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脓毒症患儿早期血清白介素1受体1和活性蛋白C及降钙素原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石晓娜 徐梅先 +4 位作者 霍习敏 王晓冬 刘刚 张静 孙素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459-2462,共4页
目的测定脓毒症患儿白介素1受体1(IL-1R1)、活性蛋白C(APC)、降钙素原(PCT)表达水平,探讨其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儿66例,根据诊断标准,其中脓毒症38例(脓毒症组),严重... 目的测定脓毒症患儿白介素1受体1(IL-1R1)、活性蛋白C(APC)、降钙素原(PCT)表达水平,探讨其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儿66例,根据诊断标准,其中脓毒症38例(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28例(严重脓毒症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脓毒症组及严重脓毒症组入院24 h时、对照组体检时血清IL-1R1、APC、PCT表达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24 h时IL-1R1、APC、PCT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 3组入院24 h时IL-1R1、APC、PCT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脓毒症组IL-1R1、PCT水平高于对照组,APC水平低于对照组;严重脓毒症组IL-1R1水平高于对照组,APC水平低于对照组,高于脓毒症组,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脓毒症组(P<0.05)。入院24 h IL-1R1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97,与AUC=0.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8);入院24 h APC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AUC为0.686,与AUC=0.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入院24 h PCT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AUC为0.817,与AUC=0.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院24 h三者联合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AUC为0.834,与AUC=0.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儿血清IL-1R1、PCT、APC水平较正常儿童存在差异。PCT及三者联合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价值较高,可以作为判断病情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白介素1受体1 活性蛋白C 降钙素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和NF-κB在苯扎氯铵诱导的干眼症小鼠角膜和结膜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5
2
作者 杜婧 李勇 +3 位作者 高金荣 刘建国 李晶 魏升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3-228,共6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1,IRAK1)和NF-κB在苯扎氯铵诱导的干眼症小鼠角膜和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取6~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60只。将小鼠分为对照组(15只)和干眼症模型组(4...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1,IRAK1)和NF-κB在苯扎氯铵诱导的干眼症小鼠角膜和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取6~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60只。将小鼠分为对照组(15只)和干眼症模型组(45只)。向干眼症模型组小鼠双眼各滴入5μL浓度为0.75 g·L^(-1)的苯扎氯铵溶液,每天2次,持续7 d,诱导小鼠干眼模型;对照组小鼠不做处理。酚红棉线法测定泪液分泌量,分析各组小鼠各时间泪膜破裂时间,并行角膜和结膜HE染色。qRT-PCR检测角膜和结膜组织IL-1β、IL-6、IRAK1和NF-κB 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IRAK1和NF-κB的表达和定位。结果干眼症模型组小鼠实验造模后1周和2周时,酚红棉线湿长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此外,干眼症小鼠泪液分泌量在造模后1周和2周增加了1.2~1.3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干眼症模型组小鼠结膜上皮细胞数增加,细胞排列欠整齐,同时伴有缺损。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基质胶原纤维排列整齐。干眼症模型组小鼠结膜组织IL-6 mRNA表达水平在造模后2周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表达量比对照组增加了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模型组小鼠角膜组织中IL-6 mRNA表达量在造模后2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眼症模型组小鼠结膜组织中IL-1βmRNA在造模后1周和2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周时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角膜组织中IL-1βmRNA在造模后1~4周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模型组小鼠角膜组织中IRAK1 mRNA的表达水平在造模后1周和2周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周时降低;而结膜组织中IRAK1 mRNA表达水平在造模后1周和2周时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4周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小鼠角膜组织中NF-κB mRNA表达水平在造模后1周和2周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周时降低;而结膜组织中NF-κB mRNA表达水平仅在造模后2周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RAK1的表达随着干眼症病程动态变化,IRAK1可能通过促进NF-κB的核转移参与对干眼症炎症进程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 NF-ΚB 结膜 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F-6、IRAK-1和NALP3炎症因子失调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谢敏 范晓利 +1 位作者 赵一璟 王昆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925-931,937,共8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白介素1受体关联激酶-1(IRAK-1)、嗜中性白细胞碱性磷酸酶-3(NALP3)等3种炎症因子失调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5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急性发作期患者47例,缓...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白介素1受体关联激酶-1(IRAK-1)、嗜中性白细胞碱性磷酸酶-3(NALP3)等3种炎症因子失调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5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急性发作期患者47例,缓解期患者58例,即A、B组)进行回顾性实验,同时选健康志愿者61例进行对照,即C组,3组纳入时间均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所有受试者TRAF-6、IRAK-1和NALP3检测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发法(RT-PCR)完成,并比较这3种炎性因子与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性。