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黑猪瘦肉系选育进展初报 被引量:3
1
作者 胡成波 栾华东 +2 位作者 毛德明 周明君 王爱清 《养猪》 2004年第4期21-24,共4页
辽宁黑猪两次导入杜洛克血缘,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进行辽宁黑猪瘦肉系选育,历时3年完成了0~2世代的选育。选育群种猪活重达90kg的日龄为143天,料重比为2.96;胴体瘦肉率为63.09%,肌内脂肪含量为4.11%,肉质良好;母猪产仔数为12.80头,35... 辽宁黑猪两次导入杜洛克血缘,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进行辽宁黑猪瘦肉系选育,历时3年完成了0~2世代的选育。选育群种猪活重达90kg的日龄为143天,料重比为2.96;胴体瘦肉率为63.09%,肌内脂肪含量为4.11%,肉质良好;母猪产仔数为12.80头,35日龄断奶窝重为124.61kg,全面达到了预期技术经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黑猪 瘦肉系 选育 肉质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份分析在金华猪瘦肉系母猪选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项云 《湖北畜牧兽医》 1995年第4期12-12,30,共2页
经对33头金华猪瘦肉系母猪分16个性状进行了主成份分析,结果可得出外血含量、毛色、繁殖性能、生长速度及体型共12个主成份,并为以后各世代选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主成份分析 金华猪 瘦肉系 选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华猪瘦肉系与外来猪杂交商品猪的胴体肉质性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项云 胡旭进 +2 位作者 杜喜忠 楼芳芳 章啸君 《浙江畜牧兽医》 2012年第4期1-4,共4页
随机选择金华猪瘦肉系9头、长金猪6头、大金猪5头和杜金猪5头等4组肥育猪共25头进行胴体肉质性状测定,建立数学模型,对多个肉质性状进行最小二乘均数比较。结果表明,金华猪瘦肉系系水率高于其它3组(P<0.05),4组眼肌和腿肌的pH值和导... 随机选择金华猪瘦肉系9头、长金猪6头、大金猪5头和杜金猪5头等4组肥育猪共25头进行胴体肉质性状测定,建立数学模型,对多个肉质性状进行最小二乘均数比较。结果表明,金华猪瘦肉系系水率高于其它3组(P<0.05),4组眼肌和腿肌的pH值和导电率均在正常范围内,大金猪的肉质亮度低于其它3组(P<0.01),金华猪瘦肉系的肉质红度(7.09)大于长金猪(5.49)(P<0.05),杜金猪(0,38)和大金猪(0.86)(P<0.01)。大金猪的肉质黄度(42.6)低于其它3组(P<0.01)。杜金猪的肉质饱和度(12.12)大于金华猪及大金猪(P<0.05)和长金猪(P<0.01)。金华猪瘦肉系的肉色指标最好,其它3组的肉色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质性状 金华猪瘦肉系 杂交商品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BLUP法测定黑花猪瘦肉系产仔数育种值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吕耀忠 闻殿英 +4 位作者 刘志武 郭英权 张宝荣 梁永会 周树山 《黑龙江畜牧科技》 1990年第2期31-33,共3页
最优线性无偏预测(BLUP)法自C·R·Henderson 于1973年对该法的理论和应用作系统阐述以来已被国外广泛用于种公牛的评定。在我国,已开始用于乳牛、肉牛和绵羊的遗传评价。在猪的领域中,Ronmingen(1979)进行了理论上的讨论,Kenne... 最优线性无偏预测(BLUP)法自C·R·Henderson 于1973年对该法的理论和应用作系统阐述以来已被国外广泛用于种公牛的评定。在我国,已开始用于乳牛、肉牛和绵羊的遗传评价。在猪的领域中,Ronmingen(1979)进行了理论上的讨论,Kennedy(1982)用此法对猪的生长速度和背膘厚度进行了遗传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花猪 瘦肉系 产仔数 育种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白猪瘦肉系繁殖性状杂种优势率的研究
5
作者 杨玉立 闫平 《养猪》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0-31,共2页
60~80年代,我国一些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及养猪生产单位,曾对哈白猪杂交肥育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的优势率进行了测定,哈白猪与民猪正反杂交日增重与饲料利用率的优势率分别为13.8%~23.4%和6.8%~7.2%;与黑... 60~80年代,我国一些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及养猪生产单位,曾对哈白猪杂交肥育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的优势率进行了测定,哈白猪与民猪正反杂交日增重与饲料利用率的优势率分别为13.8%~23.4%和6.8%~7.2%;与黑花猪分别为12%~13%和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白猪 瘦肉系 繁殖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种指数在选育黑花猪瘦肉系的应用
6
作者 闻殿英 刘志武 +4 位作者 郭英全 吕跃忠 张宝荣 周树山 梁永会 《黑龙江畜牧科技》 1990年第2期39-41,共3页
利用综合选种指数对畜禽进行选育,在国外从40年代已开始应用,我国在畜禽选种上的应用也有近20年的历史。尤其是近些年来应用的比较广泛和深入,对畜禽品质的改良和性能的提高,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收到明显的效果。从1986年开始。
关键词 黑花猪 选育 指数 瘦肉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肉型猪“大汉梅”母本系基础群的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焦福林 贺东昌 +3 位作者 李文刚 米文正 吴志娟 李骅 《中国畜禽种业》 2008年第17期10-13,共4页
