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镇国 高潮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5期343-344,共2页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 (简称表麻 )下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可行性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随机选择手术病例6 9例 78眼进行表麻下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观察麻醉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情况等。结果  78眼患者术中无疼痛和轻微疼痛...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 (简称表麻 )下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可行性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随机选择手术病例6 9例 78眼进行表麻下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观察麻醉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情况等。结果  78眼患者术中无疼痛和轻微疼痛者 75眼 (96 .15 % ) ;比较疼痛 3眼 (3.85 % ) ;无重度疼痛。术中疼痛主要发生在巩膜电凝止血、虹膜受牵引、手术结束电凝粘和结膜瓣时。手术时间在 2 5min以内 ,麻醉效果比较好。并发症 :术中后囊破裂 1例 ,术后角膜内皮局部水肿 3例。术后视力 :术后 1d ,1周及 1个月裸眼和矫正视力≥ 0 .5者分别为 6 5 .5 % ,78.5 %及 78.9% .其中后囊膜破裂患者术后随访 3个月视力达 0 .3,12例患者由于老年性黄斑变性和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视力不佳。结论 表面麻醉适用于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不仅避免了球后或球周麻醉的诸多并发症而且使手术更加简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环形撕囊制作大直径前囊口在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曾原 邓江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以连续环行撕囊方法制作大直径前囊口在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对五三五医院住院的1443例(1965眼)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术中采用连续环行撕囊法制作直径7~8 mm的... 目的探讨以连续环行撕囊方法制作大直径前囊口在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对五三五医院住院的1443例(1965眼)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术中采用连续环行撕囊法制作直径7~8 mm的前囊口,对患者术中撕囊是否成功、有无后囊破裂、术后角膜水肿及视力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其手术价值。结果 1942眼(98.8%)连续撕囊成功;15眼(0.8%)囊膜瓣向周边撕裂不能挽救,留有放射状裂口1个;8眼(0.4%)因为囊膜钙化、机化等原因,无法常规撕囊,采用囊膜剪开及截囊等方法完成前囊开口。所有病例均无后囊破裂等并发症发生,并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一过性角膜水肿36眼(1.8%),术后90 d视力〉0.5者1674眼(85.2%),〉0.3者1878眼(95.6%)。结论在手法白内障术中用连续环形撕囊方法制作大于常规直径的前囊口,使手术安全性提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环形撕 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脱核 破裂 角膜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晓通 姚金瑞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9期713-713,共1页
关键词 巩膜瓣下小切口 巩膜隧道小切口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及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和超声乳化术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才瑜 潘英姿 +3 位作者 刘晓颖 聂红平 杨松霖 晏晓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52-855,共4页
目的探讨如何保障西藏地区高血压患者的白内障手术安全,并比较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SICS)和超声乳化术(PHACO)在西藏地区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监测术前、术中血压,对血压超过正常标准者予以药物控制,并观察术后前房出血和全... 目的探讨如何保障西藏地区高血压患者的白内障手术安全,并比较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SICS)和超声乳化术(PHACO)在西藏地区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监测术前、术中血压,对血压超过正常标准者予以药物控制,并观察术后前房出血和全身并发症,比较硬核行SICS和PHACO的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1)术前用药后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动脉压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前房出血率1.8%(8/452),未出现全身并发症。(2)PHACO组术后与术前视力差与SIC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囊破裂发生率,PHACO组7.4%(18/242),SICS组5.4%(6/11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虹膜根部解离发生率SICS组7.1%(8/112),较PHACO组0.83%(2/242)高(P=0.035)。角膜水肿分级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藏地区白内障患者伴高血压者通过术前术中监测及用药,可降低手术风险,实施白内障手术是安全的。行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对视力改善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高血压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15
5
作者 杜雅莉 马迪 +3 位作者 黄育强 黄楚开 张婉琪 王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9-561,共3页
目的评价改良式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32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改良式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核硬度Ⅲ级20眼,Ⅳ级11眼,Ⅴ级1眼,术后随... 目的评价改良式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32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改良式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核硬度Ⅲ级20眼,Ⅳ级11眼,Ⅴ级1眼,术后随访212个月,观察视力、屈光度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32眼中,28眼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术前;4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无改善,眼底检查均发现较严重的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术后和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为0.84±0.71和1.43±0.73,等效球镜度数(-1.86±1.41)D和(-15.33±5.0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中发生部分悬韧带离断者1眼,1眼娩核时出现虹膜出血;术后轻度角膜水肿11眼、前房积血1眼、短暂性高眼压1眼、葡萄膜炎症反应3眼,经处理均在1周内病变消失。术后1眼人工晶状体植入于睫状沟,其余病例人工晶状体均植入囊袋内。随访期间未发现人工晶状体偏移。结论改良式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适用于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前房维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手术后白内障摘出术的技巧 被引量:3
