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癌症 TCGA 数据库中乳腺癌预后数据的挖掘 被引量:3
1
作者 Mian Khizar Hayat 王铭裕 李硕磊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2-66,共5页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并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使用TCGA数据库中已有的基因信息筛选鉴定出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基因。为排除癌组织和正常组织取样时间不同造成的差异,我们选取了113对同时检测乳腺癌区和其相对应癌旁正常组织的样...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并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使用TCGA数据库中已有的基因信息筛选鉴定出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基因。为排除癌组织和正常组织取样时间不同造成的差异,我们选取了113对同时检测乳腺癌区和其相对应癌旁正常组织的样品,从TCGA数据库调取转录组数据,对这些数据通过DEseq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出1428个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代谢通路KEGG,疾病本体DO和富集分析获得68个与乳腺癌相关的差异表达的关键基因;采用数据库中所用癌症的表达数据(共1097例)对这些乳腺癌相关基因进行总生存率分析,筛选出8个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基因。结果显示在乳腺癌病人中PGLYRP2、SEMA3G、PROL1及SLC7A3的高表达伴随着乳腺癌病人的预后良好,而SKA1、BIRC5、RRM2和AURKA基因的高表达伴随着乳腺癌病人的预后不良。这8个基因有可能是乳腺癌预后相关的重要基因,这为乳腺癌病人的预后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思路,并可能通过调控基因水平来尽可能地控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 乳腺癌 差异表达基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乳酸代谢基因的肺腺癌预后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侯俊杰 米旭光 +5 位作者 李孝男 李晓男 杨影 芦小单 方艳秋 金宁一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46-1554,共9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LUAD)组织中乳酸代谢相关基因以及基于乳酸代谢基因构建LUAD预后评分模型,阐明其预测LUAD预后的能力。方法:采用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筛选LUAD相关乳酸代谢基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及LASSO回归分析获得关... 目的:探讨肺腺癌(LUAD)组织中乳酸代谢相关基因以及基于乳酸代谢基因构建LUAD预后评分模型,阐明其预测LUAD预后的能力。方法:采用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筛选LUAD相关乳酸代谢基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及LASSO回归分析获得关键基因并构建LUAD的乳酸代谢评分模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验证,TIMER法评估该模型与患者临床特征和免疫细胞浸润丰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成功筛选出16个乳酸代谢基因并构建评分模型;生存分析,低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明显高于高风险组(P<0.01),且有较高的预测预后能力,ROC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0.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23个乳酸代谢基因是LUAD患者的独立的预后基因;乳酸评分与B淋巴细胞(r=-0.326,P<0.001)、CD4 T淋巴细胞(r=-0.196,P<0.001)、CD8 T淋巴细胞(r=-0.094,P=0.036)、巨噬细胞(r=-0.198,P<0.001)和树突状细胞(r=-0.119,P=0.008)百分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乳酸代谢评分模型可以很好评估LUAD预后与肿瘤微环境(TIMER)的状态,可作为LUAD预后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 肺腺癌 肿瘤微环境 预后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染色体蛋白家族和染色体结构维持蛋白4基因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林瑶 林春霖 +3 位作者 王琴 张彬 王少瑜 朱广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0-437,共8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鳞癌)预后相关分子。方法:从TCGA和GEO数据库下载宫颈鳞癌相关数据,利用Perl软件和R语言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筛选...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鳞癌)预后相关分子。方法:从TCGA和GEO数据库下载宫颈鳞癌相关数据,利用Perl软件和R语言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筛选出2个数据库中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O)的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枢纽基因,并结合临床数据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果:2个数据库共有的DEGs为226个,其中上调的为170个,下调的为56个。GO富集分析,上述DEGs主要与细胞核分裂、细胞器分裂、有丝分裂和DNA酶活性催化等有关联。KEGG通路分析,这些DEGs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DNA复制和p53信号通路等。生存分析,微小染色体蛋白(MCMs)家族基因中MCM2、MCM5和MCM6与染色体结构维持蛋白4 (SMC4)基因均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与宫颈鳞癌患者预后有关联(P <0.05),其中表达上调的MCM2、MCM5和MCM6基因可延长宫颈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属于抑癌基因;而SMC4则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为促癌基因。结论:MCM2、MCM5和MCM6作为抑癌基因抑制宫颈癌的进展,而SMC4作为促癌基因促进宫颈鳞癌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 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相关基因和候选通路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赵一明 许海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0-1289,共10页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发生发展相关的关键基因和候选通路,探讨GBM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方法: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获得基因表达数据集TCGA-GBM及GSE7696,分别采用D...