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硫酸盐焙烧-水浸法从中低品位锂云母中提锂
1
作者 李雅民 冷美杰 +1 位作者 温琪琪 刘庆生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4,共10页
以硫酸钠-硫酸钙复合硫酸盐作为焙烧剂,采用焙烧-水浸法提取中低品位锂云母矿(0.93%Li)中的锂。探讨了焙烧工艺参数对锂浸出率的影响,并研究了焙烧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焙烧熟料的微观形貌和物相变化。结果表明,最佳焙烧条件为:锂云母... 以硫酸钠-硫酸钙复合硫酸盐作为焙烧剂,采用焙烧-水浸法提取中低品位锂云母矿(0.93%Li)中的锂。探讨了焙烧工艺参数对锂浸出率的影响,并研究了焙烧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焙烧熟料的微观形貌和物相变化。结果表明,最佳焙烧条件为:锂云母、Na_(2)SO_(4)、CaSO_(4)的质量比为1∶0.197∶0.703、焙烧温度950℃和焙烧时间2 h,在此条件下用纯水浸出,锂浸出率可达94.8%。在最佳焙烧条件下,锂云母稳定结构被破坏,并与硫酸钙、硫酸钠反应主要生成钙长石、钠长石和可溶性锂盐。用未反应收缩核模型来描述硫酸钠和硫酸钙存在下锂云母焙烧的动力学,在825~900℃时计算出焙烧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52.1 kJ/mol,判定焙烧过程受化学反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品位云母 复合硫酸盐 焙烧-水浸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吴地区中侏罗世白云母花岗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对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时间的限定 被引量:90
2
作者 李宇 丁磊磊 +4 位作者 许文良 王枫 唐杰 赵硕 王子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6,共11页
本文对孙吴地区白云母花岗岩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从而揭示区域构造背景。孙吴地区白云母花岗岩中的锆石均呈半自形-自形,振荡生长环带明显,暗示其岩浆成因。测年结果显示,白云母... 本文对孙吴地区白云母花岗岩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从而揭示区域构造背景。孙吴地区白云母花岗岩中的锆石均呈半自形-自形,振荡生长环带明显,暗示其岩浆成因。测年结果显示,白云母花岗岩形成于168Ma,为中侏罗世岩浆事件的产物。岩体具有高硅(Si O2=74.61%~80.16%)、富铝(Al2O3=10.59%~13.90%)、贫铁(Fe2O3=0.11%~0.3%)等特征,在化学上属于准铝质-过铝质(A/CNK=0.97~1.13)系列。孙吴地区白云母花岗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和高场强元素(HFSEs)。锆石的εHf(168Ma)=+7.53^+11.66,二阶段的模式年龄(tDM2)变化于595~966Ma之间。上述特征表明,孙吴地区中侏罗世白云母花岗岩的岩浆起源于新增生加厚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在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衔接地区变质杂岩和冀北-辽西地区区域性地层不整合面的存在,表明大兴安岭西坡-冀北-辽西地区中侏罗世经历了一次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有关的陆壳加厚过程。因此,研究区内中侏罗世白云母花岗岩的形成应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过程中的陆-陆碰撞作用有关,而与古环太平洋向欧亚大陆的俯冲作用无关,其形成时代也限定额尔古纳地块西北部蒙古-鄂霍茨克洋的闭合时间应为中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吴地区 中侏罗世 白云母花岗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漠河韧性剪切带白云母40Ar-39Ar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3
作者 武广 范传闻 +3 位作者 李忠权 糜梅 刘军 朱明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7-302,共6页
