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0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和NF-κB在苯扎氯铵诱导的干眼症小鼠角膜和结膜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5
1
作者 杜婧 李勇 +3 位作者 高金荣 刘建国 李晶 魏升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3-228,共6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1,IRAK1)和NF-κB在苯扎氯铵诱导的干眼症小鼠角膜和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取6~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60只。将小鼠分为对照组(15只)和干眼症模型组(4...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1,IRAK1)和NF-κB在苯扎氯铵诱导的干眼症小鼠角膜和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取6~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60只。将小鼠分为对照组(15只)和干眼症模型组(45只)。向干眼症模型组小鼠双眼各滴入5μL浓度为0.75 g·L^(-1)的苯扎氯铵溶液,每天2次,持续7 d,诱导小鼠干眼模型;对照组小鼠不做处理。酚红棉线法测定泪液分泌量,分析各组小鼠各时间泪膜破裂时间,并行角膜和结膜HE染色。qRT-PCR检测角膜和结膜组织IL-1β、IL-6、IRAK1和NF-κB 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IRAK1和NF-κB的表达和定位。结果干眼症模型组小鼠实验造模后1周和2周时,酚红棉线湿长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此外,干眼症小鼠泪液分泌量在造模后1周和2周增加了1.2~1.3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干眼症模型组小鼠结膜上皮细胞数增加,细胞排列欠整齐,同时伴有缺损。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基质胶原纤维排列整齐。干眼症模型组小鼠结膜组织IL-6 mRNA表达水平在造模后2周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表达量比对照组增加了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模型组小鼠角膜组织中IL-6 mRNA表达量在造模后2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眼症模型组小鼠结膜组织中IL-1βmRNA在造模后1周和2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周时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角膜组织中IL-1βmRNA在造模后1~4周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模型组小鼠角膜组织中IRAK1 mRNA的表达水平在造模后1周和2周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周时降低;而结膜组织中IRAK1 mRNA表达水平在造模后1周和2周时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4周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小鼠角膜组织中NF-κB mRNA表达水平在造模后1周和2周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周时降低;而结膜组织中NF-κB mRNA表达水平仅在造模后2周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RAK1的表达随着干眼症病程动态变化,IRAK1可能通过促进NF-κB的核转移参与对干眼症炎症进程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 NF-ΚB 结膜 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在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施华球 谢瑞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在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9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集的乳腺组织(对照)及乳腺癌组织,其中对照女性16例,Basal-like型乳腺癌患者38例,Luminal-...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在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9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集的乳腺组织(对照)及乳腺癌组织,其中对照女性16例,Basal-like型乳腺癌患者38例,Luminal-A型乳腺癌患者25例,Luminal-B型乳腺癌患者31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31例,三阴乳腺癌患者58例。取对照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IRAK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白介素(IL)-6、IL-8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表达水平。培养乳腺癌细胞株HMEC、MCF7、MB415、MB436、MB468、BT549、SUM159,采用体外低浓度梯度递增联合大剂量间断冲击方法诱导乳腺癌细胞株产生紫杉醇耐受性,检测未经处理的细胞株和紫杉醇耐受细胞株IRA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经shRNA或空白序列NC-shRNA转染紫杉醇耐受乳腺癌细胞株,采用q PCR检测增殖相关基因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yclin A相对表达水平,凋亡相关基因p53、c-myc、Bcl-2、c-erb-2相对表达水平,迁移相关基因Cullin 1、Bcl-6和KLF6相对表达水平,采用ALDEFLUOR实验检测醛脱氢酶(ALDH)活性。结果各类型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IRA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不耐受患者(P<0.05),三阴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IRA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他类型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P<0.05)。对照者及各类型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IL-6、IL-8、CXCL-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杉醇耐受的各乳腺癌细胞株IRA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未经紫杉醇处理的细胞株(P<0.05)。经shRNA转染的紫杉醇耐受的各乳腺癌细胞株Cyclin D1、PCNA、Cyclin A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经NC-shRNA转染的各乳腺癌细胞株,p53、c-myc、Bcl-2、c-erb-2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经NC-shRNA转染的各乳腺癌细胞株,Cullin 1、Bcl-6相对表达水平、ALDH活性均低于经NC-shRNA转染的各乳腺癌细胞株,KLF6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经NC-shRNA转染的各乳腺癌细胞株(P<0.05)。