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YSiO_(4)∶Ce^(3+)蓝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质及其在白光发光二极管上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陈蕾 杨星宇 +2 位作者 张瀚月 宋芳 冷稚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5-752,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YSiO_(4)∶xCe^(3+)(0.01≤x≤0.05)系列蓝色荧光粉。NaYSiO_(4)∶xCe^(3+)荧光粉在250~360 nm之间的宽带吸收能与紫外LED芯片很好地匹配。NaYSiO_(4)∶xCe^(3+)荧光粉中存在多个Ce^(3+)离子荧光中心,且在紫外光...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YSiO_(4)∶xCe^(3+)(0.01≤x≤0.05)系列蓝色荧光粉。NaYSiO_(4)∶xCe^(3+)荧光粉在250~360 nm之间的宽带吸收能与紫外LED芯片很好地匹配。NaYSiO_(4)∶xCe^(3+)荧光粉中存在多个Ce^(3+)离子荧光中心,且在紫外光激发下表现出峰值波长位于414 nm附近的宽带蓝光发射。NaYSiO_(4)∶0.02Ce^(3+)荧光粉在300~350 nm紫外光激发下量子效率在25%以上。NaYSiO_(4)∶0.02Ce^(3+)荧光粉表现出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在水中浸泡14 d后荧光强度和量子效率几乎不变。将NaYSiO_(4)∶0.02Ce^(3+)蓝色荧光粉、商用(Sr,Ba)_2SiO_(4)∶Eu^(2+)绿色荧光粉和商用(Ca,Sr)AlSiN_(3)∶Eu^(2+)红色荧光粉涂覆于310 nm紫外LED芯片上制备得到了显色指数高达95的LED器件。当驱动电流从50 mA逐渐增大到300 mA时,制备的LED器件表现出稳定的暖白光发射,其色坐标几乎不变。上述结果说明,本研究报道的NaYSiO_(4)∶0.02Ce^(3+)蓝色荧光粉在紫外LED芯片驱动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照明上有着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SiO_(4):Ce^(3+) 高温固相 蓝色荧光粉 白光发光二极管 高显色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技术及主要特性 被引量:26
2
作者 蒋大鹏 赵成久 +6 位作者 侯凤勤 刘学彦 范翊 张立功 褚明辉 申德振 范希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5-389,共5页
利用发射波长为470nm的蓝光发光二极管作为基础光源,通过荧光粉转换方法制备白光发光二极管,荧光粉主要采用稀土激活的铝酸盐Y3Al5O12∶Ce3+(YAG)。在工作电流为15mA条件下,所研制的白光LED的法向光强为2890mcd;色坐标为x=0 29,y=0 33;... 利用发射波长为470nm的蓝光发光二极管作为基础光源,通过荧光粉转换方法制备白光发光二极管,荧光粉主要采用稀土激活的铝酸盐Y3Al5O12∶Ce3+(YAG)。在工作电流为15mA条件下,所研制的白光LED的法向光强为2890mcd;色坐标为x=0 29,y=0 33;显色指数为77;流明效率为14 9lm/W。研究制备了不同色温的白光LED,色温范围从2700~8000K,研究了色温与色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比较,部分指标已经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发光二极管 制备技术 荧光粉转换方法 白光LED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白光发光二极管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丁邦东 张积梅 +5 位作者 朱文清 郑新友 吴有智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5-487,共3页
有机白光发光二极管是实现全色显示的重要原型器件之一,而且作为一种超薄光源还可用作液晶的背光源以及一些特殊场合的照明.本文从发光区域、器件结构、材料选择等方面回顾了有机白光发光研究的一些进展情况.
