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记录中的海水白云岩化作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朱同兴 黄志英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5期16-26,共11页
地质记录中的海水白云岩化作用是广泛存在的。它不仅发育于时代较新的始新世地层内(如太平洋中的 Enewetak 珊瑚岛地区),而且也发育于时代较老的震旦纪灯影期地层内(如云南东北部地区)。在以前的白云岩成因研究过程中,海水白云岩化作用... 地质记录中的海水白云岩化作用是广泛存在的。它不仅发育于时代较新的始新世地层内(如太平洋中的 Enewetak 珊瑚岛地区),而且也发育于时代较老的震旦纪灯影期地层内(如云南东北部地区)。在以前的白云岩成因研究过程中,海水白云岩化作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被大大地低估了。自从 Saller(1984)首次报道了正常海水白云岩化的实例以来,海水白云岩化作用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 Kasner(1984);Land(1985);Smart(1988);Tucker(1990);朱同兴、罗安屏(1993)等。近年来,作者通过对云南东北部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潮缘沉积物的岩石学、沉积相、古地理格局和沉积地球化学标志等综合研究,认为该套巨厚的白云岩层(400—1000m)的成因不是原生的,而是成岩交代形成的,其主要的形成机制之一就是成岩早期的海水白云岩化作用。海水白云岩化作用的发育主要受海平面变化、沉积作用类型以及古气候等条件的限制。造成滇东北地区灯影期海水白云岩化作用的主要机制可能是位于其西北部的青藏大洋内的冷洋流向东部沉积物内泵吸,和位于其东南缘的扬子边缘海的海水向西部沉积物内循环对流(柯特对流)。上述的泵吸作用与对流作用的相互叠加可使巨大体积的海水通过扬子海域,尤其是扬子台地西南边缘(滇东北地区)沉积物,从而使其发生巨大规模的海水白云岩化作用。由海水白云岩化作用形成的白云岩的结构有序度中等,I=0.68—0.82,其碳、氧同位素组成均显示海水碳酸盐来源,δ^(13)=+1.8—+2.6‰(PDB),δ^(18)O=+2.1—+2.7‰(PDB)(冷洋流来源,Enewetak Atoll,始新统)或-5.1—-6.5‰(受地热和大气淡水双重影响而偏负值,滇东北地区;灯影组)。灯影期海水白云岩化作用模式合理地解释了区域巨厚沉积物的块状白云岩化成因、充足的镁离子来源以及多余的钙离子的搬运等白云岩成因研究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化作用模式 海水白云岩化作用 Enewetak ATOLL 始新统 云南东北部 灯影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化作用及其与储集层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20
2
作者 潘立银 刘占国 +6 位作者 李昌 寿建峰 张建勇 张杰 沈安江 周进高 郑兴平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6-186,共11页
四川盆地东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相储集层多为白云岩,主要分布于环开江—梁平盆地的台地边缘相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飞仙关组鲕滩相储集层经历了多期白云岩化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期发生于成岩早期近地表环境,由蒸发海水回流... 四川盆地东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相储集层多为白云岩,主要分布于环开江—梁平盆地的台地边缘相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飞仙关组鲕滩相储集层经历了多期白云岩化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期发生于成岩早期近地表环境,由蒸发海水回流引起,形成的粉晶交代白云石构成了现今白云岩的主体。飞仙关组早期白云岩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埋藏重结晶作用,形成了不同的岩石结构类型。飞仙关组白云岩的孔隙多为原岩中继承而来,白云岩化作用对储集层发育的意义并非创造孔隙,而是保存已有的孔隙。由于白云岩化作用发生的时间早以及白云岩的抗压溶性质,原生(鲕)粒间孔以及早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形成的鲕模孔/粒内溶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下来,构成了现今鲕滩相储集层的主要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飞仙关组 鲕滩相储集层 白云岩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纪海盆局限期深水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余宽宏 金振奎 +3 位作者 周勇 李鹏 李娜 官全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41-1047,共7页
