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登革Ⅱ型病毒经白纹伊蚊滞育卵的传递 被引量:13
1
作者 郭晓霞 赵彤言 +2 位作者 董言德 蒋书楠 陆宝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4-428,共5页
采用C6 36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的方法检测感染登革Ⅱ型病毒的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滞育卵孵化的F1 代蚊虫感染率 ,从第一个生殖营养周期子代蚊虫中未分离到病毒 ,第二与第三生殖营养周期子代蚊虫最低感染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χ2 =0 0 1... 采用C6 36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的方法检测感染登革Ⅱ型病毒的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滞育卵孵化的F1 代蚊虫感染率 ,从第一个生殖营养周期子代蚊虫中未分离到病毒 ,第二与第三生殖营养周期子代蚊虫最低感染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χ2 =0 0 1,P >0 0 5 ) ,感染子代的批阳性率为 9.1% ,最低感染率为 1∶330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感染登革Ⅱ型病毒的白纹伊蚊滞育卵孵化的子代成蚊能通过叮咬将登革病毒传播给敏感乳鼠。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登革病毒能在媒介滞育卵内存活并传至子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登革ⅱ型病毒 经卵传递 水平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Ⅱ型病毒在白纹伊蚊体内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谢超 赵彤言 +1 位作者 杨发青 陆宝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23,共6页
利用蚊虫连续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登革Ⅱ型病毒 (DEN 2 )感染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后的散播时间、程度及组织器官的感染顺序进行监测 ,以了解DEN 2在媒介白纹伊蚊体内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大剂量感染登革Ⅱ型病毒后 ,在... 利用蚊虫连续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登革Ⅱ型病毒 (DEN 2 )感染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后的散播时间、程度及组织器官的感染顺序进行监测 ,以了解DEN 2在媒介白纹伊蚊体内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大剂量感染登革Ⅱ型病毒后 ,在蚊虫消化道的主要部位以及大多数组织器官包括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在内 ,如涎腺、脑、神经节等亦检测到病毒抗原。登革Ⅱ型病毒一旦感染并逸出中肠会迅速侵染其它组织。从各组织感染率的高低推断 ,病毒逸出中肠后通过血淋巴传播到其它组织的顺序通常为 :前肠、涎腺、咽部神经节、脑及食管下神经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登革ⅱ型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体内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纹伊蚊C6/36细胞登革Ⅱ型病毒结合分子的筛选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学礼 雷子庆 潘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70-1273,共4页
目的筛选白纹伊蚊C6/36细胞表达连接登革Ⅱ型病毒分子。方法提取C6/36细胞的总蛋白和膜蛋白,收集和纯化登革Ⅱ型病毒,用12%SDS.PAGE分析C6/36细胞的总蛋白和膜蛋白,转于硝纤膜上,用病毒覆盖蛋白结合实验(VOPBA)筛选C6/36细... 目的筛选白纹伊蚊C6/36细胞表达连接登革Ⅱ型病毒分子。方法提取C6/36细胞的总蛋白和膜蛋白,收集和纯化登革Ⅱ型病毒,用12%SDS.PAGE分析C6/36细胞的总蛋白和膜蛋白,转于硝纤膜上,用病毒覆盖蛋白结合实验(VOPBA)筛选C6/36细胞表达连接登革Ⅱ型病毒分子。结果C6/36细胞的总蛋白和膜蛋白经12%SDS.PAGE分离后转膜,分别与纯化的病毒液和阴性对照液孵育,用抗登革病毒I~Ⅳ单克隆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病毒孵育组在67000和30000的位置有特异性的条带出现,而阴性对照组无此条带。结论用VOPBA法初步从白纹伊蚊C6/36细胞中筛选67000和30000等登革Ⅱ型病毒结合分子,其功能的鉴定正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C6/36细胞 登革ⅱ型病毒 结合分子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倦库蚊对登革Ⅱ型病毒的中肠感染屏障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谢超 赵彤言 +1 位作者 董言德 陆宝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0-164,共5页
为探讨致倦库蚊对登革Ⅱ型病毒的中肠感染屏障作用 ,通过病毒分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透射电镜等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吸食感染性血液后 ,登革Ⅱ型病毒能侵染白纹伊蚊中肠上皮细胞并大量复制 ,但不能侵染致倦库蚊中肠上皮... 为探讨致倦库蚊对登革Ⅱ型病毒的中肠感染屏障作用 ,通过病毒分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透射电镜等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吸食感染性血液后 ,登革Ⅱ型病毒能侵染白纹伊蚊中肠上皮细胞并大量复制 ,但不能侵染致倦库蚊中肠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倦库蚊 登革ⅱ型病毒 中肠感染 屏障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及伊蚊对登革Ⅱ型病毒感染Balb/C实验小鼠的增强 被引量:1
5
