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和NF-κB在苯扎氯铵诱导的干眼症小鼠角膜和结膜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5
1
作者 杜婧 李勇 +3 位作者 高金荣 刘建国 李晶 魏升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3-228,共6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1,IRAK1)和NF-κB在苯扎氯铵诱导的干眼症小鼠角膜和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取6~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60只。将小鼠分为对照组(15只)和干眼症模型组(4...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1,IRAK1)和NF-κB在苯扎氯铵诱导的干眼症小鼠角膜和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取6~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60只。将小鼠分为对照组(15只)和干眼症模型组(45只)。向干眼症模型组小鼠双眼各滴入5μL浓度为0.75 g·L^(-1)的苯扎氯铵溶液,每天2次,持续7 d,诱导小鼠干眼模型;对照组小鼠不做处理。酚红棉线法测定泪液分泌量,分析各组小鼠各时间泪膜破裂时间,并行角膜和结膜HE染色。qRT-PCR检测角膜和结膜组织IL-1β、IL-6、IRAK1和NF-κB 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IRAK1和NF-κB的表达和定位。结果干眼症模型组小鼠实验造模后1周和2周时,酚红棉线湿长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此外,干眼症小鼠泪液分泌量在造模后1周和2周增加了1.2~1.3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干眼症模型组小鼠结膜上皮细胞数增加,细胞排列欠整齐,同时伴有缺损。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基质胶原纤维排列整齐。干眼症模型组小鼠结膜组织IL-6 mRNA表达水平在造模后2周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表达量比对照组增加了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模型组小鼠角膜组织中IL-6 mRNA表达量在造模后2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眼症模型组小鼠结膜组织中IL-1βmRNA在造模后1周和2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周时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角膜组织中IL-1βmRNA在造模后1~4周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模型组小鼠角膜组织中IRAK1 mRNA的表达水平在造模后1周和2周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周时降低;而结膜组织中IRAK1 mRNA表达水平在造模后1周和2周时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4周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小鼠角膜组织中NF-κB mRNA表达水平在造模后1周和2周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周时降低;而结膜组织中NF-κB mRNA表达水平仅在造模后2周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RAK1的表达随着干眼症病程动态变化,IRAK1可能通过促进NF-κB的核转移参与对干眼症炎症进程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 NF-ΚB 结膜 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
作者 胡同平 白力 张文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6-258,263,共4页
目的:研究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Interleukin-1 receptor associated kinases M,IRAK-M)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LE组和... 目的:研究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Interleukin-1 receptor associated kinases M,IRAK-M)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LE组和健康对照组单核细胞中IRAK-M的mRNA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抗双链DNA抗体(ds DNA)和抗单链DNA抗体(ss DNA);采用动态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补体3(C3)、补体4(C4)和C-反应蛋白(CRP);采用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同时,使用Pearson或Spearman分析IRAK-M与SLEDAI评分、ds DNA、ss DNA、C3、C4、CRP和ESR的相关性。结果:1SLE组IRAK-M的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活动期SLE组IRAK-M的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稳定期SLE组(P<0.05)。2SLE组ds DNA、ss DNA、CRP和ES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3和C4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且,活动期SLE组ds DNA、ss DNA、CRP和ESR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SLE组(P<0.05),C3和C4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期SLE组(P<0.05)。3相关分析显示:IRAK-M的mRNA表达量与C3成正相关(P<0.05),与SLEDAI评分、ds DNA、CRP、ESR呈负相关(P<0.05),与ss DNA和C4无相关性(P>0.05)。结论:IRAK-M在SLE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定量检测IRAK-M的mRNA表达量可监测SLE疾病活动度和判断预后。