结论 IRAK1在紫杉醇耐受的乳腺癌细胞,尤其是三阴乳腺癌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IRAK1表达可显著降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诱导癌细胞凋亡,IRAK1抑制剂可用于乳腺癌尤其是三阴乳腺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抗药性 肿瘤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方宇 张璐 +5 位作者 周钢桥 曾昭书 王志富 罗志毅 李垒 刘保池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5-391,共7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4,IRAK4)多态性位点与脓毒症发生风险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联性。方法采用Hapmap单倍型标签SNPs(htSNPs)策略和SNPstream分型方法,对255例脓毒症患者和260例对照...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4,IRAK4)多态性位点与脓毒症发生风险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联性。方法采用Hapmap单倍型标签SNPs(htSNPs)策略和SNPstream分型方法,对255例脓毒症患者和260例对照个体进行分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吸烟和饮酒、慢性病状态、A-PACHEⅡ评分和脓毒症病因等混杂因素的影响,评价IRAK4多态性位点与脓毒症的发生风险,以及脓毒症性休克、死亡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遗传相关性。结果 IRAK4基因在中国人群中共捕获6个htSNPs。rs4251431 G/T,rs4251460A/C,rs4251513 G/C和rs4251545 G/A最终用于分型研究。4个htSNPs位点在病例和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均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IRAK4多态性位点及单倍体与脓毒症的发生风险和疾病严重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中国人群中,IRAK4基因多态性位点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和病程转归中可能不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 脓毒症 单倍型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 连锁不平衡 遗传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的相关性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同平 白力 张文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6-258,263,共4页
目的:研究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Interleukin-1 receptor associated kinases M,IRAK-M)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LE组和... 目的:研究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Interleukin-1 receptor associated kinases M,IRAK-M)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LE组和健康对照组单核细胞中IRAK-M的mRNA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抗双链DNA抗体(ds DNA)和抗单链DNA抗体(ss DNA);采用动态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补体3(C3)、补体4(C4)和C-反应蛋白(CRP);采用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同时,使用Pearson或Spearman分析IRAK-M与SLEDAI评分、ds DNA、ss DNA、C3、C4、CRP和ESR的相关性。结果:1SLE组IRAK-M的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活动期SLE组IRAK-M的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稳定期SLE组(P<0.05)。2SLE组ds DNA、ss DNA、CRP和ES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3和C4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且,活动期SLE组ds DNA、ss DNA、CRP和ESR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SLE组(P<0.05),C3和C4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期SLE组(P<0.05)。3相关分析显示:IRAK-M的mRNA表达量与C3成正相关(P<0.05),与SLEDAI评分、ds DNA、CRP、ESR呈负相关(P<0.05),与ss DNA和C4无相关性(P>0.05)。结论:IRAK-M在SLE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定量检测IRAK-M的mRNA表达量可监测SLE疾病活动度和判断预后。同时,对SLE患者ds DNA、ss DNA、CRP、C3、C4和ESR水平的常规检测和定期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 SLEDA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的免疫调控及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段正兰 冯泽宇 +2 位作者 王包晟 刘慧泽 陈玉根(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28-1534,共7页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家族(IRAKs)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介导来自TLRs和白介素-1受体(IL-1R)的信号激活。IRAKs由4名成员组成:IRAK1、IRAK2、IRAKM、IRAK4,与先天免疫、适应性免疫和炎症的正向或负向调节密切相关。越来越多证据表明,...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家族(IRAKs)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介导来自TLRs和白介素-1受体(IL-1R)的信号激活。IRAKs由4名成员组成:IRAK1、IRAK2、IRAKM、IRAK4,与先天免疫、适应性免疫和炎症的正向或负向调节密切相关。越来越多证据表明,IRAKs在炎症性肠病(IBD)发生发展中起重要免疫调节作用。本文就IRAKs的结构、功能、转录和调控及其在IBD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寻找新的IBD诊治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 炎症性肠病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运载蛋白、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受体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激活素A升高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意义研究
6