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发生发展相关的关键基因和候选通路,探讨GBM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方法: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获得基因表达数据集TCGA-GBM及GSE7696,分别采用Deseq2和limma R数据包筛选GBM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采用Cytoscape 3.9.1软件对PPI网络进行可视化并进行模块分析。结果:对TCGA-GBM转录数据和芯片数据集GSE7696进行DEGs分析后共获取13个共同上调差异表达基因(UDEGs)和77个共同下调差异表达基因(DDEGs)。GO功能富集分析,DDEGs主要富集于氯离子通道活性、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活性、GABA门控氯离子通道活性、GABA-A受体活性、顺行突触传递信号和化学突触传递等生物学过程;KEGG信号通路主要富集于GABA能突触、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含血清素的神经突触和突触囊泡循环等信号通路。PPI和模块构建确定了2个重要的基因模块。Cytoscape 3.9.1软件分析,PPI网络中溶质载体家族17成员6 (SLC17A6)、溶质载体家族1成员2 (SLC1A2)、前速激肽前体1 (TAC1)、突触结合蛋白1 (SYT1)、RNA结合蛋白fox1同源物3 (RBFOX3)和γ-氨基丁酸A型受体亚基γ2 (GABRG2)被筛选为关键基因。结论:SLC17A6、SLC1A2、TAC1、SYT1、RBFOX3和GABRG2基因可能参与了GBM的发生发展,GABA能突触传递相关基因与通路调控网络的失调可能是GBM发病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生物信息学 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 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腺癌组织中可变剪接数据构建剪接因子-可变剪接调控网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唐吴月 李硕杰 庞丽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与肺腺癌(LUAD)患者生存相关的可变剪接(AS)事件,构建剪接因子(SF)-AS调控网络,为LUAD患者的预后评价提供新思路。方法:由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LUAD患者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从SF表达和RNA靶...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与肺腺癌(LUAD)患者生存相关的可变剪接(AS)事件,构建剪接因子(SF)-AS调控网络,为LUAD患者的预后评价提供新思路。方法:由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LUAD患者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从SF表达和RNA靶点(SpliceAid2)数据库中下载LUAD患者AS数据。对LUAD患者生存相关AS事件进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采用LASSO回归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LUAD患者预后风险模型,基于该模型计算每种AS事件的风险评分,采用Kaplan-Meier(K-M)生存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模型的可靠性。通过Cox回归分析风险模型、临床参数与LUAD患者独立预后的关系。采用Pearson检验对SF和与预后相关的AS事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SF-AS互作网络。结果:筛选获取与生存相关的AS事件43948个,共7种类型,主要以外显子活跃(ES)事件和可变终止子(AT)事件为主。构建AS事件预后风险模型,基于该模型风险评分将LUAD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K-M生存分析,高风险组LUAD患者总生存(OS)率较低风险组低(P<0.05)。ROC曲线分析,LUAD患者预后风险模型预测性良好,曲线下面积(AUC)为0.824。SF-AS调控网络,12个与预后相关SFs正向或负向调节AS事件,可预测LUAD患者的不良预后。结论:筛选了与LUAD患者预后相关的AS事件和上游的调控因子SF,构建了SF-AS网络,为进一步研究AS事件与LUA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技术 肺腺癌 可变剪接 剪接因子 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骨肉瘤核心驱动基因筛选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患者生存期预测基因模型的构建
6
作者 李苇航 丁子毅 +5 位作者 王栋 潘益凯 刘玉辉 张世磊 李靖 闫铭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70-1580,共11页
目的:筛选骨肉瘤(OS)发生发展的核心驱动基因,从分子水平探讨OS的致病机制,并构建基因模型用于患者生存期的预测。方法:采用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下载OS芯片对应矩阵数据GSE12865、GSE14359和GSE36001。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OS与... 目的:筛选骨肉瘤(OS)发生发展的核心驱动基因,从分子水平探讨OS的致病机制,并构建基因模型用于患者生存期的预测。方法:采用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下载OS芯片对应矩阵数据GSE12865、GSE14359和GSE36001。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OS与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全面了解DEGs富集的分子功能及通路,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Cytoscape软件对DEGs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与OS进展最相关的基因集,明确OS核心致病基因。采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OS的379个样本相关的临床记录信息和转录组数据,进行Kaplan-Meier(K-M)生存分析以进一步明确和验证核心基因与OS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并寻找性别和种族等与预后相关的因素。对6个基因特征集的表达量进行建模以预测OS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MCC算法获得的排名前十的DEGs为TYROBP、LAPTM5、FCER1G、CD74、HCLS1、ARHGDIB、HLADPA1、CD93、GIMAP4和LYZ,其表达水平在骨肉瘤患者与正常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O和KEGG分析,DEGs在PI3K-AKT和Notch信号通路显著富集。K-M生存分析,6个基因(ARHGDIB、CD74、FCER1G、HCLS1、HLA-DPA1和TYROBP)表达量更低的OS患者较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更长(P<0.05)。由该6个基因组成的基因集在预测模型的构建中C指数为0.71。结论:筛选出的OS的核心驱动基因高表达与OS的发生发展相关。OS发生发展的异常信号通路为PI3K-AKT和Notch信号通路。6个核心驱动基因组成OS的特征基因集构建的预测模型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 分子机制 肿瘤标志物 肿瘤预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鳞状细胞癌自噬相关基因预后风险评分模型构建及验证