分别选用了梅山猪和太原花猪作为第一母本,汉普夏、大白、长白和杜洛克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对五个二元和九个三元杂交组合的繁殖性能,生长性能的测定和筛选,最终确定"大汉梅"组合为瘦肉型猪母本系培育的基础猪源。瘦肉型猪&qu... 分别选用了梅山猪和太原花猪作为第一母本,汉普夏、大白、长白和杜洛克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对五个二元和九个三元杂交组合的繁殖性能,生长性能的测定和筛选,最终确定"大汉梅"组合为瘦肉型猪母本系培育的基础猪源。瘦肉型猪"大汉梅"母本系基础群含4个不同血液的公猪8头,母猪40头,含梅山猪血液不少于25%,平均近交系数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肉型猪母本 大汉梅 基础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系氟烷敏感性检测
8
作者 邓昌彦 范春国 +3 位作者 蒋思文 倪德斌 颜元喜 汪绍南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S1期10-11,9,共3页
采用英国产Fluotec型半封闭式氟烷麻醉仪,对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系196头仔猪进行氟烷测验(其中公45、母151),结果2头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1.03%。公母猪间对氟烷的耐受性差异不显著(P>0.05),个体间... 采用英国产Fluotec型半封闭式氟烷麻醉仪,对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系196头仔猪进行氟烷测验(其中公45、母151),结果2头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1.03%。公母猪间对氟烷的耐受性差异不显著(P>0.05),个体间氟烷耐受性的差异颇大。选择36头氟烷阴性猪进行肥育测定至90kg屠宰和肉质评定,各肉质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瘦肉猪新品DⅣ 氟烷测定 阳性反应 阴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瘦肉猪DIV系人工授精对比试验
9
作者 黄国杰 银少华 +12 位作者 黄校春 欧盛绘 翁梅悦 黎益图 莫荣艳 王鼎民 黎宏嘉 何涛 覃磊 覃山 莫唯呈 黄靖斌 俸运芬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第4期63-65,共3页
为了探讨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IV系优良猪更好的人工授精方法,提高窝均产仔猪数。选择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IV系经产第三胎母猪为试验对象,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判断首次人工授精输精适宜时间,保证相同的饲养管理、相同的免疫注射、相同的配种... 为了探讨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IV系优良猪更好的人工授精方法,提高窝均产仔猪数。选择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IV系经产第三胎母猪为试验对象,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判断首次人工授精输精适宜时间,保证相同的饲养管理、相同的免疫注射、相同的配种员、相同的人工授精输精方法和次数,6个月后统计各处理组的出生窝数、出生均重、产仔总数、窝均产仔数、活仔总数、死胎数、28d断奶均重等指标。结果显示,采用母猪排卵测定仪测定经产母猪排卵时间从而确定首次人工授精输精适宜时间,能有效提高经产母猪的窝均产仔数和窝均产活仔数,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即应用母猪排卵测定仪测定比配种员判断经产母猪排卵时间有利于提高经产母猪人工授精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瘦肉猪新品DIV 母猪排卵测定仪 配种员判断 人工授精 经产母猪 首次输精适宜时间 排卵时间 产仔数 产活仔数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和中等生长速度猪种的日粮维生素B需求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力 T. S. Stahly N. H. Williams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09年第4期5-9,共5页
本研究利用来自2个猪品系的10组(每组5头同窝仔猪)试验猪,测定5种B族维生素(核黄素、烟酸、泛酸、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日粮水平对体重9~28kg的高和中等瘦肉系仔猪生长的影响。所有试验仔猪均采用单只圈养,并进行早期隔离断奶,以便能够... 本研究利用来自2个猪品系的10组(每组5头同窝仔猪)试验猪,测定5种B族维生素(核黄素、烟酸、泛酸、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日粮水平对体重9~28kg的高和中等瘦肉系仔猪生长的影响。所有试验仔猪均采用单只圈养,并进行早期隔离断奶,以便能够使其发挥出瘦肉生长潜力。基因日粮所提供的5种测试维生素生物的总体和估测生物可利用率分别相当于体重5~10kg仔猪的NRC(1998)估测需求量的100%和70%。当体重为9±0.9kg时,给每窝内的各头仔猪分别喂给添加了生物可利用率相当于NRC(1998)需求量的0%、100%、200%、300%或400%的5种测试维生素的基础日粮。结果表明,与中等瘦肉系猪相比,高瘦肉系猪消耗的饲料少(P<0.05)、体重增长快(P<0.02)和饲料利用率高(P<0.01)。当日粮B族维生素添加水平提高时,两个瘦肉品系的试验猪生长速度和生长效率均得到提高(P<0.01)。然而,高瘦肉系试验猪获得最佳增重/耗料比所需的日粮B族维生素水平(为NRC需求量的470%以上)显著高于中等瘦肉率试验猪(270%)(P<0.03)。根据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现代猪种对5种B族维生素中的1种或多种维生素的需求量要高于目前NRC(1998)的估测值,尤其是高瘦肉系的猪种。对这些维生素较高的需求与较高的日粮能量摄入量或较高的机体能量沉积量无关,但很可能是由于主要的代谢通路发生改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维生素 瘦肉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