塔东地区寒武纪盆地相以及斜坡相发育泥晶白云岩及泥质泥晶白云岩,具有深水环境标志。通过样品岩石学特征研究、碳、氧同位素分析、有序度分析、锶同位素比值分析以及阴极发光特征分析,提出了塔东地区海盆局限期海水咸化深水准同生白云... 塔东地区寒武纪盆地相以及斜坡相发育泥晶白云岩及泥质泥晶白云岩,具有深水环境标志。通过样品岩石学特征研究、碳、氧同位素分析、有序度分析、锶同位素比值分析以及阴极发光特征分析,提出了塔东地区海盆局限期海水咸化深水准同生白云化机理。海盆局限阶段水体盐度变高,使得斜坡以及海底松软碳酸盐沉积物发生白云石化形成深水环境的泥粉晶白云岩。深水准同生白云岩由泥粉晶级白云石构成、有序度值低、碳、氧同位素值高、锶同位素比值高,与潮坪准同生白云石晶体粒级相同且地球化学特征相同,但深水准同生白云岩发育于盆地相以及斜坡相,以此与潮坪准同生泥粉晶白云岩相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晶白云岩 深水 盆地相 斜坡相 准同生成岩阶段 白云岩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部坳陷雷四上亚段白云岩化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蓉 胡昊 +3 位作者 许国明 王琼仙 宋晓波 隆轲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4,共6页
四川盆地西部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雷四上亚段白云岩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多口钻井在该套白云岩钻揭高产工业气流。在大量岩心、薄片分析基础上,结合实验测试资料,针对准同生阶段和浅埋藏阶段白云岩化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对储集层... 四川盆地西部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雷四上亚段白云岩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多口钻井在该套白云岩钻揭高产工业气流。在大量岩心、薄片分析基础上,结合实验测试资料,针对准同生阶段和浅埋藏阶段白云岩化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对储集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雷四上亚段沉积时期,研究区为局限台地沉积环境,沉积水体浅且海平面变化相对频繁,白云岩化流体主要为同时期海水,形成了横向展布稳定的巨厚白云岩;该套白云岩在浅埋藏阶段及以前就已经形成,发育泥晶白云岩、微—粉晶半自形—自形白云岩和少量粉—细晶半自形白云岩,地球化学数据也显示白云岩形成时间较早;浅埋藏阶段形成大量晶间孔,控制了后期侵蚀性流体以弥散状渗流,导致研究区白云岩储集层以层状孔隙型或针状溶孔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部坳陷 中三叠统 雷口坡组 准同生阶段 浅埋藏阶段 白云岩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白云岩化作用研究:以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区蓬莱坝剖面鹰山组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谭聪 刘策 +4 位作者 王铜山 李秋芬 朱玺 付景龙 姜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2-1193,共12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区蓬莱坝剖面鹰山组的系统野外测量、岩性描述、样品采集、薄片观察以及地球化学分析,对鹰山组小规模局部发育的白云岩的成因进行详细分析。蓬莱坝剖面鹰山组可划分为上下两段,整体岩性为灰岩,下段为亮晶藻砂...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区蓬莱坝剖面鹰山组的系统野外测量、岩性描述、样品采集、薄片观察以及地球化学分析,对鹰山组小规模局部发育的白云岩的成因进行详细分析。蓬莱坝剖面鹰山组可划分为上下两段,整体岩性为灰岩,下段为亮晶藻砂屑灰岩,具有明显的高能颗粒滩相沉积特征,上段为球粒泥晶灰岩,以低能滩及滩间海沉积为主。剖面被多条断层切割,局部白云岩主要发育在鹰山组下段断裂附近,呈透镜状、准层状分布,白云岩化程度具有以断裂为中心沿层面向周边逐渐减弱的特点。白云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其Fe、Mn含量低,与周边灰岩相重叠,Na、K含量与灰岩之间也没有区分,反映白云岩化流体为海水源;Sr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周边灰岩,表明白云岩化作用并非发生在表生环境下;稀土元素则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Eu表现出明显负异常,Ce元素轻微亏损,表现出与现代海水相似的特征。白云岩样品碳-氧同位素相比于灰岩更轻,指示流体的蒸发性质。综合研究认为,蓬莱坝剖面鹰山组围绕断裂发育的局部白云岩的形成阶段可能发生在浅埋藏阶段,白云岩化流体可能来源于由断裂沟通的中上寒武统蒸发卤水,是一类不同于典型构造-热液白云岩的小型构造白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化作用 鹰山组 蓬莱坝剖面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阆中地区二叠系茅口组白云岩化成因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蓉 胡昊 +1 位作者 石国山 习成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7-132,共6页
