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精利浊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效果及对前列腺液TNF-α、IL-8的影响
1
作者 王志强 曾广启 +3 位作者 刘春辉 关雁 陕文生 杨杰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102,共4页
目的观察益精利浊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CNP)临床效果及对前列腺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ɑ,TNF-ɑ)、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 目的观察益精利浊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CNP)临床效果及对前列腺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ɑ,TNF-ɑ)、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CNP患者1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益精利浊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前列腺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积分指数(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 Index,NIH-CPS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CPSI评分均有显著下降,治疗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IL-8、IL-1β、TNF-ɑ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治疗组更低(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2.31%(8/65)与10.77%(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精利浊法治疗CNP患者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NIH-CPSI评分,调节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精利浊法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TNF-Α il-8 NIH-CPS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ERK1/2信号通路在孕酮调节蜕膜基质细胞IL-8表达中的作用
2
作者 赵紫薇 李娜 +2 位作者 杨美霞 宫晓玲 栾兆进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83-1387,共5页
目的:探究TLR4/ERK1/2信号通路在孕酮调节蜕膜基质细胞(DSCs)IL-8表达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原代孕早期人DSCs,分别给予0.01μmol/L、0.1μmol/L和1μmol/L的孕酮处理细胞,Western blot检测IL-8、TLR4、ERK1/2和p-ERK1/2表达... 目的:探究TLR4/ERK1/2信号通路在孕酮调节蜕膜基质细胞(DSCs)IL-8表达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原代孕早期人DSCs,分别给予0.01μmol/L、0.1μmol/L和1μmol/L的孕酮处理细胞,Western blot检测IL-8、TLR4、ERK1/2和p-ERK1/2表达;进一步分别给予TLR4抑制剂TAK-242和ERK1/2抑制剂U0126处理,Western blot检测孕酮+抑制剂组、孕酮组和对照组IL-8的表达。结果:随着孕酮浓度升高,DSCs IL-8的表达逐渐降低,0.01μmol/L孕酮组DSCs IL-8、TLR4和p-ERK1/2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358、P=0.0194和P=0.0471);0.1μmol/L孕酮组DSCs IL-8、TLR4和p-ERK1/2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35、P=0.0040和P=0.0099);1μmol/L孕酮组DSCs IL-8、TLR4和p-ERK1/2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33、P=0.0016和P=0.0050)。孕酮+TAK-242组IL-8表达明显低于孕酮组(P=0.0091);孕酮+U0126组IL-8表达明显低于孕酮组(P=0.0040)。结论:TLR4/ERK1/2信号通路参与孕酮调节DSCs IL-8表达的生理过程,且孕酮通过抑制TLR4表达和ERK1/2磷酸化下调IL-8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4/ERK1/2信号通路 孕酮 蜕膜基质细胞 il-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大鼠肾S100A8/9及介导的NLRP3/Caspase-1/IL-1β通路的变化
3
作者 冯丹丹 周荧 +4 位作者 庞子瑶 蔡月琴 陈楚 张建友 王德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3-835,共13页
目的探讨S100A8/9及介导的NLRP3/Caspase-1/IL-1β通路在由D-gal诱导的大鼠肾衰老模型和H2O2诱导的HK-2细胞衰老模型中的作用。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D-gal组,经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150 mg/kg)建立大鼠肾衰老模型,8周后麻醉... 目的探讨S100A8/9及介导的NLRP3/Caspase-1/IL-1β通路在由D-gal诱导的大鼠肾衰老模型和H2O2诱导的HK-2细胞衰老模型中的作用。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D-gal组,经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150 mg/kg)建立大鼠肾衰老模型,8周后麻醉状态下收集肾标本,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21,p16和p53 mRNA表达水平;SA-β-Gal染色观察肾组织衰老情况,苏木素-伊红(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中BUN和CREA含量,检测肾组织中SOD、CAT、GSH-PX和MDA活性,DHE染色观察肾组织ROS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100A8/9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纤维化标志物CollagenⅢ、α-SMA和TGF-β1以及NLRP3/Caspase-1/IL-1β通路上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体外利用H2O2构建HK-2细胞肾衰老模型,检测衰老蛋白p21、p16表达水平和炎症因子IL-18、TNF-αmRNA表达水平,SA-β-Gal染色观察细胞衰老情况;并使用S100A8/9抑制剂帕奎莫德(paquinimod,PAQ)干预,检测S100A8/9及NLRP3/Caspase-1/IL-1β通路上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D-gal组大鼠肾组织衰老基因p21,p16和p53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显示衰老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1);血清中BUN和CREA含量上升(P<0.05);组织内CAT、GSH-PX和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MDA活性显著增加(P<0.01);纤维化标志物CollagenⅢ、α-SMA和TGF-β1的蛋白表达增加(P<0.05);组织内ROS含量增多(P<0.05);D-gal组大鼠肾小球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及缺失,肾小囊囊腔和肾小管管腔增大,细胞核深染、固缩,出现大量胶原纤维沉积;S100A8和S100A9蛋白表达增加(P<0.01);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上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增加(P<0.05)。