漠河韧性剪切带位于大兴安岭北部上黑龙江盆地内。作者对该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白云母样品进行了40Ar-39Ar法测定年龄工作,获得了(120.6±1.1)Ma的坪年龄和(121.7±1.5)Ma的39Ar/36Ar-40Ar/39Ar等时线年龄,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 漠河韧性剪切带位于大兴安岭北部上黑龙江盆地内。作者对该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白云母样品进行了40Ar-39Ar法测定年龄工作,获得了(120.6±1.1)Ma的坪年龄和(121.7±1.5)Ma的39Ar/36Ar-40Ar/39Ar等时线年龄,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结合韧性剪切带特征,笔者认为漠河韧性剪切带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造山过程有关,形成于蒙古-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陆-陆碰撞造山阶段的晚期或后碰撞期间。早白垩世期间,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进入后碰撞阶段,发生大规模左行走滑运动,使位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南部的中国东北地区,乃至华北北部发生了向东的挤出、逃逸,辽西、冀北、冀西北和京西地区的晚中生代右行走滑和逆冲、推覆构造是蒙古-鄂霍茨克中生代造山过程的远程效应。因此,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造山过程对中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中生代期间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河韧性剪切带 糜棱岩 白云母 40AR-39AR年龄 上黑龙江盆地 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白云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表面化学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宋功保 彭同江 +1 位作者 万朴 李博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共8页
TiO2 白云母纳米复合材料属纳米薄膜材料 ,具有优异的珠光效应。本文利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制备出不同类型 (单覆层、多覆层 )的TiO2 白云母纳米复合材料 ,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粉晶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等手... TiO2 白云母纳米复合材料属纳米薄膜材料 ,具有优异的珠光效应。本文利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制备出不同类型 (单覆层、多覆层 )的TiO2 白云母纳米复合材料 ,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粉晶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等手段对其进行了分析。SEM分析显示 :所制备的TiO2 白云母纳米复合材料TiO2 的颗粒直径在 2 0~ 60nm之间 ,且颗粒均匀、界限清晰 ,表面平整。XRD分析表明 :导晶剂Sn4+ 对于提高TiO2 向金红石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XPS研究发现TiO2 纳米镀层除Ti、O外还有以类质同像替代Ti4+ 形式存在的导晶离子Sn4+ 和由载体白云母扩散的Si、Al、K成分。同时 ,表面O不足 ,偏离TiO2 理想组成 ;随TiO2 纳米镀层厚度的加大 ,TiO2 逐渐接近理想成分 ;并且O(1s)、Ti(2p)向高结合能漂移 ,结合能增大 ,次外层比最外层组分具有较强的化学键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白云母纳米复合材料 白云母 金红石 表面化学 二氧化钛 珠光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列廷冈-勒青拉矽卡岩型Fe-Cu-Pb-Zn多金属矿床白云母^(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梦林 周向科 +1 位作者 卢世银 马旺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1-258,共18页
以列廷冈-勒青拉Fe-Cu-Pb-Zn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Fe矿化阶段白云母的定年研究,从成矿流体演化持续时间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系统的野外踏勘、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工作表明,列廷冈-勒青拉矿床中发育与磁铁矿共生... 以列廷冈-勒青拉Fe-Cu-Pb-Zn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Fe矿化阶段白云母的定年研究,从成矿流体演化持续时间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系统的野外踏勘、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工作表明,列廷冈-勒青拉矿床中发育与磁铁矿共生的白云母。对白云母进行的Ar-Ar同位素测年工作表明,白云母Ar-Ar坪年龄为51.00±0.38 Ma,等时线年龄为50.45±0.62 Ma,认为其代表了列廷冈-勒青拉矿床氧化物阶段铁矿化过程中开始结晶的白云母达到Ar-Ar体系封闭后的年龄。对比前人得出的辉钼矿年龄(61.96±0.58 Ma),提出二者年龄的差异可能由于不同同位素体系在不同矿物中封闭温度的不同所致,认为该矿床热液演化经历了较长时间,演化过程导致的温度梯度的出现加剧了岩浆热液中带来的多金属物质(如Pb、Zn、Cu、Fe)的分异,为矿区多种金属矿物的共存提供了重要条件;该矿床所属的冈底斯北成矿亚带相比较于其它两个成矿亚带具有更长的岩浆演化时间和区域矿化持续时间,与其丰富的矿种组合发育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年龄 白云母 列廷冈-勒青拉Fe-Cu-Pb-Zn多金属矿床 冈底斯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东段库曲伟晶岩铁电气石-锂电气石-钙锂电气石系列及其指示意义