作者 陈飞 王金英 +9 位作者 于海搏 李新 张佳佳 申曼 詹晓凯 汤然 范斯斌 赵凤仪 张天宇 黄仲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2740-2749,2761,共11页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近半数患者在就诊时存在MM相关肾损害(KI),与患者死亡率增加有关。早期识别和治疗KI,有可能逆转肾功能,改善患者生存状况。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运载蛋白(NGAL)、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受体1(TI...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近半数患者在就诊时存在MM相关肾损害(KI),与患者死亡率增加有关。早期识别和治疗KI,有可能逆转肾功能,改善患者生存状况。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运载蛋白(NGAL)、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受体1(TI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激活素A与细胞增殖、侵袭和KI等病理过程相关。上述指标有希望成为MM相关KI早期诊断的指标。目的探讨新型生物标志物NGAL、TIM-1、VCAM-1和激活素A在新诊断MM(NDMM)合并KI的病情演变、分期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血液科住院的70例NDMM患者,包括62例症状性MM和8例冒烟型MM(SMM);同时纳入12例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患者、7例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RS)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HC)。收集纳入者的临床资料及MGUS、MGRS、NDMM患者骨髓穿刺活检、M蛋白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NGAL(uNGAL)、尿TIM-1(uTIM-1)、血清TIM-1(sTIM-1)、尿VCAM-1(uVCAM-1)、尿激活素A水平。根据疾病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MGUS组、MGRS组、NDMM组和HC组,根据KI情况将患者分为MGUS组、MGRS组、KI组和非肾损伤(NKI)组,KI组依据动态疾病治疗状态分为治疗前MM亚组、治疗后达到部分治疗反应(PR)以上(>PR)亚组、复发MM亚组。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分析各指标对NDMM合并KI的诊断价值,计算最佳截断值;依据各指标的最佳截断值分为高于最佳截断值组及低于最佳截断值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各指标在高于最佳截断值组和低于最佳截断值组的总生存期(OS);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NDMM合并KI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NDMM组的uNGAL、uTIM-1、uVCAM-1、sTIM-1和尿激活素A水平高于MGUS组和HC组(P<0.05),MGRS组的uNGAL、uTIM-1、uVCAM-1、sTIM-1和尿激活素A水平高于MGUS组(P<0.05),KI组的uNGAL、uTIM-1、uVCAM-1、sTIM-1和尿激活素A水平高于NKI组(P<0.05),治疗前MM亚组、复发MM亚组的uNGAL、uTIM-1、uVCAM-1、sTIM-1和尿激活素A水平高于>PR亚组(P<0.05)。uNGAL、uTIM-1、uVCAM-1、sTIM-1及尿激活素A与肌酐、β2-微球蛋白、R-ISS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P<0.05)。uNGAL、uTIM-1、sTIM-1、尿激活素A与24 h尿轻链水平呈正相关(P<0.05),uNGAL、uTIM-1与克隆性浆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5)。根据ROC曲线得出诊断MM相关KI的uNGAL、uTIM-1、uVCAM-1、尿激活素A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4.774 ng/mL、1.978 ng/mL、144.400 ng/mL、33.730 pg/mL。Kaplan-Meier结果显示,高于uNGAL、uTIM-1、sTIM-1、uVCAM-1、尿激活素A各自最佳截断值的患者OS更差(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NGAL、R-ISS分期是NDMM合并KI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uNGAL、uTIM-1、uVCAM-1、尿激活素A可能与MM病情进展和KI有关,是肾小管损伤的早期标志物,有利于MM合并KI患者的早期诊治,且与R-ISS分期、24 h尿轻链、克隆性浆细胞比例等肿瘤负荷指标和MM患者总体生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肾损伤 预后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受体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激活素A 免疫球蛋白轻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基因腺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在体内外表达效力检测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旭昕 冯华松 +2 位作者 段蕴铀 吴学玲 钱桂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489-3492,共4页
目的:构建携带小鼠源性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mSIGIRR)基因重组腺病毒并对其体内外表达效力进行检测。方法: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DC316-mSIGIRR,行酶切、测序鉴定。将穿梭质粒和骨架质粒共转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病毒Ad.mSIGIRR,... 目的:构建携带小鼠源性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mSIGIRR)基因重组腺病毒并对其体内外表达效力进行检测。方法: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DC316-mSIGIRR,行酶切、测序鉴定。将穿梭质粒和骨架质粒共转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病毒Ad.mSIGIRR,行PCR及滴度鉴定。Ad.mSIGIRR感染A549细胞及小鼠肺组织后,通过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mSIGIRR表达情况。结果:扩增得到目的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序列一致,获得表达mSIGIRR蛋白的重组腺病毒。病毒感染滴度为4×109pfu/mL,在体内外感染模型中均有较高表达效力。结论:成功构建携带mSIGIRR基因重组腺病毒,为进一步研究SIGIRR在炎症调控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 腺病毒载体 急性肺损伤 Toll样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跨膜受体蛋白1和自噬相关基因3的影响
8
作者 高志旭 王玉满 +6 位作者 郭建恩 刘岩 杨冰然 辛秋平 孙嘉颖 武晓磊 楚世峰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49-1754,共6页
