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屈光预测误差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孔佳怡 张自峰 +2 位作者 李曼红 田超伟 王雨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0-375,共6页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预测误差(PE)。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5月至2022年1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IOL植入...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预测误差(PE)。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5月至2022年1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IOL植入术的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96例(96眼)。分析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实际等效球镜度(SE),计算PE和绝对屈光误差(ARE),并分析PE与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平坦角膜曲率(K f)、陡峭角膜曲率(Ks)、平均角膜曲率(Km)、角膜散光度(Cyl)、眼压(IOP)、BCVA、角膜散光轴向、黄斑疾病诊断分类和术中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的相关性。结果术后早期(术后3 d内),96例患者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患者术后早期实际SE与术前预测屈光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E为(1.47±2.54)D,其中近视漂移患者61例,PE为(-1.81±3.07)D,远视漂移患者35例,PE为(0.87±0.96)D。术后1个月,12例随访患者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随访患者术后1个月实际SE与术前预测屈光度、术后早期实际SE之间以及术后早期实际SE与术前预测屈光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随访时间大于1年(术后长期)的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近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AL、Cyl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近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黄斑疾病诊断分类相关(P<0.05),且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患者较其他类型黄斑疾病患者近视漂移程度更大(P<0.05);近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ACD、TL、Kf、Ks、Km、IOP、BCVA,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以及角膜散光轴向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远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Cyl呈正相关(P<0.05);远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存在相关性(P<0.05),且术中玻璃体内硅油填充患者较玻璃体内无填充物患者远视漂移程度更大(P<0.05)。远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AL、ACD、TL、Kf、Ks、Km、IOP、BCVA,黄斑疾病诊断分类以及角膜散光轴向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IOL植入术后早期存在以近视漂移为主的PE,其漂移程度随时间的增加可逐渐减轻。屈光漂移的方向和程度可能与患眼术前AL、Cyl,黄斑疾病诊断分类和术中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疾病 白内障 联合手 玻璃体切割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人工晶状体 屈光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峰 苏颖 +4 位作者 刘平 王继群 山艳春 徐锦堂 陈剑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5-526,共2页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13 5例( 13 5眼 )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中应用连续环形撕囊技术 ,并使用灌注抽吸系统清除皮质 ,囊袋内植入人工...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13 5例( 13 5眼 )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中应用连续环形撕囊技术 ,并使用灌注抽吸系统清除皮质 ,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 0 4者 92眼 ,0 0 8以下者 11眼 ,0 1~ 0 3者 3 2眼。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对于晶状体半脱位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白内障摘出 联合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治疗 晶状体半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手术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3
作者 赵延涛 王国强 +2 位作者 张帅 丁颖 赵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3例(49眼)3~7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3例(26眼)...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3例(49眼)3~7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3例(26眼)和治疗组20例(23眼)。对照组患儿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术。观察2组患儿术后视力,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和超声生物显微镜比较2组患儿术后眼压(IOP)、前房深度、后囊浑浊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儿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随访49眼;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视力明显提高,术后矫正视力≥0.5者构成比明显增加(P<0.05),前房深度明显升高(P<0.05),后囊混浊程度明显减轻(P<0.05)。2组患儿IOP及角膜内皮水肿(CE)、前房闪辉(ACF)和前房纤维素样渗出(ACCE)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术,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视力、前房深度和后囊混浊程度,更有助于患儿术后视功能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前玻璃体切除 先天性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姜兴华 石雁 +1 位作者 谭洪 宋玉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9-629,共1页
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OL implantation,PHACO+IOL)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对在我院施行PHACO+IOL术1866例(1924眼)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40例(41眼)的病因及发病机... 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OL implantation,PHACO+IOL)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对在我院施行PHACO+IOL术1866例(1924眼)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40例(41眼)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葡萄膜炎 IOL 白内障超声乳化 PHACO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并发症 临床分析 常见 白内障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46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海科 张日佳 +2 位作者 张洪洋 郑阿宁 徐锦堂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6期404-406,共3页
