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新的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G_9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瑞清 武立权 +3 位作者 舒庆尧 赵海军 吴殿星 王荣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81-886,共6页
利用60Coγ射线离体诱变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获得一个新的白化转绿突变体G9。该突变体从出苗到4叶1心期,叶色表现出明显的白化现象,从第4新生叶开始,新老叶片开始转为正常绿色,到6叶1心时秧苗完全转绿;在2叶期,其叶片叶绿素含量... 利用60Coγ射线离体诱变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获得一个新的白化转绿突变体G9。该突变体从出苗到4叶1心期,叶色表现出明显的白化现象,从第4新生叶开始,新老叶片开始转为正常绿色,到6叶1心时秧苗完全转绿;在2叶期,其叶片叶绿素含量极少,随着叶色转绿,叶绿素含量开始显著增加,4叶期约为亲本的1/4,而至6叶期,突变体和亲本的总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的叶色白化转绿变异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用144个SSR标记分析了突变体和亲本的SSR组型,未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差异,说明该突变体确系诱发突变而来,两者存在很好的近等基因特性。对G9/AM6的F4代的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发现突变基因对幼苗总根数、白根数、最长根长度和苗期株高均有显著影响;对植株分蘖能力、成熟期株高、单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而对有效穗数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化转绿突变体 绿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al14的表型分析及基因定位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婷婷 何弯弯 +5 位作者 王友霜 王健康 丁成伟 郭荣良 吴玉玲 赵轶鹏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61-1369,共9页
本研究从徐稻3号群体中获得1个可稳定遗传的白化转绿自然突变体al14,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al14出苗后白化,三叶期后转绿,白化叶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整个生育期除抽穗期和株高外,其他农艺性状和野生型无显著差异。经透射电镜观察,白化... 本研究从徐稻3号群体中获得1个可稳定遗传的白化转绿自然突变体al14,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al14出苗后白化,三叶期后转绿,白化叶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整个生育期除抽穗期和株高外,其他农艺性状和野生型无显著差异。经透射电镜观察,白化叶片中大部分叶绿体发育异常,类囊体膜数量变少,片层结构松散;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白化转绿突变性状由1对隐形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al14/9311的F 2群体中白化表现明显个体精细定位,最终将突变基因al14定位到第1染色体短臂标记al14-3和al14-10之间,物理距离为100.5 kb。测序发现突变体在该区间内编码线粒体底物ADP/ATP转运子的基因Os01g0265200终止密码子前插入了18 bp碱基,编码氨基酸发生改变。结合叶绿体发育、叶绿素合成等相关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和表型,推测该基因可能调控幼苗叶绿体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化转绿突变体 绿体发育 线粒体ADP/ATP运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白S”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小波 傅军如 +8 位作者 和金鹏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欧阳林娟 边建民 陈小荣 胡丽芳 贺浩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16-20,24,共6页
利用60Co-γ射线照射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4S的干种子,以诱发其突变,从中选育出了一个白化转绿突变体白S。该突变体在前2叶除叶尖外完全白化,第3叶部分白化,从第4叶开始白化的叶片转绿,后期恢复成白绿相间条纹色。与亲本广占63-4S相比,... 利用60Co-γ射线照射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4S的干种子,以诱发其突变,从中选育出了一个白化转绿突变体白S。该突变体在前2叶除叶尖外完全白化,第3叶部分白化,从第4叶开始白化的叶片转绿,后期恢复成白绿相间条纹色。与亲本广占63-4S相比,白S的株高较矮,叶片叶绿素含量较低,每穗颖花数较多,但其它农艺和经济性状、育性、自交结实率等均无显著差异。白S所配6个组合在单株理论产量方面的超标优势为-17.6%~21.9%,平均为0.7%。对生产上如何利用白S的白化转绿特性有效地提高水稻杂交种的纯度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化转绿突变体 白S 特性 超标优势 育种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农艺性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楼珏 杨文清 +2 位作者 卢华金 阮柏苗 郑国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64-1966,共3页
本文对一个新的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标8S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农艺性状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基因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与其野生型培矮64S相比,主要农艺性状基本相近,但生育期缩短了2 d,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得到了改善,配合力有所提高。因... 本文对一个新的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标8S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农艺性状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基因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与其野生型培矮64S相比,主要农艺性状基本相近,但生育期缩短了2 d,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得到了改善,配合力有所提高。因此,标8S可以作为一种形态标记性状应用于两系杂交水稻育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化转绿突变体 遗传分析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全瑞兰 王青林 +4 位作者 马汉云 扶定 霍二伟 沈光辉 郭桂英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2期17-20,95,共5页
白化是水稻叶色突变中常见的叶绿素缺失突变,白化转绿突变体在光合作用机理、基因调控和遗传育种等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均有较大的利用价值。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的研究进展,包括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的来源... 白化是水稻叶色突变中常见的叶绿素缺失突变,白化转绿突变体在光合作用机理、基因调控和遗传育种等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均有较大的利用价值。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的研究进展,包括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的来源、白化转绿突变体与叶绿素合成的关系、影响白化的内外因素、相关基因的克隆以及作为标记性状在育种中的应用,为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化转绿突变体 突变机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化转绿叶色突变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唐辉武 张兰 +5 位作者 蔡培荣 黄潇溢 秦银娇 吴梓鹏 朱嘉慧 王丽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8期9-18,共10页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及环境条件的不断恶化,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育种家的重要目标。通过提高光合效率来增加生物量是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手段。叶绿体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和细胞的能量供...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及环境条件的不断恶化,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育种家的重要目标。通过提高光合效率来增加生物量是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手段。叶绿体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和细胞的能量供应中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细胞的新陈代谢至关重要。鉴定和克隆参与叶绿体发育和调控的关键基因,揭示其调控网络和分子机制,对于调控光合作用和植株的生长发育以及培育高光效水稻新品种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植物叶色多种多样并且容易进行区分,因此叶色突变体常被用作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机制、叶绿素生物合成、叶绿体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发育调控等的重要材料。水稻叶色突变体较为常见,白化转绿突变体较容易区分,在研究水稻叶绿体发育、叶绿素合成、光合作用效率及遗传育种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白化转绿突变体的表型、分类、来源、作用机制、遗传方式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化转绿突变体 分子机制 遗传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