川东北阆中地区茅二段有效储集岩类主要为白云岩,对其成因研究较少,还未有统一认识。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通过岩石薄片、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包裹体等定量分析,研究了阆中地区茅二段白云岩岩石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 川东北阆中地区茅二段有效储集岩类主要为白云岩,对其成因研究较少,还未有统一认识。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通过岩石薄片、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包裹体等定量分析,研究了阆中地区茅二段白云岩岩石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其成因及意义。研究认为:研究区白云岩以细—中晶白云岩为主,晶面较平直,以自形—半自形晶为主,成岩环境温度不高;研究区细—中晶白云岩阴极发光以暗色光为主,具δ^13C低正值、δ^18O高负值、^87Sr/^86Sr略高于同时期海水的特征,表明其形成于浅埋藏环境,受高温流体作用影响不明显;白云岩化流体来自于浅埋藏期海水,以粒屑滩颗粒灰岩为载体,形成层状、似层状白云岩。浅埋藏期白云岩化作用形成大规模储集空间,是碳酸盐岩储集层最重要的成岩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阆中地区 茅口组 白云岩化作用 地球化学特征 储集层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岩成因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45
7
作者 李振宏 杨永恒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8,共4页
白云岩成因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假说阶段,主要包括蒸发、渗透回流、海水、混合水以及埋藏白云岩化作用五种 模式。其分类方法主要依赖于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包括阴极发光、电子探针、碳氧同位素、稀土元素以及X射线 衍射分析。伴随着计算... 白云岩成因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假说阶段,主要包括蒸发、渗透回流、海水、混合水以及埋藏白云岩化作用五种 模式。其分类方法主要依赖于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包括阴极发光、电子探针、碳氧同位素、稀土元素以及X射线 衍射分析。伴随着计算机及模拟试验水平的提高,未来白云岩成因的研究将会结合实际地质条件,设计合理的参 数和模型,用计算机模拟的手段加以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现状 成因 X射线衍射分析 白云岩化作用 地球化学特征 碳氧同位素 计算机模拟 分类方法 阴极发光 电子探针 稀土元素 模拟试验 地质条件 混合水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白云岩化的另一种含义─—排钙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玉宾 梁祥济 宋国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02-405,共4页
本文以下第三系藻白云岩和奥陶系白云岩为试料、二次蒸馏水为介质,在不同温度(100~200℃)、压力(100×105~300×105Pa)和时间(7~21天)下进行成岩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白云石本身具有随温... 本文以下第三系藻白云岩和奥陶系白云岩为试料、二次蒸馏水为介质,在不同温度(100~200℃)、压力(100×105~300×105Pa)和时间(7~21天)下进行成岩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白云石本身具有随温度升高以排钙和内部晶格调整的方式向理想白云石转化的内因。这一过程进行的结果是矿物自身体积缩小产生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 成岩模拟 排钙作用 白云岩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东区下奥陶统马五_5亚段白云岩成因 被引量:8
9
作者 蒋传杰 杜孝华 +3 位作者 张浩 赵鑫宇 王建国 纪彦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8,共8页
苏里格气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白云岩单层厚度大,横向尖灭快,其特征显著区别于靖边气田单层较薄、横向连续性好的白云岩。研究区马五5亚段白云岩以泥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和细—中晶白云岩为主,其有序度在总体偏低的背景下呈现... 苏里格气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白云岩单层厚度大,横向尖灭快,其特征显著区别于靖边气田单层较薄、横向连续性好的白云岩。研究区马五5亚段白云岩以泥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和细—中晶白云岩为主,其有序度在总体偏低的背景下呈现与晶体尺寸呈正比的特征。泥晶(藻)灰岩锶含量远小于同时代全球泥晶灰岩的锶含量,锶残留程度受到淡水和白云岩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显出白云岩化程度越高,铁和锰含量也越高,白云岩化程度越高,其碳、氧同位素值越向负值方向偏移的特征。从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指标来看,白云岩化过程是蒸发泵、渗透回流和埋藏白云岩化多种作用叠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下奥陶统 马家沟组 白云岩成因 地球化学特征 白云岩化作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雷口坡组三^3亚段储层特征及其分布 被引量:16
10
