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白内障患者的效果
1
作者 李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5期2758-2761,共4页
目的研究因玻璃体积血而无红光反射的眼睛中,白内障手术前先行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眼一科收治的40例(40眼)伴玻璃体积血的白内障患者,眼底红光反射不清,分为... 目的研究因玻璃体积血而无红光反射的眼睛中,白内障手术前先行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眼一科收治的40例(40眼)伴玻璃体积血的白内障患者,眼底红光反射不清,分为A(20眼)和B(20眼)两组,A组患者先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然后在进行全玻璃体切除术。B组患者先接受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术(0.5~1 mL),然后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最后进行全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时间不少于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23G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连续环形撕囊总时间、白内障手术总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B组的连续环形撕囊总时间和白内障手术总时间均短于A组(P<0.05)。在并发症中,A组的前囊撕裂发生率高于B组(P=0.072);白内障手术期间,B组瞳孔缩小发生率大于A组(P=0.152);两组均未出现后囊膜破裂的情况。A组和B组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同术前比,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有玻璃体积血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前先行少量中心玻璃体切除术(0.5~1 mL),有助于获得良好的红光反射,可减少白内障手术时间和白内障手术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积血 无红光反射 23G超声乳化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屈光预测误差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孔佳怡 张自峰 +2 位作者 李曼红 田超伟 王雨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0-375,共6页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预测误差(PE)。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5月至2022年1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IOL植入...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预测误差(PE)。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5月至2022年1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IOL植入术的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96例(96眼)。分析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实际等效球镜度(SE),计算PE和绝对屈光误差(ARE),并分析PE与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平坦角膜曲率(K f)、陡峭角膜曲率(Ks)、平均角膜曲率(Km)、角膜散光度(Cyl)、眼压(IOP)、BCVA、角膜散光轴向、黄斑疾病诊断分类和术中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的相关性。结果术后早期(术后3 d内),96例患者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患者术后早期实际SE与术前预测屈光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E为(1.47±2.54)D,其中近视漂移患者61例,PE为(-1.81±3.07)D,远视漂移患者35例,PE为(0.87±0.96)D。术后1个月,12例随访患者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随访患者术后1个月实际SE与术前预测屈光度、术后早期实际SE之间以及术后早期实际SE与术前预测屈光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随访时间大于1年(术后长期)的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近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AL、Cyl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近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黄斑疾病诊断分类相关(P<0.05),且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患者较其他类型黄斑疾病患者近视漂移程度更大(P<0.05);近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ACD、TL、Kf、Ks、Km、IOP、BCVA,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以及角膜散光轴向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远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Cyl呈正相关(P<0.05);远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存在相关性(P<0.05),且术中玻璃体内硅油填充患者较玻璃体内无填充物患者远视漂移程度更大(P<0.05)。远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AL、ACD、TL、Kf、Ks、Km、IOP、BCVA,黄斑疾病诊断分类以及角膜散光轴向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IOL植入术后早期存在以近视漂移为主的PE,其漂移程度随时间的增加可逐渐减轻。屈光漂移的方向和程度可能与患眼术前AL、Cyl,黄斑疾病诊断分类和术中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疾病 白内障 联合手术 玻璃体切割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 屈光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应用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帅飞 陈彬川 李佳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61,64,共4页
目的分析1.8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眼前后节联合手术中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玻璃体切割术57例(57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完成后仅作水密封角膜切口,眼... 目的分析1.8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眼前后节联合手术中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玻璃体切割术57例(57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完成后仅作水密封角膜切口,眼后节手术操作结束时,根据预后评估及后续治疗方案决定是否人工晶状体植入和硅油填充,需要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者,3.0 mm穿刺刀扩大主切口,囊袋内植入可折叠人工晶状体1枚,观察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术中、术后早期、远期并发症,随访1~24个月。结果 57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无角膜切口渗漏、前房消失及后囊膜破裂发生,气-液交换时前房出现气泡1眼。人工晶状体植入且硅油填充10眼,人工晶状体植入但未硅油填充15眼,硅油填充但未人工晶状体植入32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51眼(89.5%),视力不变6眼(10.5%),术后早期一过性低眼压2眼(3.5%)。末次随访时手术切口均密闭良好,前房中深,晶状体缺如或人工晶状体在位,无人工晶状体夹持及移位发生。结论在眼前后节联合手术中,1.8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角膜切口无需缝合,术中前房稳定,手术安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随着人工晶状体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选用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切口超声乳化 白内障 玻璃体切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并发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被引量:8