6
作者 梁皓 谭少健 +1 位作者 梁勇 区显宁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1期46-46,共1页
目的 分析进行过玻璃体手术的患者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ex-tracapsular cataractextraction,ECCE)的特殊性及手术技巧。方法  2 0例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再次入院行 ECCE,术中用前房维持器 (anterior cham berm aintainer,ACM)维持... 目的 分析进行过玻璃体手术的患者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ex-tracapsular cataractextraction,ECCE)的特殊性及手术技巧。方法  2 0例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再次入院行 ECCE,术中用前房维持器 (anterior cham berm aintainer,ACM)维持前房深度后进行手术。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眼压正常 ,未见视网膜脱离复发及脉络膜脱离 ,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结论 这类患者无玻璃体填充 ,一旦切开前房即会出现眼内房水流出 ,眼压过低而造成眼球壁塌陷 ,使得白内障手术操作困难 ,我院采用 ACM持续灌注及自闭式切口维持眼球内压力 ,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手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前房维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晶状体囊外摘出术后LECs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
7
作者 陆宏 孙慧敏 +2 位作者 李筱荣 张红 苑晓勇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大鼠晶状体囊外摘出术(ECLE)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双眼行ECLE;分别于手术后即刻及1、7、14d处死大鼠,完整取出囊膜;用含有5705个大鼠基因探针的芯片分别检测... 目的探讨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大鼠晶状体囊外摘出术(ECLE)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双眼行ECLE;分别于手术后即刻及1、7、14d处死大鼠,完整取出囊膜;用含有5705个大鼠基因探针的芯片分别检测术后1、7、14d与术后即刻组相比较的基因表达差异;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验证芯片检测结果。结果所有大鼠均成功施行双眼ECLE手术,术后出现PCO及晶状体物质再生。芯片实验质量控制可靠,结果可信。术后3个时间点差异表达基因共694条。发生差异表达的基因范围非常广泛,涉及所有细胞功能类别。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大鼠ECLE术后PCO及晶状体物质再生模型。大鼠ECLE术后LECs基因差异表达极其复杂,提示PCO及晶状体再生的分子机制复杂,调控因素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基因芯片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品状体上皮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6
8
作者 次旦央吉 刘平 +2 位作者 格桑央宗 土登群培 扎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比较并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在西藏高海拔地区的复明效果和安全性,为西藏自治区白内障复明手术术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7—8月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拟接受年... 目的比较并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在西藏高海拔地区的复明效果和安全性,为西藏自治区白内障复明手术术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7—8月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拟接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的藏族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组(小切口组)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术组(超声乳化组),每组40例40眼。对2个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5d不同裸眼视力的眼数分布进行观察和比较,并比较2个组间术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2个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视力、晶状体核硬度分级(Emery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d和5d,2个组间不同视力眼数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5d,小切口组与超声乳化组Ⅱ级和Ⅲ级核术眼不同视力眼数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503,P=0.478;Z=0.952,P=0.329),Ⅳ级核术眼小切口组视力≥0.5的眼数多于超声乳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01,P=0.034)。术后1d,小切口组术眼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眼数多于超声乳化组,用药后1d内眼压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术视力预后接近,可作为西藏自治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白内障复明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西藏自治区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手术后角膜屈光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施彩虹 沈泽民 +2 位作者 倪卫杰 蒋 坚 傅海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 评价白内障手术不同切口造成角膜屈光的动态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ECCE)组26例3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组21例27眼,应用ORBSCAN裂隙光扫描角膜层面照相/测厚系统,于术前和术后 3天;1、2周;1、2、3个月对... 目的 评价白内障手术不同切口造成角膜屈光的动态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ECCE)组26例3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组21例27眼,应用ORBSCAN裂隙光扫描角膜层面照相/测厚系统,于术前和术后 3天;1、2周;1、2、3个月对术眼角膜进行检测,比较分析术后角膜屈光的变化情况。结果 ECCE组、Phaco组术后角膜总平均屈光力变化不明显(P>0.05),3天~1周主要受角膜厚度影响(P<0.05);两组术后1个月角膜总合散光分别为3.95D±2.97D和1.89D±0.30D,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角膜散光与手术时间呈二次抛物线回归关系,ECCE组在术后1个月出现散光骤变(P<0.05),但两组角膜散光均于术后3个月趋向稳定(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后角膜屈光存在动态变化。ORBSCAN通过检测角膜前后表面曲率。角膜厚度,比较真实地反映角膜形态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屈光 白内障 角膜地形图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aco或ECCE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帕尔扎提·吐尔地 吕小川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0-822,共3页
