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登革病毒特异性T细胞在DHF/DSS发病中作用的研究
1
作者 万颖杰 张俊磊 +1 位作者 王嘉丽 安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940-1943,共4页
目的 研究登革病毒特异性T细胞在登革病毒致病中的作用。方法 首先把培养的HepG2移植到严重联合免疫功能不全 (SCID)小鼠体内 ,建立HepG2 graftedSCID (HepG2 SCID) ,然后将该小鼠分为 3组 :①A组 :登革病毒特异性T细胞 ( 2D42 )接... 目的 研究登革病毒特异性T细胞在登革病毒致病中的作用。方法 首先把培养的HepG2移植到严重联合免疫功能不全 (SCID)小鼠体内 ,建立HepG2 graftedSCID (HepG2 SCID) ,然后将该小鼠分为 3组 :①A组 :登革病毒特异性T细胞 ( 2D42 )接种后次日 ,腹腔内接种 10 6pfu的Ⅱ型登革病毒 (DEN2 ) ;②B组 :正常小鼠胸腺细胞 (NMT)接种后次日 ,腹腔内接种DEN2 ;③C组 :腹腔内接种DEN2。观察感染后各组动物的死亡率、病毒血症及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结果 接种 2D42细胞 +感染的小鼠 ,80 %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 ,并在感染后 12 8d死亡 ,剩余的 2 0 %小鼠有一过性的临床表现 ,然后从疾病中恢复 ,并存活在 3个月以上。而接种NMT +感染或单纯感染的小鼠 ,死亡率均为 10 0 %。A组和B组小鼠血清中的病毒滴度和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结论 DEN T细胞有保护机体免受病毒侵害和加重病情进展的双重作用 ,而NMT细胞只有加重病情的单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登革病毒特异性t细胞 SCID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曾明哲 杜嘉辉 +4 位作者 胡嘉豪 贺子芊 乐泽铭 黄静怡 李志清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0-1496,共7页
T细胞应答在抗病毒感染和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T细胞应答的研究离不开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本文对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涉及的实验方法包括经体外抗原刺激再活化后,检测特异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或... T细胞应答在抗病毒感染和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T细胞应答的研究离不开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本文对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涉及的实验方法包括经体外抗原刺激再活化后,检测特异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或活化分子的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胞内细胞因子染色(ICS)技术和活化诱导标记(AIM)技术,以及基于已知表位——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限制性的多聚体检测技术和最新发展的单细胞转录组和T细胞抗原受体(TCR)联合测序技术。利用上述方法,研究者能够全面和深入研究抗原特异性T细胞应答,包括:应答的强度、持续的时间、亚群信息、识别的表位及其HLA-限制性、TCR克隆信息及转录组特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异性t细胞 细胞因子 活化诱导标志物 四聚体技术 t细胞抗原受体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酵母β-葡聚糖载体的口服OVA疫苗(WGP-OVA疫苗)诱导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白煜 戚春建 +2 位作者 夏蕾 何树燕 何流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79-1583,1589,共6页
目的:探讨口服WGP-OVA疫苗对C57BL/6小鼠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的诱导作用。方法:分别连续给予C57BL/6小鼠口服PBS、WGP及WGP-OVA 17 d后,使用LEGENDplexTM多因子流式检测试剂盒检测给药后小鼠血清中IgG1、IgG2a、IgG3及IgM的含... 目的:探讨口服WGP-OVA疫苗对C57BL/6小鼠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的诱导作用。方法:分别连续给予C57BL/6小鼠口服PBS、WGP及WGP-OVA 17 d后,使用LEGENDplexTM多因子流式检测试剂盒检测给药后小鼠血清中IgG1、IgG2a、IgG3及IgM的含量;HE染色比较各组小鼠脾脏淋巴小结的大小。取小鼠腹股沟淋巴结(ILNs)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淋巴结内F4/80+巨噬细胞及F4/80+SIINFEKL+巨噬细胞比例,分析WGP-OVA对巨噬细胞在ILNs内的浸润及抗原提呈情况;同时通过MHC Tetramer染色检测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明确WGP-OVA疫苗对T细胞免疫的诱导作用。结果:与PBS组相比,WGP-OVA能显著诱导IgG1、IgG2a、IgG3及IgM的分泌,增大脾脏内淋巴小结。此外,口服WGPOVA疫苗能促进F4/80+巨噬细胞向淋巴结浸润,诱导巨噬细胞对OVA的抗原提呈,同时增加淋巴结内OVA特异性CD8+CTLs的数量。结论:口服WGP-OVA疫苗能诱导C57BL/6小鼠体液免疫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β-葡聚糖颗粒 鸡卵清蛋白 口服疫苗 免疫球蛋白 抗原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HIV-1感染者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定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春惠 徐克沂 +8 位作者 陈新月 吴昊 闫惠平 张永宏 伦文辉 徐小宁 ndrew Mc Michael Sarah Rowland-Jones 董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对8例HIV长期感染不进展(LTNP)及病程进展缓慢(SP)患者的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特征进行研究。方法设立队列研究,从中随机选出8例患者(4例LTNPs,4例SP)。