6
作者 周起凤 秦克章 +4 位作者 刘宇超 何畅通 曹明坚 赵俊兴 施睿哲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7-858,共22页
电气石是花岗伟晶岩中常见的副矿物。喜马拉雅花岗岩-伟晶岩系统以普遍产出电气石为重要地质特征。喜马拉雅东段库曲岩体产出含锂辉石伟晶岩脉,发育复杂稀有金属矿化。本文调查了库曲岩体桑玉村南侧的绿色电气石伟晶岩,其由墨绿色电气石... 电气石是花岗伟晶岩中常见的副矿物。喜马拉雅花岗岩-伟晶岩系统以普遍产出电气石为重要地质特征。喜马拉雅东段库曲岩体产出含锂辉石伟晶岩脉,发育复杂稀有金属矿化。本文调查了库曲岩体桑玉村南侧的绿色电气石伟晶岩,其由墨绿色电气石-钠长石-微斜长石-石英-云母集合体、少量黄绿色电气石-钠长石-微斜长石-石英-云母集合体和无色电气石-钠长石-石英-云母集合体组成,产出绿柱石、锂云母、铌铁矿族矿物、细晶石、萤石等矿物。电气石属于碱基-钙基系列,包括铁电气石、锂电气石、F-锂电气石和F-钙锂电气石。锂电气石分为富铁锂电气石(FeO=3.36%~7.17%)和贫铁锂电气石(FeO=0.12%~2.70%)。与贫铁锂电气石相比,富铁锂电气石富Fe、贫Al、Li和Na,F-锂电气石富Ca和F、贫Na。F-钙锂电气石的SiO_(2)和Al_(2)O_(3)含量分别为36.35%~38.17%和39.78%~41.81%,Li_(2)O^(*)、CaO和F含量高(2.27%~2.59%、2.37%~3.48%和0.99%~1.26%),FeO和Na_(2)O含量低(0.13%~1.87%和0.90%~1.41%)。其中,最富Ca的F-钙锂电气石分子式是(Ca_(0.55)Na_(0.30)□_(0.16))(Li_(1.60)Al_(1.34)Mn_(0.02)Fe_(0.02))Al_(6)(Si_(5.85)Al_(0.15))O_(18)(BO_(3))_(3)(OH)_(3)(F_(0.61)OH_(0.39))。在背散射图像下,电气石具有均一、核-(幔)-边、不规则分带和补丁结构。墨绿色电气石(Type I)由铁电气石核、铁电气石或富铁锂电气石幔/补丁、以及富铁锂电气石边组成,偶见F-钙锂电气石边。黄绿色电气石(TypeⅡ)主要由富铁锂电气石核和贫铁锂电气石、F-锂电气石或F-钙锂电气石幔/边组成(TypeⅡa),或呈具有不规则分带的富铁锂电气石细脉(TypeⅡb)。无色电气石(TypeⅢ)的内部结构分带多样,其中,TypeⅢa呈均一结构,为贫铁锂电气石、F-锂电气石或F-钙锂电气石颗粒;TypeⅢb由贫铁锂电气石核/幔与贫铁锂电气石、F-锂电气石或F-钙锂电气石边组成,偶见F-锂电气石或F-钙锂电气石核/幔;TypeⅢc呈不规则分带或补丁结构,由贫铁锂电气石和F-钙锂电气石组成。电气石的替代机制主要为Li_(1.5)Al_(1.5)Fe_(-3)^(2+),还包括□AlNa_(-1)R^(2+)_(-1)(Type I铁电气石核)、CaR^(2+)Na_(-1)Al_(-1)或CaONa_(-1)(OH)_(-1)(TypeⅠ和TypeⅡ富铁锂电气石)、以及CaLi_(2)Na_(-1)□_(-1)Al_(-1)(TypeⅢ电气石)。与电气石共生的云母具有均一、核-边和不规则分带结构,包括白云母、锂云母、及少量含锂白云母、铁锂云母。电气石和云母的演化序列为铁电气石→富铁锂电气石→贫铁锂电气石→F-锂电气石→F-钙锂电气石和白云母-含锂白云母→铁锂云母/锂云母。随岩浆分异程度加大,电气石Li、Ca、F含量升高,Fe含量降低,Ti、Zn含量略降低,Mn含量略升高。库曲绿色电气石伟晶岩的岩浆向贫Fe、富Li、Ca、F的方向演化,局部伴随富Fe介质结晶和交代。库曲F-钙锂电气石是高分异演化岩浆、极度结晶分异以及Ca-F络合共同作用的产物。铁电气石-锂电气石-钙锂电气石系列的发现和F-钙锂电气石的成因分析表明库曲伟晶岩具有非常高的岩浆分异演化程度。库曲是喜马拉雅东段进一步寻找不同类型富锂伟晶岩的有利区域。喜马拉雅造山带是重要的高度分异演化伟晶岩区和锂等稀有金属资源找矿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气石-电气石-电气石 白云母-铁锂云母-锂云母 岩浆分异演化 伟晶岩 喜马拉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宜春黄玉-锂云母花岗岩中的铍矿化作用:铍磷酸盐矿物组合 被引量:11
7
作者 车旭东 王汝成 +2 位作者 胡欢 张文兰 黄小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52-1560,共9页
