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瑞 刘伟 季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58-1060,共3页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药物可以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前节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药物可以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药物可以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前节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药物可以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通过测量前房深度、距离巩膜突500μm的房角开放距离和小梁睫状突距离来观察前房结构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的前房深度分别为(1.781±0.260)mm、(3.249±0.741)mm、(3.473±0.196)mm,术后1个月和6个月患者的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明显加深(均为P<0.001)。术后上方、颞侧、鼻侧和下方4个象限距离巩膜突500μm的房角开放距离较术前都有显著增加(均为P<0.001),分别平均增加0.114mm、0.147mm、0.149mm和0.110mm;4个象限的小梁睫状突距离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均为P<0.001),分别平均增加0.087mm、0.142mm、0.094mm和0.121mm。4个象限的距离巩膜突500μm的房角开放距离与小梁睫状突距离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5)。结论对于药物可以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手术可使中央前房加深,前房角增宽,睫状突位置后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生物显微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强 陈国辉 +1 位作者 陆斌 马晓昀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373-375,共3页
目的 评价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技巧和疗效。方法 21例(21眼)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2眼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观察疗效。结果 除1眼发生晶状体囊袋脱离... 目的 评价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技巧和疗效。方法 21例(21眼)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2眼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观察疗效。结果 除1眼发生晶状体囊袋脱离范围增大而改为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外,其余术眼手术都顺利完成,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时,视力≥0.5为17眼(81%),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方法摘除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对玻璃体扰动小,手术并发症少,视力恢复较好;囊袋张力环的应用使手术易于操作,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半脱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手术方法 并发症 囊袋张力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3
作者 庄靖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79-1181,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和眼压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0.1者明显减少,仅为12.50%,最佳矫正视力0.3~0.4者明显提高,达到38.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由(43.93±10.22)mmHg(1 kPa=7.5 mmHg)降低至(12.45±4.91)mmHg,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由(35.67±11.78)mmHg降低至(13.83±5.50)mmHg,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眼发生角膜水肿,占10.00%(6/60),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眼发生角膜水肿,占11.53%(6/52);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眼发生前房纤维素渗出,占8.33%(5/60),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眼发生前房纤维素渗出,占5.77%(3/5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是临床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瞳孔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曹亚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41-543,共3页
目的探讨在小瞳孔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并发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20例(32眼),对于虹膜粘连或非粘连、瞳孔不能散大者,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双手持调位钩适... 目的探讨在小瞳孔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并发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20例(32眼),对于虹膜粘连或非粘连、瞳孔不能散大者,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双手持调位钩适当牵拉,扩大瞳孔。如果瞳孔缘有膜状纤维组织,可用囊膜剪环形剪除瞳孔域的机化纤维膜和部分瞳孔缘虹膜。对于瞳孔膜闭者,用截囊针沿瞳孔缘在机化膜上钩出小孔后,撕去或剪除机化膜。并用高负压(100~400mmHg,1kPa=7.5mmHg)、低能量(20%~50%)、原位劈核法进行手术。结果32眼术前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均≤0.4,术后1周≥0.5者20眼(62.5%),术后1个月、3个月≥0.5者均为27眼(84.4%)。术后患眼瞳孔全部接近圆形或椭圆形,部分患者瞳孔直径较术前偏大;无人工晶状体明显偏位。结论在小瞳孔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复杂,手术技巧、手术时机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等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瞳孔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澍 王首雁 陈国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70-772,共3页
目的通过评估对23例(23眼)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toxic anterior segment syndrome,TASS)患者的治疗经过,寻找TASS的患者的治疗方法并观察其预后。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诊断为TASS患者23例(23眼),通过前房水穿刺及玻璃体穿刺培养的方法... 目的通过评估对23例(23眼)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toxic anterior segment syndrome,TASS)患者的治疗经过,寻找TASS的患者的治疗方法并观察其预后。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诊断为TASS患者23例(23眼),通过前房水穿刺及玻璃体穿刺培养的方法排除细菌感染性眼内炎,全身及眼局部应用抗菌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部分患者同时使用10g.L-1阿托品眼膏和5g.L-1噻吗洛尔眼液。持续观察20d,随访18个月。结果23例TASS患者进行前房水穿刺及玻璃体穿刺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发生TASS第3-5天,5眼前段玻璃体点状混浊,余未见异常,应用抗菌素和激素类药物治疗15d后炎症稳定,20d视力恢复到0.64±0.21,眼压为(15.9±2.3)mmHg(1kPa=7.5mmHg),与发病前视力0.62±0.14、眼压(14.2±3.1)mmHg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1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见眼部异常表现。结论TASS是眼前段手术的一个少见的并发症,正确分析、判断及积极有效的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手术 人工晶状体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2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朝忠 牟敏 +1 位作者 吴艳蕊 张慧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迟发性葡 萄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分析
7
作者 毛泉报 王秀梅 +1 位作者 刘喜庆 刘金芝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6-556,共1页