关键词 有机白光发光二极管 发光区域 O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果蝇算法优化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可靠性 被引量:2
4
作者 黄伟明 文尚胜 傅轶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34,共5页
根据白光发光二极管失效物理机制选取理想因子、结温、色坐标漂移量等参数作为输入量,利用果蝇算法自学习优化标准径向基神经网络基函数宽度,提高输出精度.研究表明,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成功预测白光发光二极管可靠性衰变趋势,具有... 根据白光发光二极管失效物理机制选取理想因子、结温、色坐标漂移量等参数作为输入量,利用果蝇算法自学习优化标准径向基神经网络基函数宽度,提高输出精度.研究表明,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成功预测白光发光二极管可靠性衰变趋势,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利用果蝇算法优化后,预测平均误差成功减少为3.1%,对未来建立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发光二极管可靠性预测模型库提供有益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分析 白光发光二极管 径向基神经网络 FOA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白光发光二极管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文尚胜 王保争 +1 位作者 牛晶华 李爱源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7-311,共5页
针对聚合物白光发光二极管(WPLEDs)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从器件结构和相关材料方面进行了讨论。从结构上将白光器件分为单发光层器件和多发光层器件;从发光材料的性质上将白光器件分为荧光器件、磷光器件和单一高分子白光器... 针对聚合物白光发光二极管(WPLEDs)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从器件结构和相关材料方面进行了讨论。从结构上将白光器件分为单发光层器件和多发光层器件;从发光材料的性质上将白光器件分为荧光器件、磷光器件和单一高分子白光器件。通过探讨各种器件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各种器件的发展方向,并对WPLEDs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出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有机电致发光 聚合物白光发光二极管 固态照明 白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光谱白光发光二极管用Eu^(3+)掺杂Ca_(2)KZn_(2)(VO_(4))_(3)黄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光学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朱久军 罗来慧 +1 位作者 杜鹏 薛俊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4-252,共9页
基于蓝光芯片激发黄色荧光粉或近紫外芯片激发三基色荧光粉构建的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在青光区域呈现明显的凹口,导致白光的色彩性能不够理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实现全光谱白光,我们设计了Eu^(3+)掺杂Ca_(2)KZn_(2)(VO_(4))_(3)黄色... 基于蓝光芯片激发黄色荧光粉或近紫外芯片激发三基色荧光粉构建的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在青光区域呈现明显的凹口,导致白光的色彩性能不够理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实现全光谱白光,我们设计了Eu^(3+)掺杂Ca_(2)KZn_(2)(VO_(4))_(3)黄色荧光粉,其发射波长范围为400~750 nm。在387 nm激发下,在所制荧光粉中可同时获得来自VO_(4)^(3-)基团和Eu^(3+)的发射光。Eu^(3+)在Ca_(2)KZn_(2)(VO_(4))_(3)基质中的最佳掺杂浓度(物质的量分数)为0.05,且VO_(4)^(3-)基团向Eu^(3+)的能量传递效率达到64.9%。基于变温的发射光谱,揭示了所制荧光粉的热稳定性并发现VO_(4)^(3-)基团和Eu^(3+)的激活能分别为0.538和0.510 eV。此外,将所制黄色荧光粉与商用蓝色荧光粉和近紫外芯片进行封装整合,得到可发射暖白光的WLED器件,其色温和显色指数分别为3843 K和8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发光二极管 荧光粉 荧光 稀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照明目的的有机白光发光二极管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明涛 李文连 +6 位作者 徐茂梁 魏晗志 车广波 陈丽莉 初蓓 张志强 胡知之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99-1001,共3页