同时,对SLE患者ds DNA、ss DNA、CRP、C3、C4和ESR水平的常规检测和定期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 SLEDA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的免疫调控及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段正兰 冯泽宇 +2 位作者 王包晟 刘慧泽 陈玉根(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28-1534,共7页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家族(IRAKs)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介导来自TLRs和白介素-1受体(IL-1R)的信号激活。IRAKs由4名成员组成:IRAK1、IRAK2、IRAKM、IRAK4,与先天免疫、适应性免疫和炎症的正向或负向调节密切相关。越来越多证据表明,...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家族(IRAKs)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介导来自TLRs和白介素-1受体(IL-1R)的信号激活。IRAKs由4名成员组成:IRAK1、IRAK2、IRAKM、IRAK4,与先天免疫、适应性免疫和炎症的正向或负向调节密切相关。越来越多证据表明,IRAKs在炎症性肠病(IBD)发生发展中起重要免疫调节作用。本文就IRAKs的结构、功能、转录和调控及其在IBD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寻找新的IBD诊治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 炎症性肠病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吸烟大鼠椎间盘中白介素-1β和白介素-1受体Ⅰ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左安 邵增务 +3 位作者 熊小芊 苏彩风 张志才 王河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34-537,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被动吸烟大鼠椎间盘中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1受体Ⅰ(IL-1RⅠ)的表达,探讨被动吸烟诱发椎间盘退变的机制。方法:取4周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第1组不予吸烟,10只;第2 ̄4组分别吸烟2周、4周、8周,第5、6组吸烟8周后予... 目的:观察被动吸烟大鼠椎间盘中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1受体Ⅰ(IL-1RⅠ)的表达,探讨被动吸烟诱发椎间盘退变的机制。方法:取4周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第1组不予吸烟,10只;第2 ̄4组分别吸烟2周、4周、8周,第5、6组吸烟8周后予停止吸烟4周、8周,每组10只。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取L4/5椎间盘行HE染色和IL-1β及IL-1RⅠ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椎间盘退变情况和IL-1β及IL-1RⅠ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吸烟2周时椎间盘无明显退变,吸烟4周时椎间盘出现2 ̄3级退变,吸烟8周时椎间盘出现3 ̄4级退变,停止吸烟后4周退变无明显修复;停止吸烟后8周退变部分修复。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吸烟2周组IL-1β及IL-1RⅠ染色阳性细胞率增加,吸烟4周组染色阳性细胞率大于2周组;吸烟8周组达(76±3.2)%和(46±2.8)%,停止吸烟后4周开始下降,8周时降至(66±2.9)%和38±2.2%。结论:被动吸烟可以诱发大鼠椎间盘退变,且随吸烟时间延长退变加重;其导致退变的机制可能与上调椎间盘内IL-1β和IL-1RⅠ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被动吸烟 白介素-1Β 白介素-1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可溶性白介素-1受体真核表达载体pcDNA3/sIL-1R的构建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鹏 徐艳 +2 位作者 张蕴惠 章锦才 王大章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人可溶性白介素_1受体 (sIL_1R)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sIL_1R ,为研究骨关节病的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将人sIL_1R基因的RT_PCR纯化产物及质粒pcDNA3 1(+)DNA经KpnI和XhoI双酶切、胶回收纯化酶切片段后 ,体外... 目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人可溶性白介素_1受体 (sIL_1R)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sIL_1R ,为研究骨关节病的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将人sIL_1R基因的RT_PCR纯化产物及质粒pcDNA3 1(+)DNA经KpnI和XhoI双酶切、胶回收纯化酶切片段后 ,体外连接酶切片段 ,使其定向重组 ,再将重组DNA转化E .coliCompetentCellsJM10 9,经复苏后 ,在含Ampr 的LB固体培养基上筛选出阳性克隆。结果 挑取的LB固体培养基上的 6个单菌落经酶切及测序鉴定 ,证实均为阳性克隆 ,即sIL_1R与pcDNA3 1(+)体外重组成功。结论 采用体外重组技术 ,成功地将人sIL_1RcDNA插入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可溶性白介素-1受体 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 骨关节病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方宇 张璐 +5 位作者 周钢桥 曾昭书 王志富 罗志毅 李垒 刘保池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5-391,共7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4,IRAK4)多态性位点与脓毒症发生风险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联性。方法采用Hapmap单倍型标签SNPs(htSNPs)策略和SNPstream分型方法,对255例脓毒症患者和260例对照...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4,IRAK4)多态性位点与脓毒症发生风险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联性。方法采用Hapmap单倍型标签SNPs(htSNPs)策略和SNPstream分型方法,对255例脓毒症患者和260例对照个体进行分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吸烟和饮酒、慢性病状态、A-PACHEⅡ评分和脓毒症病因等混杂因素的影响,评价IRAK4多态性位点与脓毒症的发生风险,以及脓毒症性休克、死亡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遗传相关性。结果 IRAK4基因在中国人群中共捕获6个htSNPs。