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美论”下许渊冲译《登金陵凤凰台》的得与失
1
作者 蒋晶 《海外英语》 2020年第9期144-145,共2页
唐代格律诗英译需要同时兼顾原诗的意境美、音律美和形式美。许渊冲在诗歌翻译实践基础上提出诗歌翻译的"三美论"原则,认为要努力做到意美、音美和形美三美齐备,若无法齐备,则要优先实现意美和音美,尤其是意美。从"三美... 唐代格律诗英译需要同时兼顾原诗的意境美、音律美和形式美。许渊冲在诗歌翻译实践基础上提出诗歌翻译的"三美论"原则,认为要努力做到意美、音美和形美三美齐备,若无法齐备,则要优先实现意美和音美,尤其是意美。从"三美论"视角出发,就许渊冲《登金陵凤凰台》英译文进行意、音和形三方面的分析,研究其得与失,能够深化对"三美论"的认识,为中国格律诗的英译提供行之有效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美论” 许渊冲 登金陵凤凰台 得与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鹤楼》、《凤凰台》和《龙池篇》——中国诗坛上的一段历史公案
2
作者 宋德生 《云梦学刊》 2003年第3期73-74,共2页
崔颢的《黄鹤楼》是唐七律诗中最杰出的作品,被誉为“唐人七律诗第一”。李白先仿其格作《鹦鹉洲》,而远不及崔诗,尔后又作《登金陵凤凰台》方可与《黄鹤楼》匹敌。对于《黄鹤楼》与《凤凰台》各家评说褒贬不一,但众口之辞占主流的是,... 崔颢的《黄鹤楼》是唐七律诗中最杰出的作品,被誉为“唐人七律诗第一”。李白先仿其格作《鹦鹉洲》,而远不及崔诗,尔后又作《登金陵凤凰台》方可与《黄鹤楼》匹敌。对于《黄鹤楼》与《凤凰台》各家评说褒贬不一,但众口之辞占主流的是,李白仿摹崔诗,而未远胜,这使得李白诗名大负。然而,《黄鹤楼》又是仿沈亻全期的《龙池篇》而成的事实却鲜为人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鹤搂》 《鹦鹉洲》 登金陵凤凰台 《龙池篇》 诗歌 文艺评论 艺术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杜两首登临诗之比照赏析
3
作者 周巨山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106-110,共5页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诗 李杜 崔颢 杜甫 杜诗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岳阳楼 七律 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白、崔颢《黄鹤楼》诗案考辨 被引量:1
4
作者 姜同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90-93,共4页
分析了李白、崔颢《黄鹤楼》诗案本末,认为肯定诗案的观点缺乏有力的依据,质疑诗案的观点值得重视。提出否定诗案的5个视点及澄清诗案的4点意义。
关键词 诗词研究 崔颢《黄鹤楼》诗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 诗案由来 肯定说 否定说 澄清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美
5
作者 叶太平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48-51,共4页
中国古典诗歌,向以含蓄为尚;或者说,含蓄,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审美形态、突出艺术品格。不肯定这一点,便失去了对漫漫几千年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审美特征的最根本最主要的总体把握。我们继承中国古典诗歌之精华,不能不顾及含蓄... 中国古典诗歌,向以含蓄为尚;或者说,含蓄,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审美形态、突出艺术品格。不肯定这一点,便失去了对漫漫几千年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审美特征的最根本最主要的总体把握。我们继承中国古典诗歌之精华,不能不顾及含蓄美;我们研究含蓄美,不能不顾及它表现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特定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审美特征 审美形态 严羽 登金陵凤凰台 盛唐诗人 言有尽而意无穷 夜雨 李商隐 论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