通过采用重叠肽技术组建HIV-1B亚型全序列肽段,组建成三维肽库进行ELIS... 目的对8例HIV长期感染不进展(LTNP)及病程进展缓慢(SP)患者的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特征进行研究。方法设立队列研究,从中随机选出8例患者(4例LTNPs,4例SP)。通过采用重叠肽技术组建HIV-1B亚型全序列肽段,组建成三维肽库进行ELISPOT分析8例患者的HIV-1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结果在大多数患者中存在较强的T细胞反应,特别对HIV-1病毒的pol、gag、nef蛋白的免疫反应比其他蛋白强。结论病毒特异性CTL免疫反应在HIV-1 LTNPs有较强并且很广泛的反应,这对于有效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的生存有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可能是这些LTNPs及SP病程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病毒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 HIV-1长期感染不进展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年轻和老年C57BL/6小鼠 诱导肺组织CD8^(+)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刘洋 王超 +4 位作者 任晓楠 李顺 秦波音 杨华 周晓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1-466,共6页
目的比较甲型H1N1流感病毒PR8毒株感染老年和年轻C57BL/6小鼠诱导肺组织CD8^(+)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方法使用490 PFU的PR8病毒分别滴鼻感染年轻(3月龄)和老年(24月龄)C57BL/6小鼠,连续14 d每日记录其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在感... 目的比较甲型H1N1流感病毒PR8毒株感染老年和年轻C57BL/6小鼠诱导肺组织CD8^(+)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方法使用490 PFU的PR8病毒分别滴鼻感染年轻(3月龄)和老年(24月龄)C57BL/6小鼠,连续14 d每日记录其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在感染后第8天分离小鼠肺组织细胞,使用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技术检测病毒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及功能:MHC-I表位肽四聚体法(tetramer staining)染色流感特异性CD8^(+)T细胞,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intracellular cytokine staining,ICS)检测CD8^(+)T细胞经流感病毒特异性肽刺激后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包括TNF-α、IFN-γ、IL-2以及与CD8^(+)T细胞杀伤功能有关的颗粒酶B(Granzyme B)的水平。结果相同量的PR8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老年小鼠体重下降更多,死亡率显著高于年轻小鼠(P<0.01)。另一方面,老年组小鼠诱生的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年轻组;同时,老年组CD8^(+)T细胞活化后分泌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的水平显著低于年轻组;此外,老年组CD8^(+)T细胞表达granzyme B的水平同样显著低于年轻组。结论PR8流感病毒感染老年和年轻C57BL/6小鼠后,老年小鼠肺组织诱导产生的特异性CD8^(+)T细胞的数量减少且功能降低。结果表明:与年轻小鼠相比,老年小鼠肺组织CD8^(+)T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病毒异性CD8^(+)t细胞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来源的巨细胞病毒特异性T细胞的体外培养和扩增 被引量:2
6
作者 夏瑜 张在利 +5 位作者 李莎 詹茜 肖青 王利 刘林 罗小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73,共11页
目的建立巨细胞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MV CTL)体外扩增的方法。方法用1μg/mL全长巨细胞病毒pp65(CMV pp65)多肽体外多轮刺激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BMC),同时加入白细胞介... 目的建立巨细胞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MV CTL)体外扩增的方法。方法用1μg/mL全长巨细胞病毒pp65(CMV pp65)多肽体外多轮刺激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BMC),同时加入白细胞介素2(IL-2)、 IL-15、 IL-21扩增20 d。在培养第7天,加入丝裂霉素处理的负载CMV pp65抗原肽的自体PBMC,第10天补充经γ射线辐照处理并负载CMV pp65抗原肽的PBMC和CD3(OKT3);对照组为未加入抗原肽进行扩增的PBMC组。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分别对扩增前、扩增后的T淋巴细胞表型及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分泌水平进行分析, ELISA检测供者血清中CMV IgM/IgG抗体滴度水平。结果培养后可以收集得到(165.26±6.14)×10~6个细胞,其中CD3^+ T细胞占89.21%, CD8^+ T细胞占CD3^+ T细胞的(43.54±28.03)%, CD4^+ T细胞占CD3^+ T细胞(34.23±26.18)%。获得的CD3^+ T细胞以效应记忆性T细胞(T_(EM))为主,且扩增培养后的CD8^+和CD4^+ T_(EM)比例较培养前显著增高。另外,培养后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T_(SCM))和组织原位记忆T细胞(T_(RM))的比例均较培养前显著增加。在功能实验中,培养后得到的IFN-γ^+的分泌型CMV特异性CD8^+ T细胞群比例较扩增前明显增加, TNF-α^+ CMV特异性CD8^+ T细胞比例呈增长趋势;能够分别分泌IFN-γ和TNF-α的CMV特异性CD4^+ T细胞群比例与培养前无明显变化。此外,供者体内CMV IgG水平与供者年龄呈现正相关,且在该培养体系下, IFN-γ^+和TNF-α^+ CMV特异性T细胞扩增比例与供者年龄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在体外有效的培养和扩增CMV CTL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病毒异性t细胞 细胞因子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 体外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流感病毒H1N1 pdm09与PR8感染C57BL/6小鼠诱生特异性CD8^+T细胞免疫应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超 刘洋 +5 位作者 秦波音 任晓楠 谭丹 杨华 李顺 周晓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1-570,共10页