目的:探究温针灸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跨膜受体蛋白1(Notch1)和自噬相关基因3(Atg3)的影响。方法:选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雄性26只,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9只、温针灸组7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仅灌胃50 mg/kg等... 目的:探究温针灸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跨膜受体蛋白1(Notch1)和自噬相关基因3(Atg3)的影响。方法:选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雄性26只,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9只、温针灸组7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仅灌胃50 mg/kg等量生理盐水。温针灸组给予温针灸。评估骨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程度(Mankin)评分、滑膜炎病理评分(Krenn)情况,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量骨密度、骨小梁数量、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分离度情况,检测跨膜受体蛋白1(Notch1)、自噬相关基因3(Atg3)mRNA及Notch1、Atg3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温针灸组Mankin评分、Krenn评分、MMP-1、MMP-3、IL-1β、TNF-α水平、骨小梁分离度水平、Notch1 mRNA、Notch1表达升高,骨密度、骨小梁数量、骨体积分数、Atg3 mRNA、Atg3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温针灸组Mankin评分、Krenn评分、MMP-1、MMP-3、IL-1β、TNF-α水平、骨小梁分离度水平、Notch1 mRNA、Notch1表达降低,骨密度、骨小梁数量、骨体积分数、Atg3 mRNA、Atg3表达升高(P<0.05)。结论:探讨温针灸对膝骨关节炎大鼠干预,改善大鼠炎症反应及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微结构,调节Notch1、Atg3表达,改善轻软骨细胞破坏程度,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膝骨关节炎 大鼠 软骨组织 跨膜受体蛋白1 自噬相关基因3 软骨细胞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儿早期血清白介素1受体1和活性蛋白C及降钙素原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石晓娜 徐梅先 +4 位作者 霍习敏 王晓冬 刘刚 张静 孙素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459-2462,共4页
目的测定脓毒症患儿白介素1受体1(IL-1R1)、活性蛋白C(APC)、降钙素原(PCT)表达水平,探讨其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儿66例,根据诊断标准,其中脓毒症38例(脓毒症组),严重... 目的测定脓毒症患儿白介素1受体1(IL-1R1)、活性蛋白C(APC)、降钙素原(PCT)表达水平,探讨其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儿66例,根据诊断标准,其中脓毒症38例(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28例(严重脓毒症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脓毒症组及严重脓毒症组入院24 h时、对照组体检时血清IL-1R1、APC、PCT表达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24 h时IL-1R1、APC、PCT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 3组入院24 h时IL-1R1、APC、PCT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脓毒症组IL-1R1、PCT水平高于对照组,APC水平低于对照组;严重脓毒症组IL-1R1水平高于对照组,APC水平低于对照组,高于脓毒症组,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脓毒症组(P<0.05)。入院24 h IL-1R1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97,与AUC=0.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8);入院24 h APC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AUC为0.686,与AUC=0.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入院24 h PCT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AUC为0.817,与AUC=0.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院24 h三者联合判断脓毒症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的AUC为0.834,与AUC=0.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儿血清IL-1R1、PCT、APC水平较正常儿童存在差异。PCT及三者联合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价值较高,可以作为判断病情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白介素1受体1 活性蛋白C 降钙素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新家 孔抗美 +2 位作者 叶卫莲 齐伟力 温丽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700-703,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脊髓损伤(SCI)后继发性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IL-1Ra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5只。采用Allen′s法建立大鼠急性SCI动物模型,I... 目的:观察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脊髓损伤(SCI)后继发性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IL-1Ra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5只。采用Allen′s法建立大鼠急性SCI动物模型,IL-1Ra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于SCI后立即硬膜下腔内分别注射IL-1Ra(10μg/10μl)和等量生理盐水,于伤后24h以损伤为中心(假手术组取相应部位),切取长约8mm脊髓组织,用蛋白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aspase-3表达的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aspase-3mRNA的表达情况;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SCI后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CI后24h,SCI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受损伤的脊髓组织中caspase-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TUNEL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IL-1Ra治疗组大鼠受损伤节段脊髓组织caspase-3表达及TUNEL阳性细胞数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IL-1Ra治疗可减少急性SCI后脊髓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凋亡: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CASPASE-3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吸烟大鼠椎间盘中白介素-1β和白介素-1受体Ⅰ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左安 邵增务 +3 位作者 熊小芊 苏彩风 张志才 王河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34-537,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被动吸烟大鼠椎间盘中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1受体Ⅰ(IL-1RⅠ)的表达,探讨被动吸烟诱发椎间盘退变的机制。