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rc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谢捷 龚兴国 曾冬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119-1124,共6页
Src is a non-receptor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activated by a number of extracellular signal moleculars. It is recruited to peripheral sites through myristoylation and the SH3 domain. Src initiates intracellular signal... Src is a non-receptor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activated by a number of extracellular signal moleculars. It is recruited to peripheral sites through myristoylation and the SH3 domain. Src initiates intracellular signal trandsduction pathways that influence cell adhesion, migration, growth, differentiation and survival though catalytic domain. Src is normally maintained in an inactive conformation because of carboxy terminal Src kinase, but can be activated transiently during cellular events such as mitosis or constitutively by abnormal events such as mutation and some cancers. In additions, c-Src protein is found to be highly activated and the Src gene is frequently over-expressed in many cancer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Src activation/over-expression and cancer progression appears to be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基因蛋白质c—src 粘着斑激酶 细胞运动 细胞存活 信号转导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U0126对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宋雪松 李国华 +2 位作者 佟丹梅 曹君利 杜宝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6-348,364,共4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U 0 12 6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 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中采用von Frey纤维丝和热痛刺激仪测定大鼠机械性缩爪潜伏期和热痛缩爪潜伏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U 0 12 6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 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中采用von Frey纤维丝和热痛刺激仪测定大鼠机械性缩爪潜伏期和热痛缩爪潜伏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 fos表达的变化。结果:CCI大鼠同侧脊髓背角浅层内Fos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鞘内应用U 0 12 6能够明显减少背角神经元中Fos表达,同时伴有大鼠痛行为的改善。结论:细胞外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在脊髓背角浅层的激活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与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酶类 神经痛 痛觉过敏 脊髓 基因蛋白质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抑素对裸鼠乳腺癌细胞Bcl-2、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勇 余昌俊 宋海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通过内皮抑素对裸鼠乳腺癌细胞Bcl-2、Bax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探讨内皮抑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乳腺癌裸鼠模型。接种乳腺癌细胞悬液后第1周于种植部位皮下注射内皮抑素,隔天1次,共用7周。第8周颈椎脱位处死裸鼠,完整剥离肿... 目的通过内皮抑素对裸鼠乳腺癌细胞Bcl-2、Bax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探讨内皮抑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乳腺癌裸鼠模型。接种乳腺癌细胞悬液后第1周于种植部位皮下注射内皮抑素,隔天1次,共用7周。第8周颈椎脱位处死裸鼠,完整剥离肿瘤,检测肿瘤细胞Bcl-2表达、Bax表达。结果对照组、治疗Ⅰ组、治疗Ⅱ组肿瘤细胞的Bcl-2表达度分别为(0.90±0.10)、(0.70±0.21)、(0.41±0.09),以上各项数据,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Bax表达度分别为(0.51±0.10)、(0.53±0.10)、(0.55±0.09),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以上数据看出内皮抑素下调裸鼠乳腺癌细胞Bcl-2表达,对Bax表达无影响,从而改变凋亡调节蛋白Bcl-2、Bax在肿瘤细胞的比例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结论内皮抑素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是下调肿瘤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类/药理学 小鼠 乳腺肿瘤 基因蛋白质c—bcl-2 基因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研究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对角质形成细胞Ki67、c-Myc及Bcl-xL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尹国华 范星 +1 位作者 张开明 李新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50-1151,1157,共3页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T淋巴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免疫组化法检测T细胞对角质形成细胞Ki67、c-Myc及Bcl-xL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受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作用的角质...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T淋巴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免疫组化法检测T细胞对角质形成细胞Ki67、c-Myc及Bcl-xL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受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作用的角质形成细胞Ki67、c-Myc及Bcl-xL蛋白表达与自然增殖组及正常人T细胞作用组相比显著增强;受正常人T细胞作用后角质形成细胞Ki67、c-Myc及Bcl-xL蛋白表达与自然增殖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具有特殊的活性,可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动力学发生改变,这一效应可能与影响c-Myc及Bcl-xL等增殖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T淋巴细胞 蛋白质Ki67 基因蛋白质c—Myc 蛋白质Bcl—x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s反义寡核苷酸对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瀚旻 熊英 +2 位作者 袁粒星 李谧 罗春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227-1230,共4页