4
作者 荣华 张美萍 +1 位作者 陈建梅 崔红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探讨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8月96例(106眼)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均行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 目的探讨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8月96例(106眼)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均行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91眼(占85.85%),视力不变15眼(占14.15%);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房反应和一过性高眼压。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为9.43%,前房反应的发生率为8.49%,术后一过性高眼压(术后1个月内眼压高于25mmHg,1kPa=7.5mmHg)的发生率为19.81%;术后6个月有12眼(11.32%)发生后囊膜混浊,其中5眼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结论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并发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微切口超声乳化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颜坚 郑丹莹 梁小玲 《临床眼科杂志》 2006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讨在曾做过玻璃体切除手术眼再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时的临床特征及其并发症和视力预后。方法回顾研究作者3年内对曾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并发白内障的32例(32只眼)患者再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资料包括术前特征、术中发现、... 目的探讨在曾做过玻璃体切除手术眼再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时的临床特征及其并发症和视力预后。方法回顾研究作者3年内对曾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并发白内障的32例(32只眼)患者再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资料包括术前特征、术中发现、术后并发症,还对比分析了最终视力与术前测定的激光视网膜预测视力。结果在所有做过玻璃体切除的术眼,均可发现术中有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前房加深及前房波动大和瞳孔变化大。在12只硅油眼中有3只眼在术中有少量硅油进入前房。未见有严重威胁视力的并发症出现,最后视力较术前多有明显提高。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玻璃体切除术后眼的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必须注意小心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包括丧失玻璃体支持、后囊膜不稳定及悬韧带脆弱、前房深度异常波动、玻璃体填充硅油进入前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 硅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G玻璃体腔灌注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疗效观察及手术护理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爱晓 朱敏颖 +1 位作者 金海珍 陈彩芬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11期2133-2134,共2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灌注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的疗效,探讨其手术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24例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实施23G玻璃体腔灌注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灌注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的疗效,探讨其手术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24例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实施23G玻璃体腔灌注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4例(26眼)患者手术实施顺利,护理配合准确,术中眼压控制平稳,未发生术中并发症;术后随访1—3个月,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护士熟练掌握手术流程及配合要点,术前妥善准备器械和仪器,术中密切关注手术进度,准确传递器械,及时调整仪器参数,维持眼内压平稳,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微创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和玻璃体切割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潘永称 孙林 +1 位作者 刘杰 汤萍 《临床眼科杂志》 1997年第4期239-240,共2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和玻璃体切割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疗效。方法用超声乳化和玻璃切除以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方法治疗6例角膜穿通伤伴白内障球内异物及玻璃体积血、8例老年性白内障伴玻璃体积血。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视力...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和玻璃体切割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疗效。方法用超声乳化和玻璃切除以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方法治疗6例角膜穿通伤伴白内障球内异物及玻璃体积血、8例老年性白内障伴玻璃体积血。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视力达0.5以上者5例(35.7%),0.3~0.4者6例(42.9%),0.1者2例(4.12%),术后未发生手术源性并发性。结论这种三联或四联手术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一期治疗这类复杂性、多样性眼疾开辟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玻璃体切除 人工晶体 球内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后睫状沟植入Toric散光晶状体效果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楚妙 巨朝娟 +2 位作者 梅文华 程玉瑛 宋耕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2-93,共2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后睫状沟内植入Toric散光晶状体(IOL)的效果。方法选择白内障患者72例74眼,其中超声乳化术术中因后囊破裂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后睫状沟内植入Toric IOL20例20眼(观察组),超声乳化术后顺利植...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后睫状沟内植入Toric散光晶状体(IOL)的效果。方法选择白内障患者72例74眼,其中超声乳化术术中因后囊破裂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后睫状沟内植入Toric IOL20例20眼(观察组),超声乳化术后顺利植入囊袋Toric IOL 52例54眼(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Toric IOL旋转度数。