江西宜春黄玉-锂云母花岗岩是著名的稀有金属花岗岩,P_2O_5含量较高(平均0.56%)。该花岗岩全岩 Be 含量一般超过100×10^(-6),最高可达720×10^(-6),属于铍矿化花岗岩。本文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宜春铍矿化花岗岩中的铍磷酸盐及... 江西宜春黄玉-锂云母花岗岩是著名的稀有金属花岗岩,P_2O_5含量较高(平均0.56%)。该花岗岩全岩 Be 含量一般超过100×10^(-6),最高可达720×10^(-6),属于铍矿化花岗岩。本文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宜春铍矿化花岗岩中的铍磷酸盐及其共生矿物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羟磷铍钙石是该花岗岩中的最重要铍矿物(BeO=15%~16%),偶尔亦可见磷钠铍石,它们主要呈晶间副矿物出现在岩体的中部。与铍矿物共生的矿物仍主要为磷酸盐矿物,如氟磷灰石、磷铝锂石、磷铝钠石,表明铍矿化作用与熔体中磷的聚集作用有显著关系。研究认为,宜春黄玉-锂云母花岗岩中铍以磷酸盐矿物形式结晶,而不是硅酸盐矿物,其主要原因可能为该花岗岩的结晶晚期磷的活度远远高于硅的活度,因此,P 优先作为成网离子与铍结合形成铍磷酸盐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磷铍钙石 磷钠铍石 磷酸盐 富磷花岗岩 宜春黄玉-云母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玉树地区尕朵-扎朵早侏罗世含(绿柱石-锂云母)锂辉石伟晶岩的发现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五福 刘金恒 +11 位作者 李善平 贾春兴 王成武 周金胜 王春涛 许传兵 谈生祥 胡继春 章荣清 龚林 王秉璋 王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4-950,共27页
三江北段青海草陇、川西扎乌龙(或卡亚吉)伟晶岩型锂铍矿床与西部的喀喇昆仑白龙山、大红柳滩、肖尔布隆锂铍矿床以及东部的川西甲基卡、可尔因、雪宝顶等锂铍矿床,一起构成了青藏高原北缘一条近东西向的古特提斯巨型锂成矿带。但在草陇... 三江北段青海草陇、川西扎乌龙(或卡亚吉)伟晶岩型锂铍矿床与西部的喀喇昆仑白龙山、大红柳滩、肖尔布隆锂铍矿床以及东部的川西甲基卡、可尔因、雪宝顶等锂铍矿床,一起构成了青藏高原北缘一条近东西向的古特提斯巨型锂成矿带。但在草陇(青海南部玉树)以西到喀喇昆仑白龙山(新疆南部)之间一直还没有其他锂铍矿的报道。本次研究在青海省玉树地区草陇锂铍矿床以西72 km的尕朵‒扎朵地区发现了92条花岗伟晶岩,其中22条含(绿柱石‒锂云母)锂辉石花岗伟晶岩脉含矿性较好,另有不含矿伟晶岩脉15条,含矿性不明伟晶岩55条。本文对尕朵‒扎朵地区新发现的含(绿柱石‒锂云母)锂辉石花岗伟晶岩(含矿)和白云母花岗伟晶岩(不含矿)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含矿伟晶岩具有高SiO_(2)(72.87%~75.01%)、Al2O3(14.81%~17.18%)含量,低MgO(0.02%~0.03%)、CaO(0.32%~0.48%)、TiO_(2)(0.001%~0.007%)、P_(2)O_(5)(0.30%~0.42%)含量,及富钠( Na_(2)O/K_(2)O=2.05~12.92)的地球化学特征;白云母花岗伟晶岩(不含矿)亦具有高SiO_(2)(69.97%~73.75%)、Al_(2)O_(3)(15.18%~16.18%)含量,低MgO(0.01%~0.02%)、CaO(0.22%~0.38%)、TiO_(2)(0.001%~0.003%)、P_(2)O_(5)(0.35%~0.46%)含量,及变化的 Na_(2)O/K_(2)O值(0.35~2.04,平均1.0)。含矿和不含矿花岗伟晶岩的微量元素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高场强元素Nb、Ta、Hf,亏损Ba、Nd、Zr、Ti和稀土元素,且Zr/Hf值(7.85~18.44)低和Rb/Sr值(2.98~74.21)高;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稀土元素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弱,发育负Ce异常,正‒负Eu异常,显示出岩浆演化晚期高度分异特性。含矿伟晶岩Li_(2)O品位为0.18%~2.33%,平均品位0.76%;BeO品位为0.04%~0.05%,平均品位0.043%,显示了良好的含矿性。年代学研究显示,含矿和不含矿伟晶岩的铌钽铁矿和锡石U-Pb年龄分布在194~178 Ma区间内,代表岩浆结晶和成矿时代,是燕山早期早侏罗世晚期产物;其白云母Ar-Ar年龄为158~153 Ma,可能为后期热液改造或侵入体冷却年龄。尕朵‒扎朵地区成矿伟晶岩的形成最有可能与早侏罗世陆内背景下可可西里‒松潘‒甘孜地块巨厚的三叠纪复理石沉积物发生熔融和随后的岩浆与热演化以及锂铍等稀有金属富集有关。该区含(绿柱石‒锂云母)锂辉石花岗伟晶岩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成矿、找矿意义:①玉树地区锂铍多金属矿化带从草陇向西延伸70多公里到尕朵‒扎朵地区,构成一个具有重大潜力的矿集区(N:33°20′~33°50′;E:96°30′~97°30′),本研究将其定名为“草陇‒尕朵锂铍多金属矿集区”,该矿集区将是未来伟晶岩型锂铍多金属矿找矿工作的重点靶区;②前人的研究显示,古特提斯巨型锂成矿带中的锂铍多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218~194 Ma),本次研究发现了该巨型锂矿带中最年轻的成矿伟晶岩形成于早侏罗世晚期(194~178 Ma)。这表明该成矿带除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伟晶岩外,早侏罗世晚期伟晶岩也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拓展了青藏高原北部伟晶岩型锂铍矿的找矿时间和空间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绿柱石-云母)辉石伟晶岩 铍成矿 成矿时代 尕朵-扎朵 草陇-尕朵矿集区 青海玉树 青藏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涂层增强锂云母微晶玻璃 被引量:7
