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鳞状细胞癌在多形性腺瘤中1例
1
作者 魏小乐 李长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3-555,共3页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arcinoma ex pleomorphic adenoma,CXPA)是源于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的恶性变,其中伴有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的CXPA罕见,主要发生于颌下腺及腮腺,诊断依据是瘤组织中同时存在SCC和P...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arcinoma ex pleomorphic adenoma,CXPA)是源于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的恶性变,其中伴有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的CXPA罕见,主要发生于颌下腺及腮腺,诊断依据是瘤组织中同时存在SCC和PA成分,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检测可协助诊断,同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病史并对肿瘤充分取材。本文结合文献报道1例52岁男性患者的SCC-CXPA,以期为SCC-CXPA的病理诊断、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鳞状细胞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clin 1与LC3蛋白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腮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冉 李磊 +2 位作者 刘江 杨国海 姚雅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吞噬相关基因Beclin 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3,LC3)表达和腮腺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所用组织取自本院2001-2009年手术标本,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20例正常腮腺组织,37... 目的探讨自体吞噬相关基因Beclin 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3,LC3)表达和腮腺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所用组织取自本院2001-2009年手术标本,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20例正常腮腺组织,37例腮腺多形性腺瘤,41例癌在多形性腺瘤中Beclin 1和LC3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Beclin 1、LC3在正常腮腺组织表达为(1.045±0.002)、(0.779±0.047),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表达下降[(0.419±0.051)、(0.243±0.023),P<0.05],在癌在多形性腺瘤中二者阳性表达显著下降[(0.173±0.008)、(0.051±0.010),P<0.05]。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与Beclin 1的表达间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侵袭性,不同淋巴结转移组与LC3的表达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Beclin 1和LC3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癌在多形性腺瘤中表达下调,自体吞噬功能改变可能在腮腺肿瘤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腺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自体吞噬 BECLIN 1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下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1例
3
作者 罗春媛 张强 +2 位作者 陈林林 王予江 谭伟兵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8-419,共2页
发生于舌下腺的癌在多形性腺瘤中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舌下腺的腺样囊性癌在多形性腺瘤的病例。
关键词 舌下腺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恶性多形性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16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胡宇华 李江 +1 位作者 李蕾 傅涵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分析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MPA)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经病理复片诊断为MPA的161例临床病理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1例MPA中,152例为原发性肿瘤、7例为局部复发性肿瘤、2例为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灶。... 目的分析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MPA)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经病理复片诊断为MPA的161例临床病理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1例MPA中,152例为原发性肿瘤、7例为局部复发性肿瘤、2例为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灶。152例原发MPA中发生于腮腺85例、腭部39例、颌下腺21例、颊部3例、唇部2例、磨牙后区1例、上颌骨1例;男性95例,女性57例,男女比为1.7∶1;发病年龄为27~92岁,平均59岁。恶性成分的组织学类型包括肌上皮癌62例、非特异性腺癌59例、腺样囊性癌8例、黏液表皮样癌7例、导管癌3例、腺鳞癌3例、上皮-肌上皮癌3例、癌肉瘤3例、未分化癌2例、腺泡细胞癌1例、黏液腺癌1例。组织学高、中、低度恶性的分别为45、69、38例。同一肿瘤中恶性成分≤50%的为21例,>50%的为131例。侵袭性、微侵袭性、非侵袭性癌分别为106、10、33例。侵袭性癌、组织学分级与肿瘤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值均<0.01)。结论MPA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好发于腮腺;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渐大性肿块,以近期生长迅速为特征;组织学表现为常同时具有良性多形性腺瘤成分和恶性肿瘤成分,侵袭性癌多见,恶性成分常多于良性成分,恶性成分以肌上皮癌和非特异性腺癌为多见;侵袭性癌、组织学分级高度恶性者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 恶性多形性腺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