H2O2诱导HK-2细胞衰老后,使用S100A8/9抑制剂PAQ减轻了HK-2细胞衰老情况,衰老蛋白p21、p16表达水平和炎症因子IL-18、TNF-α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P<0.01),SA-β-Gal染色显示衰老细胞数量减少(P<0.01),并抑制S100A8和S100A9蛋白表达(P<0.01)以及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的过表达(P<0.05或P<0.01)。结论S100A8/9通过激活NLRP3/Caspase-1/IL-1β通路参与慢性炎症反应,从而促进D-gal诱导的肾衰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衰老 S100钙结合蛋白A8/9 NLRP3/Caspase-1/il-1β通路 慢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通过IL-9对Treg及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杨蕊雪 曾雪娇 曲建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3-679,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及白细胞介素9(IL-9)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了解ILC2通过IL-9对调节性T细胞(Treg)、CD8^(+)T细胞及CLL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初诊CLL患者及2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及白细胞介素9(IL-9)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了解ILC2通过IL-9对调节性T细胞(Treg)、CD8^(+)T细胞及CLL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初诊CLL患者及2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C2、Treg水平,检测其中28例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8^(+)T细胞内颗粒酶B及穿孔素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IL-9水平。免疫磁珠分选患者与健康对照者ILC2细胞后分别培养,ELISA测两组培养上清中IL-9水平。磁珠分选CLL患者ILC2与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加入人慢性B细胞白血病(MEC-1)细胞共培养,其中一组加入IL-9抗体,另一组不加。培养72 h后流式细胞术分别测两组Treg比例、Treg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蛋白(TIGIT)、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CD8^(+)T细胞内颗粒酶B、穿孔素;ELISA检测培养上清的IL-9水平;AnnexinⅤ-PI法测MEC-1细胞凋亡。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LL组ILC2、Treg、IL-9水平增加明显;CLL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的颗粒酶B及穿孔素水平呈正相关;分选ILC2培养后CLL组培养上清IL-9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上升。细胞实验中,加入IL-9抗体组Treg上PD-1、TIGIT水平明显下降,CD8^(+)T细胞内颗粒酶B水平明显上升;加入IL-9抗体组培养上清ELISA结果提示IL-9水平明显下降。加入IL-9抗体组MEC-1细胞早期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加。结论在CLL中,ILC2通过IL-9对CD8^(+)T细胞及Treg均有影响,可减弱CD8^(+)T细胞抗肿瘤作用,增强Treg的免疫抑制作用,在CLL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白细胞介素9(il-9) 调节性T细胞(Treg) CD8^(+)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细胞产生白介素-6和白介素-8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晓东 王微 +3 位作者 周贺 尹文 王跃民 裴建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κ阿片受体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细胞产生白介素-6和白介素-8中的作用。方法整体实验观察大鼠静脉注射U50488H(1.5 mg.kg^-1)后血中AngⅡ水平的变化;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组、AngⅡ+U50488H组,AngⅡ... 目的探讨κ阿片受体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细胞产生白介素-6和白介素-8中的作用。方法整体实验观察大鼠静脉注射U50488H(1.5 mg.kg^-1)后血中AngⅡ水平的变化;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组、AngⅡ+U50488H组,AngⅡ+U50488H+nor-BNI(κ阿片受体阻断剂)组。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溶液、AngⅡ(10^-9-10^-5mol.L^-1)或提前给予κ阿片受体激动剂或(和)阻断剂诱导0-24 h,收集0、3、6、12、24 h等时间点的细胞培养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IL-6和IL-8水平。结果静脉注射U50488H可明显降低血中AngⅡ的水平,该作用可被nor-BNI(2 mg.kg^-1)所阻断。AngⅡ可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诱导内皮细胞产生释放IL-6和IL-8,提前给予U50488H(10-5mol.L^-1)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内皮细胞产生释放IL-6和IL-8。而nor-BNI(10^-5mol.L^-1)本身没有任何作用但可完全阻断U50488H的上述作用。结论 U50488H可通过下调AngⅡ水平和抑制AngⅡ的作用来减少内皮细胞产生IL-6和IL-8,表明κ阿片受体可能在抗炎中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Κ阿片受体 U50488H 白介素-6(il-6) 白介素-8(il-8)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痤疮患者血清白介素-1α、白介素-6、白介素-8和α-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46
6