目的比较甲型流感病毒H1N1两亚型毒株A/Shanghai/37T/2009(H1N1)(pdm09)临床分离株和A/Puerto Rico/8/34(H1N1)(PR8)标准株感染C57BL/6小鼠后,其病理状态的改变及诱生特异性CD8+T细胞的免疫反应。方法①用9.85×10 6半数组织细胞感... 目的比较甲型流感病毒H1N1两亚型毒株A/Shanghai/37T/2009(H1N1)(pdm09)临床分离株和A/Puerto Rico/8/34(H1N1)(PR8)标准株感染C57BL/6小鼠后,其病理状态的改变及诱生特异性CD8+T细胞的免疫反应。方法①用9.85×10 6半数组织细胞感染剂量(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 50 )的PR8和pdm09病毒分别滴鼻感染野生型C57BL/6小鼠,每日(连续14 d)观察其状态并记录死亡情况。于感染后第1、3天处死小鼠,取其肺称重计算肺指数;左叶肺经4%多聚甲醛固定后进行H&E(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染色,观察感染后肺的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肺病毒载量。②用0.25倍半数致死量(lethal dose 50%,LD50)的PR8和pdm09分别滴鼻感染小鼠,每日称重连续观察。于感染后第8天解剖取肺和脾,通过H&E染色比较肺部病理改变;通过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脾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比例,以及IFN-γ、TNF-α、IL-2、granzyme B等细胞因子和免疫抑制检查点分子PD-1、LAG-3、Tim-3、CTLA-4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以相同TCID 50 流感病毒感染后,两组小鼠均出现疾病状态。PR8组小鼠感染第5天全部死亡,死亡率显著高于pdm09组( P<0.01);第1、3天肺指数和病毒载量的结果PR8组均显著高于pdm09组;H&E染色结果显示PR8组病理损伤严重,肺泡壁增厚,出现肺实质化,血细胞渗出增多,而pdm09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较轻,炎症浸润少;②以相同LD50流感病毒感染后,PR8组小鼠的体重损失和肺组织病理损伤均比pdm09组严重;流式结果显示PR8组诱生的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高于pdm09组,但是PR8组中活化的CD8+T细胞(CD8+CD44 High )表达的IFN-γ、IL-2和TNF-α显著低于pdm09组;检测该群细胞免疫功能耗竭分子,发现其表达了更多的免疫抑制分子PD-1和LAG-3。结论 PR8相对于pdm09能够对小鼠造成更严重的损伤,可能是因为其活化的特异性的CD8+T细胞出现功能耗竭导致特异的免疫保护力受损,抵抗和清除病毒的能力下降,故而造成更严重的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异性CD8+t细胞 免疫应答 功能耗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参与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C57BL/6小鼠诱导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 被引量:2
8
作者 秦波音 王超 +4 位作者 刘洋 谭丹 方钟 李顺 周晓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9-554,共6页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 RIP3)在C57BL/6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H1N1 PR8后,在特异性CD8+T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用剂量为0.7×10^3半数组织细胞感染剂量(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 RIP3)在C57BL/6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H1N1 PR8后,在特异性CD8+T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用剂量为0.7×10^3半数组织细胞感染剂量(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 TCID 50 )的甲型流感H1N1 PR8病毒株,通过滴鼻方式分别感染RIP3敲除(RIP3 -/-)和野生型(WT)的C57BL/6小鼠。在感染后第8天(day post infection, d.p.i)分离小鼠脾细胞,使用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 FACS)检测流感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及功能:MHC I表位肽四聚体法(tetramer staining)染色流感特异性CD8+T细胞,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intracellular cytokine staining, ICS)检测CD8 +T细胞产生IFN-γ、TNF-α、IL-2等效应性细胞因子水平和与CD8+T细胞杀伤功能有关的颗粒酶(granzyme B)的表达情况。结果 0.7×10^3 TCID 50 流感病毒感染后,WT小鼠中流感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比例为RIP3 -/-小鼠的2.71倍;WT小鼠中CD8+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的能力均显著高于RIP3 -/-小鼠( P<0.01);且WT小鼠CD8+T表达granzyme B水平显著高于RIP3 -/-小鼠( P<0.01)。结论本研究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体内发现敲除RIP3分子可导致流感感染诱导的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减少、功能降低,表明RIP3是参与流感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的诱生及功能发挥的关键分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P3 流感病毒 异性CD8+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激发人γδT细胞活化信号涉及Ras/Erk途径 被引量:7
