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术后黄斑改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余涵 刘海凤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303,共1页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摘出 临床观察 术后 白内障超声乳化 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 白内障手术 虹膜损伤 角膜内皮 后囊破裂 手术效果 国外学者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时机及视功能改变 被引量:12
2
作者 苗恒 侯宪如 鲍永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9-262,共4页
背景 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严重危害患儿的视觉发育,已行双眼白内障摘出术的患儿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是理想的屈光矫正方式,但其植入时机目前尚存争议。 目的 分析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二期IOL植入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 背景 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严重危害患儿的视觉发育,已行双眼白内障摘出术的患儿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是理想的屈光矫正方式,但其植入时机目前尚存争议。 目的 分析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二期IOL植入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变化和影响因素,探讨二期IOL的植入时机。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白内障摘除-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二期IOL植入的患儿29例58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于出生1年内接受双眼白内障摘出术及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行配戴框架眼镜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后于2岁之后接受双眼同期二期IOL植入术。IOL植入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时行双眼扩瞳验光并记录BVCA(LogMAR),比较二期IOL植入前后单眼BCVA的差异、分布变化及相关关系。结果 本研究中患儿接受白内障摘出术的平均年龄为(3.26±2.07)个月,二期IOL植入时平均年龄为(4.79±1.38)岁,2次手术间隔时间平均为(4.28±1.33)年。二期IOL植入术前1周患儿单眼BCVA(LogMAR)为0.790±0.422,术后3个月为0.570±0.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3,P〈0.001)。二期IOL植入术后单眼BCVA≥0.5的眼数明显多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31,P〈0.001)。二期IOL植入术前1周与术后3个月间单眼BCVA呈正相关(R2=0.232,F=17.037,P〈0.001)。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早实施白内障摘除-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二期IOL植入的系统性治疗,有利于BCVA的改善和弱视治疗,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依从性差和效果欠佳的患儿应及时行二期IOL植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白内障摘出 白内障摘出术后无晶状体眼/手术疗法 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法 视力预后 婴儿 儿童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飞秒激光辅助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的变化比较 被引量:12
3
作者 曾宗圣 张广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93-798,共6页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手术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手术后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前囊膜混浊(ACO)及前囊口大小的变化.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拟行白内障摘...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手术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手术后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前囊膜混浊(ACO)及前囊口大小的变化.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拟行白内障摘出手术的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85例85眼,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组(简称飞秒激光组)43例43眼和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组(简称传统手术组)42例42眼.飞秒激光组术中采用AlconLenSx平台完成5.3mm环形截囊,传统手术组术中在AlconVERION设备引导下完成5.3mm连续居中环形撕囊.采用ACO临床分级评估ACO程度;采用ImageProPlus6软件对术毕显微镜下拍摄的图片及术后裂隙灯显微镜后照法所获取的图片前囊口面积进行测量.分别于术后1、3和6个月计算不同级别ACO的眼数分布,并比较2个组前囊口面积.结果术毕时2个组术眼晶状体前囊口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3,P=0.958).术后1、3和6个月2个组前囊口面积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73.602,P<0.001;F时间=378.895,P<0.001),各时间点传统手术组前囊口面积均小于飞秒激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1个月飞秒激光组和传统手术组前囊膜Ⅰ级混浊比例分别为67.4%(29/43)和61.9%(26/4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术后3个月飞秒激光组前囊膜Ⅱ级混浊比例分别为11.6%(5/43),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的66.7%(28/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飞秒激光组前囊膜Ⅲ级混浊比例为14.0%(6/85),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的73.8%(31/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选择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可降低ACO发生风险,减轻前囊口收缩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 糖尿病 激光/治疗用途 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晶状体前囊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谭娅 周希瑗 +1 位作者 徐智勇 王秀青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3-376,共4页