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显著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散光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两组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残留散光、IOL旋转度数及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眼数比较,P均>0.05。结论 Toric IOL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后植入睫状沟与常规植入囊袋内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角膜散光 散光晶状体 超声乳化 玻璃体切除术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晓鹏 焦军杰 +2 位作者 王爽 李彦 刘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ediabetic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科住院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PDR患者56例(75眼),术后随访6~6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ediabetic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科住院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PDR患者56例(75眼),术后随访6~60(28.24±5.47)个月。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提高者70眼(93.33%),视力不变者3眼(4.00%),视力下降者2眼(2.67%)。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眼压分别为(20.3±9.2)mmHg(1kPa=7.5mmHg)、(17.1±7.3)mmHg、(19.2±8.5)mmHg,与术前的(12.7±6.1)mmH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后囊膜混浊8眼,角膜轻度水肿5眼,前房渗出5眼,玻璃体再出血2眼,视网膜脱离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安全有效,术后视力提高较明显,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超声乳化 玻璃体切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与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泳 冯松福 邓金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7-47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和钝性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晶体半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和钝性房角分离法治疗18例(18眼)伴有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的闭角...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和钝性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晶体半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和钝性房角分离法治疗18例(18眼)伴有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手术技巧、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及并发症进行探讨。结果 18例(18眼)患者术后1d、1周和3个月的平均视力分别为0.30±0.41、0.37±0.32和0.52±0.36,较术前平均视力0.15±0.19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d、1周、3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8.3±7.8)mmHg(1kPa=7.5mmHg)、(15.8±3.9)mmHg、(16.2±2.6)mmHg,与术前用药前平均眼压(30.7±6.5)mmHg及药物治疗后平均眼压(17.2±4.8)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前房深度(3.04±0.38)mm较术前(1.98±0.31)mm显著增加(P<0.05);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和钝性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玻璃体切割 白内障 晶体半脱位 闭角型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PDR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明 蔡小军 +2 位作者 胡梅 张启明 王永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70-872,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年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PDR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40眼),均采用超...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年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PDR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40眼),均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5个月,观察患者随访末期视力变化、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中央角膜厚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患者视力光感至数指者22眼,0.02~0.10者12眼,〉0.10~0.20者6眼:术后光感至数指者8眼,0.02~0.10者6眼,〉0.10~0.20者8眼,〉0.20~0.30者12眼,〉0.30者6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965.15±328.45)μm,术后为(2697.22±289.65)μ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中央角膜厚度为(523.25±33.15)μm,术后为(524.78±15.63)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术中6眼出现手术操作区出血,未发生后囊膜破裂及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8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6眼出现不同程度角膜水肿,4眼出现前房内纤维素性渗出,4眼出现后囊膜混浊,4眼出现虹膜后粘连,2眼出现暂时性玻璃体积血。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合并白内障能更好地提高患眼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玻璃体切割术 白内障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艳萍 张健 +2 位作者 施玉英 坑彩霞 刘丽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953-955,共3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后白内障的超声乳化(phacoemulsification,Phaco)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IOL)的临床疗效,并讨论手术技巧。方法:所有41例42眼PPV后白内障患者行激光联...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后白内障的超声乳化(phacoemulsification,Phaco)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IOL)的临床疗效,并讨论手术技巧。方法:所有41例42眼PPV后白内障患者行激光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lens,Phaco+IOL),其中11例11眼采用玻璃体腔液体灌注+Phaco+IOL,30例31眼行Phaco+IOL,观察比较术后视力、并发症等。