9
作者 方平安 吴召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3-158,共6页
对溶胶-凝胶涂层增强锂云母微晶玻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浸涂溶胶-凝胶涂层的锂云母微晶玻璃较未浸涂前,其抗弯强度增加8%~48%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涂膜前后锂云母微晶玻璃的表面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锂云母... 对溶胶-凝胶涂层增强锂云母微晶玻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浸涂溶胶-凝胶涂层的锂云母微晶玻璃较未浸涂前,其抗弯强度增加8%~48%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涂膜前后锂云母微晶玻璃的表面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锂云母微晶玻璃强度增加是由于溶胶粒子进入锂云母微晶玻璃内部,填充晶相与玻璃相之间的微孔,弥合内部微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母微晶玻璃 溶胶-凝胶 涂层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锂云母精矿浸出液萃取法提锂研究
10
作者 匡晨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53,共6页
以铁锂云母矿石经焙烧—水浸获得水浸液为研究对象,明晰了溶液中钙、镁离子对萃取过程中两相分离的影响,考察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用量、水油相比对钙镁脱除效果及脱杂浸出液中锂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锂云母矿石浸出液分别加入锂当... 以铁锂云母矿石经焙烧—水浸获得水浸液为研究对象,明晰了溶液中钙、镁离子对萃取过程中两相分离的影响,考察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用量、水油相比对钙镁脱除效果及脱杂浸出液中锂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锂云母矿石浸出液分别加入锂当量100%和镁摩尔量4倍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在常温下反应1 h后,液固分离获得脱杂浸出液,钙、镁脱除率分别为>99.9%和82.53%;脱杂浸出液采用实验室改性后的M54-100-Cyanex923-磺化煤油萃取体系在O/A=1.5下模拟三级逆流萃取,Li、Na萃取率分别为90.85%和0.04%,载锂有机相在O/A=25下采用5.5 mol/L HCl模拟三级逆流反萃,Li的反萃率>99.9%,富锂反萃液中锂含量在26 g/L左右,一步实现锂的提纯和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锂云母 杂质脱除 两相分离 串级萃取-反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十字湖地区锂云母-透锂长石伟晶岩脉中锡锰钽矿的发现
11
作者 王贤觉 熊小林 P.ern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1-486,共6页
锡锰钽矿(wodginite)理想式为MnSnTa2O8,Z=4,其结构为锡铁钽矿(ixiolite)结构的有序化形式。它是钽的主要工业矿物,是高度分异演化伟晶岩的标志矿物之一。在加拿大红十字湖地区锂云母-透锂长石伟晶岩脉中发现了这一钽矿物。矿物为黑褐色... 锡锰钽矿(wodginite)理想式为MnSnTa2O8,Z=4,其结构为锡铁钽矿(ixiolite)结构的有序化形式。它是钽的主要工业矿物,是高度分异演化伟晶岩的标志矿物之一。在加拿大红十字湖地区锂云母-透锂长石伟晶岩脉中发现了这一钽矿物。矿物为黑褐色,呈半自形,颗粒达0.2mm,分布于由锂云母钠长石构成的条带中,与之共生的是一套典型的、高演化的花岗伟晶岩矿物组合。锡锰钽矿具有Mn/Fe、Sn/Ti、Ta/Nb比值高,杂质少的特点。矿物平均分子式为:Mn1.00(Sn0.64Ta0.24Ti0.04Mn0.04Zn0.02Fe0.01)0.99(Ta1.69Nb0.31)2.00O8;晶胞参数a=0.9534nm,b=1.1482nm,c=0.5123nm,β=91°07',V=0.5607nm3。依据矿物β>91°、V>0.560nm3、对偶面网221与221具强分裂衍射双峰、I021/I220为0.19和Mn/(Fe+Mn)≈1等特征,在锡锰钽矿与锡铁钽矿所构成的同质多像、有序-部分有序-无序这样一个连续系列中,本区所产锡锰钽矿属有序端员矿物,其阳离子在八面体中分布的有序度约为95%。在钽资源的寻找和开发利用中,应重视含锡锰钽矿的锂云母-透锂长石伟晶岩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十字湖地区 锡锰钽矿床 云母-长石伟晶岩 钽矿物 加拿大 有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吉隆淡色花岗岩-伟晶岩中云母的矿物学研究:对锂富集过程的指示 被引量:22
12