背景 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的发生率增加,而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难度更大,且手术并发症更多.对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有助于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的 分析和比较玻... 背景 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的发生率增加,而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难度更大,且手术并发症更多.对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有助于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的 分析和比较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纳入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收治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者193例200眼,依据白内障术前是否行玻璃体切割术分为玻璃体切割组及非玻璃体切割组,前者依据患眼是否有硅油亚分为硅油眼组和无硅油眼组.对各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眼的术中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玻璃体切割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后囊膜破裂、悬韧带松弛、瞳孔不易扩大及虹膜弹性差的发生率分别为7.84%、3.92%、1.96%和1.96%,非玻璃体切割组分别为5.37%、0.67%、7.38%和1.34%,2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06、0.160、0.303、1.000);硅油眼组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00%、3.57%、3.57%和3.57%,无硅油眼组分别为17.39%、4.35%、0.00%和0.00%,硅油眼组后囊膜破裂的发生率高于无硅油眼组,2个组间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2).非玻璃体切割组、硅油眼组和无硅油眼组术中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4.77%、10.71%和21.74%,硅油眼组和无硅油眼组与非玻璃体切割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70、0.392).各组均未见虹膜损伤及脉络膜出血.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眼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与非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眼相比无明显增加,但与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眼比较,术中无硅油眼的后囊膜更容易破裂,术中应仔细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并发症 白内障/手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并发症 晶状体 后囊膜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斑前膜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前后屈光状态改变 被引量:15
5
作者 余盈盈 黎晓新 鲍永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5-1029,共5页
背景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是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其主要治疗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而确定术前计算IOL屈光度时所用的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的眼轴长度是... 背景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是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其主要治疗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而确定术前计算IOL屈光度时所用的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的眼轴长度是否受黄斑前膜的影响对术眼术后获得准确的屈光度至关重要.目的 了解IMEM患者行白内障联合玻璃体手术后屈光变化的特征.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IMEM合并ARC的患者42例42眼为IMEM合并ARC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同期纳入单纯ARC患者47例47眼为单纯ARC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术前应用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术眼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应用SRK-T公式计算出IOL植入后的预期屈光度.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和医学验光,计算其等效球镜度数作为术后实际屈光度,并对术后实际屈光度与预期屈光度进行对比分析.对两个组间术眼手术前后屈光度的误差进行比较,对IMEM合并ARC患者术后屈光度误差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两个组间患者年龄、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63、0.704、0.770).IMEM合并ARC组和单纯ARC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IMEM合并ARC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实际屈光度绝对值均明显高于术前预期屈光度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纯ARC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实际屈光度绝对值明显高于术前预期屈光度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O01);但IMEM合并ARC组与单纯ARC组间手术前后的屈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417,P=0.520).IMEM合并ARC组术眼术后1个月、3个月的屈光度误差分别为(-0.727±0.666)D和(-0.628±0.627)D,单纯ARC组分别为(-0.664±0.644)D和(-0.642±0.55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36,P=0.849;F时间=1.523,P=0.221);IMEM合并ARC组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为(474.89±135.76) μm,术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值为(-83.84±91.12)μm,术后3个月为(-158.53±113.03)μm.IMEM合并ARC组术眼术后1个月和3个月屈光度误差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间均无明显相关性(r=0.200,P=0.229;r=0.065,P=O.698).结论 IMEM合并ARC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玻璃体手术后呈现的近视漂移现象和程度与单纯ARC患者术后相似,证实IOL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的眼轴长度不受黄斑前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 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 玻璃体切割 屈光度 近视漂移 生物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眼内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管怀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73-279,共7页