作者 辛勇光 郑兴平 +5 位作者 周进高 倪超 谷明峰 宫清顺 彭辉界 汪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共5页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产气层段主要为雷一1、雷三2亚段及雷四3亚段,近年来在盆地中西部地区雷三3亚段发现一套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值得关注。为此,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结合分析化验结果,研究了雷三3亚段储层特征及其分...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产气层段主要为雷一1、雷三2亚段及雷四3亚段,近年来在盆地中西部地区雷三3亚段发现一套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值得关注。为此,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结合分析化验结果,研究了雷三3亚段储层特征及其分布情况。结果表明:①雷三3亚段储集岩类以(含膏)泥粉晶白云岩及颗粒白云岩为主,晶间、粒间、粒内溶孔是其主要孔隙空间,海平面下降时期发生的萨布哈白云岩化作用和大气淡水溶蚀作用是孔隙形成的关键因素;②该套储层的发育和分布主要受海平面旋回和沉积相带控制,盆地西部、西北部台缘带储层最发育,中部台内浅滩及潮坪带储层较发育,中部台内洼地带储层不发育;③该套储层在盆地中西部地区广泛分布,并且在川中磨溪等地区油气显示较好,有可能成为雷口坡组新的产气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西部 中三叠世 白云岩储集层 萨布哈白云岩化作用 大气淡水溶蚀作用 新的产气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碳、氧、锶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坤 李伟 +1 位作者 陆进 张朝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1-362,共12页
利用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特征对样品有效性作出了检验。在证明样品未受明显蚀变的前提下对川东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碳、氧、锶同位素进行了分析。在层序地层格架中对比不同体系域、不同岩性的碳、氧同位素特征,87Sr/86Sr比值特征,Z值... 利用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特征对样品有效性作出了检验。在证明样品未受明显蚀变的前提下对川东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碳、氧、锶同位素进行了分析。在层序地层格架中对比不同体系域、不同岩性的碳、氧同位素特征,87Sr/86Sr比值特征,Z值与古温度特征,分析了碳酸盐岩的成岩环境。低位体系域以膏盐湖及萨巴哈环境为主,炎热干旱,陆源淡水对成岩作用影响有限,去膏化、去白云岩化作用导致次生灰岩和"鸡笼铁丝"构造的发育。海侵体系域以半局限—局限陆棚环境为主,锶同位素特征表明陆源淡水对成岩作用影响增强,广泛沉积白云岩。高位体系域仍以陆棚环境为主,沉积海相灰岩为主,幔源锶含量增加,表明海平面上升,陆源锶的注入明显降低。白云岩碳、氧、锶同位素值差异较大,主要存在4种沉积环境:(1)Z值较低的淡水沉积环境;(2)海相环境下的中—浅埋藏环境;(3)海相环境,温度较低的蒸发潟湖环境;(4)温度最高的高温环境。结合87Sr/86Sr比值特征与岩石学特征相,认为川东地区主要存在淡水、埋藏、准同生、热液等4种白云岩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碳、氧、锶同位素 样品有效性检验 成岩环境 白云岩化作用 川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中组合成藏特征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130
12
作者 杨华 包洪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20,124,共10页
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是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层系,20世纪末在盆地中部下古生界发现并探明的靖边气田,就是发育在奥陶系顶部的碳酸盐岩古风化壳气藏,也是该盆地目前的主力气田之一。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近期通过对碳酸盐岩成藏机... 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是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层系,20世纪末在盆地中部下古生界发现并探明的靖边气田,就是发育在奥陶系顶部的碳酸盐岩古风化壳气藏,也是该盆地目前的主力气田之一。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近期通过对碳酸盐岩成藏机制的不断深化研究和不懈勘探探索,在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东侧地区发现了奥陶系中组合岩性圈闭的碳酸盐岩含气新类型,其在储层发育特征、圈闭成藏机理及气藏分布规律等方面均明显有别于靖边地区的古风化壳气藏:①储层类型主要为白云岩晶间孔储层,其发育受控于颗粒滩沉积微相及古隆起东侧特殊的白云岩化作用条件;②圈闭类型主要为岩性圈闭,成因受控于短期海侵形成的区域岩性相变和燕山期盆地东部抬升的构造背景;③气藏呈现出环中央古隆起区域性分布的特征,形成多层系叠合含气、大范围带状展布的岩性圈闭有利成藏区带。对奥陶系中组合成藏新领域研究认识的深化,推动了天然气勘探思路的转变,对于今后鄂尔多斯盆地新领域研究、勘探方法、勘探方向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早古生代 碳酸盐岩 奥陶系中组合 新类型 岩性圈闭 白云岩化作用 勘探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达川—万县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春燕 胡明毅 胡忠贵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37,共8页