作者 周威 谢磊 +4 位作者 王汝成 吴福元 田恩农 刘晨 刘小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53-2173,共21页
喜马拉雅造山带多个花岗岩-伟晶岩岩体与锂铍等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相关,如普士拉、热曲、珠峰前进沟等。吉隆岩体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中部,出露大量淡色花岗岩和含绿柱石伟晶岩,中国锂地球化学分布图上显示吉隆地区有锂富集异常。本次研究... 喜马拉雅造山带多个花岗岩-伟晶岩岩体与锂铍等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相关,如普士拉、热曲、珠峰前进沟等。吉隆岩体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中部,出露大量淡色花岗岩和含绿柱石伟晶岩,中国锂地球化学分布图上显示吉隆地区有锂富集异常。本次研究在吉隆二云母花岗岩和伟晶岩(含细晶岩)不同岩相的样品中发现了富锂的云母。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LA-ICP-MS,对不同岩相中云母族矿物的结构特征以及原位主、微量元素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母具有良好的成分分带,原生铁叶云母和白云母为核部,铁锂云母和锂白云母出现在边部;还可见共生的铁锂云母与石英以后成合晶的结构交生产出,替代铁叶云母的核部。因此从核部到边部,云母成分变化存在两个演化序列,即从铁叶云母到铁锂云母±锂白云母,Al、Li和F的含量呈明显增高的趋势,铁锂云母的Li_(2)O和F含量分别达到~3.4%和~4.5%;而另一序列从白云母变为锂白云母±铁锂云母,锂白云母F含量最高达7.8%,通过计算得到Li_(2)O含量最高达到6.0%。云母的化学成分显示,从二云母花岗岩、伟晶岩到细晶岩,铁叶云母和白云母的K/Rb比值分别逐渐降低,而边部的富锂云母与各自核部的K/Rb比值接近。这些结构和成分特征显示了伟晶岩和细晶岩具有相对较高的演化程度,各岩相中的原生铁叶云母和白云母受到了岩浆晚期富Li-F流体的作用,发生了交代反应形成了富锂的云母,此反应中钾长石参与可以形成铁锂云母和石英的共生组合。原生的云母含有较高的稀有金属含量,如Nb、Ta、W和Sn分别高达~1100×10^(-6)、150×10^(-6)、60×10^(-6)和600×10^(-6),而次生的富锂云母中这些稀有金属含量降低。结合伟晶岩和细晶岩中岩浆成因的绿柱石中较低的锂含量(Li_(2)O小于0.2%),据此推断在岩浆早期体系中Li-F并不富集,在晚期才出现了富集Li-F的流体,且该流体中含有较低的稀有金属含量。本次研究首次从矿物学研究角度确认了吉隆地区富Li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伟晶岩 成分分带 铁锂云母 白云母 岩浆-热液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峰地区锂成矿作用: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首个锂电气石-锂云母型伟晶岩 被引量:43
13
作者 刘晨 王汝成 +2 位作者 吴福元 谢磊 刘小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287-3294,I0001-I0006,共14页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具有较好的稀有金属成矿前景。珠穆朗玛峰位于该淡色花岗岩带的中部,其中大量的淡色花岗岩和伟晶岩出露,并成为珠穆朗玛重要的岩石组成部分。近期,我们在珠峰前进沟地区发现并采集了锂成矿伟晶岩,在手标本上可以清晰...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具有较好的稀有金属成矿前景。珠穆朗玛峰位于该淡色花岗岩带的中部,其中大量的淡色花岗岩和伟晶岩出露,并成为珠穆朗玛重要的岩石组成部分。近期,我们在珠峰前进沟地区发现并采集了锂成矿伟晶岩,在手标本上可以清晰看到浅褐红色的铁锂云母。进一步的全岩地球化学以及矿物学研究表明,前进沟锂成矿伟晶岩为锂电气石-锂云母型伟晶岩,具有稀有金属元素(Be-Nb-Li)含量高、Rb/Sr比值高、Zr/Hf和Nb/Ta比值低等特征。所有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都表明该伟晶岩经历了高度的岩浆分异作用。矿物成分上看,云母由铁锂云母演变为锂云母,电气石由黑电气石演变为锂电气石,Fe、Mg含量降低,Li含量升高,这一特征直接指示着演化过程中岩浆成分的变化。这次发现,是首次在该地区发现锂成矿作用,也是我国喜马拉雅首次报道锂电气石-锂云母型伟晶岩的存在。结合珠穆朗玛峰周围(普士拉、热曲)近期发现的锂辉石-透锂长石型伟晶岩,珠穆朗玛地区很可能成为我国重要的一个锂(Li)成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 珠穆朗玛 成矿作用 电气石-云母型伟晶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母:花岗岩-伟晶岩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的重要标志矿物 被引量:91
14
作者 王汝成 谢磊 +1 位作者 诸泽颖 胡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5,共7页