目的 :探讨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B链 (PDGF -B)的基因水平阻断对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给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VSMC)分别施加不同剂量的c -sis癌基因反义寡核苷酸 (ASON) ,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法观察细胞不同时相的增... 目的 :探讨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B链 (PDGF -B)的基因水平阻断对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给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VSMC)分别施加不同剂量的c -sis癌基因反义寡核苷酸 (ASON) ,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法观察细胞不同时相的增殖曲线 ;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干预条件下VSMC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中、大浓度ASON对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在中浓度的ASON作用下 ,加入PDGF -BB能促进VSMC的增殖。ASON干预前后 ,VSMC增殖周期中各期细胞构成发生显著的变化 ,以G0 +G1期细胞增多、S +G2 +M期细胞减少为特征。各组的G0 +G1期细胞均显著多于对照组 (P <0 0 5 )。小剂量与中剂量、中剂量与大剂量间G0 +G1期细胞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大剂量ASON能明显抑制肺VSMC的增殖 ,可使G0 +G1期细胞数明显增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蛋白质c—sis 寡核苷酸类 反义 平滑 血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yc在小鼠同步化毛囊周期中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宁 杨恬 +3 位作者 李进 雷明星 石家仲 连小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明转录因子c-Myc在同步化之后的小鼠毛囊周期中表达的规律及可能意义。方法通过经典的松蜡合剂脱毛法使小鼠背皮毛囊周期同步化,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检测c-Myc在毛囊周期不同时相点(拔毛后5、10、16、20、... 目的探明转录因子c-Myc在同步化之后的小鼠毛囊周期中表达的规律及可能意义。方法通过经典的松蜡合剂脱毛法使小鼠背皮毛囊周期同步化,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检测c-Myc在毛囊周期不同时相点(拔毛后5、10、16、20、25d)表达的强弱变化及分布规律。结果在所有5个时相点的皮肤中c-Myc都存在不同强度的表达,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呈现出一致的规律,即生长期中期(10d)、晚期(16d)和退化期(20d)表达较强,生长期早期(5d)和静止期(25d)表达较弱。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Myc表达在生长期主要分布于毛囊内根鞘与毛母质,在退化期主要分布于残存的内根鞘,在静止期毛囊中没有表达。结论c-Myc的表达存在于生长期的内根鞘、毛母质和退化期残留的内根鞘。c-Myc可能在毛囊角质形成细胞的终末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蛋白质c—myc 毛囊 周期性 同步化 内根鞘 毛母质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植入5-Fu缓释剂对大肠癌的治疗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弋 万圣云 +2 位作者 郭爱军 王光升 王瑞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前直肠黏膜植入5-Fu缓释剂(5-FuSR)后,药代动力学、毒副作用、肿瘤细胞凋亡和增殖及其调控基因的变化。方法将25例大肠癌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两组均在手术前后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观察癌组织病理...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前直肠黏膜植入5-Fu缓释剂(5-FuSR)后,药代动力学、毒副作用、肿瘤细胞凋亡和增殖及其调控基因的变化。方法将25例大肠癌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两组均在手术前后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观察癌组织病理形态和识别凋亡癌细胞,SP免疫组化法检查给药前、手术后肿瘤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p53及Bcl-2基因表达状况。结果Ⅰ组用药后24、48、72h外周5-Fu血药浓度维持较稳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72h时门静脉血浓度显著大于外周血(P=0·013);癌组织浓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Ⅰ组术后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术前(P<0·001);术后癌细胞的增殖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术后较术前显著下调(P=0·03);p53基因突变与非突变者,二者术后Bcl-2表达均较术前下调。结论直肠黏膜下植入抗肿瘤药是术前区域性化疗的最佳途径;5-FuSR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满意,大肠癌细胞凋亡增加,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明显下调,并且对p53基因突变者亦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投药和剂量 结直肠肿瘤/药物疗法 蛋白质P53 基因蛋白质c—bcl-2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c-Met短发夹结构重组腺相关病毒的包装及滴度测定
8
作者 赵慧 路英丽 +1 位作者 王凯忠 王忠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47-951,共5页
目的:包装带有人U6启动子及c-Met短发夹环的重组腺相关病毒,为抑制c-Met的表达及进行肿瘤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方法将带有c-Met短发夹结构的片段构建至人U6启动子下游,将U6shMet构建至腺相关病毒载体质粒pSNAV中,将pSNAVU... 目的:包装带有人U6启动子及c-Met短发夹环的重组腺相关病毒,为抑制c-Met的表达及进行肿瘤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方法将带有c-Met短发夹结构的片段构建至人U6启动子下游,将U6shMet构建至腺相关病毒载体质粒pSNAV中,将pSNAVUshMet转染BHK细胞,经G418筛选后加辅毒rHSV1-repcap包装成携带U6shMet的重组腺相关病毒。SDS-PAGE电泳分析病毒纯度,斑点杂交测定病毒滴度。结果:获得了2段带有c-Met短发夹结构的片段U6shMet1和U6shMet2,成功包装了2个带有U6shMet序列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UshMet1和rAAVUshMet2,纯化后的病毒电泳分析条带清晰、杂带少,病毒滴度均为4×1012mg.L-1。结论:成功构建了带有U6shMet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UshMet,病毒纯度好、滴度高,为抑制c-Met的表达及进行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运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蛋白质c—met 腺相关病毒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前脑结构FOS蛋白表达与惊厥类型的关系
9
作者 傅玉 赵丛海 +2 位作者 王金兰 房向阳 田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 :探讨部分性癫痫和全身性癫痫发作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建立局限性、全身性惊厥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惊厥组大鼠前脑结构内 FOS蛋白表达量及分布状况。结果 :无惊厥对照组大鼠仅于皮层偶见 FOS阳性细胞 ,局限性... 目的 :探讨部分性癫痫和全身性癫痫发作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建立局限性、全身性惊厥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惊厥组大鼠前脑结构内 FOS蛋白表达量及分布状况。结果 :无惊厥对照组大鼠仅于皮层偶见 FOS阳性细胞 ,局限性惊厥组大鼠皮层、尾状核、杏仁核和丘脑见大量 FOS阳性细胞表达 ,全身性惊厥组大鼠海马、皮层和丘脑见 FOS阳性细胞大量表达。结论 :局限性惊厥是由整个皮层高度兴奋机制实现 ;全身性惊厥泛化部位为齿状回 -海马 ,皮层的兴奋是继发于海马结构。全身性惊厥与局限性惊厥是两种类型的惊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基因蛋白质c—fos类 前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G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祝燕军 钱立勇 黄燕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3025-3027,共3页