结果:(1)A、B组治疗后的ESR、BUA及总补体均高于C组,其中A组上述3项指标均高于B组(P<0.05),而CRP均低于C组,且A组上述两项指标均低于B组(P<0.05)。(2)A、B组治疗前TRAF-6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均有所提升,但A组依旧低于B组(P<0.05),且A组提升幅度同样低于C组(P<0.05),而B组提升幅度较C组无明显差异(P<0.05)。(3)A、B组治疗前的IRAK-1mRNA相对表达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后的IRAK-1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所提升,A组明显低于C组(P<0.05),B组较C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4)A、B组治疗前的NALP-3 mRNA相对表达量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且高于C组(P<0.05);A组治疗后的NALP-3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均不明显(P<0.05),而B组治疗后则明显下降,与A、C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5)TRAF-6与ESR、CRP及总补体均无相关性(P>0.05);IRAK-1与CRP、BUA及总补体呈负相关(P<0.05);NALP-3与ESR、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患病过程中,TRAF-6、IRAK-1及NALP-3均呈异常表达状态,是促进患者病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重要参与者,应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炎症因子失调 泛素连接酶 白介素1受体关联激酶-1 嗜中性白细胞碱性磷酸酶-3 痛风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减干扰素调节因子3对脂多糖刺激Raw264.7细胞核内Irak1bp1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谈志丽 王迎迎 +5 位作者 钟欢 何玉 施青青 杨雪 徐国荣 刘亮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9-593,共5页
目的·扩增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 factor 3,IRF3)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 RNA)腺病毒,并研究该病毒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诱导Raw264.7细胞核内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结合蛋白1(interleukin-1... 目的·扩增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 factor 3,IRF3)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 RNA)腺病毒,并研究该病毒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诱导Raw264.7细胞核内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结合蛋白1(interleukin-1 receptor associated kinase 1 binding protein 1,Irak1bp1)表达的影响。方法·IRF3 sh RNA腺病毒的扩增在人胚肾293 T(HEK293T)细胞中进行,并采用TCID 50法测定病毒滴度。Raw 264.7细胞随机分为4组,1组为腺病毒(-)LPS(-),2组为腺病毒(-)LPS(+),3组为腺病毒(+)LPS(-),4组为腺病毒(+)LPS(+)。细胞IRF3基因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核内IRF3及Irak1bp1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结果·经计算扩增腺病毒滴度为2.2×10^(11) PFU/m L,最佳MOI为300。LPS刺激后Raw 264.7细胞内IRF3 m RNA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核内IRF3蛋白及Irak1bp1表达也明显增加;IRF3 sh RNA腺病毒应用后,细胞对IRF3 m RNA的组成性表达及LPS刺激诱导的IRF3 m RNA和核内蛋白质表达均明显受抑,但未刺激状态下IRF3蛋白核内组成性表达无明显影响;IRF3 sh RNA腺病毒应用对细胞静息及LPS刺激诱导的核内Irak1bp1表达并无影响。结论·IRF3 sh RNA腺病毒能够有效抑制LPS刺激诱导的核内IRF3的表达,但并不影响核内Irak1bp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3 短发夹RNA腺病毒 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结合蛋白1(Irak1bp1)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33/ST2L通路研究黄芩苷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孙玥 范洋溢 高旭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8-1263,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功能及IL-33/白介素1受体样1(ST2L)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0.4 mg/(kg·d)]、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50、100、150 mg/(kg·d)],改良L...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功能及IL-33/白介素1受体样1(ST2L)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0.4 mg/(kg·d)]、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50、100、150 mg/(kg·d)],改良Longa线栓法构建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建模24 h后,Longa评分对所有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进行评分;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2,3,5-三苯基氯化四唑(TTC)染色测定大鼠脑梗死面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小胶质细胞数目;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中IL-33/ST2L通路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未发生水肿,组织排列层次分明,神经元细胞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海马区出现严重水肿,神经元紊乱,细胞核固缩、坏死,神经元细胞大量死亡;尼莫地平组、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水肿程度减轻,神经元细胞、变性、死亡数量减少,随着黄芩苷剂量增加,水肿程度逐渐变轻,神经元细胞死亡数量逐渐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onga评分、脑梗死面积、血清IL-6、TNF-α水平、小胶质细胞数目、蛋白IL-33、ST2L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尼莫地平组、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Longa评分、脑梗死面积、血清IL-6、TNF-α水平、小胶质细胞数目、蛋白IL-33、ST2L表达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黄芩苷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IL-33/ST2L通路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白介素-33 白介素1受体样1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