rs4251431 G/T,rs4251460A/C,rs4251513 G/C和rs4251545 G/A最终用于分型研究。4个htSNPs位点在病例和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均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IRAK4多态性位点及单倍体与脓毒症的发生风险和疾病严重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中国人群中,IRAK4基因多态性位点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和病程转归中可能不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 脓毒症 单倍型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 连锁不平衡 遗传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受体-α、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β在慢性皮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杨玲 何威 +4 位作者 黎智 吴军 林自华 何云志 黄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GR)-α、核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β在慢性皮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慢性皮炎与正常对照皮肤中GR-α、NF-κB、TNF-α及IL-...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GR)-α、核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β在慢性皮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慢性皮炎与正常对照皮肤中GR-α、NF-κB、TNF-α及IL-1β的表达及其分布。结果:GR-α在慢性皮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皮肤中阳性表达的分布情况一致,GR-α不但在表皮呈弥漫性表达,还可表达于汗腺及汗管、真皮成纤维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周围的一些细胞成分。然而,与正常对照皮肤相比,GR-α在慢性皮炎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明显减弱。NF-κB在慢性皮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皮肤中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在正常对照组皮肤中均为胞质表达,而在慢性皮炎组中为胞质表达和(或)胞核均有表达。TNF-α及IL-1β在慢性皮炎与正常对照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胞质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为弱阳性反应。结论:慢性皮炎皮损区角质形成细胞中GR-α的表达下调有可能会影响皮损局部的抗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慢性 角质形成细胞 糖皮质激素受体-Α 核因子-KB 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滴眼液治疗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被引量:4
8
作者 接英 张文华 +3 位作者 潘志强 徐亮 武宇影 王颖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 观察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滴眼液对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为供体 ,Wistar大鼠为受体。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后行角膜移植。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点眼 ,实验组分别用IL 1ra 1、3、5mg/mL点眼。同时设... 目的 观察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滴眼液对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为供体 ,Wistar大鼠为受体。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后行角膜移植。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点眼 ,实验组分别用IL 1ra 1、3、5mg/mL点眼。同时设IL 1ra 1mg/mL结膜下注射组。观察植片的存活情况并检测植片中CD1阳性细胞。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IL 1ra 3、5mg/mL组和结膜下注射组均可明显延长植片的存活时间 (P <0 0 5 )并减少植片中CD1阳性细胞的浸润。结论 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滴眼液 治疗 大鼠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建强 王满侠 +1 位作者 刘利宁 秦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2-484,共3页
目的观察在不同病因所致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的脑脊液(CSF)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5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15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和25... 目的观察在不同病因所致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的脑脊液(CSF)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5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15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和25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患者急性期脑脊液中sIL-2R和sICAM-1的水平并与对照组(20例头痛患者)比较,同时将重症患者和轻症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CNS感染各组脑脊液中sIL-2R、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L-2R水平结脑组高于化脑组和病脑组,sICAM-1水平结脑组、化脑组高于病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脑脊液中sIL-2R、sICAM-1水平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L-2R和sICAM-1参与了CNS感染的病理过程,sIL-2R和sICAM-1水平与病情轻重有关,脑脊液中sIL-2R水平有助于结脑与化脑、病脑的鉴别诊断;脑脊液中sICAM-1水平可能在病脑与结脑、化脑的鉴别诊断中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在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施华球 谢瑞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在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9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集的乳腺组织(对照)及乳腺癌组织,其中对照女性16例,Basal-like型乳腺癌患者38例,Luminal-...