7
作者 陈思霖 李谦 +4 位作者 王刘倩 张已 周雪琴 张焱 邓安春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6-334,共9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一种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自噬相关基因预后风险评分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全部HNSCC转录组表达数据(RNA sequencing,RNA-seq)及... 目的构建并验证一种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自噬相关基因预后风险评分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全部HNSCC转录组表达数据(RNA sequencing,RNA-seq)及临床信息,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与GeneCards数据库检索的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 related genes,ARGs)取交集,得到差异表达的ARGs,整合临床信息后经预后分析获得预后相关的ARGs,再对其富集分析。应用套索(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和Cox回归模型构建一种用于预测HNSCC预后及生存情况的风险评分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最佳截断(cut-off)值,并以最佳cut-off值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评分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性能;将临床信息与风险评分对应整合,再次利用Cox回归分析评价风险评分的独立预后价值。结果通过对差异表达的ARGs进行预后分析初筛出20个与预后相关的ARGs,再应用LASSO回归和Cox回归分析获得9个与预后显著相关的ARGs,以此构建HNSCC的预后风险评分模型。ROC曲线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低风险评分组生存时间优于高风险评分组,两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该模型在训练集(AUC最大值为0.69)与外部验证集(AUC最大值为0.822)中均展现出良好的预测性能。纳入临床信息后,对风险评分进行Cox回归分析,提示其与HNSCC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01),表明风险评分对HNSCC具有独立预后价值。结论由9个ARGs组成的HNSCC风险评分模型,可有效预测HNSCC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相关基因 头颈鳞状细胞癌 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 风险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连接蛋白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孙阳 赵春临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9-633,共5页
目的纤维连接蛋白1(FN1)参与癌症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清楚。文章旨在研究FN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意义,并探讨FN1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人类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 GSE54129、GSE29272 ... 目的纤维连接蛋白1(FN1)参与癌症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清楚。文章旨在研究FN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意义,并探讨FN1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人类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 GSE54129、GSE29272 和 TCGA 数据分析胃癌与癌旁组织 FN1 的表达。根据 TCGA 表达谱数据及 FN1 表达分为:低表达(<-0.475)、中表达(-0.475~1.036)、高表达(>1.036)。分析 FN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关系;应用 TCGA数据和Kaplan Meier在线分析FN1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关系;TCGA数据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方法预测FN1的相关通路。结果 FN1低、中、高表达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 63.5、55.7和 39.4个月,低表达和高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ier Plotter 在线数据集分析结果显示,FN1 高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短于低表达者(P< 0.01),即FN1表达越高,预后越差。FN1的表达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HR=0.480,95%CI:0.336~0.686)。FN1高表达样本富集到KRAS(FDR=0.0025)、P53(FDR=0.0052)、TGF-β(FDR=0.0052)、细胞黏附(FDR=0.0)、细胞外基质(FDR=0.0043)、骨架蛋白调控(FDR=0.0057)等基因集(P均<0.01)。结论 FN1的高表达是胃癌预后不良的因素,可作为预测胃癌转移和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FN1高表达导致KRAS、P53、TGF-β、ECM、细胞黏附和细胞骨架蛋白调节通路异常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人类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汇编数据库 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 纤维连接蛋白1 预后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异常表达剪接因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爱东 史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9-296,共8页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胃癌中有表达差异的剪接因子,研究异常表达的富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家族中的剪接因子10(SRSF10)对胃癌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下载胃癌以及癌旁组织的RNA-seq数据,对其采用生物...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胃癌中有表达差异的剪接因子,研究异常表达的富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家族中的剪接因子10(SRSF10)对胃癌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下载胃癌以及癌旁组织的RNA-seq数据,对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最终得到胃癌中差异表达的剪接因子。