作者 林新瑜 罗旭松 +4 位作者 董巍 王尚兰 段西凌 陈学军 杨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35-336,共2页
关键词 痤疮 白介素—1α 白介素—6 白介素8 α—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8-25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我国高低发区胃癌关系 被引量:12
7
作者 曾志荣 周韶璋 +4 位作者 廖山婴 陈斌 李初俊 陈旻湖 胡品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7-540,共4页
【目的】研究白介素(interleukin,IL)-8基因-251A/T位点多态性在中国高、低发区普通人群和胃癌(gastriccancer,GC)患者中的分布,并探讨其基因多态性与我国胃癌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杂交法(polymerasechainreactionandrev... 【目的】研究白介素(interleukin,IL)-8基因-251A/T位点多态性在中国高、低发区普通人群和胃癌(gastriccancer,GC)患者中的分布,并探讨其基因多态性与我国胃癌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杂交法(polymerasechainreactionandreversedotblot,PCR-RDB)检测我国胃癌低发区(广东省)104例健康人和104例胃癌患者和胃癌高发区(陕西省)102例健康人和102例胃癌患者的IL-8基因-251A/T位点多态性。【结果】在胃癌低发区,胃癌患者IL-8-251A/A基因型的频率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未达统计学意义(27.9%vs21.2%,χ2=1.27,P>0.05),胃癌患者携带IL-8-251A/A基因型不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χ2=1.40,P>0.05),而在胃癌高发区,胃癌患者携带IL-8-251A/A的频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31.2%vs16.7%,χ2=6.04,P<0.05,OR=2.29,95%CI=1.17-4.46),并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χ2=6.38,P<0.05,OR=4.71,95%CI=1.36-16.30)。【结论】IL-8-251A等位基因与我国汉族人群胃癌的发生相关,以高发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8 基因多态性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儿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的检测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晓雁 鲁杰 +3 位作者 卢竞 刘冰 刘卫红 赵小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4-305,共2页
为探讨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儿童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理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儿童寻常型银屑病患儿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IL8的水平,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儿童银屑病组血清中TNFα、IL6、IL8含量均明显高于正... 为探讨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儿童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理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儿童寻常型银屑病患儿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IL8的水平,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儿童银屑病组血清中TNFα、IL6、IL8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寻常型银屑病组患儿血清中TNFα与IL6、IL8含量的升高均呈正相关。提示在儿童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中TNFα可能是IL6、IL8升高的重要促进因素,它们有可能互相诱导或存在某种协同作用共同参与了银屑病的炎症性免疫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白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白介素-8和弹性蛋白酶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易阳 周国平 +6 位作者 钟闻燕 钱金强 李春华 郭宁 熊建新 涂国华 姚圣连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气道中中性粒细胞、白介素8(IL-8)和弹性蛋白酶(NE)在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常州儿童医院诊断为急性毛支的41例患儿和对照组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毛支根据入院lowell... 目的探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气道中中性粒细胞、白介素8(IL-8)和弹性蛋白酶(NE)在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常州儿童医院诊断为急性毛支的41例患儿和对照组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毛支根据入院lowell评分为重度组(≥10分,10例)和轻度组(<10分,31例),所有毛支患儿在急性期和恢复期以及对照组进行诱导痰的细胞分类检查和ELISA方法检测IL-8和弹性蛋白酶。结果急性毛支患儿诱导痰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急性发作期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毛支患儿缓解期中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毛支患儿诱导痰中IL-8、弹性蛋白酶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中性粒细胞在急性毛支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IL-8趋化中性粒细胞聚集于气道,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放弹性蛋白酶,三者相互影响,共同参与急性毛支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 诱导痰 白介素-8 弹性蛋白酶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8检测 被引量:20
10