目的 对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在表面麻醉下对 5 46例 6 72眼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患者施行不同切口的超声乳化摘出术 ,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 3h及 1d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 0 .... 目的 对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在表面麻醉下对 5 46例 6 72眼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患者施行不同切口的超声乳化摘出术 ,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 3h及 1d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 0 .5者分别占83.0 %、88.9% ;术后 1wk及 1mo视力≥ 1.0者分别占 2 7.2 %、2 8.5 % .术前无散光而术后出现散光 35例 ,但均在 +1.0 D以下。且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在排除合并症干扰后并无显著差异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后行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一例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晓明 郑秀华 +1 位作者 高传晶 党光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81-682,共2页
患者男性,43岁,因自觉左眼视物不清2个月于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为1.0,左眼为0.2;眼压右眼为14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6 mmHg;验光左眼为-1.00 DS/-1.25 DC×90°,矫正无助;裂隙灯显微镜下双眼... 患者男性,43岁,因自觉左眼视物不清2个月于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为1.0,左眼为0.2;眼压右眼为14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6 mmHg;验光左眼为-1.00 DS/-1.25 DC×90°,矫正无助;裂隙灯显微镜下双眼角膜周边部可见角膜切削印记,角膜中央区透明;左眼晶状体混浊(混浊分级为C2N2P3),玻璃体液化混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右眼晶状体透明,眼底结构正常。患者于2005年4月10日在本院行双眼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ectomy,LASIK)手术,既往资料:右眼视力为0.1,-4.50 DS/-0.50 DC×70°=0.8+,左眼视力为0.4,-1.50 DS/-0.50 DC×90°=0.8-;角膜曲率右眼K1=44.6 D@99°,K2=44.0 D@9°,左眼K1=44.8 D@88.7°,K2=44.1 D@1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 LASIK 飞秒激光 晶状体混浊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右眼视力 裂隙灯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范钦华 门明华 +2 位作者 祁燕 徐春海 卞蓉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2-463,共2页
观察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眼轴26.05~33.87 mm)62例(65只眼),采用巩膜隧道切口及原位超声乳化技术,囊袋内植入硬质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3天矫正视... 观察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眼轴26.05~33.87 mm)62例(65只眼),采用巩膜隧道切口及原位超声乳化技术,囊袋内植入硬质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3天矫正视力≥0.5者29只眼(44.62%),0.2~0.4者31只眼(47.69%),≤0.1者5只眼(7.69%)。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5者41只眼(63.08%),0.2~0.4者20只眼(30.77%),≤0.1者4只眼(6.15%)。并发症为虹膜损伤(1.54%)、后囊破裂(3.07%)及角膜水肿(3.76%)。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适合高度近视白内障,并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白内障摘出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马瑞 刘伟 季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58-1060,共3页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药物可以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前节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药物可以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药物可以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前节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药物可以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通过测量前房深度、距离巩膜突500μm的房角开放距离和小梁睫状突距离来观察前房结构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的前房深度分别为(1.781±0.260)mm、(3.249±0.741)mm、(3.473±0.196)mm,术后1个月和6个月患者的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明显加深(均为P<0.001)。术后上方、颞侧、鼻侧和下方4个象限距离巩膜突500μm的房角开放距离较术前都有显著增加(均为P<0.001),分别平均增加0.114mm、0.147mm、0.149mm和0.110mm;4个象限的小梁睫状突距离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均为P<0.001),分别平均增加0.087mm、0.142mm、0.094mm和0.121mm。4个象限的距离巩膜突500μm的房角开放距离与小梁睫状突距离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5)。结论对于药物可以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手术可使中央前房加深,前房角增宽,睫状突位置后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生物显微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被引量:10
9
作者 沈一 赵云娥 张宗端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3期198-199,共2页
目的 评价先天性白内障摘出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的临床疗效 ,讨论其手术治疗的时机、术式、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对先天性白内障患者 5 2例 71眼 ,10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6 1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并后房型人工晶... 目的 评价先天性白内障摘出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的临床疗效 ,讨论其手术治疗的时机、术式、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对先天性白内障患者 5 2例 71眼 ,10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6 1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满意 ,葡萄膜炎及后囊膜混浊为术后主要并发症。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超声乳化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晶状体保护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一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玉娇 李楠 +6 位作者 孙秋爽 金韦奕 江美玲 刘颖锋 卢焱 孙丽霞 崔仁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5,共8页