对我院近三年来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及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因素,术前术后血糖变化情况等进行讨论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98年10月至2001年12月,共行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58例(6... 对我院近三年来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及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因素,术前术后血糖变化情况等进行讨论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98年10月至2001年12月,共行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58例(63眼),其中单眼53例,双眼5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35岁,平均62 5岁,术后随访时间3~32个月,平均6个月.糖尿病情况:Ⅰ型糖尿病患者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54例.术前空腹血糖不能控制到正常的21例22眼,占36%;其中3例4眼空腹血糖在8 11~12 07mmol/L,占6%.术前术后1周内散瞳查眼底和B超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屈光预测误差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孔佳怡 张自峰 +2 位作者 李曼红 田超伟 王雨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0-375,共6页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预测误差(PE)。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5月至2022年1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IOL植入...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预测误差(PE)。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5月至2022年1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IOL植入术的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96例(96眼)。分析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实际等效球镜度(SE),计算PE和绝对屈光误差(ARE),并分析PE与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平坦角膜曲率(K f)、陡峭角膜曲率(Ks)、平均角膜曲率(Km)、角膜散光度(Cyl)、眼压(IOP)、BCVA、角膜散光轴向、黄斑疾病诊断分类和术中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的相关性。结果术后早期(术后3 d内),96例患者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患者术后早期实际SE与术前预测屈光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E为(1.47±2.54)D,其中近视漂移患者61例,PE为(-1.81±3.07)D,远视漂移患者35例,PE为(0.87±0.96)D。术后1个月,12例随访患者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随访患者术后1个月实际SE与术前预测屈光度、术后早期实际SE之间以及术后早期实际SE与术前预测屈光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随访时间大于1年(术后长期)的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近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AL、Cyl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近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黄斑疾病诊断分类相关(P<0.05),且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患者较其他类型黄斑疾病患者近视漂移程度更大(P<0.05);近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ACD、TL、Kf、Ks、Km、IOP、BCVA,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以及角膜散光轴向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远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Cyl呈正相关(P<0.05);远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存在相关性(P<0.05),且术中玻璃体内硅油填充患者较玻璃体内无填充物患者远视漂移程度更大(P<0.05)。远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AL、ACD、TL、Kf、Ks、Km、IOP、BCVA,黄斑疾病诊断分类以及角膜散光轴向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IOL植入术后早期存在以近视漂移为主的PE,其漂移程度随时间的增加可逐渐减轻。屈光漂移的方向和程度可能与患眼术前AL、Cyl,黄斑疾病诊断分类和术中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疾病 白内障 联合手术 玻璃体切割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 屈光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斑前膜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前后屈光状态改变 被引量:15
9
作者 余盈盈 黎晓新 鲍永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5-1029,共5页
背景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是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其主要治疗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而确定术前计算IOL屈光度时所用的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的眼轴长度是... 背景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是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其主要治疗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而确定术前计算IOL屈光度时所用的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的眼轴长度是否受黄斑前膜的影响对术眼术后获得准确的屈光度至关重要.目的 了解IMEM患者行白内障联合玻璃体手术后屈光变化的特征.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IMEM合并ARC的患者42例42眼为IMEM合并ARC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同期纳入单纯ARC患者47例47眼为单纯ARC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术前应用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术眼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应用SRK-T公式计算出IOL植入后的预期屈光度.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和医学验光,计算其等效球镜度数作为术后实际屈光度,并对术后实际屈光度与预期屈光度进行对比分析.对两个组间术眼手术前后屈光度的误差进行比较,对IMEM合并ARC患者术后屈光度误差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两个组间患者年龄、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63、0.704、0.770).IMEM合并ARC组和单纯ARC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IMEM合并ARC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实际屈光度绝对值均明显高于术前预期屈光度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纯ARC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实际屈光度绝对值明显高于术前预期屈光度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O01);但IMEM合并ARC组与单纯ARC组间手术前后的屈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417,P=0.520).IMEM合并ARC组术眼术后1个月、3个月的屈光度误差分别为(-0.727±0.666)D和(-0.628±0.627)D,单纯ARC组分别为(-0.664±0.644)D和(-0.642±0.55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36,P=0.849;F时间=1.523,P=0.221);IMEM合并ARC组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为(474.89±135.76) μm,术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值为(-83.84±91.12)μm,术后3个月为(-158.53±113.03)μm.IMEM合并ARC组术眼术后1个月和3个月屈光度误差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间均无明显相关性(r=0.200,P=0.229;r=0.065,P=O.698).