研制了一种以照明为目标的有机白光发光二极管(WOLED),该二极管在8V时的色度坐标为(x=0.319,y=0.337),对应的显色指数(Ra)为85.4,色温(Tc)为6151K。该二极管是含NPB和CBP两个基质的多层掺杂型结构器件;此外,NPB{4,4-′bis[N-(1-naphthyl... 研制了一种以照明为目标的有机白光发光二极管(WOLED),该二极管在8V时的色度坐标为(x=0.319,y=0.337),对应的显色指数(Ra)为85.4,色温(Tc)为6151K。该二极管是含NPB和CBP两个基质的多层掺杂型结构器件;此外,NPB{4,4-′bis[N-(1-naphthyl)-N-phenylamino]biphenyl}除了用作绿光和黄光基质外,还用作空穴传输材料,CBP{4,4-′N,N′-dicarbazole-biphenyl}用作红光磷光配合物的基质材料。3个掺杂层分别提供白光发射的红、黄和绿光成分,而蓝光成分则来自于空穴传输层NPB本身的发射。该器件在直流电流密度为0.1mA/cm2时最大白光发光效率可达5.6cd/A(3.9lm/W),在15V时达到的最大亮度为5100cd/m2。其性能参数达到了白光照明光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照明 显色指数 色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e/CdS核壳量子点复合材料合成及其在白光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安娜 卢睿 +3 位作者 马昊玥 杨磊 郝俊杰 边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03-1009,共7页
采用有机化学合成法,利用正三辛基膦(TOP)辅助的快速注入生长方法,改进传统的制备工艺,实现了CdSe/CdS厚壳层核壳(8.6 ML)量子点复合材料的合成制备,并对所合成的核、核壳量子点及其复合材料的晶格结构、形貌特点与发光性质进行了XRD、... 采用有机化学合成法,利用正三辛基膦(TOP)辅助的快速注入生长方法,改进传统的制备工艺,实现了CdSe/CdS厚壳层核壳(8.6 ML)量子点复合材料的合成制备,并对所合成的核、核壳量子点及其复合材料的晶格结构、形貌特点与发光性质进行了XRD、TEM、SEM、UV-Vis、PL表征和红光补偿效果测试。测试结果表明,CdSe核具有立方纤锌矿晶格结构;CdSe/CdS量子点复合材料直径为45~75μm,呈菱形规则形貌,且颗粒分散性良好。采用该方法,可以提高量子产率,产率由4%(CdSe核)升至48%(CdSe/CdS核壳量子点);可以增强激子态发光能力,CdSe/CdS核壳量子点复合材料的荧光强度约为CdSe核的13倍。将该材料与YAG∶Ce^(3+)黄色荧光粉组合应用,获得了高光效(148.29 lm/W)、高显色指数(Ra为90.1,R9为97.0)的白光发光二级管,表明按照上述方法获得的CdSe/CdS核壳量子点复合材料在白光发光二极管中深红光波段具有较好的补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复合材料 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 显色指数 cdse/c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相微波合成AgInS_(2)量子点及其白光发光二极管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婷 胡泽浩 +4 位作者 秦喆 陈园虹 徐彦乔 林坚 谢志翔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167-5176,共10页
AgInS_(2)量子点(AIS QDs)由于具有绿色环保、发射波长可调、荧光寿命长、斯托克斯位移大等优势,在光电和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法在十八烯溶剂中制备了AIS QDs。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光致发光... AgInS_(2)量子点(AIS QDs)由于具有绿色环保、发射波长可调、荧光寿命长、斯托克斯位移大等优势,在光电和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法在十八烯溶剂中制备了AIS QDs。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光致发光光谱系统研究了反应时间对AIS QDs的物相、形貌及荧光性能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了量子点表面结合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微波功率为800 W、反应时间为5~25 min时均可以制备出AIS QDs。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AIS QDs的粒径由3 nm增加至4 nm,发光峰位在592.0~619.6 nm范围内调谐;同时AIS QDs的荧光强度逐渐提高,并在15 min达到峰值,量子产率(PLQY)达到16.16%。进一步采用ZnS作为包覆壳层有效钝化量子点表面缺陷、提高荧光性能,制备出的AIS@ZnS QDs的PLQY增加至31.21%。将AIS@ZnS QDs和商用荧光粉共同作为发光层制备成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器件,在20 mA电流驱动下发光效率(LE)为74.90 lm/W,显色指数(CRI)和色温(CCT)分别为83.31和3823 K,表明制备的量子点在固态照明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发光二极管 量子点 复合材料 纳米结构 有机相微波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佳视觉色彩效果白光发光二极管
10
《中国光学》 EI CAS 2014年第2期339-339,共1页
韩国研究人员发现,经过精心设计的白光发光二极管有助于优化个人的生理节律。韩国国民大学JiHyeOh及其同事研究了四组白光LED,其中包括荧光粉转换型红光LED、黄橙光LED、绿光LED和蓝光LED,以及一个长波长粉色镜。他们把这些装置与各... 韩国研究人员发现,经过精心设计的白光发光二极管有助于优化个人的生理节律。韩国国民大学JiHyeOh及其同事研究了四组白光LED,其中包括荧光粉转换型红光LED、黄橙光LED、绿光LED和蓝光LED,以及一个长波长粉色镜。他们把这些装置与各种传统形式的照明装置做比较,发现这四组LED设计的照明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发光二极管 色彩效果 白光LED 视觉 照明装置 红光LED 蓝光LED 绿光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在纸上制造白光发光二极管