云母是花岗岩、伟晶岩中的重要造岩矿物,不仅是整个岩浆阶段的结晶产物,而且也是热液过程的参与者。作为层状硅酸盐矿物,层间或八面体位置上可容纳锂、铷铯、锡、铌钽等稀有金属。本文结合前人研究积累和作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阐述了云... 云母是花岗岩、伟晶岩中的重要造岩矿物,不仅是整个岩浆阶段的结晶产物,而且也是热液过程的参与者。作为层状硅酸盐矿物,层间或八面体位置上可容纳锂、铷铯、锡、铌钽等稀有金属。本文结合前人研究积累和作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阐述了云母作为一个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标志矿物的矿物学特征。铁锂云母-锂云母是稀有金属成矿作用中重要的锂矿物,同时云母中锂含量可以反映花岗岩的分异程度。铷、铯可以置换云母层间钾,在高演化花岗岩、伟晶岩中可以形成铷、铯为主的云母(既可以是锂云母系列,也可以是黑云母系列)。黑云母是稀有金属花岗岩中一个特殊的矿物。准铝质含锡花岗岩中黑云母锡含量可达100×10^(-6),其锡含量可以指示其锡成矿能力。稀有金属花岗岩中,常见的是铌钽氧化物矿物。但是最近研究发现,黑云母中铌可以超常富集(超过1000×10^(-6)),成为稀有金属花岗岩中最重要、甚至唯一的铌矿物,形成一种以富铌黑云母为特色的新类型稀有金属花岗岩,并可能代表了一种新型的潜在铌资源。基于云母在花岗岩中的重要性和结构的特殊性,今后要利用微区成分和结构分析技术,加强对云母中稀有金属晶体化学的研究,以及进一步揭示云母对稀有金属成矿的特殊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母 铁锂云母-云母 云母 稀有金属 花岗岩 伟晶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加里东期变质成因伟晶岩型白云母矿床的成矿年代证据及其意义 被引量:23
15
作者 王登红 陈毓川 徐志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19-425,共7页
本次工作通过野外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首次在阿尔泰西部的也拉曼大型含绿柱石白云母矿床(426±13Ma)、阿尔泰中部的那森恰大型含绿柱石白云母矿床(447.7±0.4Ma)及阿尔泰东部的青河拜兴白云母伟晶岩脉(436.0±0.5Ma)中... 本次工作通过野外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首次在阿尔泰西部的也拉曼大型含绿柱石白云母矿床(426±13Ma)、阿尔泰中部的那森恰大型含绿柱石白云母矿床(447.7±0.4Ma)及阿尔泰东部的青河拜兴白云母伟晶岩脉(436.0±0.5Ma)中获得了可靠的加里东期成矿的同位素年代证据,从而为解决是否存在加里东期成矿的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并进一步认识到阿尔泰地区的伟晶岩及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白云母矿床并非只形成于海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期 稀有金属-白云母矿床 同位素年代 -锶等时线 成矿年代 氩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东部嘉玉桥变质杂岩内中侏罗世高压剪切作用:来自多硅白云母的证据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根厚 张维杰 +2 位作者 周详 贾建称 于海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5-400,共6页
藏东嘉玉桥变质杂岩分布于班公错-怒江缝合带南西,出露宽度约15~20km,延伸长度约120km。藏东嘉玉桥变质杂岩与上覆中侏罗统呈滑脱断层接触,滑脱带内发育各种韧性剪切组构。滑脱带内钠长石英构造片岩中石英呈矩形条带,多硅白云母与石英... 藏东嘉玉桥变质杂岩分布于班公错-怒江缝合带南西,出露宽度约15~20km,延伸长度约120km。藏东嘉玉桥变质杂岩与上覆中侏罗统呈滑脱断层接触,滑脱带内发育各种韧性剪切组构。滑脱带内钠长石英构造片岩中石英呈矩形条带,多硅白云母与石英矩形条带构成S-C组构,石英颗粒应变测量表明Flinn图解K=∞,代表近水平伸展滑脱。获得多硅白云母变质条件相当于蓝片岩相,压力属于高压变质相,多硅白云母测年结果为167.27±0.99 Ma,为中侏罗世高压剪切作用,暗示班公-怒江缝合带中侏罗世伸展与高压剪切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东部 嘉玉桥变质杂岩 多硅白云母 班公错-怒江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在四川拉拉铜矿床的应用 被引量:23
17
作者 何德锋 钟宏 朱维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7-134,共8页