背景 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联合小梁切除术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ECCE)联合小梁切除术均为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主要方法,二者的疗效比较研究对治疗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目的 比较Phaco联合小梁切除术与ECCE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 背景 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联合小梁切除术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ECCE)联合小梁切除术均为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主要方法,二者的疗效比较研究对治疗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目的 比较Phaco联合小梁切除术与ECCE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自治区中医医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63例63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个组,组间基线资料均匹配.ECCE三联术组患者33例33眼接受ECCE+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Phaco三联术组患者30例30眼接受Phaco+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2个组间术眼术后视力、眼压、术后散光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2个组术眼的视力均明显改善,2个组间在不同等级视力范围的眼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0.125,P=0.032).术后6个月Phaco三联术组和ECCE三联术组的眼压分别为(14.13±5.19) mmHg和(15.18±6.04) mmHg,2个组间眼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3.762,P>0.05)但术后眼压均低于术前(F时间=14.991,P<0.05).术后Phaco三联术组术眼散光度为(1.02±0.44)D,明显低于ECCE三联术组的(3.76±1.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9,P=0.034).Phaco三联术组和ECCE三联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和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12,P<0.05). 结论 与ECCE三联术比较,Phaco三联术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进行治疗的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散光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 青光眼/手 白内障超声乳化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小梁切除 联合手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眼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宋颖 张琳 周绍荣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6期553-555,共3页
目的了解干眼与白内障手术的关系,术前干眼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以及术后干眼的发生与转归。方法将84例96眼患者随机分成2组,为44例51眼和40例45眼,分别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I组)和小切口囊外摘出术(II组),并植入人工晶状体。所有患者... 目的了解干眼与白内障手术的关系,术前干眼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以及术后干眼的发生与转归。方法将84例96眼患者随机分成2组,为44例51眼和40例45眼,分别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I组)和小切口囊外摘出术(II组),并植入人工晶状体。所有患者于术前进行干眼检查,按积分分级,分别列入A、B、C3组,并于术后1月、3月随访远视力、干眼状况、角膜散光、轴位及非球面指数等指标。结果在I组中,C组术后1月角膜散光值为2·41±1·23,术后3月为2·12±0·89,与A组(1·94±1·01,1·51±0·72)和B组(2·03±1·08,1·60±0·75)角膜散光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II组中,C组术后1月角膜散光值为1·90±0·83,术后3月为1·12±0·71,与A组(1·28±0·62,0·82±0·54)和B组(1·34±0·64,0·86±0·55)角膜散光值的差异也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2组中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I组和II组中,术前、术后1月、3月,角膜非球面指数值在各组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组中,术后1月、3月C组视力分别为0·43±0·30、0·54±0·33,较A组(0·62±0·24、0·70±0·28)和B组(0·58±0·21、0·65±0·26)低(P<0·01);II组中,术后1月、3月,C组视力分别为0·65±0·32、0·76±0·30,亦较A组(0·85±0·26、0·90±0·29)和B组(0·84±0·24、0·88±0·25)低(P<0·01);而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中术后1月C组患者数均较术前增加,术后3月则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且I组术后发生中重度干眼的比率高于II组。结论白内障术前干眼的程度与术后角膜散光、角膜非球面指数及术后视力的恢复都存在正相关,术前中重度干眼的存在及术后干眼的发生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治疗术前干眼及预防术后干眼对提高手术预后都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角膜散光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例并发性白内障的手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卉卉 毛菊代 陈雪艺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95-896,共2页
关键词 并发性白内障 治疗 疗效观察 青光眼滤过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白内障摘出 视网膜色素变性 超声乳化摘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手夹持挽核法在硬核白内障小切口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年桂红 杨辅仁 +1 位作者 赵辉 袁汉义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122-122,共1页
关键词 小切口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挽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内劈核技术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慧娟 杜进发 +2 位作者 沈鸿波 刘松玲 曹亚菲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44,共1页
关键词 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劈核技 巩膜隧道 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硬核白内障 角膜内皮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赖氨酸与EDTA的交联物防治兔眼后囊膜混浊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金玲 张海燕 +2 位作者 张苏炯 夏园玲 于燕妮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93-896,共4页