目的对67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s)患者(病例组)及39例非GISTs患者(对照组)的肿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比较GISTs患者DOG1蛋白和CD117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DOG1蛋白在GIST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OG1蛋白和CD117蛋白在病... 目的对67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s)患者(病例组)及39例非GISTs患者(对照组)的肿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比较GISTs患者DOG1蛋白和CD117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DOG1蛋白在GIST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OG1蛋白和CD117蛋白在病例组及DOG1蛋白在对照组的表达情况,分析DOG1蛋白和CD117蛋白表达与GISTs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中3例患者DOG1蛋白呈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69%(3/39);病例组中64例患者DOG1蛋白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5.52%(64/67),两组DOG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029,P<0.01)。GISTs患者DOG1蛋白阳性表达率(95.52%)高于CD117蛋白阳性表达率(92.54%,62/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17,P>0.05);在CD117蛋白表达阴性的5例患者中,DOG1蛋白均呈阳性表达。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及危险度的GISTs患者DOG1蛋白及CD117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OG1蛋白是一种新的较敏感和特异的GISTs标记物,在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与CD117蛋白联合应用可起到有效的互补作用,可提高GISTs的诊断率,且检测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DOG1蛋白 基因蛋白质c—ki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R-α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松 陈丽荣 +4 位作者 王海军 罗月球 朱永良 程水珍 周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胃肠道间质瘤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的表达情况,探讨PDGFR-α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了119例胃肠道间质瘤中的PDGFR-α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非胃肠... 目的:通过检测胃肠道间质瘤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的表达情况,探讨PDGFR-α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了119例胃肠道间质瘤中的PDGFR-α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非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胃肠道间质瘤中PDGFR-α的阳性表达率为65.5%(78/119),其中,极低危险性、低度危险性、中度危险性和高度危险性的阳性率分别为52.9%(9/17)、71.0%(22/31)、67.9%(19/28)和65.1%(28/43),但各组之间PDGFR-α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间质瘤和非胃肠道间质瘤PDGFR-α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GFR-α联合CD117应用于胃肠道间质瘤的检测,特别是对一些CD117表达阴性的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其不能作为胃肠道间质瘤分化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蛋白质c—kit 胃肠道间质肿瘤/病理学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致毒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傅文宇 徐立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42-346,共5页
微囊藻毒素是一种单环七肽毒素,主要由微囊藻产生。近年来有许多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能诱导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的改变,并发现凋亡相关蛋白Bcl-2蛋白家族和P53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肽类 环/毒性 细胞凋亡 蛋白质P53 基因蛋白质c—bcl-2 微囊藻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伴抑郁症与外周血干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钟海兰 卢新政 +2 位作者 孙海 潘信明 白金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771-2775,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抑郁症与外周血干细胞因子(SCF)及其受体(c-kit)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2—12月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病区、内科与神经精神科门诊初诊的高血压患者147例,其中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77例为试验组,高血压不伴抑...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抑郁症与外周血干细胞因子(SCF)及其受体(c-kit)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2—12月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病区、内科与神经精神科门诊初诊的高血压患者147例,其中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77例为试验组,高血压不伴抑郁症患者70例为对照组。从试验组中抽取37例患者进行12周抗抑郁治疗,为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SCF、c-kit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内皮素1及白介素(IL)6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伴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SCF〔(848±22)、(917±32)ng/L〕、c-kit〔(11.9±3.7)、(13.1±4.1)μg/L〕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皮素1〔(165±21)、(151±17)ng/L〕、IL-6〔(97.3±12.1)、(86.2±9.8)ng/L〕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CF〔(873±25)、(852±19)ng/L〕、c-kit〔(12.7±3.1)、(11.4±3.5)μg/L〕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皮素1〔(140±15)、(166±20)ng/L〕、IL-6〔(46.5±9.7)、(97.9±11.4)ng/L〕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SCF(OR=24.779,P=0.002),低c-kit(OR=79.998,P=0.001),高内皮素1(OR=27.688,P=0.013)和高IL-6(OR=198.343,P<0.001)是高血压伴抑郁症的影响因素。结论高血压伴有抑郁症患者外周血中SCF、c-kit表达水平较单纯高血压患者低,外周血中低SCF、c-kit与高血压伴抑郁症相关;抗抑郁治疗可使外周血中SCF、c-kit表达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高血压 干细胞因子 基因蛋白质c—k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