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9篇文章
< 1 2 1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膜肿瘤血管瘤病1例
1
作者 高博聪 袁涛 +1 位作者 娄蕾 全冠民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8-369,共2页
病例女,49岁。因胸闷气短就诊,查体无异常。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平扫:右额叶一类椭圆形等密度肿物,大小约1.6 cm×2.3 cm×2.1 cm,病变内及边缘见多发点状及条形钙化影,边界清晰,周围可见片状低密度影(图1)。头颅MRI... 病例女,49岁。因胸闷气短就诊,查体无异常。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平扫:右额叶一类椭圆形等密度肿物,大小约1.6 cm×2.3 cm×2.1 cm,病变内及边缘见多发点状及条形钙化影,边界清晰,周围可见片状低密度影(图1)。头颅MRI:上述肿物为T1WI低、等信号(图2a);T2WI高、等混杂信号,内可见T2WI短条形低信号(图2b红箭);FLAIR上为脑回状高信号(图2c红箭);肿物周围可见片状T1WI低、T2WI高、FLAIR低信号;增强扫描:肿物明显及均匀强化,灶周T1WI低信号区无强化(图2d);DWI显示肿物大部分为等信号,内部少量低信号(图2e),相应区域ADC图分别为高及等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脑膜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PTEN基因对胶质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卢旺盛 周晓平 +6 位作者 沈茜 王建军 岳志健 洪波 魏梁锋 曹依群 林富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6-448,共3页
目的 :探讨 PTEN 对人脑胶质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方法 :用含 PTE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 PTEN,体外转染人胶质瘤细胞 U87,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其表达 ,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检测其对血管生成的作用 ,体内实验检测腺病... 目的 :探讨 PTEN 对人脑胶质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方法 :用含 PTE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 PTEN,体外转染人胶质瘤细胞 U87,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其表达 ,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检测其对血管生成的作用 ,体内实验检测腺病毒对肿瘤体积的影响 ,同时以免疫组化法检测 因子相关抗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2 )的表达 ,并与U87组 (不予任何处理 )和 Ad X- gal转染组相比较。结果 :U87转染 Ad PTEN腺病毒后 PTEN表达上调 ,U87组的血管指数、体内肿瘤体积、 因子相关抗原和 MMP- 2的表达病理指数均显著多于 Ad X- gal和 Ad PTEN组 (P<0 .0 5 ,P<0 .0 1 )。结论 :PTEN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并抑制体内肿瘤的生长。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介导 PTEN基因 胶质瘤血管生成 生长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培养 被引量:8
3
作者 洪莉 肖现民 +2 位作者 盛民立 韩承新 姜雅梅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65-66,69,共3页
血管内皮细胞(VEC)体外培养是研究血管形成的重要手段,通常采用大血管内膜或组织中微血管进行VEC培养,但技术要求高,培养不易存活或传代。为提供更理想的血管生成的体外模型,我们选择增生期血管瘤按组织块法培养VEC,并... 血管内皮细胞(VEC)体外培养是研究血管形成的重要手段,通常采用大血管内膜或组织中微血管进行VEC培养,但技术要求高,培养不易存活或传代。为提供更理想的血管生成的体外模型,我们选择增生期血管瘤按组织块法培养VEC,并改良培养液配方。材料和方法标本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增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血管畸形时所致不良反应与防治 被引量:9
4
作者 何腾霞 徐佑兰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10期784-785,共2页
目的 :观察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血管畸形时所致不良反应 ,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用平阳霉素或平阳霉素联合其他方法治疗血管瘤血管畸形 467例 ,在治疗前后作血常规及X线胸片检查 ,治疗期间观察并防治局部及全身反应。结果 ... 目的 :观察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血管畸形时所致不良反应 ,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用平阳霉素或平阳霉素联合其他方法治疗血管瘤血管畸形 467例 ,在治疗前后作血常规及X线胸片检查 ,治疗期间观察并防治局部及全身反应。结果 :发生可逆性不良反应 46例 (9.8% ) ,主要为发热、局部溃疡、恶心呕吐、变态反应 ,经对症处理均治愈 ;不可逆性不良反应 8例 (1.7% ) ,主要是间质性肺炎、张口受限、局部组织凹陷、色素沉着 ,可能与局部用药剂量有关 ,应停止用药。结论 :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血管畸形可发生可逆性和不可逆性不良反应 ,可逆性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无关 ,可作对症处理 ;不可逆性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有关 ,应停止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霉素 血管 血管畸形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FP-ING4抑制裸鼠皮下人U87移植瘤生长及肿瘤血管生成 被引量:1