作者 崔静 刘占举 唐芙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5-827,共3页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1例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者、11例缓解期患者,10例克罗恩病(CD)活动期患者、7例缓解期患者及50例正常者的血清TNF-α和IL-8...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1例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者、11例缓解期患者,10例克罗恩病(CD)活动期患者、7例缓解期患者及50例正常者的血清TNF-α和IL-8水平。结果:UC和CD活动期患者TNF-α和IL-8血清水平均高于缓解期患者及正常组(P<0.05)。UC和CD缓解期患者TNF-α和IL-8血清水平略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IBD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呈正相关(r=0.54,P<0.05)。结论:IBD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升高,并参与了肠黏膜组织的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β和8mRNA表达等指标监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峰 钱家鸣 +1 位作者 潘国宗 杨晓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84-389,共6页
目的研究IL-1β和IL-8mRNA的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监测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中的作用。方法分别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AUC组)患者20例、UC非活动期(IU... 目的研究IL-1β和IL-8mRNA的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监测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中的作用。方法分别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AUC组)患者20例、UC非活动期(IUC组)患者23例、非UC肠道炎症(NUC组)患者14例及对照组患者12例结肠镜粘膜活检标本的MPO和SOD活性及IL-1β和IL-8mRNA表达。AUC组中的14例,经治疗2个月病情稳定后重复上述指标的测定。结果以上4组患者结肠粘膜MPO活性依次为(19.37±0.54)、(11.59±1.41)、(12.97±0.49)和(9.49±0.51)U/g组织,SOD活性分别为(5.03±1.07)、(7.66±0.79)、(6.98±0.61)和(8.82±0.58)U/mg蛋白,前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AUC组与IUC和NUC组差异亦具显著性(P<0.01)。14例AUC组患者,治疗前后MPO及SOD活性分别为(12.61±0.74)U/g组织vs(19.31±0.44)U/g组织和(7.44±0.55)U/mg蛋白vs(5.11±1.05)U/mg蛋白,治疗后前者活性显著降低,后者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白细胞介素 MRNA il-8 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疗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白介素-8、γ-干扰素的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申培红 李惠翔 +4 位作者 陈奎生 李苏宜 杨吉龙 李伟 魏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5-457,共3页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前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白介素 8(IL 8)、γ 干扰素 (γ IFN)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 2 7例恶性肿瘤患者热疗前后血清sIL 2R、IL 8、γ IFN水平。结...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前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白介素 8(IL 8)、γ 干扰素 (γ IFN)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 2 7例恶性肿瘤患者热疗前后血清sIL 2R、IL 8、γ IFN水平。结果 :热疗后患者血清sIL 2R水平显著降低 (t=2 .2 5 ,P <0 .0 5 ) ,IL 8水平显著增高 (t=1.83,P <0 .0 5 ) ,γ IFN显著升高 (t=2 .2 3,P <0 .0 5 ) ,并观察到热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可以降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IL 2R水平 ,提高IL 8、γ IFN的水平 ,从而有助于解除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 高强度聚焦超声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白介素-8 Γ-干扰素 肿瘤免疫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炎症痛兔血清皮质醇和白介素-8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向勇 刘菊英 +3 位作者 朱涛 秦成名 傅南安 杨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48-351,共4页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福尔马林诱导的兔伤害反应、血清皮质醇(CS)和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用手术法在兔星状神经节附近置入导管,选择24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A组)、SGB组(B组)和对照组(C组)。B和C组在右前肢足底皮下注射3...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福尔马林诱导的兔伤害反应、血清皮质醇(CS)和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用手术法在兔星状神经节附近置入导管,选择24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A组)、SGB组(B组)和对照组(C组)。B和C组在右前肢足底皮下注射3%福尔马林0.5ml致痛,A组同样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致痛前10min,B组经导管注射0.25%布比卡因0.5ml,A和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致痛前10min(T0)、致痛后10(T1)、60(T2)和120min(T3)取静脉血,放免法测血清CS和IL8浓度。结果SGB后福尔马林诱导的Ⅱ期伤害反应明显缓解。C组致痛后血清CS浓度显著升高,在T2时点达高峰(P<0.01);B组致痛后血清CS浓度无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T2和T3时点血清IL8浓度较T0及T1时点显著升高(P<0.01);B组T2和T3时点血清IL8浓度明显低于C组同时点(P<0.01)。结论SGB可减轻福尔马林诱导的Ⅱ期伤害反应,可抑制福尔马林刺激引起的血清CS和IL8浓度升高,这些改变可能与其治疗炎症痛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福尔马林致痛 皮质醇 白介素-8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γ-干扰素产生及对转录激活物-1磷酸化和白介素-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新宇 钱之玉 +1 位作者 高纪伟 郑家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γ-干扰素(IFN-γ)的产生、以及由此引起的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白介素-8(IL-8)和IFN-γ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方法体外通过植物血凝素(PHA-L)刺激人PBMC和用重组人γ-干扰素(rhIFN-γ)作...