9
作者 侯彦强 李柏青 +1 位作者 胡建国 陈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30-533,共4页
目的 :探讨Ras Erk通路是否参与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 (Mtb Ag)启动的γδ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分离获取PBMC ,用佛波醇酯 (PMA)和离子霉素 (IM) ,CD3mAb或Mtb Ag刺激不同时间 ,或PBMC先经PD980 5 9处理后再刺激培养 ;用荧... 目的 :探讨Ras Erk通路是否参与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 (Mtb Ag)启动的γδ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分离获取PBMC ,用佛波醇酯 (PMA)和离子霉素 (IM) ,CD3mAb或Mtb Ag刺激不同时间 ,或PBMC先经PD980 5 9处理后再刺激培养 ;用荧光单抗染色后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CD6 9分子的表达 ;计数培养扩增 10天的细胞数量。结果 :PBMC用PMA +IM刺激 6小时 ,总T细胞和γδT细胞中的CD6 9表达均达高峰 (均 >99% ) ,用CD3mAb刺激 2 4小时 ,均达高峰 (均在 5 5 %左右 ) ,用Mtb Ag刺激 2 4小时 ,亦均达高峰 ,但总T细胞和γδT细胞中CD6 9分别为 16 .0 %和 75 2 % ;用PD980 5 9预处理PBMC ,可明显抑制Mtb Ag激活的γδT细胞CD6 9表达和γδT细胞的增殖。结论 :Mtb Ag可特异性激活γδT细胞 ,其活化信号转导需通过Ras Erk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 抗原异性 ΓΔt细胞 活化信号 Ras/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D-HBcAg融合蛋白经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CTL抑制HBV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小华 潘庆春 +2 位作者 余永胜 汤正好 臧国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经PTD-HBcAg融合蛋白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s)体外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对HBV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髓源性DC,加入融合蛋白刺激DC成熟后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ELISA法检测T淋巴细胞上清中IL-2、IL-4、IL-10... 目的:探讨经PTD-HBcAg融合蛋白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s)体外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对HBV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髓源性DC,加入融合蛋白刺激DC成熟后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ELISA法检测T淋巴细胞上清中IL-2、IL-4、IL-10和INF-γ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细胞因子水平,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检测特异性CTL活性,并对HepG2.2.15细胞上清中HBsAg及HBV D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经不同融合蛋白刺激的DCs能有效促进T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同时融合蛋白PTD-HBcAg组中IL-2(552.7±117.5ng/L)和INF-γ(150.6±7.945ng/L)明显高于HBcAg组中IL-2(420±12.47ng/L)和INF-γ(107.5±12.19ng/L)分泌。流式细胞计数术检测的PTD-HBcAg融合蛋白诱导CTL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经PTD-HBcAg融合蛋白诱导的CTL比HBcAg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作用(P<0.05),同时对HBsAg及HBV DNA水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经PTD-HBcAg融合蛋白致敏的DCs能有效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及增加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表达,并增强特异性CTL活性及对HepG2.2.15细胞上清中HBsAg及HBV DNA水平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D—HBcAg 融合蛋白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异性C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的影响及远期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烁 洪海裕 +4 位作者 李小敏 高进良 高春生 赵家利 刘邦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7-612,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CD25表达情况的变化及观察相关指标,探讨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机制,评价其远期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免疫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 【目的】通过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CD25表达情况的变化及观察相关指标,探讨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机制,评价其远期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免疫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45例。