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术虽然微创、有效且安全,但仍会因为手术的操作和仪器的工作而损伤眼内组织的正常结构,影响前房和玻璃体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血-眼屏障,引起炎性因子的释放,导致玻璃体液化或后脱离、视网膜脱离、黄斑水肿,或加重糖尿... 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术虽然微创、有效且安全,但仍会因为手术的操作和仪器的工作而损伤眼内组织的正常结构,影响前房和玻璃体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血-眼屏障,引起炎性因子的释放,导致玻璃体液化或后脱离、视网膜脱离、黄斑水肿,或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及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等病情。眼科医师应充分了解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手术过程对眼内组织带来的影响,重视白内障围手术期和手术过程的风险评估及管理,尤其是对于患有严重全身病和眼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中应尽可能减少超声乳化能量和手术时间,尽量减少对眼内组织的扰动,特别是要稳定前房和玻璃体的状态,真正实现白内障手术"从前段到后段"、"从眼部到全身"的全程监管,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 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并发症 玻璃体 视网膜 炎性因子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飞秒激光辅助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的变化比较》一文的更正
7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44,共1页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9年第37卷第10期793-798页曾宗圣、张广斌所著《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飞秒激光辅助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的变化比较》一文中表1的传统手术组男女性别构成比“19/24”,应为“20/22”;“有无...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9年第37卷第10期793-798页曾宗圣、张广斌所著《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飞秒激光辅助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的变化比较》一文中表1的传统手术组男女性别构成比“19/24”,应为“20/22”;“有无PDR”应为“有无NPDR”(NPDR: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特此更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晶状体前囊膜 糖尿病并发白内障 飞秒激光辅助 性别构成比 手术 N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9
8
作者 戴兵 颜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7-468,共2页
青光眼、白内障为常见致盲眼病,中国白内障患者超过500万,因人口老龄化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而成年人青光眼发病率约1%,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率为5.3~34.7%。手术是青光眼、白内障的首选治疗方法,可分为传统的小梁切除联合白内... 青光眼、白内障为常见致盲眼病,中国白内障患者超过500万,因人口老龄化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而成年人青光眼发病率约1%,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率为5.3~34.7%。手术是青光眼、白内障的首选治疗方法,可分为传统的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房角分离术、微创光凝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房角分离术技术成熟,普及率高。微创光凝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尽管应用较少,但作为微创手术,其优势明显。本研究中比较3种术式疗效、并发症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为选择术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合并青光 白内障患者 手术方式 治疗方法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 临床疗效 房角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囊针预劈核技术和常规拦截劈核技术在合并假性剥脱综合征白内障手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阳 陈杰 +3 位作者 冯强 肉孜买买提·买买提尼牙孜 高敏 朱思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5-269,共5页
背景假性剥脱综合征(PEX)在维吾尔族人群发病率较高,常引起继发性青光眼且多并发白内障。PEX眼晶状体组织的异常改变及悬韧带组织变性脆弱,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应用常规的拦截劈核过程易导致悬韧带断裂。截囊针预劈核技术是一种... 背景假性剥脱综合征(PEX)在维吾尔族人群发病率较高,常引起继发性青光眼且多并发白内障。PEX眼晶状体组织的异常改变及悬韧带组织变性脆弱,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应用常规的拦截劈核过程易导致悬韧带断裂。截囊针预劈核技术是一种新的劈核技术,其在PEX合并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目的比较截囊针预劈核技术与常规拦截劈核技术在PEX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五官科纳入晶状体核为Ⅲ级并且合并PEX的白内障患者41例41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预劈核组和拦截劈核组,在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术中分别采用截囊针预劈核法及拦截劈裂法进行劈核,比较2个组术中所用的有效超声时间及术眼术后角膜内皮损失率、角膜水肿程度、视力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预劈核组和拦截劈核组的平均有效超声时间分别为14.0(13.0,16.5)min和18.5(16.5,24.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354,P〈0.01)。预劈核组和拦截劈核组术后1周术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2101.90±209.08)/mm和(2002.30±207.0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0,P=0.134);预劈核组和拦截劈核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8.27±2.23)%和(13.09±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0,P=0.001)。