结果:术后1mo时矫正视力(correctedvisualacuity,CVA)较术前CVA有统计学意义的提高(P=0.002),术中玻璃体腔灌注组的术后CVA与非玻璃体腔灌注组的术后CV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术后39眼CVA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moCVA<0.3者19眼主要与原有眼底病有关;42眼超声乳化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所有患者手术中均有不同程度前房深度的大幅度变化伴随瞳孔直径变化,术中发现悬韧带断裂5眼,术中后囊破裂6眼,晶状体物质掉入玻璃体腔3眼,术中发现晶状体物质与后囊紧密粘连4眼;术后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23眼,后发性白内障4眼,视网膜再脱离2眼。结论:在PPV后白内障行Phaco+IOL术是目前理想的手术方法,对于有复杂超声乳化因素的病历,有复杂玻璃体和眼底病史的病历,超声乳化中放置后节眼内灌注是安全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玻璃体切除术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抽吸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治疗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董宝莹 李志辉 +2 位作者 汤学付 刘俐 冯敏婷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抽吸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治疗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我院眼科就诊的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60例(65只眼),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经药物治疗,眼压控制在40 m... 目的观察玻璃体抽吸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治疗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我院眼科就诊的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60例(65只眼),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经药物治疗,眼压控制在40 mm Hg以内的患者,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共36例(38只眼);观察组为经药物治疗3~5天,眼压不能控制,前房极浅的患者,采用玻璃体穿刺抽液后再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共24例(27只眼)。分别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眼压为(14.38±4.71)mm Hg,显著低于术前眼压(50.53±19.08)mm Hg(P〈0.01);对照组术后眼压为(22.37±6.12)mm Hg,较术前(32.14±8.13)mm Hg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术后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前前房深度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前房深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矫正视力大于0.4、0.4、0.3比例明显升高,而小于0.1、0.1比例明显降低(P〈0.05),0.2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抽吸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治疗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持续高眼压状态的疗效较好,能够显著降低眼压、增大前房深度及增进视力,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抽吸术 超声乳化 白内障 青光眼 高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G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超声乳化治疗伴浅前房的白内障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4
作者 马健利 刘玉强 +1 位作者 张敏 黄旭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6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25G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伴有浅前房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行白内障手术的伴有浅前房的白内障患者86例100眼,随机分为联合手术组42例50眼、超声乳化组44例50眼。联合手术组行25G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 目的探讨25G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伴有浅前房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行白内障手术的伴有浅前房的白内障患者86例100眼,随机分为联合手术组42例50眼、超声乳化组44例50眼。联合手术组行25G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超声乳化组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不进行玻璃体切割。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术前及术后l d、l周及3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角膜厚度;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前房深度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1 d及1周时,联合手术组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超声乳化组,中央角膜厚度变化小于超声乳化组(P均<0.05)。术后3个月时,联合手术组前房深度大于超声乳化组(P<0.05),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低于超声乳化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25G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伴有浅前房的白内障患者效果较好,可加深前房,降低超声乳化手术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G玻璃体切割 超声乳化 浅前房 白内障 角膜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后长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新丹 李文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925-928,共4页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13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的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数据,观察其视力恢复情况并从不同...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13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的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数据,观察其视力恢复情况并从不同疾病类型,不同晶状体类型,不同术中玻璃体填充物,不同手术方式等方面观察分析患者联合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4~23(平均6.7)mo。113眼(81.9%)术后视力改善,视力提高2行以上占67眼(48.6%)。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房反应和一过性高眼压。角膜水肿的发生率是22.5%,前房反应的发生率是34.8%,术后一过性高眼压(术后1mo内眼压高于25mmHg)的发生率是25.4%,6例(4.4%)出现继发性青光眼,其余均在术后2wk内恢复正常,8例(5.8%)出现视网膜脱离,其中4例(2.9%)为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较少见的并发症是葡萄膜炎、黄斑水肿等。从分组方面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中予硅油和膨胀气体填充、术中手术方式为联合手术并巩膜外冷凝扣带术组及联合手术并视网膜光凝并巩膜外冷凝术组术后并发症高于相对应组。术中植入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人工晶状体组术后发生前房反应几率高于相对应组。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不断改进手术技巧均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玻璃体切割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高眼压的观察治疗 被引量:6