在晋宁运动中,拉拉铜矿床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区域变质作用,由于其变质条件的资料较少,使得人们对矿床的成因机制存在诸多争论。采用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和多硅白云母地质压力计,结合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对矿区内广泛出露的石榴石... 在晋宁运动中,拉拉铜矿床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区域变质作用,由于其变质条件的资料较少,使得人们对矿床的成因机制存在诸多争论。采用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和多硅白云母地质压力计,结合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对矿区内广泛出露的石榴石黑云母片岩进行了研究,得到区域变质作用的变质温度为500-560℃,变质压力上限为0.6~0.73GPa,变质程度为高绿片岩相。同时,根据野外观测及室内研究并结合前人工作,认为矿床主要存在两个成矿期次,即火山-喷气沉积成矿期和变质热液成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云母地质温度计 多硅白云母地质压力计 电子探针 变质条件 成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丹巴伟晶岩型白云母矿床的成矿时代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建康 王登红 付小方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5-100,共6页
四川丹巴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白云母产地之一,所产白云母以质量好、晶体大而闻名于世,是40Ar-39Ar测年的理想对象。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该区二道桥和李家工地伟晶岩脉内白云母的40Ar-39Ar法坪年龄,分别为(125.01... 四川丹巴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白云母产地之一,所产白云母以质量好、晶体大而闻名于世,是40Ar-39Ar测年的理想对象。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该区二道桥和李家工地伟晶岩脉内白云母的40Ar-39Ar法坪年龄,分别为(125.01±0.58)Ma和(114.68±0.32)Ma,属燕山中晚期产物。丹巴伟晶岩脉的形成与区域地壳活动构成构造→岩浆→变质→伟晶岩脉的旋回,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开始之前。因此,丹巴白云母矿化伟晶岩脉是地壳活动相对宁静期的产物,与世界上一些重要伟晶岩型矿床的成矿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40Ar-^39Ar心定年 白云母 伟晶岩型矿床 松潘-甘孜造山带 丹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东部早中生代沉积地层碎屑云母成分:对大别高压-超高压岩石暴露作用的约束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超 王岳军 +2 位作者 范蔚茗 彭头平 陈新跃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2-400,共9页
碎屑白云母是碎屑岩中常见的、来自源区的稳定成分,可以用来指示源区性质,多硅白云母是碰撞造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的特征矿物。对大别造山带同造山期沉积而成的江汉盆地东部上三叠统-中侏罗统砂岩碎屑白云母化学成分研究表明:上三叠... 碎屑白云母是碎屑岩中常见的、来自源区的稳定成分,可以用来指示源区性质,多硅白云母是碰撞造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的特征矿物。对大别造山带同造山期沉积而成的江汉盆地东部上三叠统-中侏罗统砂岩碎屑白云母化学成分研究表明:上三叠统该区地层砂岩中碎屑白云母多以低硅白云母(Si<3.2)为特征,暗示此时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岩石很可能没有出露地表;自下侏罗统开始,砂岩中碎屑白云母中多硅白云母(Si>3.3)大量出现,中侏罗统砂岩多硅和低硅白云母发育,表明大别高压-超高压岩石在早侏罗世即已出露地表并经剥蚀搬运至盆地。这一结果从沉积学角度为约束高压-超高压岩石的折返时序和大别造山带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白云母 高压-超高压岩石 江汉盆地 早中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云母微晶玻璃中的晶相与显微结构演变 被引量:6
20
作者 方平安 吴召平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7,共5页
采用DTA ,XRD ,SEM ,TEM研究了MgO Al2 O3 SiO2 Li2 O R2 O F(R =Na,K)玻璃系统晶化过程中的晶相与显微结构演变。结果表明 ,基础玻璃的分相自 6 5 0℃开始 ;70 0℃以下 ,初期云母相出现 ;75 0℃ β 锂辉石开始形成 ;85 0~ 95 0℃之... 采用DTA ,XRD ,SEM ,TEM研究了MgO Al2 O3 SiO2 Li2 O R2 O F(R =Na,K)玻璃系统晶化过程中的晶相与显微结构演变。结果表明 ,基础玻璃的分相自 6 5 0℃开始 ;70 0℃以下 ,初期云母相出现 ;75 0℃ β 锂辉石开始形成 ;85 0~ 95 0℃之间 ,随着Mg2 + ,K+ ,F-的扩散进入 ,β 锂辉石与玻璃相产生交代反应 ,以过渡相形式转变成云母类固溶体 ;在 95 0℃以上 ;β 锂辉石不断转化为锂云母固溶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母 微晶玻璃 晶相 显微结构 演变 Β-辉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