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在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9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集的乳腺组织(对照)及乳腺癌组织,其中对照女性16例,Basal-like型乳腺癌患者38例,Luminal-A型乳腺癌患者25例,Luminal-B型乳腺癌患者31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31例,三阴乳腺癌患者58例。取对照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IRAK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白介素(IL)-6、IL-8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表达水平。培养乳腺癌细胞株HMEC、MCF7、MB415、MB436、MB468、BT549、SUM159,采用体外低浓度梯度递增联合大剂量间断冲击方法诱导乳腺癌细胞株产生紫杉醇耐受性,检测未经处理的细胞株和紫杉醇耐受细胞株IRA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经shRNA或空白序列NC-shRNA转染紫杉醇耐受乳腺癌细胞株,采用q PCR检测增殖相关基因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yclin A相对表达水平,凋亡相关基因p53、c-myc、Bcl-2、c-erb-2相对表达水平,迁移相关基因Cullin 1、Bcl-6和KLF6相对表达水平,采用ALDEFLUOR实验检测醛脱氢酶(ALDH)活性。结果各类型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IRA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不耐受患者(P<0.05),三阴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IRA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他类型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P<0.05)。对照者及各类型乳腺癌紫杉醇耐受患者IL-6、IL-8、CXCL-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杉醇耐受的各乳腺癌细胞株IRAK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未经紫杉醇处理的细胞株(P<0.05)。经shRNA转染的紫杉醇耐受的各乳腺癌细胞株Cyclin D1、PCNA、Cyclin A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经NC-shRNA转染的各乳腺癌细胞株,p53、c-myc、Bcl-2、c-erb-2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经NC-shRNA转染的各乳腺癌细胞株,Cullin 1、Bcl-6相对表达水平、ALDH活性均低于经NC-shRNA转染的各乳腺癌细胞株,KLF6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经NC-shRNA转染的各乳腺癌细胞株(P<0.05)。结论 IRAK1在紫杉醇耐受的乳腺癌细胞,尤其是三阴乳腺癌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IRAK1表达可显著降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诱导癌细胞凋亡,IRAK1抑制剂可用于乳腺癌尤其是三阴乳腺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抗药性 肿瘤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双后肢大鼠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勇 王宸 +2 位作者 吴小涛 茅祖斌 陈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54-457,i0006,共5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双后肢大鼠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双后肢大鼠模型54只,随机分为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8只,试验组从造模当天即予腹腔注射IL-1Ra(50ng/kg体重),隔天1次重复注射至处死,...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双后肢大鼠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双后肢大鼠模型54只,随机分为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8只,试验组从造模当天即予腹腔注射IL-1Ra(50ng/kg体重),隔天1次重复注射至处死,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隔天1次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造模后1、3、6个月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完整取出L4/5椎间盘后进行固定、切片,使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椎间盘细胞的凋亡情况,并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取L5/6椎间盘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椎间盘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椎间盘细胞的凋亡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L-1Ra对双后肢大鼠椎间盘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退行性变 凋亡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基因腺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在体内外表达效力检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旭昕 冯华松 +2 位作者 段蕴铀 吴学玲 钱桂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489-3492,共4页