通过症状评分、使用药物评分和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等评价临床疗效,同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CD25表达情况。【结果】随着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进行,免疫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而免疫治疗组药物评分要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要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要低于健康对照组,免疫治疗组治疗3年后比例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药物治疗组的比例没有明显提高。【结论】经过3年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患者症状控制理想,对症治疗的药物明显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这可能与影响CD4+CD25+T调节细胞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异性免疫治疗 CD4+CD25+t调节细胞 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在过敏性鼻炎及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娄玮 王成硕 张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729-734,共6页
免疫系统是一个高速运转的复杂网络系统,当机体遇到环境中的抗原、细菌、病毒等异物侵袭,它会及时做出相应的免疫反应。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免疫过程,目前对其机制的研究还处于探索之中,近些年,随着Treg细胞的出现及对其认识... 免疫系统是一个高速运转的复杂网络系统,当机体遇到环境中的抗原、细菌、病毒等异物侵袭,它会及时做出相应的免疫反应。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免疫过程,目前对其机制的研究还处于探索之中,近些年,随着Treg细胞的出现及对其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渐渐意识到"免疫耐受"的形成对维持机体的免疫环境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而Treg细胞在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中的核心作用已得到肯定,本文将会对Treg细胞在过敏性鼻炎及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FOXP3 异性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对环瓜氨酸肽抗原特异性T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蔡辉 姚茹冰 高佩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青藤碱(Sinomenine,SN)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SN相关免疫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关于SN在抗原特异性T细胞(antigen special T cell,AST)机制的研究少见报道。文中观察了SN对RA... 目的青藤碱(Sinomenine,SN)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SN相关免疫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关于SN在抗原特异性T细胞(antigen special T cell,AST)机制的研究少见报道。文中观察了SN对RA患者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AST体外增殖的影响,探讨SN治疗RA的相关免疫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设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药物;CCP组:仅加CCP干预,终浓度为20μg/ml;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组:同时加CCP与MTX干预,终浓度均为20μg/ml;SN低剂量组:同时加CCP与SN干预,SN终浓度为10μg/ml,CCP终浓度为20μg/ml;SN高剂量组:同时加CCP与SN干预,终浓度均为20μg/ml;体外培养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吸光度(A)值水平。结果 CCP可体外诱导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P<0.01),在此基础上加入不同浓度的SN后,CCP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P<0.01),SN高剂量组较之SN低剂量组的抑制程度更为明显(P<0.01)。结论 SN可抑制RA患者CCP-AST的体外活化、增殖,这可能是SN临床治疗RA的免疫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青藤碱 环瓜氨酸肽 抗原异性t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效应T细胞斑点数鉴别儿童活动性结核病与潜伏结核感染的价值 被引量:11
14
作者 田建岭 刘晓灵 +8 位作者 孙琳 焦伟伟 肖婧 尹青琴 吴喜蓉 郭雅洁 韩锐 李勤静 申阿东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272-276,共5页