预劈核组术后3d的视力优于拦截劈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术后1d和3d,2个组间角膜水肿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21、0.446)。术中严重并发症主要为悬韧带断裂,预劈核组及拦截劈核组发生术中悬韧带断裂者分别为1眼和2眼。结论与常规拦截劈核技术比较,预劈核技术用于PEX合并白内障患者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小,视力恢复更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出/方法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方法 晶状体/手术 假性剥脱 治疗效果 比较研究 预劈核技 拦截劈核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技术与常规超声乳化劈核技术在超高度近视合并核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杨珂 朱思泉 赵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9-633,共5页
背景白内障手术中劈核操作是关键环节。手工预劈核技术的不断革新有助于缩短超声乳化的耗时,减小超声能量,避免对眼内组织造成严重的损伤。目的评价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技术用于超高度近视伴核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并与... 背景白内障手术中劈核操作是关键环节。手工预劈核技术的不断革新有助于缩短超声乳化的耗时,减小超声能量,避免对眼内组织造成严重的损伤。目的评价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技术用于超高度近视伴核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并与传统超声乳化劈核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于2016年3—9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40眼,眼轴长度〉27.0 mm、屈光度〉-10.0 D,患眼晶状体核为Ⅲ~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眼随机分成预劈核组和传统超声乳化劈核组,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中分别选择反式劈核钩预劈核及传统超声乳化劈核,比较2个组术中角膜内皮损失率、角膜水肿程度的差异,以评价预劈核技术的安全性,比较2种方法的有效超声时间、超声能量差异,测定术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对数视力表)变化,以评价预劈核技术的临床效果。结果2个组术眼手术均顺利。预劈核组术眼平均有效超声时间为(47.30±11.29)s,传统超声乳化劈核组为(57.70±14.5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0,P=0.016)。术后7 d,预劈核组和传统超声乳化劈核组术眼BCVA分别为4.75±0.11和4.67±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P=0.038)。术后1个月,预劈核组术眼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0.82±3.77)%,低于传统超声乳化劈核组的(16.11±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8,P=0.001)。术后7 d,预劈核组术眼的2级和3级角膜水肿眼数明显少于传统超声乳化劈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822,P=0.008)。结论与传统超声乳化劈核操作比较,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技术用于超高度近视伴Ⅲ~Ⅳ级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临床效果好,对组织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出/方法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方法 高度近视 晶状体/手术 治疗效果 预劈核技 超声乳化劈核技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反式劈核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技术与常规拦截劈核技术在Ⅳ级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4
11
作者 赵阳 朱思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13-618,共6页
背景晶状体核的劈核操作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关键环节,手工预劈核技术可以减少术中超声乳化的能量和时间,减轻对眼内组织的损伤。目前常用的预劈核法对于硬核的效果较差。近年来我们采用自制的反式劈核钩进行硬核白内障手术,此... 背景晶状体核的劈核操作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关键环节,手工预劈核技术可以减少术中超声乳化的能量和时间,减轻对眼内组织的损伤。目前常用的预劈核法对于硬核的效果较差。近年来我们采用自制的反式劈核钩进行硬核白内障手术,此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法的疗效尚未公开报道。目的比较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技术与常规拦截劈核技术在Ⅳ级硬核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干预性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确诊的Ⅳ级晶状体核的白内障患者32例32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预劈核组和拦截劈核组,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术中分别采用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法和拦截劈裂法进行劈核,比较2个组术中所用的有效超声时间和术眼术后角膜内皮细胞(CECs)损失率、角膜水肿程度、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预劈核组和拦截劈核组的平均有效超声时间分别为42.56(39.31,45.81)s和78.63(73.85,83.4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37,P=0.000)。术后1d和3d,2个组不同等级BCVA的眼数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33)。预劈核组和拦截劈核组术后1个月术眼CECs计数分别为(2026.05±154.03)/mm。和(1866.50±117.16)/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8,P=0.003);预劈核组和拦截劈裂组术后1个月CECs丢失率分别为(13.36±2.85)%和(25.7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96,P=0.000)。术后1d和3d,预劈核组严重角膜水肿的眼数均明显少于拦截劈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结论在Ⅳ级硬核白内障患者Phaeo过程中,与常规拦截劈核技术比较,自制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技术可明显减少CECs的损伤,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出/方法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方法 晶状体/手术 治疗效果 比较研究 预劈核技 拦截劈核技 反式劈核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和IOL植入术对兔青光眼模型的降眼压效果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运江 俞方良 +1 位作者 黄国富 刘淼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236,共5页