11
《中国光学》 EI CAS 2012年第5期552-553,共2页
瑞典林雪平大学物理电子学与纳米技术研究组GulAmin博士的研究表明,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可以直接在纸上制造。首先在纸上涂上一层薄的树脂cyclotene,这样既能防水,又能保护纸的表面,同时还能让表面变得更为平整。然后用氧化锌和... 瑞典林雪平大学物理电子学与纳米技术研究组GulAmin博士的研究表明,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可以直接在纸上制造。首先在纸上涂上一层薄的树脂cyclotene,这样既能防水,又能保护纸的表面,同时还能让表面变得更为平整。然后用氧化锌和一种导电聚合物直接在一张纸上制造白光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发光二极管 制造 物理电子学 白光LED 导电聚合物 纳米技术 氧化锌 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廉价高效的白光发光二极管问世
12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3-123,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马东阁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利用廉价、类似于塑料的有机材料制成的新型发光二极管(LED)。这种设计成简化的“串联”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可以发出两倍于普通1LED的光——包括适合家庭...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马东阁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利用廉价、类似于塑料的有机材料制成的新型发光二极管(LED)。这种设计成简化的“串联”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可以发出两倍于普通1LED的光——包括适合家庭和办公室照明的白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发光二极管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廉价 研究员 办公室 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复合母体的高效高显色指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键卓 李文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9-303,共5页
采用复合母体技术制备了一种高效率高显色指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驱动电压在8 V到12 V变化时,器件的CIE-1931色坐标由(0.343 2,0.339 7)变化到(0.324 3,0.321 8),相关色温由5 035 K变化到5 915 K,其显色指数均保持在90以上。器件在14 ... 采用复合母体技术制备了一种高效率高显色指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驱动电压在8 V到12 V变化时,器件的CIE-1931色坐标由(0.343 2,0.339 7)变化到(0.324 3,0.321 8),相关色温由5 035 K变化到5 915 K,其显色指数均保持在90以上。器件在14 V时达到最大亮度,为27 853 cd/m2,在7.5 V时达到最大效率为9.58 cd/A。实验中通过调节绿色和红色发光层的厚度来调节器件的发光光谱,通过敏化绿色和红色发光成分以实现电致发光效率的提高,器件的最大效率比没有采用敏化机制的参比器件提高了7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母体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显色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基复合物和磷光超薄层相结合的高效率非掺杂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超 李向峰 +1 位作者 刘泽美 赵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5-93,共9页
将蓝光激基复合物mCP∶PO-T2T和磷光超薄层结合,分别制备了基于Ir(pq)_(2)acac(~0.5 nm)/mCP∶PO-T2T/Ir(pq)_(2)acac(~0.5 nm)结构的双色互补色和基于Ir(ppy)_(3)(~0.5 nm)/mCP∶PO-T2T/Ir(pq)_(2)acac(~0.5 nm)结构的三基色非掺杂白... 将蓝光激基复合物mCP∶PO-T2T和磷光超薄层结合,分别制备了基于Ir(pq)_(2)acac(~0.5 nm)/mCP∶PO-T2T/Ir(pq)_(2)acac(~0.5 nm)结构的双色互补色和基于Ir(ppy)_(3)(~0.5 nm)/mCP∶PO-T2T/Ir(pq)_(2)acac(~0.5 nm)结构的三基色非掺杂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WOLED),以探索超薄层在激基复合物中的应用。所制备的双色互补色WOLED,其最大电流效率、功率效率和外量子效率分别为46.1 cd/A、43.9 lm/W和22.2%,而三基色WOLED所实现的最大电流效率、功率效率和外量子效率分别为66.8 cd/A、63.5 lm/W和24.2%。研究分析表明,从高能的蓝光激基复合物发光层向两侧低能的红光和绿光磷光超薄层有效的能量传递是实现非掺杂WOLED高效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激基复合物 超薄层 非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色度稳定的顶发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15