目的通过γ干扰素释放试验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效应T细胞斑点数(简称T细胞斑点数)鉴别儿童活动性结核病(TB)与潜伏结核感染(LTBI)的价值。方法纳入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阳性且未经过抗结核治疗的93例活动性TB(重症TB27例,非重症T... 目的通过γ干扰素释放试验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效应T细胞斑点数(简称T细胞斑点数)鉴别儿童活动性结核病(TB)与潜伏结核感染(LTBI)的价值。方法纳入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阳性且未经过抗结核治疗的93例活动性TB(重症TB27例,非重症TB66例)和47例LTBI儿童,根据T.SPOT.TB结果对T细胞斑点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活动性TB组T细胞斑点数中位数84(6~710)显著高于LTBI组17(6~316),P=0.000;非重症TB患儿的T细胞斑点数中位数为99(6~710),显著高于重症TB的44(6~268),P=0.011,也显著高于LTBI组17(6~316),P=0.000;重症TB儿童T细胞斑点数中位数高于LTBI组儿童(44vs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T细胞斑点数分布在活动性TB、重症TB、非重症TB和LTBI之间均有较大范围重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以T细胞斑点数43.5作为区分活动性TB与LTBI的最佳界值,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9.9%和70.2%。结论 T细胞斑点数在活动性TB尤其是非重症TB患儿显著高于LTBI儿童;T细胞斑点数的数量可反映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负荷,但不能用于区分儿童活动性TB与LT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异性效应t细胞 儿童 活动性结核病 潜伏结核感染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乳腺癌细胞冻融抗原的DC对CTL体外特异性杀伤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运江 张建立 单保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93-696,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经自体肿瘤细胞冻融抗原刺激后,对CTL体外特异性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细胞因子分别诱导、培养乳腺癌腋下淋巴结单个核细胞中的DC及TDLNC,用自体癌细胞冻融抗原刺激DC,并和TDLNC共培...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经自体肿瘤细胞冻融抗原刺激后,对CTL体外特异性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细胞因子分别诱导、培养乳腺癌腋下淋巴结单个核细胞中的DC及TDLNC,用自体癌细胞冻融抗原刺激DC,并和TDLNC共培养,诱导成为肿瘤抗原特异性CTL;检测特异性CTL对自体乳腺癌细胞及MCF-7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DC-Ag-TDLNC、DC-TDLNC和TDLNC对自体乳腺癌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67.64%、31.25%和26.36%,P<0.001;三种TDLNC细胞对MCF-7细胞的杀伤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腋下引流淋巴结中的单个核细胞在细胞因子的诱导、活化及自体肿瘤抗原刺激下,可分化为成熟DC,DC可促进TDLNC增殖、分化为特异性CTL,后者对自体肿瘤细胞有较高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引流淋巴结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异性细胞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R576通过与TCR跨膜区结合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瑞涛 李晓娟 +3 位作者 李润明 胡义平 姜世勃 刘叔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60-1964,共5页
目的探讨抗HIV多肽VIR576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方法OVA体外刺激分离的DO11.10小鼠抗原特异性T细胞,CCK-8法检测VIR576对其活化的影响。采用溶血试验、溶血抑制实验、荧光结合法等方法检测VIR576与TCR跨膜区序列(TCR-TMD... 目的探讨抗HIV多肽VIR576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方法OVA体外刺激分离的DO11.10小鼠抗原特异性T细胞,CCK-8法检测VIR576对其活化的影响。采用溶血试验、溶血抑制实验、荧光结合法等方法检测VIR576与TCR跨膜区序列(TCR-TMD)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体外实验显示,VIR576能逆转HIVgp41融合多肽(FP)介导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并且其自身也能抑制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活化(P<0.05)。溶血试验、溶血抑制实验、荧光结合法等方法证实,VIR576能与TCR-TMD特异性结合。结论VIR576对T细胞活化的作用是TCR依赖性的,通过与TCR-TMD结合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VIR576兼具抑制HIV进入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特性,可望作为预防HIV性传播的杀微生物剂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进入抑制剂 VIR576 抗原异性t细胞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聚体技术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循环中抗原特异性T细胞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海英 张建 +5 位作者 邓安梅 耿红莲 周琳 朱烨 徐德兴 仲人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定量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体内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含量,探讨其在PB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四聚体技术检测15例HLA-A*0201阳性(A2^+)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抗原肽诱导生长的细胞毒性T淋巴... 