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γ-干扰素(IFN-γ)的产生、以及由此引起的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白介素-8(IL-8)和IFN-γ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方法体外通过植物血凝素(PHA-L)刺激人PBMC和用重组人γ-干扰素(rhIFN-γ)作为刺激信号诱导HaCaT细胞,ELISA方法检测IFN-γ和IL-8的产生,免疫印迹法检测总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物-1(STAT1)及其磷酸化STAT1的表达。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HA-L诱导的人PBMCIFN-γ蛋白产生(P<0.05,P<0.01,P<0.001),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5.96×10-11mol/L。对rhIFN-γ引起的HaCaT细胞IL-8分泌升高现象亦有显著抑制作用(P<0.001),IC50值约为1.15×10-13mol/L。对1000U/mlrhIFN-γ刺激的HaCaT细胞总的STAT1表达无影响,显著抑制磷酸化STAT1的表达(P<0.01),IC50值约为9.45×10-11mol/L。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IFN-γ的产生、以及由此引起的信号转导途径中STAT1的磷酸化和产生IL-8的病理性效应3个关键环节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角质形成细胞 Γ-干扰素 白介素-8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白介素-8与急性时相蛋白及血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啸洪 夏云 +2 位作者 张佩红 李华俊 阮学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研究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血白介素-8(IL-8)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急相蛋白(C-反应蛋白、转铁蛋白)、血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相关性。方法将28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病原体的类型分为3组:病毒感染组167例、细菌感染组76例、... 目的研究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血白介素-8(IL-8)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急相蛋白(C-反应蛋白、转铁蛋白)、血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相关性。方法将28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病原体的类型分为3组:病毒感染组167例、细菌感染组76例、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组44例,分别抽取3组患儿的血液测定IL-8、C-反应蛋白、转铁蛋白、血白细胞分类计数,并与38例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IL-8与C-反应蛋白(CRP)、转铁蛋白(TRF)、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间均具有相关性(P<0.001);4组患儿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CRP、TRF、IL-8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IL-8可作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鉴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儿童 白介素-8 急相蛋白质类 白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白介素-8、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分泌水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邓起 刘瑞风 +2 位作者 王丽 张开明 尹国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45-547,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银屑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白介素(IL)-8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的差异,揭示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异常。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患者与对照组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 目的:通过比较银屑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白介素(IL)-8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的差异,揭示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异常。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患者与对照组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骨髓基质细胞,收集传至3代后又培养72 h的骨髓基质细胞及培养上清,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并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8和GM-CSF的水平。结果:90%以上分离培养的细胞表面高表达CD29,而CD34、CD45及人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阴性,即骨髓基质细胞纯度在90%以上;患者组骨髓基质细胞分泌IL-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GM-CSF的分泌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IL-8存在异常,表明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可能存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骨髓基质细胞 白介素-8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芯片中白介素-8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承平 卞修武 +3 位作者 王清良 章容 陈春燕 叶庆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86-390,共5页