结论 IMEM合并ARC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玻璃体手术后呈现的近视漂移现象和程度与单纯ARC患者术后相似,证实IOL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的眼轴长度不受黄斑前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 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玻璃体切割术 屈光度 眼轴 近视漂移 生物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峰 苏颖 +4 位作者 刘平 王继群 山艳春 徐锦堂 陈剑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5-526,共2页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13 5例( 13 5眼 )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中应用连续环形撕囊技术 ,并使用灌注抽吸系统清除皮质 ,囊袋内植入人工...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13 5例( 13 5眼 )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中应用连续环形撕囊技术 ,并使用灌注抽吸系统清除皮质 ,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 0 4者 92眼 ,0 0 8以下者 11眼 ,0 1~ 0 3者 3 2眼。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对于晶状体半脱位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白内障摘出 联合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治疗 晶状体半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高危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佳佳 陈彬川 +2 位作者 帖红艳 雷方 张鑫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8-450,共3页
目的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高危因素和术中、术后并发症。方法对912例(105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总结术前增加手术难度、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高危因素,并统计患者术中、术后并发... 目的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高危因素和术中、术后并发症。方法对912例(105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总结术前增加手术难度、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高危因素,并统计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高危因素有28种,主要包括高血压423例(46.4%),糖尿病351例(38.5%),哮喘28例(3.1%),驼背37例(4.1%),高度近视63眼(6.0%),抗青光眼手术史48眼(4.6%),玻璃体切割术史74眼(7.0%),角膜老年环367眼(34.9%),虹膜粘连64眼(6.1%),膨胀期白内障87眼(8.3%)等。术中并发症包括前囊膜破裂6眼(0.6%)、后囊膜破裂13眼(1.2%)、后弹力层脱离1眼(0.1%)、虹膜损伤14眼(1.3%)、晶状体核坠入玻璃体内1眼(0.1%);术后并发症包括角膜内皮水肿57眼(5.4%)、一过性高眼压83眼(7.9%)、黄斑水肿6眼(0.6%)、人工晶状体移位1眼(0.1%)、虹膜无张力1眼(0.1%)。结论全面了解术前存在于患者影响手术的高危因素,做好术前、术中充分准备,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手术 高危因素 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后行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一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晓明 郑秀华 +1 位作者 高传晶 党光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81-682,共2页
患者男性,43岁,因自觉左眼视物不清2个月于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为1.0,左眼为0.2;眼压右眼为14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6 mmHg;验光左眼为-1.00 DS/-1.25 DC×90°,矫正无助;裂隙灯显微镜下双眼... 患者男性,43岁,因自觉左眼视物不清2个月于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为1.0,左眼为0.2;眼压右眼为14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6 mmHg;验光左眼为-1.00 DS/-1.25 DC×90°,矫正无助;裂隙灯显微镜下双眼角膜周边部可见角膜切削印记,角膜中央区透明;左眼晶状体混浊(混浊分级为C2N2P3),玻璃体液化混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右眼晶状体透明,眼底结构正常。患者于2005年4月10日在本院行双眼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ectomy,LASIK)手术,既往资料:右眼视力为0.1,-4.50 DS/-0.50 DC×70°=0.8+,左眼视力为0.4,-1.50 DS/-0.50 DC×90°=0.8-;角膜曲率右眼K1=44.6 D@99°,K2=44.0 D@9°,左眼K1=44.8 D@88.7°,K2=44.1 D@1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 LASIK术后 飞秒激光 晶状体混浊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右眼视力 裂隙灯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残余散光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兴(综述) 赵桂秋(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8-571,共4页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术式,但存在术后残余散光的问题,影响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的提高.减少术后残余散光已成为目前眼科医师追求的目标.术后残余散光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与术前即...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术式,但存在术后残余散光的问题,影响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的提高.减少术后残余散光已成为目前眼科医师追求的目标.术后残余散光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与术前即存在的角膜散光和手术源性散光有关.散光型IOL植入术后残余散光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其特殊原因,了解残余散光的形成原因可为减少其形成提供方法.就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IOL植入术后残余散光的原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散光 晶状体 人工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4
作者 朱弼珺 刘海芸 +1 位作者 邹海东 陈凤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6月对35例(36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观察患者术后...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6月对35例(36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观察患者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3眼(8.33%)最佳矫正视力<0.01,5眼(13.89%)为0.01~0.04,10眼(27.78%)为0.05~0.09,15眼(41.67%)为0.1~0.25,3眼(8.33%)≥0.3。所有患者均无持续性角膜内皮失代偿、硅油泡残留、人工晶状体移位和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 硅油取出 玻璃体切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手术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5
作者 赵延涛 王国强 +2 位作者 张帅 丁颖 赵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3例(49眼)3~7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3例(26眼)...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3例(49眼)3~7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3例(26眼)和治疗组20例(23眼)。对照组患儿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术。观察2组患儿术后视力,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和超声生物显微镜比较2组患儿术后眼压(IOP)、前房深度、后囊浑浊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儿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随访49眼;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视力明显提高,术后矫正视力≥0.5者构成比明显增加(P<0.05),前房深度明显升高(P<0.05),后囊混浊程度明显减轻(P<0.05)。2组患儿IOP及角膜内皮水肿(CE)、前房闪辉(ACF)和前房纤维素样渗出(ACCE)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术,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视力、前房深度和后囊混浊程度,更有助于患儿术后视功能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前玻璃体切除术 先天性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16