16
作者 樊宁 赵铁英 +2 位作者 冯其高 罗康怡 王媛 《临床眼科杂志》 2007年第6期487-489,共3页
目的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早期高眼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9例(42只眼)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发生术后早期高眼压的16只眼的... 目的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早期高眼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9例(42只眼)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发生术后早期高眼压的16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分析高眼压发生的原因、临床特点及综合治疗效果。术后早期高眼压的诊断标准为术后10 d内任何时间非接触式眼压计眼压≥24mmHg或较术前眼压高10mmHg(1mmHg=0.133 kPa)。结果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率为38.1%。其发生与联合手术后炎症反应、小梁网的阻塞和滤过功能下降、眼内填充有关,常与前葡萄膜炎、角膜上皮缺损相伴危害术眼,可以通过术后密切监测、及时给予药物综合治疗控制。结论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超声乳化术后早期高眼压,发生率高,危害性大,及时有效的药物综合治疗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眼压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8
17
作者 潘永称 马子杰 胡尔玮 《临床眼科杂志》 2008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以下简称:联合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的分析1999年6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施行联合手术的PDR患者31例(32只眼)。术后随访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以下简称:联合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的分析1999年6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施行联合手术的PDR患者31例(32只眼)。术后随访8~58个月。平均26个月。结果术后视力提高有25只眼(78.13%);视力不变7只眼(21.9%),视力下降1只眼(3.2%)。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角膜轻度水肿6只眼(18.8%),前房渗出5只眼(15.6%),玻璃体再出血5只眼(15.6%),视网膜脱离3只眼(9.4%),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只眼(6.3%),术后6个月~2年后囊膜混浊12只眼(37.5%)。结论联合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视力恢复快,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晶状体 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眼后节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建超 邝国平 +3 位作者 武正清 谭湘莲 曾志成 李婷怡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1971-1973,共3页
目的:探讨冷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98例106眼白内障合并眼后节病变的患者进行冷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观察视力、人工晶状体植入率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1wk;3mo绝大多数患者的视力均有不同程... 目的:探讨冷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98例106眼白内障合并眼后节病变的患者进行冷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观察视力、人工晶状体植入率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1wk;3mo绝大多数患者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人工晶状体植入率为75.5%,术后可出现继发性青光眼、后发性白内障、葡萄膜炎、玻璃体再出血及视网膜脱离等不良并发症。结论:冷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眼后节病变的有效治疗手段,他可替代超声粉碎技术进行晶状体摘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眼后节病变 超声乳化 玻璃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 被引量:2
19
作者 史慧敏 周妍丽 +1 位作者 李晶晶 许畅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共106例(106只眼),玻璃体切除术后时间7~23个月,平均13.4个月。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共106例(106只眼),玻璃体切除术后时间7~23个月,平均13.4个月。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玻璃体腔液体灌注组55只眼,无玻璃体腔液体灌注组51只眼,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视力等。结果术后3个月,106只眼术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无玻璃体腔液体灌注组术中后囊破裂13只眼,其中晶状体核坠人玻璃体腔5只眼,玻璃体腔液体灌注组术中后囊破裂2只眼,无晶状体核坠入玻璃体腔病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0.04,P<0.01);无玻璃体腔液体灌注组术后脉络膜脱离3只眼,玻璃体腔液体灌注组2只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0.29,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时,玻璃体腔液体灌注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并发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手术 玻璃体腔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高眼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刚 李文生 吴荣瀚 《临床眼科杂志》 2007年第6期496-498,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PV+Phaco)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对83例(85只眼)行PPV+Phaco联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高眼压的诊断标准为非接触式眼压计眼压≥25 mmHg。结果85只眼中有27只眼术后...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PV+Phaco)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对83例(85只眼)行PPV+Phaco联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高眼压的诊断标准为非接触式眼压计眼压≥25 mmHg。结果85只眼中有27只眼术后发生高眼压,发生率31.8%。大多数术后高眼压发生在术后3 d内(22只眼,占81.5%)。27只眼中23只眼高眼压在1周内得以缓解。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术后高眼压发生率为50%,与其他疾病高眼压发生率比较,差别有显著性(x^2=4.303,P=0.038);术中联合巩膜外环扎、联合硅油充填、联合弥漫视网膜光凝及未植入IOL眼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与未联合巩膜外环扎、未联合硅油填充、未联合弥漫视网膜光凝及植入IOL眼术后高眼压发生率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后高眼压是PPV+Phaco联合手术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主要与原发病的种类及联合术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眼压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