为了厘清达川—万县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和白云岩储层的发育、演化及纵向分布规律,基于Vail层序地层学理论,以沉积暴露面、岩性突变面和不整合面等多种层序界面标志为依据,对典型单井进行层序划分,再结合相对海平面的升降变化... 为了厘清达川—万县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和白云岩储层的发育、演化及纵向分布规律,基于Vail层序地层学理论,以沉积暴露面、岩性突变面和不整合面等多种层序界面标志为依据,对典型单井进行层序划分,再结合相对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将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及4个体系域(Sq1海侵体系域、Sq1高位体系域、Sq2海侵体系域和Sq2高位体系域),进而通过跨相区连井层序地层剖面的对比,建立了该区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各体系域在区域上可对比性较强,高位体系域后期发育台地边缘鲕滩相和台地内鲕滩相沉积,且均发生了强烈的白云岩化作用,改善了岩石孔渗性;在深埋藏条件下,白云岩原生孔隙易于保存,具有一定抗压实、压溶性,为深层优质储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果可为该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一定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层序地层 白云岩化作用 飞仙关组 下三叠统 达川—万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构造的动力薄壳研究
14
作者 孙岩 沈修志 刘寿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2年第2期75-84,共10页
在压性和扭性的断裂面上,由于动力变质作用的缘故,往往形成一层为构造岩和应力矿物组成的很薄的外壳,通常称为“动力薄膜”。至于张性断裂面上,亦常敷有一层很薄的外壳,多系表生作用所形成的一些常见矿物,一般不被注意。 目前所称的“... 在压性和扭性的断裂面上,由于动力变质作用的缘故,往往形成一层为构造岩和应力矿物组成的很薄的外壳,通常称为“动力薄膜”。至于张性断裂面上,亦常敷有一层很薄的外壳,多系表生作用所形成的一些常见矿物,一般不被注意。 目前所称的“动力薄膜”,在国内外有关文献上,其称乎是极不统一的,诸如有称层带,镶皮(veneer),套膜(mantle),外壳(cut skin),薄层,被壳和薄壳等,其中“薄壳”一词为李四光先生首先采用,他认为破裂结构面表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 动力变质作用 应力矿物 表生 层带 张性断裂 构造单元 MANTLE 白云岩化作用 糜棱岩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国外海洋地质科技发展概述
15
作者 莫杰 《地质通报》 CAS 1984年第3期121-126,共6页
自六十年代以来,在地学领域中有国际性的“上地幔计划”(UMP),进行地质(包括超深钻、地震、古地磁、古微生物、地热、地球化学、高压物理、同位素等)多学科性的综合研究。海洋地质科学随着板块构造理论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六十年代末深海... 自六十年代以来,在地学领域中有国际性的“上地幔计划”(UMP),进行地质(包括超深钻、地震、古地磁、古微生物、地热、地球化学、高压物理、同位素等)多学科性的综合研究。海洋地质科学随着板块构造理论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六十年代末深海钻探计划(DSDP)的实施,使海洋地质科技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不仅在涉及全球构造——海底扩张理论和板块构造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边界 板块边缘 海洋地质 岩芯分析 白云岩化作用 板块构造理论 新全球构造理论 大洋钻探 成矿理论 海底矿产 地球科学 发展概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红光 刘波 +2 位作者 曹鉴华 黄臣军 刘格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具有良好油气勘探潜力,但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不明制约了勘探进程。通过岩石学、物性测试与地化分析等手段,总结出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主要发育溶洞型、溶孔型、裂缝-溶蚀孔洞型、溶蚀孔...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具有良好油气勘探潜力,但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不明制约了勘探进程。通过岩石学、物性测试与地化分析等手段,总结出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主要发育溶洞型、溶孔型、裂缝-溶蚀孔洞型、溶蚀孔洞-裂缝型与裂缝型等5种储层类型。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以及裂缝活动为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早-中奥陶世相对较低的海平面,导致微古地貌高部位在准同生期反复暴露地表遭受溶蚀,形成不受单一统一暴露界面控制的小尺度溶蚀孔洞、顺层溶蚀与示顶底充填等现象。