目的:定量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体内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含量,探讨其在PB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四聚体技术检测15例HLA-A*0201阳性(A2^+)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抗原肽诱导生长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中PDC-E2 159~167aa与PDC—E2 165~174aa特异性CD8^+T细胞频率,以A*0201阴性(A2^-)PBC患者与A2^+的其他慢性肝病和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结果:在A2^+PBC患者PDC-E2 159~167aa与PDC-E2165~174aa诱导的CTL中可检测到其相应的四聚体/CD8^+细胞,平均频率分别为0.42%±0.24%(0.17%~1.08%)、0.27%±0.17%(0.05%~0.56%),各对照组的四聚体阳性细胞频率均低于0.1%,差异非常显著(P〈0.001);A2^+PBC组中PDC-E2 159~167aa特异性的CTL频率与PDC—E2 165~174aa特异性的CTL无显著性差异(P〉0.05):处于临床Ⅰ、Ⅱ期的A2^+PBC患者中CD8^+特异性CTL频率均较Ⅲ期的要高(P〈0.05):PDC—E2159~167aa特异性CTL与PDC—E2165~174aa特异性CTL频率在抗.PDC阳性PBC组和抗.PDC阴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LA—A*0201限制性的PDC-E2159~167aa和PDC-E2165~174aa特异性CD8^+CTL在PBC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抗线粒体抗体阴性或抗-PDC阴性PBC患者与阳性患者可能有着相似的T细胞介导的免疫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原异性t细胞 四聚体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调控因子EZH2对病毒特异性CD4 T细胞增殖及代谢的调控作用
18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88-1088,共1页
近年来,表观遗传修饰在机体发育、免疫应答以及肿瘤发生等过程中的作用被相继报道。其中,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是多梳抑制复合体2(PRC2)的催化亚基,能够催化组蛋白H3上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H3K27me3),... 近年来,表观遗传修饰在机体发育、免疫应答以及肿瘤发生等过程中的作用被相继报道。其中,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是多梳抑制复合体2(PRC2)的催化亚基,能够催化组蛋白H3上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H3K27me3),使染色质抑制蛋白复合体在靶基因的特定位点募集,从而抑制靶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应答 t细胞增殖 机体发育 组蛋白H3 蛋白复合体 病毒异性 表观遗传修饰 定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哮喘大鼠白细胞介素-10和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存国 李绍波 +3 位作者 王昕昕 金小红 童夏生 赖小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8期871-875,共5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对哮喘大鼠白细胞介素-10(IL-10)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组、SIT对照组和SIT治疗组,每组10只...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对哮喘大鼠白细胞介素-10(IL-10)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组、SIT对照组和SIT治疗组,每组10只。通过卵蛋白(OVA)雾化吸入的方法对致敏大鼠进行SIT干预,观察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及计数结果、血清和BALF中IL-10水平及外周血CD4+CD25+Tr百分率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BALF和血清中IL-10浓度分别高于哮喘组和SIT对照组(均为P<0.01),哮喘组和SIT对照组BALF和血清中IL-10浓度低于SIT治疗组(P<0.01,P<0.05);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r百分率显著高于哮喘组、SIT对照组和SIT治疗组(P<0.01),而SIT治疗组CD4+CD25+Tr百分率分别高于哮喘组和SIT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上调体内IL-10和CD4+CD25+Tr趋于正常状态可能是SIT治疗哮喘有效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异性免疫治疗 细胞介素-10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肽四聚体技术及其在定量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虞伟 李晓军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643-647,共5页
四聚体(tetramer)技术是近来发展的一种可直接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antigen specific Tcells,AST)的新方法,在病毒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研究及抗原肽免疫优势表位筛选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简要介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四聚体(tetramer)技术是近来发展的一种可直接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antigen specific Tcells,AST)的新方法,在病毒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研究及抗原肽免疫优势表位筛选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简要介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肽与T细胞表面受体作用的分子基础、四聚体分子构建及由此衍生的四聚体方法技术类型,并就该技术应用于临床疾病的AST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聚体 抗原异性t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抗原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