目的观察在白内障术中应用多聚赖氨酸与EDTA的交联物对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的影响。方法利用EDC将EDTA与多聚赖氨酸结合,制成交联物PLE。日本大耳白兔9只(18眼),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在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分别于囊袋内注入药物:EDTA组... 目的观察在白内障术中应用多聚赖氨酸与EDTA的交联物对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的影响。方法利用EDC将EDTA与多聚赖氨酸结合,制成交联物PLE。日本大耳白兔9只(18眼),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在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分别于囊袋内注入药物:EDTA组注入EDTA20mmol/L;PLE组注入PLE其中含EDTA10mmol/L、NH2-10mmol/L;对照组囊袋内不注入药物。术后用裂隙灯观察眼内组织的变化。28d后处死兔子,摘除眼球,制作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情况。结果PLE组仅有少量细胞残留,未见细胞增生,其他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细胞残留及增生。结论与EDTA相比,PLE可更有效地清除LE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赖氨酸 EDTA 膜混浊 晶状体上皮细胞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无骨定位法摘出眼内异物的体会
16
作者 刘瑞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5期106-107,共2页
应用无骨定位法摘出眼内异物的体会刘瑞森1临床资料本组13例均为眼前段细小异物,眶正位片和薄骨片显示不清的病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3岁,工人8例,农民5例;磁性异物8例(铁屑)非磁性异物5例(碎... 应用无骨定位法摘出眼内异物的体会刘瑞森1临床资料本组13例均为眼前段细小异物,眶正位片和薄骨片显示不清的病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3岁,工人8例,农民5例;磁性异物8例(铁屑)非磁性异物5例(碎石2例,玻璃2例,树枝皮屑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异物摘出 定位法 角膜缘 非磁性异物 细小异物 金属环 视力损害 晶体内异物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睫状体平坦部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房水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活性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戴南平 姚克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房水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及其抑制因子(TIMPs)的动态变化。 方法20只健康成年家兔,均1眼行晶状体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另一未手术眼作为对照组。每4只兔为一组,分别于术后第1...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房水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及其抑制因子(TIMPs)的动态变化。 方法20只健康成年家兔,均1眼行晶状体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另一未手术眼作为对照组。每4只兔为一组,分别于术后第1、3、7、14、30 d抽取房水,用酶谱分析法和反向酶谱分析法检测各标本中的MMPs的活性及TIMPs量的变化。 结果 正常对照组兔眼内有MMP-2、-7的表达,而MMP-1、-9的表达甚微;术后第1d,房水中MMP-1、-2、-7、-9、TIMP-1和TIMP-2的活性明显升高,这种高水平可持续到术后第14 d,并有显著性差(P<0.05),但在术后第30d其活性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结论 MMPs可能是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症的重要炎症介质之一;MMPs/TIMPs平衡的破坏可能影响了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表明TIMPs可能是后囊膜混浊的形成和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植入 房水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膜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膜松弛综合征与坦洛新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时力 张亚琴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0-472,共3页
目的研究虹膜松弛综合征(IFI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应对措施。方法统计白内障手术患者348例(400眼),其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及白内障囊外摘出术(ECCE)各200眼,分析IFIS的发生与手术方式及服用α-1受体拮抗剂坦洛新等一些因素... 目的研究虹膜松弛综合征(IFI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应对措施。方法统计白内障手术患者348例(400眼),其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及白内障囊外摘出术(ECCE)各200眼,分析IFIS的发生与手术方式及服用α-1受体拮抗剂坦洛新等一些因素的相关性;并对最近出现IFIS的3例白内障患者,术中前房注射苯肾上腺素,观察虹膜反应。结果348例患者中有12例(3.4%)服用过坦洛新,其中7例(2.0%)术中发生IFIS;口服坦洛新的患者IFIS的发病率,在ECCE组为85.7%,在PHACO组为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IFIS患者前房注射苯肾上腺素后,瞳孔变大或虹膜脱出症状减轻。结论白内障术中IFIS的发病可能与坦洛新有关;ECCE组较PHACO组IFIS的发病率高;苯肾上腺素术中使用可部分对抗IFIS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松弛综合征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 α-1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普钠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19
作者 胡建石 翁景宁 +2 位作者 郑志竑 赵蓉 翁景宁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硝普钠对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为后囊混浊的药物预防提供新线索。方法传代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经硝普钠处理后,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采用MTT法测定硝普钠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 硝普钠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 目的 探讨硝普钠对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为后囊混浊的药物预防提供新线索。方法传代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经硝普钠处理后,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采用MTT法测定硝普钠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 硝普钠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硝普钠浓度在2.0 mmol/L以下时,作用12 h,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5);当硝普钠浓度为1.0 mmol/L时,作用 24 h内呈时间依赖性(P<0.01)。ON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能明显清除硝普钠的抑制效应。 结论 硝普钠能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其抑制效应主要是通过ON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硝普钠 晶状体 上皮细胞 抑制作用 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