作者 李雪 邵秋萍 +1 位作者 陈淑芬 黄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60-2364,共5页
顶发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WOLEDs)因可与有源驱动电路结合实现大开口率和高分辨率,因而在白光照明和全彩显示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制备了红/蓝双磷光发光层的顶发射WOLEDs,通过在红光层与蓝... 顶发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WOLEDs)因可与有源驱动电路结合实现大开口率和高分辨率,因而在白光照明和全彩显示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制备了红/蓝双磷光发光层的顶发射WOLEDs,通过在红光层与蓝光层间插入电子阻挡层tris(phenypyrazole)iridium(Ir(ppz)3),降低了对红光掺杂浓度的要求,红光掺杂浓度的提高不仅降低了对制备工艺的要求,提高了工艺可重复性,而且改善了WOLEDs的效率与色度稳定性。分析了色度稳定的原因,优化了红光和蓝光磷光客体的掺杂浓度,制备出发光效率达到7.9cd·A-1的顶发射WOLED,其色坐标位于暖白光区,在87~2 402cd·m-2亮度范围内色度很稳定,仅变化(0.006,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顶发射 色稳定 Ir(ppz)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_(9)Lu_(2)Si_(6)O_(24):Eu^(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在白光LED上的应用
16
作者 王云正 吉鸿波 +2 位作者 李兆 吴坤尧 王亚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5-1461,共7页
近紫外芯片和红绿蓝三基色荧光粉组装的白光发光二极管(NUV-WLED)能有效缓解“蓝光危害”和提升显色指数。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得到Ba_(9)Lu_(2)Si_(6)O_(24):xEu^(3+)(0≤x≤0.15)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光... 近紫外芯片和红绿蓝三基色荧光粉组装的白光发光二极管(NUV-WLED)能有效缓解“蓝光危害”和提升显色指数。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得到Ba_(9)Lu_(2)Si_(6)O_(24):xEu^(3+)(0≤x≤0.15)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谱仪等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研究,并分析Eu^(3+)掺杂量对发光性能的影响。Eu^(3+)成功掺杂进入Ba_(9)Lu_(2)Si_(6)O_(24)基体中,样品主激发峰为393 nm(7F0→5L6),主发射峰为612 nm(5D0→7F2),x=0.09时发光强度最大。将Ba_(9)Lu_(2)Si_(6)O_(24):xEu^(3+)红色荧光粉制成白光LED器件,显色指数接近90并表现出稳定的白光发射。该研究报道的Ba_(9)Lu_(2)Si_(6)O_(24):xEu^(3+)红色荧光粉在紫外LED芯片驱动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照明上有着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_(9)Lu_(2)Si_(6)O_(24):xEu^(3+) 高温固相法 白光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间隔层结构的高效率荧光/磷光混合型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17
作者 代岩峰 张智强 +1 位作者 刘一鹏 马东阁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39-1145,共7页
采用磷光红光/荧光蓝光/磷光绿光无间隔层三发光层结构,制备出了高效率荧光/磷光混合型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其中选取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PLQY)的荧光染料4P-NPD(双[N-(1-萘基)-N-苯基-氨基]四联苯)作为蓝光发射分子,以及常用的... 采用磷光红光/荧光蓝光/磷光绿光无间隔层三发光层结构,制备出了高效率荧光/磷光混合型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其中选取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PLQY)的荧光染料4P-NPD(双[N-(1-萘基)-N-苯基-氨基]四联苯)作为蓝光发射分子,以及常用的高效磷光染料Ir(MDQ)2(acac)和Ir(ppy)3(acac)分别作为红光和绿光的客体,通过混合和掺杂的方法制备了相应的发光层,实现了发光层中激子的有效利用和白光发射。制备的白光器件最大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达到了27.1 cd/A和30.3 lm/W,当电压为6 V时,CIE色坐标为(0.33,0.41),显色指数CRI为70,色温CCT为5432 K。在此基础上,设计制备了高色温的荧光/磷光混合型白光OLEDs,其色温(CCT)达到了7106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层 荧光/磷光混合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Tb/Sm共掺杂CaO-B_2O_3-SiO_2发光玻璃的白光发射及其发光颜色调控 被引量:14