从中挑选出SRSF10研究其对胃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利用RNA干扰技术构建SRSF10敲低的胃癌细胞,同时采用MTS、Transwell以及细胞划痕方法研究敲低SRSF10后对胃癌细胞表型的影响。结果胃癌中差异表达的剪接因子有48个,其中表达上调35个,表达下调13个。挑选表达上调的剪接因子SRSF10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SRSF10敲低后的胃癌细胞与正常胃癌细胞相比增殖减慢,迁移能力降低,划痕愈合能力下降。结论胃癌患者中存在较多有表达差异的剪接因子,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剪接因子SRSF10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 剪接因子 富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家族中的剪接因子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肺鳞癌预后风险模型及中药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逸爽 刘雪静 +3 位作者 洪紫谦 田亚萍 郑璇 孙国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4-69,I0014-I0018,共11页
目的 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和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筛选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USC)预后相关基因,建立早期预后风险模型,探讨LUSC的发病机制,预测治疗... 目的 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和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筛选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USC)预后相关基因,建立早期预后风险模型,探讨LUSC的发病机制,预测治疗LUSC的潜在中药。方法 使用计数数据差异分析的DESeq2包(DESeq2 package for differential analysis of count data, DESeq2)来筛选TCGA和GEO数据中的差异基因,使用单因素Cox、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预后风险模型,按照风险评分中位值将肺鳞癌患者分为高低风险两组进行风险模型与生存预后、临床Ⅰ期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分析,将核心基因与医学本体信息检索平台相互映射,筛选治疗LUSC的中药,并对筛选出的基因进行细胞系验证。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最终得到8个候选基因[1个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GS1-124K5.4;7个蛋白:CWC25(CWC25剪接体相关蛋白同源物,CWC25 spliceosome-associated protein homolog),EEPD1(核酸内切酶/外切核酸酶/磷酸酶家族结构域1,endonuclease/exonuclease/phosphatase family domain containing),TTCC7(微管蛋白酪氨酸连接酶样家族成员7, tubulin tyrosine ligase-like family member 7),IFT88 (鞭毛运输蛋白88, Intraflagellar transport 88),LMF2(脂肪酶成熟因子2重组蛋白,Recombinant lipase maturation factor 2),SPECC1(具有calponin同源性和螺旋结构域1的精子抗原,Sperm antigen with calponin homology and coiled-coil domains 1),EVR3-1(编码细胞质核糖体蛋白)],按照此模型的风险评分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后,此模型可作为预后、临床Ⅰ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风险模型,其生物作用主要富集在AMPK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癌症信号通路等。筛选治疗LUSC的潜在中药有黄芩、黄柏、肉豆蔻、红豆杉、虎杖、石竹、前胡、补骨脂、秦皮等。并且发现此模型中的蛋白在大部分LUSC细胞系中低表达。结论 研究建立的预后风险模型对预测临床I期LUSC患者的预后和LUSC患者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并促进了对LUSC发病机制的理解,为LUSC的新药研发提供了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lncRNA 基因 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 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膀胱癌临床预后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遒 蔡良良 梁景岩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6,共8页
目的:筛选膀胱癌预后相关基因,建立膀胱癌预后评分模型。方法:通过UCSC Xena平台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基因型和基因表达量关联数据库(GTEx)中406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和膀胱癌组织RNA测序数据,以及28名健康对照者正常膀... 目的:筛选膀胱癌预后相关基因,建立膀胱癌预后评分模型。方法:通过UCSC Xena平台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基因型和基因表达量关联数据库(GTEx)中406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和膀胱癌组织RNA测序数据,以及28名健康对照者正常膀胱组织RNA测序数据。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单因素Cox回归分析、LASSO回归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膀胱癌预后相关基因并建立预后模型,结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分析得到膀胱癌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共2308个。WGCNA拟合得到6个基因模块,筛选出对膀胱癌预后有显著作用的基因829个。运用单因素Cox回归与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24个与膀胱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基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训练集数据得到9个作为独立预测因子的基因,分别是ADCY9、MAFG_DT、EMP1、CAST、PCOLCE2、LTBP1、CSPG4、NXPH4、SLC1A6,以此建立膀胱癌患者预后预测模型。训练集中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3年存活率分别为31.814%和59.821%,测试集中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3年存活率分别为32.745%和68.932%,模型预测训练集和测试集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在0.7以上。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对膀胱癌高风险和低风险人群的生存情况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预后 转录组学 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 基因型和基因表达量关联数据库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