5
作者 邓跃飞 赵义营 +1 位作者 雷炳喜 牛江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pEGFP-ING4对裸鼠体内人U87细胞移植瘤生长及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成功构建的18只人U87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pEGFP-ING4和pEGFP-C2转染组及PBS空白对照组3组,测量各组肿瘤的体积变化,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瘤... 目的探讨pEGFP-ING4对裸鼠体内人U87细胞移植瘤生长及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成功构建的18只人U87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pEGFP-ING4和pEGFP-C2转染组及PBS空白对照组3组,测量各组肿瘤的体积变化,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瘤体内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荧光显微镜下pEGFP-ING4组和pEGFP-C2组均观察到GFP表达,接种后第21d、28d、35d各组皮下肿瘤体积(mm3)为:PBS组(201.8±19.3,418.9±26.4,622.1±51.3),pEGFP-C2组(197.6±18.9,398.4±20.4,593.7±48.7),pEGFP-ING4组(138.9±8.4,198.7±21.5,293.2±31.6),肿瘤接种后在同一时间点内,pEGFP-ING4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另外两组(P<0.05);MVD检测(个/mm2):PBS组(15.83±0.98),pEGFP-C2组(15.83±1.62),pEGFP-ING4组(4.17±1.17),与另外两组比较,pEGFP-ING4组MVD明显降低(P<0.01)。结论 ING4基因能够明显抑制人U87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胶质瘤血管的生成可能是其抗肿瘤的重要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制基因4血管生成成模型胶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恩 刘铭 彭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甲基化敏感性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法(MS-HRM),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KDR基因启动子区域在不同时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初步探讨基因甲基化在血管瘤形成、增生、退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目的通过建立甲基化敏感性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法(MS-HRM),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KDR基因启动子区域在不同时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初步探讨基因甲基化在血管瘤形成、增生、退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不同时期血管瘤石蜡标本48例、血管畸形石蜡标本15例、正常包皮皮肤组织标本8例,分别提取DNA,经亚硫酸氢盐甲基化修饰、纯化、回收DNA,然后用甲基化敏感性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法(MS-HRM),定量检测不同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甲基化水平。结果48例血管瘤标本共检出32例不同程度KDR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66.67%),其中24例增殖期血管瘤标本中检出21例(87.50%)不同程度甲基化,24例消退期血管瘤标本中检出11例(45.83%)不同程度甲基化,增殖期血管瘤与消退期血管瘤标本中KDR的甲基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75,P〈0.05);15例血管畸形标本中仅检出甲基化程度为0-25%者2例(13.33%),8例正常包皮皮肤组织中检测到1例甲基化0-5%(12.50%)。与血管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sher’确切概率法)。结论血管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基因启动子序列CpG岛存在异常甲基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与血管瘤增生、退化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与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相关性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与生存结局分析
7
作者 徐立新 刘玄石 +1 位作者 肖新如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9-452,共14页