作者 朱礼华 赵彤言 +1 位作者 董言德 陆宝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8-592,共5页
以Balb C小鼠为实验动物 ,探讨了埃及伊蚊Aedesaegypti唾液对登革病毒感染宿主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皮下接种剂量相同的情况下 ,如果Balb C实验小鼠预先被一定数量的埃及伊蚊叮咬以后 ,实验小鼠感染病毒的程度有所提高 ,血清中的抗体滴... 以Balb C小鼠为实验动物 ,探讨了埃及伊蚊Aedesaegypti唾液对登革病毒感染宿主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皮下接种剂量相同的情况下 ,如果Balb C实验小鼠预先被一定数量的埃及伊蚊叮咬以后 ,实验小鼠感染病毒的程度有所提高 ,血清中的抗体滴度明显降低 ,腹腔巨噬细胞感染登革病毒的阳性率及感染的时间动态曲线也有明显差异 ,感染高峰期延迟。这些说明实验小鼠被媒介蚊虫叮咬以后变得相对容易被登革病毒感染 ,可能是媒介蚊虫叮咬小鼠时分泌的唾液对宿主的免疫反应系统有一定作用。因此可以初步肯定埃及伊蚊在登革病毒的感染传播过程中 ,影响了Balb C实验小鼠的免疫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伊蚊 登革ⅱ型病毒感染 BALB/C小鼠 增强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Ⅱ型病毒前膜蛋白基因反向重复序列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娉婷 潘京 郑学礼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2-648,共7页
目的构建含有登革Ⅱ型病毒(DENV-2)前膜蛋白(prM)基因反向重复序列(irRNA)的重组质粒,评价其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方法 DENV-2接种乳鼠,提取总RNA,在正义和反义引物两端分别加上XhoⅠ和EcoRⅠ的识别位点,将经RT-PCR扩增的prM全长基因片... 目的构建含有登革Ⅱ型病毒(DENV-2)前膜蛋白(prM)基因反向重复序列(irRNA)的重组质粒,评价其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方法 DENV-2接种乳鼠,提取总RNA,在正义和反义引物两端分别加上XhoⅠ和EcoRⅠ的识别位点,将经RT-PCR扩增的prM全长基因片段插入pcDNA3.1(+)中,形成含有prM反向序列的重组质粒pcDNA-asprM;于另一对正义和反义引物两端引入酶切位点NheⅠ和BglⅡ,经RT-PCR扩增prM全长基因片段插入pMD18-T-vector中,形成含有正向序列的重组质粒pMD18-T-prM。限制性内切酶NheⅠ和KpnⅠ分别酶切重组质粒pMD18-T-prM和重组质粒pcDNA-asprM,得到片段prM和线性化载体pcDNA-asprM,连接构建成含有prM反向重复序列的重组质粒pcDNA-irRNA。筛选的阳性重组质粒pcDNA-irRNA用脂质体法转染至BHK-21细胞中,半定量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评估该质粒抑制登革病毒复制的效果。结果成功构建具有prM反向重复序列的重组质粒pcDNA-irRNA。经转染pcDNA-irRNA的实验组与未转染质粒阳性对照组相比,半定量PCR结果显示DENV-2攻击96 h后NS3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28%;实时定量PCR分析显示,DENV-2攻击72 h后实验组病毒拷贝数比阳性对照组少1.44倍,攻击96 h后实验组的NS1表达量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 DENV-2 prM反向重复序列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效果,为登革病毒基因疫苗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ⅱ型病毒 前膜蛋白 反向重复序列 RNA干扰 BHK-2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在登革热病毒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江振友 江丽芳 郭辉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6,共4页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为靶细胞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对登革Ⅱ型病毒(D2V)增殖的影响,以及感染细胞产生IL—6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IL—6对人脐静脉EC中的D2V增殖有增强作用;(2)D2V感染能诱导人脐静脉EC产生IL—...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为靶细胞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对登革Ⅱ型病毒(D2V)增殖的影响,以及感染细胞产生IL—6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IL—6对人脐静脉EC中的D2V增殖有增强作用;(2)D2V感染能诱导人脐静脉EC产生IL—6、IL—6的分泌水平与D2V感染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ⅱ型病毒 白细胞介素6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在登革病毒感染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曹艳英 郭辉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5期112-115,共4页
以正常人和脐带血人单核细胞作为登革Ⅱ型病毒(D2V)感染的靶细胞,研究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D2V复制的影响以及人单核细胞感染D2V后TNFα产生能力的变化,动态观察了66例登革感染病人不同发病天数血清中TN... 以正常人和脐带血人单核细胞作为登革Ⅱ型病毒(D2V)感染的靶细胞,研究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D2V复制的影响以及人单核细胞感染D2V后TNFα产生能力的变化,动态观察了66例登革感染病人不同发病天数血清中TNFα水平.结果表明TNFα能增加D2V的复制(P<0.05),高剂量D2V(100pfu/cel)感染能引起人单核细胞产生TNFα,病人血清中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果提示TNFα促进登革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登革ⅱ型病毒 人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