目的观察人工晶状体(IOL)保护下超声乳化手术(PHACO)对硬核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Emery分级Ⅳ~Ⅴ级的硬核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观察人工晶状体(IOL)保护下超声乳化手术(PHACO)对硬核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Emery分级Ⅳ~Ⅴ级的硬核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HACO组、IOL保护PHACO组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ECCE)组,分别行常规PHACO、IOL保护下的PHACO和ECCE,每组40例40眼。最终99例受试者完成随访,其中PHACO组30例30眼,IOL保护PHACO组35例35眼,ECCE组34例34眼。记录各组总手术时间、术中超声乳化时间、累计释放能量。术后随访3个月,检测并比较3个组患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角膜六角形内皮细胞比率(6A)、角膜散光值,不同等级裸眼远视力的眼数分布;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IOL保护PHACO组与PHACO组超声能量及超声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91、0.982)。IOL保护PHACO组和PHACO组总手术时间分别为(38.81±2.73)和(36.45±3.45)min,明显短于ECCE组的(69.60±4.3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前3个组患者年龄、性别、晶状体核硬度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PHACO组和IOL保护PHACO组裸眼视力较高的人数较ECCE组高(P=0.006、0.007);IOL保护PHACO组的ECD和6A分别为(2155.57±177.88)/mm^(2)和(41.31±5.18)%,均显著高于PHACO组的(1912.64±224.11)/mm^(2)和(36.18±3.27)%,IOL保护PHACO组的CV为(50.34±5.90)%,低于PHACO组的(55.67±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03、0.005)。术后1周和3个月,IOL保护PHACO组的角膜散光度数均显著低于ECCE组,且高于PHAC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OL保护下的PHACO相对常规PHACO可有效减少超声能量对角膜内皮的损伤,相对ECCE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且并未明显增加术后角膜散光。IOL保护下的PHACO是硬核白内障患者一种有效的改良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角膜内皮 源性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强 陈国辉 +1 位作者 陆斌 马晓昀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373-375,共3页
目的 评价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技巧和疗效。方法 21例(21眼)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2眼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观察疗效。结果 除1眼发生晶状体囊袋脱离... 目的 评价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技巧和疗效。方法 21例(21眼)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2眼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观察疗效。结果 除1眼发生晶状体囊袋脱离范围增大而改为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外,其余术眼手术都顺利完成,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时,视力≥0.5为17眼(81%),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方法摘除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对玻璃体扰动小,手术并发症少,视力恢复较好;囊袋张力环的应用使手术易于操作,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半脱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方法 并发症 囊袋张力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2
作者 庄靖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79-1181,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和眼压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0.1者明显减少,仅为12.50%,最佳矫正视力0.3~0.4者明显提高,达到38.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由(43.93±10.22)mmHg(1 kPa=7.5 mmHg)降低至(12.45±4.91)mmHg,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由(35.67±11.78)mmHg降低至(13.83±5.50)mmHg,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眼发生角膜水肿,占10.00%(6/60),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眼发生角膜水肿,占11.53%(6/52);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眼发生前房纤维素渗出,占8.33%(5/60),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眼发生前房纤维素渗出,占5.77%(3/5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是临床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新泉 杨冠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低度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84例 12 8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施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 ,乳化时间平均 2 0 1s,超声能量平均 33.8% .结果 术后 1d、1wk、1mo视力≥ 0 .4者分别为 71.1%、7...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低度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84例 12 8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施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 ,乳化时间平均 2 0 1s,超声能量平均 33.8% .结果 术后 1d、1wk、1mo视力≥ 0 .4者分别为 71.1%、75 .8%、79.7% ,术后 3mo视力≥ 1.0者占 2 2 .6 % .影响术后视力主要原因为高度近视所致眼底病变 ,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 (4 .7% )、前房纤维素性渗出 (1.6 % )及后囊膜破裂 (2 .3% )。结论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具有视力恢复良好、矫正屈光不正及预防视网膜脱离等优点 ,是高度近视白内障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视觉感受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继锋 文玉琴 +4 位作者 刘莉 刘学晶 邢晓娟 林芳丽 黄一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49-850,853,共3页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状态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术中视觉感受的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12月因老年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90例(90眼),术前及术后0.5h内由同一名医师进行视觉感受问卷调...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状态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术中视觉感受的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12月因老年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90例(90眼),术前及术后0.5h内由同一名医师进行视觉感受问卷调查。结果 79眼(87.8%)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至少能感受到光的存在,11眼(12.2%)术中无光感。41眼(45.6%)可以看到手术过程中移动的物体。白光(55.6%)、红光(42.2%)、黄光(35·6%)、蓝光(28.8%)和绿光(10.0%)是手术过程中患者感受到的常见颜色光。25例(27.8%)患者术中感到恐惧,19例(21·1%)患者术中感到疼痛,手术满意率为91.1%(82例)。结论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大多数患者术中可以感受到光的存在。对患者术中视觉感受的了解可以帮助患者降低手术过程中的恐惧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感受 表面麻醉 老年性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的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建江 钱江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处理方法。方法对39例41只眼的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病人进行了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周视力达0.1~0.4有5只眼(12%);0.5~0.9... 目的探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处理方法。方法对39例41只眼的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病人进行了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周视力达0.1~0.4有5只眼(12%);0.5~0.9有32只眼(78%),>1.0有4只眼(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术 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瞳孔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曹亚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41-543,共3页