背景 睫状体光凝术(ECP)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ECP+Phaco+IOL)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联合手术中睫状体光凝的范围对术后降眼压效果的影响鲜有深入研究.目的 探讨ECP+Phaco+IOL术不同范围睫状体... 背景 睫状体光凝术(ECP)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ECP+Phaco+IOL)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联合手术中睫状体光凝的范围对术后降眼压效果的影响鲜有深入研究.目的 探讨ECP+Phaco+IOL术不同范围睫状体光凝的降眼压效果. 方法 60只灰兔的双眼采用角巩膜缘小梁网组织全周光凝法建立慢性青光眼模型,造模成功共50眼,将48只模型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个组,其中A、B、C组模型眼分别实施180°、270°、360°ECP,同时行Phaco+IOL植入手术,D组模型眼行小梁切除术+Phaco+IOL植入术(Trab+Phaco+IOL),2只模型兔和另2只健康兔作为眼压的对照观察.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d,1周、2周,1、3、4、5和6个月用iCare回弹式眼压计测量实验兔眼压,对各组兔眼压的下降范围进行比较. 结果 兔实验眼造模前眼压为(13.31±1.85)mmHg(1 mmHg=0.133 kPa),造模后1周为(33.19±5.59)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676,P=0.000).术前A、B、C和D组间兔眼眼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d,C组的眼压均明显低于A组,C组眼压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35);术后1周,C组兔眼眼压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后2周,B组兔眼眼压明显低于A组,而C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2、0.006);术后1个月,C组兔眼眼压明显低于A、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9、0.026);术后3个月和6个月,C组兔眼眼压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11).术后2周和术后1个月,C组兔眼的眼压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P=0.018、0.014;术后1个月:P=0.024、0.016).术后观察期间各组兔眼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2种青光眼与白内障联合手术方式均能有效地降低慢性青光眼的眼压,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的范围度数越大,眼压下降的幅度越大,180°、270°睫状体光凝眼也有较好的眼压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手术 内窥镜 激光光凝 青光/手术 小梁切除 白内障/手术 超声乳化摘出 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盼蓝染色后晶状体前囊膜及上皮细胞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筱荣 齐世欣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8-168,共1页
关键词 晶状体前囊膜 台盼蓝染色 上皮细胞 电镜观察 连续环形撕囊 细胞超微结构 白内障摘出 前囊膜染色 手术步骤 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I联合房角分离术及房角切开术治疗中晚期PACG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6
14
作者 宋云河 张英哲 +8 位作者 林凤彬 聂昕 施继光 陈太峰 梁小红 王贞玉 魏孟欢 陈姝宇 张秀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4-339,共6页
目的评估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房角分离术(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性研究方法,于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连续纳... 目的评估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房角分离术(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性研究方法,于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连续纳入中晚期PACG患者50例50眼,所有患眼均接受PEI+GSL+GT,随访时间至少6个月,平均随访7.5(6,10)个月。采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定患者手术前后眼压;采用ETDRS视力表测定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转换为LogMAR视力分析;收集抗青光眼用药种类及数量信息和手术并发症资料。计算患眼手术成功率,完全成功定义为术后不使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眼压为5~18 mmHg(1 mmHg=0.133 kPa)且眼压较基线下降20%,无威胁视力的并发症,无需接受额外的抗青光眼手术,无光感丢失;条件成功定义为使用或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达到上述条件。结果术眼术前平均眼压为(28.81±7.81)mmHg,末次随访平均眼压为(13.41±4.10)mmHg,术后眼压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60,P<0.001);与术前比较,术后眼压平均降低13.80(9.10,19.40)mmHg,降幅为51.1%(38.6%,67.1%)。术前平均BCVA为(0.92±0.11)LogMAR,术后末次随访时为(0.88±0.10)LogMAR,手术前后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0,P=0.580)。术前平均使用降眼压药物2(1,3)种,术后为0(0,0)种。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0%(40/50),条件成功率为94%(47/50)。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7眼,一过性眼压升高7眼,角膜水肿3眼,未出现威胁视力的并发症。结论PEI+GSL+GT治疗中晚期PACG能够有效降低眼压、减少降眼压药物的使用种类和数量,手术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手术疗法 疗效 安全性 闭角型青光 微创青光手术 房角切开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新进展》2007年第27卷第1~12期文题索引
15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2期I0001-I0008,共8页
关键词 LASIK 晶状体上皮细胞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翼状胬肉 攀睛 结膜炎 超声乳化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新生血管性青光 角膜厚度 闭角型青光 羊膜移植 青光滤过 王雨生 小梁切除 玻璃体切割 玻璃体切除 鼠视网膜 科新进展 文题索引 卷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