叶枯病后叶片干枯,稻草呈灰白色,谷粒空瘪率增加,米粒无光泽,米质干枯松脆,严重影响稻米的产量和质量。为此,我们对水稻白叶枯病病原菌进行了室内培养和显微镜镜检诊断,对白叶枯病的症状、发生规律进行了田间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生产实际应用。1病害症收据田间调查统计,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中,叶枯型占65%左右,凋萎型占25%左右。叶枯型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绿色斑点,斑点迅速扩展成条斑,受害严重时条斑可延伸至叶片基部,宽达叶片两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叶枯病 水稻品种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 中生菌素 发生规律 发病程度 田间调查 综合防治措施 化学药剂防治 插秧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疣粒野生稻中OgXa13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17
作者 张正康 苏延红 +5 位作者 阮孙美 张敏 张攀 张慧 曾千春 罗琼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346,共13页
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优良抗病基因的挖掘和育种利用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具有对白叶枯病高抗甚至免疫的特性,是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资源的天然宝库。课题组在疣粒野生稻转录组... 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优良抗病基因的挖掘和育种利用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具有对白叶枯病高抗甚至免疫的特性,是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资源的天然宝库。课题组在疣粒野生稻转录组和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从疣粒野生稻中克隆了水稻白叶枯抗性基因OsXa13的同源基因OgXa13的cDNA和含UTR区域的8908 bp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OgXa13基因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与水稻中感病基因OsXa13的基因组结构和核心启动子序列均一致。OgXa13与水稻OsXa13的蛋白序列有21个氨基酸的差异,其中4个氨基酸的替换差异位于MtN3.1结构域。过表达OgXa13的感病水稻TP309植株白叶枯病的抗性显著增强,推测氨基酸序列差异导致了OgXa13与OsXa13蛋白功能的不同, OgXa13可作为一个显性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在育种中利用。利用CRISPR/Cas9敲除日本晴中感病基因OsXa13的T1代纯合株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也明显增强,表明通过CRISPR/Cas9编辑感病基因OsXa13是改良水稻对白叶枯病抗性的有效途径。该研究为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新基因资源和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疣粒野生稻 白叶枯病抗性 基因克隆 OgXa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水稻显性斑点叶突变体的鉴定和基因精细定位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丹 施勇烽 +6 位作者 王惠梅 张晓波 宋莉欣 徐霞 贺彦 郭梁 吴建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66-975,共10页
通过EMS(ethane methyl sulfonate)诱变籼稻品种IR64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显性斑点叶突变体HM113。在大田环境下,突变体褐色斑点在播种后3周的叶片上产生,始穗期扩散至叶鞘。与野生型IR64相比,突变体HM113的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 通过EMS(ethane methyl sulfonate)诱变籼稻品种IR64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显性斑点叶突变体HM113。在大田环境下,突变体褐色斑点在播种后3周的叶片上产生,始穗期扩散至叶鞘。与野生型IR64相比,突变体HM113的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显著下降,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同时突变体CAT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OD活性显著上升。组织化学分析显示,突变体叶片中积累了大量活性氧,且斑点处细胞坏死。白叶枯病菌接种结果显示,HM113是一个广谱抗性增强的突变体。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HM113中防卫反应基因AOS2、PAL4、PR10和PR1b等的表达大幅上调。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褐斑性状受单显性基因(SplHM113)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法将该基因定位在第7染色体长臂RM21605和RM418之间,物理距离约为308 kb。本研究为褐斑基因Spl^(HM113)的克隆与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斑点叶突变体 白叶枯病抗性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西部地区疣粒野生稻的调查、收集与保护
19
作者 李荣欣 刘丽 +11 位作者 钟巧芳 杨和生 杨顺发 肖素勤 赵白英 李金璐 陈玲 彭钰婷 李宗鼎 刘梅芳 程在全 殷富有 《农业科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8-24,共7页
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是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云南是疣粒野生稻的起源地之一,而云南西部地区疣粒野生稻日前的自然分布状态及其生境情况尚不清楚。为了解该地区疣粒野生稻的生长现状和分布情况,以制订科学合理的野生稻资源保护措施... 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是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云南是疣粒野生稻的起源地之一,而云南西部地区疣粒野生稻日前的自然分布状态及其生境情况尚不清楚。为了解该地区疣粒野生稻的生长现状和分布情况,以制订科学合理的野生稻资源保护措施,分别于2023年8月和11月对保山市、德宏州和临沧市等滇西地区的疣粒野生稻开展调查。2次共调查8个分布点,其中6个分布点面积不足31 m^(2),这些分布点占分布点总数的75%,说明该地区的疣粒野生稻已处于濒危状态。橡胶树、柚木、甘蔗等经济作物的扩大种植与道路扩建是造成疣粒野生稻原生境被破环的主要原因。本次调查抢救性收集125份疣粒野生稻资源,全部纳入国家高原野生稻种质资源圃保存;进一步对这些疣粒野生稻资源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发现均抗水稻白叶枯病,这为水稻抗病新基因的挖掘提供了宝贵的遗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粒野生稻 云南西部地区 濒危植物 资源保护 白叶枯病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2016-2021年审定水稻品种性状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蓝明全 《中国种业》 2023年第9期78-85,共8页
统计分析了广东省2016-2021年审定的水稻品种主要性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广东省2016-2021年共审定466个早晚造兼用型水稻品种,包含149个籼型常规稻、84个籼型两系杂交稻和232个籼型三系杂交稻、1个籼粳交三系杂交稻;审定通过的各类... 统计分析了广东省2016-2021年审定的水稻品种主要性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广东省2016-2021年共审定466个早晚造兼用型水稻品种,包含149个籼型常规稻、84个籼型两系杂交稻和232个籼型三系杂交稻、1个籼粳交三系杂交稻;审定通过的各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结实率、千粒重比较接近,审定品种的年度产量总体稳定在7110.98-7342.29kg/hm^(2)。优质稻品种共282个,占60.52%。广东省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保持在较高水平,稻瘟病抗性中抗及以上的水稻品种数量为440个,占94.42%;白叶枯病抗性中抗及以上的水稻品种数量为86个,占18.45%,抗性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科研院所、科企合作是主要的育种力量,走强强联合发展之路是我国育种资源整合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类型 水稻产量 优质稻 稻瘟病 白叶枯病抗性 育种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