作者 郭照洪 王宏 +3 位作者 宋爱平 文译 侯祺 解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84,87,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因超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就诊于我院的患者170例(222眼),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110眼)和对照组85例(112眼),治疗...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因超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就诊于我院的患者170例(222眼),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110眼)和对照组85例(112眼),治疗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非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视力≤0.3者66眼(60.0%),0.3~0.5者32眼(29.1%),≥0.5~0.8者12眼(10.9%);治疗后视力≤0.3者12眼(10.9%),0.3~0.5者28眼(25.5%),≥0.5~0.8者33眼(30.0%),≥0.8者37眼(33.6%),治疗后视力明显好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视力≤0.3者64眼(57.1%),0.3~0.5者34眼(30.4%),≥0.5~0.8者14眼(12.5%);治疗后视力≤0.3者24眼(21.4%),0.3~0.5者35眼(31.3%),≥0.5~0.8者31眼(27.7%),≥0.8者22眼(19.6%),治疗后视力明显好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视力治疗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63.6%)高于对照组(47.3%),并发症总发生率(11.8%)低于对照组(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有利于患者术后的视力恢复,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 超高度轴性近视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姜兴华 石雁 +1 位作者 谭洪 宋玉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9-629,共1页
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OL implantation,PHACO+IOL)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对在我院施行PHACO+IOL术1866例(1924眼)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40例(41眼)的病因及发病机... 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OL implantation,PHACO+IOL)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对在我院施行PHACO+IOL术1866例(1924眼)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40例(41眼)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葡萄膜炎 IOL 白内障超声乳化 术后 PHACO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并发症 临床分析 常见 白内障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文龙 贾烨 +2 位作者 邓勇 令狐燕 刘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7-459,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2例(5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切口选择不同分为两组... 目的比较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2例(5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切口选择不同分为两组,其中A组选择透明角膜切口,B组选择改良巩膜隧道切口。术后随访3~6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3d、1个月、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中央角膜厚度、术源性散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观察术后3个月两组BCVA,同时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d、1个月、3个月两组CCT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dB组CCT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C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B组术后1d术源性散光分别为(0.64±0.25)D、(0.36±0.14)D,术后1个月分别为(0.51±0.26)D、(0.28±0.12)D,术后3个月分别为(0.48±0.18)D、(0.27±0.08)D;B组术后1d、1个月、3个月术源性散光均明显小于A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B组术后3个月BCVA及术后3d、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改良巩膜隧道切口较透明角膜切口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功能的恢复,能减少术源性散光,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 高度近视 白内障 透明角膜切口 巩膜隧道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超声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高玮 张超 +1 位作者 贾丽 唐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3期2901-2904,共4页
目的:探究乳化超声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帮助。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 目的:探究乳化超声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帮助。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乳化超声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各组患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相关治疗后炎症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显著升高(P<0.05);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WHV)、全血黏度中切(WMV)、血浆粘度(PV)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压积(PCV)和纤维蛋白原(FIB)变化不明显(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经治疗后MDA、炎症因子(IL-2、IL-6、hs-CRP和TNF-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WHV、WMV、PV)显著降低(P<0.05);氧化应激反应指标(CAT、SOD、GSH-Px)显著升高;PCV和FIB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乳化超声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显著改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超声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 机制研究 糖尿病性白内障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46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郭海科 张日佳 +2 位作者 张洪洋 郑阿宁 徐锦堂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6期404-406,共3页
目的 对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在表面麻醉下对 5 46例 6 72眼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患者施行不同切口的超声乳化摘出术 ,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 3h及 1d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 0 .... 目的 对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在表面麻醉下对 5 46例 6 72眼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患者施行不同切口的超声乳化摘出术 ,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 3h及 1d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 0 .5者分别占83.0 %、88.9% ;术后 1wk及 1mo视力≥ 1.0者分别占 2 7.2 %、2 8.5 % .术前无散光而术后出现散光 35例 ,但均在 +1.0 D以下。且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在排除合并症干扰后并无显著差异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