总体来看蓬莱坝组溶蚀作用强度大于鹰山组。主要发育于准同生阶段和浅埋藏阶段的白云岩化作用增强了岩石的抗压实压溶能力,有利于早期溶蚀孔洞的保存,对储层具有间接贡献。裂缝具有多期活动特征,海西晚期之前的裂缝多被方解石、白云石和硅质等流体充填,对储层贡献较少,海西晚期及喜马拉雅期裂缝经历的成岩改造较弱而成为有效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化作用 储层 碳酸盐岩 中-下奥陶统 玉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地区飞仙关组台缘滩储层发育机理与差异分布规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伟强 吕立爽 +5 位作者 周艳娜 任杰 徐静 杨玉平 王璇 张雪松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4-962,共9页
台缘滩是飞仙关组储层发育的优势相带,而同样位于台缘带的普光主体、大湾-毛坝地区飞仙关组储层发育分布存在明显差异。若要进一步完善飞仙关组储层发育分布机理,明确普光地区飞仙关组不同区域的储层差异发育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则是... 台缘滩是飞仙关组储层发育的优势相带,而同样位于台缘带的普光主体、大湾-毛坝地区飞仙关组储层发育分布存在明显差异。若要进一步完善飞仙关组储层发育分布机理,明确普光地区飞仙关组不同区域的储层差异发育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则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中运用岩石学、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围绕不同区域储层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取得以下认识:1)普光地区飞仙关组储集岩主要为(残余)鲕粒白云岩、(残余)砂屑白云岩、细—中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晶间(溶)孔、溶洞。2)普光主体地区颗粒滩储层连续发育,粒内溶孔占比较高,达到53.8%;大湾-毛坝地区储层厚度相对较小,粒内溶孔占比较低,约为17.7%。3)优质储层的形成主要与颗粒滩沉积、准同生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有关。4)台缘滩储层差异发育受控于古地貌,古地貌控制下的滩相沉积差异提供了储层差异发育的基础,受古地貌和沉积影响的准同生溶蚀作用增大了储层差异发育,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进一步增大了区域储层差异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地区 飞仙关组 台缘滩 准同生溶蚀作用 白云岩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东地区X油田Mishrif组生物碎屑灰岩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品质的差异控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毛先宇 宋本彪 田昌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32,共16页
基于岩心、测井、薄片、阴极发光等资料,系统梳理了中东地区X油田Mishrif组生物碎屑灰岩的主要岩石特征、岩相类型以及各岩相差异成岩作用特征与序列、多期白云岩化作用特征与其成因模式,并分析了各成岩作用对储层品质的差异控制。研究... 基于岩心、测井、薄片、阴极发光等资料,系统梳理了中东地区X油田Mishrif组生物碎屑灰岩的主要岩石特征、岩相类型以及各岩相差异成岩作用特征与序列、多期白云岩化作用特征与其成因模式,并分析了各成岩作用对储层品质的差异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生屑类型与结构特征将X油田Mishrif组生物碎屑灰岩分为12种岩石类型以及5大类岩相类型,其经历溶蚀、胶结、白云岩化、压实以及压溶等多种成岩作用。对比区分各岩相差异成岩作用类型与强度,并着重分析多期次大气淡水胶结、海水胶结作用、地层水胶结作用以及白云岩化作用发育特征与相互次序。研究区生物碎屑灰岩发育早、中、晚3期4种白云岩化作用,通过对不同岩相白云岩化产物特征分析认为,早期第1种白云岩化作用为回流渗透白云岩化作用,早期第2种为混合水白云岩化作用,中期、晚期为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并对混合水白云岩化作用成因模式进行探讨。在对储层品质差异控制方面,部分岩相早期生屑颗粒间的胶结作用有助于孔隙的保存,有利于储层品质提高;早期白云岩化作用一般有利于局部渗流能力的增强,晚期白云岩化作用形成的白云石占据储层残余空隙,降低储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hrif组 生物碎屑灰岩 成岩作用 储层品质 白云岩化作用 中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岩溶形成机理及其定量确定——以邯邢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宽瑢 曹玉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5年第3期63-70,共8页
邯邢地区深岩溶分布的某些特点 邯邢地区地下水水温多在20℃左右,据有关资料计算出CaSO4的饱和溶度积为3.247×10-3摩尔/升以及CaSO4饱和指数值(SCI)。根据SIC—H(O2顶面标高)关系曲线。
关键词 深岩溶 白云岩化作用 形成机理 水文地质 饱和指数 断陷盆地 黑龙洞 资料计算 溶孔 顶面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