目的:构建携带小鼠源性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mSIGIRR)基因重组腺病毒并对其体内外表达效力进行检测。方法: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DC316-mSIGIRR,行酶切、测序鉴定。将穿梭质粒和骨架质粒共转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病毒Ad.mSIGIRR,... 目的:构建携带小鼠源性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mSIGIRR)基因重组腺病毒并对其体内外表达效力进行检测。方法: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DC316-mSIGIRR,行酶切、测序鉴定。将穿梭质粒和骨架质粒共转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病毒Ad.mSIGIRR,行PCR及滴度鉴定。Ad.mSIGIRR感染A549细胞及小鼠肺组织后,通过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mSIGIRR表达情况。结果:扩增得到目的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序列一致,获得表达mSIGIRR蛋白的重组腺病毒。病毒感染滴度为4×109pfu/mL,在体内外感染模型中均有较高表达效力。结论:成功构建携带mSIGIRR基因重组腺病毒,为进一步研究SIGIRR在炎症调控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 腺病毒载体 急性肺损伤 Toll样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椎间盘基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强 王宸 +2 位作者 崔海勇 陶钧 赵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61-864,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双后肢大鼠椎间盘基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双后肢大鼠模型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实验组从造模当天即予腹腔注射IL-1R(a50ng/kg),隔天重复注射至处死,对照组18只不予任何处理。...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双后肢大鼠椎间盘基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双后肢大鼠模型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实验组从造模当天即予腹腔注射IL-1R(a50ng/kg),隔天重复注射至处死,对照组18只不予任何处理。于造模后1、3、6个月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完整取出L4/5椎间盘固定、切片,予SABC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使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纤维环中Ⅱ型胶原染色进行灰度值扫描,同理取出L5/6椎间盘,使用间苯三酚法测量蛋白多糖含量。结果:术后第1个月,实验组椎间盘髓核中Ⅱ型胶原灰度值及蛋白多糖含量分别为83.67±7.97和2.376±0.161,对照组分别为87.25±8.70和2.297±0.10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3个月时实验组Ⅱ型胶原染色的灰度值及蛋白多糖含量分别为107.42±6.50和2.093±0.131,对照组分别为145.91±7.42和1.039±0.092,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第6个月时实验组Ⅱ型胶原染色的灰度值及蛋白多糖含量分别为129.83±4.03和1.796±0.065,对照组分别为203.76±5.98和0.654±0.048,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L-1Ra对双后肢大鼠椎间盘基质降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退行性变 免疫组化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的应用对早期创伤性关节炎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谷崎 严春梅 夏挺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2-487,495,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白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IL1RA)对早期创伤性关节炎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主要观察应用后相关细胞炎性因子及蛋白酶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 44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假手术)组(CON组,n=4)、安慰剂组(PBS组,n=20)、... 目的探讨应用白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IL1RA)对早期创伤性关节炎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主要观察应用后相关细胞炎性因子及蛋白酶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 44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假手术)组(CON组,n=4)、安慰剂组(PBS组,n=20)、IL1RA治疗组(IL1RA组,n=20)。其中PBS组及IL1RA组均接受关节内重物击打,造成创伤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后1 h,CON组不接受任何治疗,PBS组及IL1RA组实验兔膝关节则分别给予0.5 m L无菌PBS和0.5 m L IL1RA-PBS关节腔注射。术后3 h及8 h采集关节液,检测IL-1β含量。术后8 h处死动物取软骨组织进行软骨细胞培养后,测定细胞活力及凋亡率,RT-PCR检测软骨组织中ADAMTs-4、ADAMTs-5、MMP-3、IL-1β及TNF-α的m RNA表达。结果术后3 h及8 h,PBS组关节液中IL-1β的含量均明显高于CON组(P<0.01)。然而,经IL1RA介入治疗后,IL-1β在术后各测试点的含量均明显低于PBS组(P<0.05)。与CON组相比,术后8h培养的PBS组软骨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5),而IL1RA组软骨细胞活力与CON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高于PBS组。