目的探讨在小瞳孔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并发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20例(32眼),对于虹膜粘连或非粘连、瞳孔不能散大者,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双手持调位钩适... 目的探讨在小瞳孔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并发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20例(32眼),对于虹膜粘连或非粘连、瞳孔不能散大者,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双手持调位钩适当牵拉,扩大瞳孔。如果瞳孔缘有膜状纤维组织,可用囊膜剪环形剪除瞳孔域的机化纤维膜和部分瞳孔缘虹膜。对于瞳孔膜闭者,用截囊针沿瞳孔缘在机化膜上钩出小孔后,撕去或剪除机化膜。并用高负压(100~400mmHg,1kPa=7.5mmHg)、低能量(20%~50%)、原位劈核法进行手术。结果32眼术前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均≤0.4,术后1周≥0.5者20眼(62.5%),术后1个月、3个月≥0.5者均为27眼(84.4%)。术后患眼瞳孔全部接近圆形或椭圆形,部分患者瞳孔直径较术前偏大;无人工晶状体明显偏位。结论在小瞳孔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复杂,手术技巧、手术时机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等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瞳孔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残余散光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兴(综述) 赵桂秋(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8-571,共4页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术式,但存在术后残余散光的问题,影响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的提高.减少术后残余散光已成为目前眼科医师追求的目标.术后残余散光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与术前即...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术式,但存在术后残余散光的问题,影响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的提高.减少术后残余散光已成为目前眼科医师追求的目标.术后残余散光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与术前即存在的角膜散光和手术源性散光有关.散光型IOL植入术后残余散光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其特殊原因,了解残余散光的形成原因可为减少其形成提供方法.就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IOL植入术后残余散光的原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散光 晶状体 人工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旷琳 杨蕾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67例(83眼...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67例(83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将患者分为低厚度组(≤330μm)、中厚度组(330~350μm)及高厚度组(≥350μm),对比3组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BCVA差异,同时分析术后1周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BCVA的相关性。结果 3组术后1周及1个月BCVA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低厚度组BCVA均明显高于中厚度组及高厚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中厚度组BCVA明显高于高厚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低厚度组、中厚度组和高厚度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322.67±36.61)μm、(341.72±37.36)μm、(352.61±29.59)μm,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1周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BCVA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724,P=0.000)。术后1周低厚度组、中厚度组和高厚度组BCVA与术前差值分别为-0.56±0.12、-0.41±0.41、-0.23±0.56,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1周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BCVA差值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613,P=0.000)。结论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BCVA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出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最佳矫正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误差24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运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4期308-308,共1页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屈光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60例分析
20
作者 郭海科 张日佳 +3 位作者 郑阿宁 陈剑 徐锦堂 李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22-124,共3页
目的 :总结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与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在表面麻醉下以透明角膜切口对 4 60例 (5 82只眼 )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术 ,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 3h及 1d... 目的 :总结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与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在表面麻醉下以透明角膜切口对 4 60例 (5 82只眼 )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术 ,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 3h及 1d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 0 .5者占 87%、90 .9% ;术后 1周及 1个月视力≥ 1.0者占 2 9%、31%。术前无散光而术后出现散光的 31例 ,但均在+ 1.0D以下。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与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术后视力恢复快且稳定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治疗 切口 视力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