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在四川拉拉铜矿床的应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何德锋 钟宏 朱维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7-134,共8页
在晋宁运动中,拉拉铜矿床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区域变质作用,由于其变质条件的资料较少,使得人们对矿床的成因机制存在诸多争论。采用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和多硅白云母地质压力计,结合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对矿区内广泛出露的石榴石... 在晋宁运动中,拉拉铜矿床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区域变质作用,由于其变质条件的资料较少,使得人们对矿床的成因机制存在诸多争论。采用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和多硅白云母地质压力计,结合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对矿区内广泛出露的石榴石黑云母片岩进行了研究,得到区域变质作用的变质温度为500-560℃,变质压力上限为0.6~0.73GPa,变质程度为高绿片岩相。同时,根据野外观测及室内研究并结合前人工作,认为矿床主要存在两个成矿期次,即火山-喷气沉积成矿期和变质热液成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云母地质温度计 多硅白云母地质压力计 电子探针 变质条件 成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温度计在郯庐断裂带南段低温糜棱岩中的尝试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勇生 朱光 +2 位作者 王道轩 宋传中 刘国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25-633,共9页
在缺少糜棱岩形成温度资料的情况下,糜棱岩的形成深度、与所叠加岩石的关系、变质演化、抬升-剥露历史、矿物的变形机制、同位素年龄数据的解释等一系列问题就很难得到正确合理的解释。适用于低温条件下的白云母-绿泥石地质温度计、白云... 在缺少糜棱岩形成温度资料的情况下,糜棱岩的形成深度、与所叠加岩石的关系、变质演化、抬升-剥露历史、矿物的变形机制、同位素年龄数据的解释等一系列问题就很难得到正确合理的解释。适用于低温条件下的白云母-绿泥石地质温度计、白云母-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和绿泥石成分温度计仅在区域变质岩中应用过,从未在糜棱岩中使用。本文利用郯庐断裂带南段(安徽段)韧性剪切带内糜棱岩中同构造新生的白云母、黑云母和绿泥石,首次尝试上述3种地质温度计在糜棱岩中的应用。糜棱岩中新生矿物组合及长石变形行为显示,糜棱岩的变形温度为350℃~450℃。利用白云母-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和绿泥石地质温度计获得的温度值分别为672℃~1116℃和470℃~520℃,高于糜棱岩的形成温度,指示这2个地质温度计不适用于计算低温糜棱岩的形成温度。而利用白云母-绿泥石地质温度计获得的温度值与糜棱岩的形成温度相吻合,这表明在上述3种低温地质温度计中,只有白云母-绿泥石地质温度计适用于低温糜棱岩的形成温度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糜棱岩 白云母-绿泥石地质温度计 白云母-云母地质温度计 绿泥石成分温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东缘郯庐断裂带早期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温度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勇生 朱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7期818-859,共1页
年龄的解释强烈依靠于构造热事件的发生温度和矿物的封闭温度,在缺少构造热事件的温度资料的情况下,很难对年龄数据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利用白云母-绿泥石地质温度计,计算了大别山东缘郯庐早期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温度,获得了350~... 年龄的解释强烈依靠于构造热事件的发生温度和矿物的封闭温度,在缺少构造热事件的温度资料的情况下,很难对年龄数据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利用白云母-绿泥石地质温度计,计算了大别山东缘郯庐早期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温度,获得了350~450℃的温度区间,并且多数温度值位于430~450℃之间.该温度值大于40Ar/39Ar法中自云母的封闭温度,从而由主要以残斑形式存在的白云母获得的年龄值记录了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时间,190 Ma左右的白云母年龄值为接近于韧性剪切带变形年龄的冷却年龄.并由此年龄和温度数据得出郯庐断裂带形成于大别造山带造山作用后期.该韧性剪切带形成温度明显低于所叠加的造山带高角闪岩相变质岩,也指示为造山后期走滑运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母-绿泥石温度计 大别山东缘 郯庐断裂带 韧性剪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东缘郯庐断裂带早期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温度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勇生 朱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8期855-859,共5页
年龄的解释强烈依靠于构造热事件的发生温度和矿物的封闭温度,在缺少构造热事件的温度资料的情况下,很难对年龄数据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文章利用白云母-绿泥石地质温度计,计算了大别山东缘郯庐早期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温度,获得了... 年龄的解释强烈依靠于构造热事件的发生温度和矿物的封闭温度,在缺少构造热事件的温度资料的情况下,很难对年龄数据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文章利用白云母-绿泥石地质温度计,计算了大别山东缘郯庐早期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温度,获得了350~450℃的温度区间,并且多数温度值位于430~450℃之间。该温度值大于40Ar/39Ar法中白云母的封闭温度,从而由主要以残斑形式存在的白云母获得的年龄值记录了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时间,190Ma左右的白云母年龄值为接近于韧性剪切带变形年龄的冷却年龄。并由此年龄和温度数据得出郯庐断裂带形成于大别造山带造山作用后期。该韧性剪切带形成温度明显低于所叠加的造山带高角闪岩相变质岩,也指示为造山后期走滑运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母-绿泥石温度计 大别山东缘 郯庐断裂带 韧性剪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