另一方面,与CON组及IL1RA组相比,PBS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而IL1RA组与CON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别(P>0.05)。RT-RCR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PBS组所有目的基因m RNA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然而,IL1RA组所有目的基因的表达与CON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明显低于PBS组(P<0.01)。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创伤后关节炎早期应用IL1RA介入治疗可有效降低关节液细胞炎性因子的浓度,抑制细胞炎性因子对软骨细胞生长增殖的负性影响,降低细胞凋亡,且对于促进软骨细胞基质降解的细胞炎性因子及蛋白酶的表达显著下调,对PTOA病程发展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 受体拮抗蛋白早期介入 创伤性关节炎 软骨细胞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致敏豚鼠的抗喘作用(英文)
15
作者 张洪泉 许正新 +3 位作者 葛晓群 李吉平 孙云 柳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06-510,共5页
目的 :观察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对致敏豚鼠的抗喘作用。方法 :用卵白蛋白致敏豚鼠 ,用张力换能器和MedLab软件记录气道平滑肌的肌张力和收缩活动。结果 :整体实验时 ,在 0 .3 3~9.0mg·kg- 1 剂量范围内 ,IL 1ra能使组胺 ... 目的 :观察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对致敏豚鼠的抗喘作用。方法 :用卵白蛋白致敏豚鼠 ,用张力换能器和MedLab软件记录气道平滑肌的肌张力和收缩活动。结果 :整体实验时 ,在 0 .3 3~9.0mg·kg- 1 剂量范围内 ,IL 1ra能使组胺 乙酰胆碱及卵白蛋白诱发的致敏豚鼠哮喘的潜伏期延长 ,动物跌倒率降低。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其中 ,9.0mg·kg- 1 剂量组的作用与异丙基肾上腺素相同 ;离体实验时 ,3× 1 0 - 7mol·L- 1 以上浓度的IL 1ra对气管平滑肌具有直接松弛作用 ,其EC50 为 5 .88×1 0 - 7mol·L- 1 ;1 0 - 7mol·L- 1 的IL 1ra能对抗卵白蛋白引起的气管平滑肌肌张力的增加 ;3×1 0 - 7mol·L- 1 以上剂量组的IL 1ra预防给药则能使卵白蛋白诱发的气管平滑肌的收缩程度显著降低 ,其IC50 为 4.48× 1 0 - 7mol·L- 1 。结论 :IL 1ra能直接松弛致敏豚鼠的气管平滑肌 ,拮抗多种抗原诱发的致敏豚鼠的哮喘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白介素-1 受体拮抗剂 豚鼠 组胺 乙酰胆碱 卵白蛋白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β通过改变PKC、Rho激酶活性调节家兔内毒素休克后肠系膜上动脉钙敏感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梁家林 贺教江 +2 位作者 臧家涛 朱娱 刘良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观察在内毒素休克及白介素-1β介导家兔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钙敏感性改变中SMA PKC、Rho激酶活性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家兔96只,雌雄不拘,分为两实验大组:①内毒素休克组(包括5小组:正常对照组、LPS 30 mi... 目的观察在内毒素休克及白介素-1β介导家兔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钙敏感性改变中SMA PKC、Rho激酶活性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家兔96只,雌雄不拘,分为两实验大组:①内毒素休克组(包括5小组:正常对照组、LPS 30 min组、LPS 1 h组、LPS 2 h组和LPS 4 h组);②IL-1β处理组(包括3小组:0 ng/ml IL-1β组、50 ng/ml IL-1β组、100 ng/ml IL-1β组),每小组12只家兔。经耳缘静脉注入1 mg/kg LPS(O111∶B4)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在给LPS前及给LPS后30 min,1、2、4 h取家兔SMA,提取其PKC及Rho激酶蛋白并纯化,检测PKC及Rho激酶活性的变化,并与内毒素休克后血管钙敏感性变化进行相关分析;无菌条件下取正常成年家兔SMA,在0、50、100 ng/ml IL-1β作用12 h后,检测其PKC及Rho激酶活性的变化,并与IL-1β处理后家兔SMA钙敏感性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给LPS后30 min至1 h成功复制出内毒素休克模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KC、Rho激酶活性均在给LPS 30 min后升高(P<0.01),在2 h及4 h后均降低(P<0.01),与钙敏感性变化均呈显著正相关(r=0.912和0.968,P<0.05)。与0 ng/mlIL-1β组相比,100 ng/ml IL-1β能使PKC、Rho激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钙敏感性变化均呈显著正相关(r=0.922和0.934,P<0.05)。结论 IL-1β能通过改变PKC、Rho激酶活性来调节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钙敏感性,IL-1β可能通过改变PKC、Rho激酶活性调节家兔内毒素休克后肠系膜上动脉钙敏感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休克 白介素-1Β 钙失敏 PKC RHO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人白介素-10基因治疗载体构建与鉴定
17
作者 韩飞 张宁 唐福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2-482,共1页