背景与目的白介素-8(IL-8)是CXC类趋化因子家族成员,研究表明其在肿瘤的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IL-8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在由114例N... 背景与目的白介素-8(IL-8)是CXC类趋化因子家族成员,研究表明其在肿瘤的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IL-8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在由114例NSCLC组织构建的组织芯片上检测IL-8蛋白的表达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NSCLC组织中IL-8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1.6%(93/114),淋巴结转移灶癌组织中为79.1%(34/43)。伴淋巴结转移组IL-8阳性表达率93.0%(40/43)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74.6%(53/71)(P<0.05)。IL-8阳性表达组MVD(22.1±13.6)显著高于IL-8阴性组(14.8±11.2)(P<0.05)。IL-8的表达与TNM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但与NSCLC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NSCLC中存在IL-8过度表达,而且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检测肺癌组织中IL-8表达对NSCLC的治疗及生物学特性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8 非小细胞肺癌 组织芯片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8在新生鼠高氧肺损伤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晓慧 常立文 夏世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8-200,共3页
探讨白介素 8在高氧肺损伤炎症反应中的作用。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获取肺泡巨噬细胞 ,经贴壁纯化后 ,随机分为 : 、空气组 , 、高氧组 , 、空气 +脂多糖 (lipopolysacchide,L PS)组 , 、高氧 +L PS组。培养 48h后 ,收集培养上清液 ,并... 探讨白介素 8在高氧肺损伤炎症反应中的作用。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获取肺泡巨噬细胞 ,经贴壁纯化后 ,随机分为 : 、空气组 , 、高氧组 , 、空气 +脂多糖 (lipopolysacchide,L PS)组 , 、高氧 +L PS组。培养 48h后 ,收集培养上清液 ,并检测上清液中白介素 8、过氧化氢的含量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结果表明 :1培养 48h后 , 组白介素 8增加最显著 ,其次为 组、 组 , 组最低 ,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2 组较 组、 组较 组过氧化氢均明显降低 ; 组较 组、 组较 组过氧化氢则显著增加。 3 组、 组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 , 组、 组细胞呈现生长不良状态 ,但乳酸脱氢酶活性在各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白介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8 新生鼠 高氧肺损伤 炎症反应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8B型受体在大鼠脑垂体中的分布和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雪峰 张万会 +2 位作者 陈健康 邓艳春 胡玉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8B型受体interluekine8receptorBIL8RB在大鼠脑垂体中的分布和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该受体在垂体中的分布。提取组织和原代培养细胞的总RNA,用RTPCR检测该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IL8RB+细胞主要分布于垂体... 目的探讨白介素8B型受体interluekine8receptorBIL8RB在大鼠脑垂体中的分布和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该受体在垂体中的分布。提取组织和原代培养细胞的总RNA,用RTPCR检测该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IL8RB+细胞主要分布于垂体前叶。测序结果证实,PCR产物为IL8RBmRNA。结论首次证实在大鼠脑垂体中有IL8B型受体的表达及其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垂体 il-8B型受体 RT-PCR 克隆 免疫组化染色 原代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胆红素对新生儿脐血单核细胞分泌白介素1β和白介素8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会领 陈昌辉 +2 位作者 陈敏 吴青 李茂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48-85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胆红素对脐血单核细胞(CBMC)分泌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取10份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采用纤维连接蛋白结合法分离得到CBMC,将其加入含胆红素0、42.8、102.6、153.9、220.6和307.8μmol/L的牛血清...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胆红素对脐血单核细胞(CBMC)分泌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取10份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采用纤维连接蛋白结合法分离得到CBMC,将其加入含胆红素0、42.8、102.6、153.9、220.6和307.8μmol/L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中孵育1 h,再加入脂多糖(LPS)刺激24 h。收集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1β、IL-8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对照组IL-1β、IL-8水平显著升高;当胆红素浓度≥102.6μmol/L时,CBMC分泌IL-1β、IL-8水平明显降低。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升高,CBMC分泌IL-1β、IL-8水平降低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CBMC分泌IL-1β、IL-8水平与胆红素浓度呈负相关。结论胆红素对单核细胞分泌IL-1β和IL-8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升高,这种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白介素 白介素8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