方法:取4周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第1组不予吸烟,10只;第2 ̄4组分别吸烟2周、4周、8周,第5、6组吸烟8周后予... 目的:观察被动吸烟大鼠椎间盘中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1受体Ⅰ(IL-1RⅠ)的表达,探讨被动吸烟诱发椎间盘退变的机制。方法:取4周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第1组不予吸烟,10只;第2 ̄4组分别吸烟2周、4周、8周,第5、6组吸烟8周后予停止吸烟4周、8周,每组10只。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取L4/5椎间盘行HE染色和IL-1β及IL-1RⅠ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椎间盘退变情况和IL-1β及IL-1RⅠ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吸烟2周时椎间盘无明显退变,吸烟4周时椎间盘出现2 ̄3级退变,吸烟8周时椎间盘出现3 ̄4级退变,停止吸烟后4周退变无明显修复;停止吸烟后8周退变部分修复。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吸烟2周组IL-1β及IL-1RⅠ染色阳性细胞率增加,吸烟4周组染色阳性细胞率大于2周组;吸烟8周组达(76±3.2)%和(46±2.8)%,停止吸烟后4周开始下降,8周时降至(66±2.9)%和38±2.2%。结论:被动吸烟可以诱发大鼠椎间盘退变,且随吸烟时间延长退变加重;其导致退变的机制可能与上调椎间盘内IL-1β和IL-1RⅠ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被动吸烟 白介素-1Β 白介素-1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肾损伤分子1和白介素18在诊断心肺分流术后急性肾损伤中的意义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华杰 王平 +5 位作者 沈云琳 李小兵 张儒舫 孙蕾 匡新宇 黄文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7-523,共7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和白介素18(IL-18)在儿童心肺分流术(CPB)后急性肾损伤(AKI)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收集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住院行CPB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7例,...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和白介素18(IL-18)在儿童心肺分流术(CPB)后急性肾损伤(AKI)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收集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住院行CPB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7例,按照pRIFLE标准分为AKI组及非AKI组;观察术前,术后30 min、2 h、4 h、24 h、48 h和72 h血清肌酐(Scr)、尿NGAL、尿KIM-1、尿肌酐(Ucr)及尿IL-18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NGAL、KIM-1及IL-18早期预测AKI的价值。结果67例CPB儿童中23例(34.3%)发生AKI。按pRIFLE标准分期:危险期15例,损伤期4例,衰竭期3例,丧失期1例。AKI组术后4 h、48 h和72 h尿NGAL/Ucr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尿NGAL/Ucr为1.20时,预测AK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0.864和0.561,AUC为0.671(95%CI:0.537~0.804)。术后48 h和72 h AKI组尿KIM-1/Ucr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B术后24 h尿KIM-1/Ucr为1.16时,预测AK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73和0.512,AUC为0.698(95%CI:0.563~0.834)。术后4 h AKI组尿IL-18/Ucr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B术后4 h尿IL-18/Ucr为0.04时,预测AK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0.773和0.561,AUC为0.655(95%CI:0.510~0.800)。结论联合检测尿NGAL、尿KIM-1及尿IL-18水平对儿童CPB术后早期预测AKI的发生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肾损伤分子1 白介素18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宗少晖 韦波 +2 位作者 曾高峰 赵玉玺 熊春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5-206,共2页
目的:观察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脊髓损伤后细胞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和脊髓组织病理变化。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0只,生理盐水组30只和IL-1Ra治疗组30只。采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 目的:观察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脊髓损伤后细胞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和脊髓组织病理变化。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0只,生理盐水组30只和IL-1Ra治疗组30只。采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在建模后1、48、72h获取损伤段脊髓标本,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DNF。结果:脊髓组织病理变化方面,IL-1Ra治疗组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术后1、48、72h,IL-1Ra治疗组BDNF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IL-1Ra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段脊髓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强BDN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BD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α和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培养的Graves’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中耀 刘桂琴 +3 位作者 杨华胜 郑健樑 张平 林征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1-564,共4页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α(IL 1α)和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对培养的Graves’眼病 (G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下述方法分别处理培养的GO和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 :不同浓度的IL 1α刺激成纤维细胞48h ;3 0U/ml的IL 1...