关键词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白介素-10 逆转录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β及NOD样受体蛋白3在痤疮炎性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晓娟 林新瑜 +3 位作者 沈柱 邓秋 刘颖 程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讨痤疮的发病机制,为痤疮的非抗生素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分别使用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infection,MOI)为0,10,20,30的痤疮丙酸杆菌菌悬液刺激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normalhumanepidermal keratinocyte,NHEK)12,24,36h后... 目的:探讨痤疮的发病机制,为痤疮的非抗生素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分别使用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infection,MOI)为0,10,20,30的痤疮丙酸杆菌菌悬液刺激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normalhumanepidermal keratinocyte,NHEK)12,24,36h后,使用ELISA,real-timePCR检测NHEK中IL-1β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另设3组:空白对照组,未进行任何预处理的NHEK;阳性对照组,仅使用MOI为30的痤疮丙酸杆菌菌悬液刺激NHEK;siRNA组,使用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预处理以后再使用MOI为30的痤疮丙酸杆菌菌悬液刺激NHEK,使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组中NOD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containing pyrin domain 3,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情况,使用ELISA,real-time PCR检测3组NHEK中IL-1β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痤疮丙酸杆菌菌悬液刺激NHEK后,IL-1β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升高程度呈时间及剂量相关性(P<0.05)。siRNA预处理NHEK后,NLRP3炎性小体以及IL-1β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痤疮丙酸杆菌刺激NHEK分泌IL-1β可能需要NLRP3炎性小体的参与;可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活性来抑制由痤疮丙酸杆菌导致的炎性反应,从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丙酸杆菌 白介素-1Β NOD样受体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脂多糖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白介素-1β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卓 隋海娟 +2 位作者 闫恩志 刘婉珠 金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6-269,共4页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Pio)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白介素-1β(IL-1β)抑制作用及JNK信号传导通路对其的影响。方法 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IL-1β的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星形胶质细胞IL-1β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星形胶质...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Pio)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白介素-1β(IL-1β)抑制作用及JNK信号传导通路对其的影响。方法 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IL-1β的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星形胶质细胞IL-1β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磷酸化JNK1和磷酸化c-Jun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在LPS(10 mg.L-1)刺激下IL-1β的含量、蛋白表达以及磷酸化JNK1、磷酸化c-Jun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增高。特异性JNK特异性阻断剂SP600125(10.0μmol.L-1)可明显抑制LPS引起的IL-1β产生增加;Pio(0.1、1.0、10.0μmol.L-1)则可降低IL-1β产生,抑制IL-1β的蛋白表达及下调p-JNK1、p-c-Jun蛋白水平。结论 Pio能明显抑制LPS诱导的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IL-1β表达增加,这种作用可能与其下调JN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脂多糖 星形胶质细胞 白介素-1Β C-JUN氨基末端激酶 转录因子C-JU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白介素-22及C反应蛋白在银屑病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5
20
作者 段继惠 穆红 +2 位作者 唐志琴 张国珺 魏文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22-524,共3页
目的:研究协同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PD)-1,白介素(IL)-22及C反应蛋白(CRP)与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的方法检测52例银屑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P... 目的:研究协同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PD)-1,白介素(IL)-22及C反应蛋白(CRP)与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的方法检测52例银屑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PD-1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百分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2的水平;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中CRP的水平。结果:①银屑病组PBMC中PD-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活化后,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活化后,银屑病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2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④银屑病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协同刺激分子PD-1对银屑病组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白介素22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