18
作者 乔荫颇 朱振峰 +3 位作者 张燕斌 刘佃光 王冰清 张志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06-710,共5页
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Ce/Tb/Sm三元共掺杂的CaO-B2O3-SiO2发光玻璃材料,并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CIE色度坐标对其光谱学和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74nm激发下,在Ce/Tb/Sm三元共掺杂发光玻璃的发射光谱中同时观测到了蓝光、绿光和... 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Ce/Tb/Sm三元共掺杂的CaO-B2O3-SiO2发光玻璃材料,并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CIE色度坐标对其光谱学和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74nm激发下,在Ce/Tb/Sm三元共掺杂发光玻璃的发射光谱中同时观测到了蓝光、绿光和红橙光的发射带,这些发射带的混合实现了白光的全色发射显示.此外,Ce/Tb/Sm三元共掺杂发光玻璃的发光颜色随着Tb4O7含量的减小从绿光逐渐过渡到白光,显示出发光颜色的可调节性,极大地扩展了其在白光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熔融法 发光玻璃 光致发光 发光调节 白光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基复合物作为黄绿光发射的高显色指数双色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19
作者 苗艳斌 赵波 张杰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4-529,共6页
同时实现简单结构、高显色指数(color rendering index,CRI)以及低成本的WOLED(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WOLED)具有很大的挑战。本研究采用m-MTDATA(4,4′,4″-tris[3-methylphenyl-(phenyl)aminotriphenylamine,m-MTDATA)... 同时实现简单结构、高显色指数(color rendering index,CRI)以及低成本的WOLED(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WOLED)具有很大的挑战。本研究采用m-MTDATA(4,4′,4″-tris[3-methylphenyl-(phenyl)aminotriphenylamine,m-MTDATA)和TPBi(2,2′,2″-(1,3,5-benzenetriyl)tris-[1-phenyl-1H-benzimidazole,TPBi)形成的发射光谱较宽的黄绿光激基发射,同时结合电子传输材料Bepp2(Bis[2-(2-hydroxyphenyl)-pyridine]beryllium,Bepp2)的蓝光发射,通过合理的器件结构设计实现激子在不同发光区域中的合理分布,最终实现了最大CRI为80、结构简单、且成本低的WOLED.这种新型的器件设计理念为发展结构简单、高性能的WOLED提供了好的指导,对于WOLED的商业化照明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激基复合物 显色指数 电致发光光谱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Pb_(x)Sn_(1-x)Br_(3)/a⁃ZrP复合材料的光学性能及其在白色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20
作者 吴春霞 贾瑞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13-1421,共9页
钙钛矿量子点(PQDs)由于具有高量子效率、可调节带隙、高色纯度及低成本等优点,在光电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其较差的稳定性阻碍了钙钛矿量子点的应用。本文在室温条件下合成了CsPb_(x)Sn_(1-x)Br_(3)/a‐ZrP PQDs,与传统CsPbBr... 钙钛矿量子点(PQDs)由于具有高量子效率、可调节带隙、高色纯度及低成本等优点,在光电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其较差的稳定性阻碍了钙钛矿量子点的应用。本文在室温条件下合成了CsPb_(x)Sn_(1-x)Br_(3)/a‐ZrP PQDs,与传统CsPbBr_(3) PQDs对比,具有更好的光学性能及稳定性。由于a‐ZrP对于Pb2+选择吸附性的固有特性以及与Cs+离子交换的能力,促进了量子点在a‐ZrP表面的吸附锚定。因此,合成的CsPb_(x)Sn_(1-x)Br_(3)/a‐ZrP PQDs具有更高的激子结合能和更强的环境稳定性。该复合材料为生产稳定高效的钙钛矿量子点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并表明CsPb_(x)Sn_(1-x)Br_(3)/a‐ZrP PQDs是一种高效的下转换荧光材料,可用于高效发光二极管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量子点 吸附 掺杂Sn^(2+) 荧光增强 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