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α(IL 1α)和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对培养的Graves’眼病 (G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下述方法分别处理培养的GO和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 :不同浓度的IL 1α刺激成纤维细胞48h ;3 0U/ml的IL 1α刺激成纤维细胞 2 4~ 72h ;不同浓度的IL 1ra或 /和 3 0U/ml的IL 1α处理成纤维细胞 48h ;75ng/ml的IL 1ra和 3 0U/ml的IL 1α处理成纤维细胞 2 4~ 72h。用MTT法测定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刺激或抑制率。结果 IL 1α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刺激GO和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 ,而IL 1ra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IL 1α诱导的GO和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 ,刺激和抑制作用在GO和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IL 1ra是IL 1α诱导的人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强有力的抑制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 正常人眼 眼眶成纤维细胞 IL-1 受体拮抗剂 白介素1 刺激 增殖作用 抑制率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可溶性白介素-1受体真核表达载体pcDNA3/sIL-1R的构建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鹏 徐艳 +2 位作者 张蕴惠 章锦才 王大章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人可溶性白介素_1受体 (sIL_1R)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sIL_1R ,为研究骨关节病的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将人sIL_1R基因的RT_PCR纯化产物及质粒pcDNA3 1(+)DNA经KpnI和XhoI双酶切、胶回收纯化酶切片段后 ,体外... 目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人可溶性白介素_1受体 (sIL_1R)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sIL_1R ,为研究骨关节病的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将人sIL_1R基因的RT_PCR纯化产物及质粒pcDNA3 1(+)DNA经KpnI和XhoI双酶切、胶回收纯化酶切片段后 ,体外连接酶切片段 ,使其定向重组 ,再将重组DNA转化E .coliCompetentCellsJM10 9,经复苏后 ,在含Ampr 的LB固体培养基上筛选出阳性克隆。结果 挑取的LB固体培养基上的 6个单菌落经酶切及测序鉴定 ,证实均为阳性克隆 ,即sIL_1R与pcDNA3 1(+)体外重组成功。结论 采用体外重组技术 ,成功地将人sIL_1RcDNA插入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可溶性白介素-1受体 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 骨关节病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间接体内转基因对兔骨性关节炎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万首 马丽 吴东海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5-478,共4页
目的 探讨IL 1受体拮抗蛋白 (IL 1Ra)间接体内转基因对兔骨性关节炎临床表现及关节软骨破坏的抑制作用。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8月龄 ,雌性 ,体重 2 5~ 3 0kg)随机分成 3组 ,左膝关节部分滑膜切除 ,分离并培养滑膜成纤维细胞。用... 目的 探讨IL 1受体拮抗蛋白 (IL 1Ra)间接体内转基因对兔骨性关节炎临床表现及关节软骨破坏的抑制作用。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8月龄 ,雌性 ,体重 2 5~ 3 0kg)随机分成 3组 ,左膝关节部分滑膜切除 ,分离并培养滑膜成纤维细胞。用携带标记基因或IL 1Ra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分别转染从第 2组或第 3组兔膝关节分离出来的滑膜细胞。采用兔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横断术 (ACLT)建立骨关节炎模型。把自体滑膜细胞回输第 1组兔右膝关节腔内 ,把转染标记基因或IL 1Ra基因的自体滑膜细胞回输第 2组或第 3组兔右膝关节腔内。2、4周后 ,用ELISA方法检测右膝关节液中IL 1Ra水平。用膝关节临床评估级别对转IL 1Ra基因组和对照组膝关节局部疼痛刺激反应、步态改变、关节肿胀和活动范围进行评估。根据墨汁软骨表面着色和软骨组织病理改变情况对软骨破坏程度进行分级。结果 转IL 1Ra基因组 (第 3组)兔膝关节液中IL 1Ra水平明显升高 ,在基因转入关节腔后第 2周时为 2 0 6± 1 8ng/ml,第 4周时为 4 82± 0 5 2ng/ml;而 2、4周时 ,对照组(第 1、2组 )关节液中IL 1Ra水平均很低 ;转IL 1Ra基因组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及膝关节软骨破坏程度 (大体及组织学观察 )均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 基因治疗 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滴眼液治疗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被引量:4
17
作者 接英 张文华 +3 位作者 潘志强 徐亮 武宇影 王颖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 观察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滴眼液对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为供体 ,Wistar大鼠为受体。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后行角膜移植。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点眼 ,实验组分别用IL 1ra 1、3、5mg/mL点眼。同时设... 目的 观察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滴眼液对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为供体 ,Wistar大鼠为受体。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后行角膜移植。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点眼 ,实验组分别用IL 1ra 1、3、5mg/mL点眼。同时设IL 1ra 1mg/mL结膜下注射组。观察植片的存活情况并检测植片中CD1阳性细胞。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IL 1ra 3、5mg/mL组和结膜下注射组均可明显延长植片的存活时间 (P <0 0 5 )并减少植片中CD1阳性细胞的浸润。结论 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滴眼液 治疗 大鼠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和舒马曲坦对大鼠三叉神经节离体培养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国刚 袁兴运 +4 位作者 袁博博 雷莉 吕社民 曹永孝 徐仓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抗偏头痛药物舒马曲坦(Sumatriptan)对大鼠三叉神经节(TG)离体培养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TNF-α、IL-1β、IL-2和S...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抗偏头痛药物舒马曲坦(Sumatriptan)对大鼠三叉神经节(TG)离体培养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TNF-α、IL-1β、IL-2和Sumatriptan分别加入DMEM培养液中,与SD大鼠TG离体孵育24h;进一步将细胞内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系统ERK1/2、JNK、P38三条信号通路关键激酶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SP600125、SB239063加入DMEM培养液中,30min后分别加入有效浓度的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后,与大鼠TG共同孵育24h,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TG内CGRP-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50μg/L的TNF-α、25μg/L的IL-1β可明显上调离体TG内CGRP-mRNA表达水平(P<0.05),0.1g/L和0.5g/L Sumatriptan能显著下调TG内CGRP-mRNA表达水平,而20~80μg/L的IL-2对CGRP-mRNA表达无影响。特异性阻滞剂SP600125、SB239063分别与50μg/L TNF-α、25μg/L IL-1β孵育24h后,CGRP-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TG离体培养时,炎性因子TNF-α、IL-1β可显著上调CGRP-mRNA表达水平;一定浓度的舒马曲坦能下调CGRP-mRNA表达;JNK和P38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TNF-α、IL-1β诱导的TG内CGRP-mRNA上调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 三叉神经节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Β 舒马曲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受体-α、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β在慢性皮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玲 何威 +4 位作者 黎智 吴军 林自华 何云志 黄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GR)-α、核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β在慢性皮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慢性皮炎与正常对照皮肤中GR-α、NF-κB、TNF-α及IL-...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GR)-α、核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β在慢性皮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慢性皮炎与正常对照皮肤中GR-α、NF-κB、TNF-α及IL-1β的表达及其分布。结果:GR-α在慢性皮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皮肤中阳性表达的分布情况一致,GR-α不但在表皮呈弥漫性表达,还可表达于汗腺及汗管、真皮成纤维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周围的一些细胞成分。然而,与正常对照皮肤相比,GR-α在慢性皮炎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明显减弱。NF-κB在慢性皮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皮肤中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在正常对照组皮肤中均为胞质表达,而在慢性皮炎组中为胞质表达和(或)胞核均有表达。TNF-α及IL-1β在慢性皮炎与正常对照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胞质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为弱阳性反应。结论:慢性皮炎皮损区角质形成细胞中GR-α的表达下调有可能会影响皮损局部的抗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慢性 角质形成细胞 糖皮质激素受体 核因子-KB 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双后肢大鼠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勇 王宸 +2 位作者 吴小涛 茅祖斌 陈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54-457,i0006,共5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双后肢大鼠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双后肢大鼠模型54只,随机分为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8只,试验组从造模当天即予腹腔注射IL-1Ra(50ng/kg体重),隔天1次重复注射至处死,...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双后肢大鼠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双后肢大鼠模型54只,随机分为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8只,试验组从造模当天即予腹腔注射IL-1Ra(50ng/kg体重),隔天1次重复注射至处死,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隔天1次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造模后1、3、6个月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完整取出L4/5椎间盘后进行固定、切片,使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椎间盘细胞的凋亡情况,并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取L5/6椎间盘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椎间盘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椎间盘细胞的凋亡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L-1Ra对双后肢大鼠椎间盘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退行性变 凋亡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