目的探讨散发性与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相关性颅内血管母细胞瘤(IC-HB)的临床特征、手术疗效及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4月至202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IC-H... 目的探讨散发性与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相关性颅内血管母细胞瘤(IC-HB)的临床特征、手术疗效及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4月至202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IC-HB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术前临床表现(无症状、头痛、头晕、眩晕或失平衡、视物模糊或视乳头水肿、恶心呕吐、其他症状)、症状数量、病灶类型(实性或囊实性)、病灶大小(体积、最长径、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病灶位置(小脑区:小脑半球、小脑蚓部;脑干区:延髓、四脑室;颅底区:脑桥小脑角区、颈静脉孔区、岩骨斜坡区)、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术前、术后KPS评分;KPS评分>70分和≤70分)、手术信息及随访资料。依据既往病史、家族史及VHL基因检测结果,根据是否合并VHL综合征将患者分为散发性IC-HB组与VHL综合征相关性IC-HB组。比较散发性IC-HB与VHL综合征相关性IC-HB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及随访情况的差异。术后KPS改善定义为术后6个月随访时KPS评分较术前增加>0分,未改善定义为术后6个月随访时KPS评分较术前无变化(KPS不变)或下降>0分(KPS加重)。生存结局包括术后复发(术区或术区邻近区域出现新的异常强化结节,并在随访中呈持续性进展,需结合影像增强特征、临床表现及再次手术后经病理检测确诊复发)、术后KPS改善、死亡(患者在随访期间因任何原因死亡)。使用Firth惩罚最大似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IC-HB患者术后KPS改善的单因素分析,纳入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并根据临床重要性及统计模型可行性将符合条件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识别IC-HB患者术后KPS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结局。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法评估两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针对散发性IC-HB与VHL综合征相关性IC-HB两个亚组,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讨各亚组术后KPS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2例IC-HB患者,男41例,女41例,年龄11~73岁,平均(42±15)岁。其中散发性IC-HB组68例,VHL综合征相关性IC-HB组14例;术后KPS改善患者39例,术后KPS未改善患者43例。(1)临床特征:VHL综合征相关性IC-HB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早于散发性IC-HB组患者[(35±14)岁比(44±15)岁,P=0.044],VHL综合征相关性IC-HB患者的病灶更易累及脑干及邻近重要结构(延髓区占比为8/14),而散发性IC-HB多见于小脑半球[70.6%(48/68)],两组病灶位置在小脑区、颅底区、脑干区3个区域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余两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治疗方案及随访情况: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镜下全切手术,22例经股动脉行术前造影,其中4例行术前部分栓塞。39例术后KPS改善,33例术后KPS不变,10例术后KPS加重,两组术前术后KPS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7)。VHL综合征相关性IC-HB组患者术后复发率高于散发性IC-HB组患者[4/14比5.9%(4/68),P=0.026],但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3)术后KPS改善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无症状(OR=0.05,95%CI:0.00~0.39,P=0.002),术前出现头晕(OR=2.62,95%CI:1.09~6.47,P=0.031)、眩晕或失平衡(OR=3.60,95%CI:1.04~15.45,P=0.043)、恶心呕吐(OR=4.49,95%CI:1.65~13.53,P=0.003)症状,术前症状数量(OR=2.27,95%CI:1.46~3.86,P<0.01),术前KPS评分≤70分(OR=7.65,95%CI:1.60~74.47,P=0.009)与术后KPS改善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术前症状数量是IC-HB患者术后KPS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OR=2.44,95%CI:1.04~6.32,P=0.049)。(4)生存结局: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复发、KPS改善及死亡在VHL综合征相关性IC-HB患者与散发性IC-HB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复发:HR=4.88,95%CI:0.97~24.69,P=0.055;术后KPS改善:HR=0.60,95%CI:0.25~1.43,P=0.246;死亡:P=0.999)。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两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亚组分析:在散发性IC-HB患者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症状数量为术后KPS改善的影响因素(OR=1.97,95%CI:1.14~3.68,P=0.021)。而对于VHL综合征相关性IC-HB患者,由于样本量较少,无法提供可靠的参数估计。结论与散发性IC-HB比较,VHL综合征相关性IC-HB患者复发风险更高;术前症状数量有助于指导IC-HB患者的生存结局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 颅内肿 von Hippel-Lindau病 神经外科手术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洪波 王秀娟 郭新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至2021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中心诊治的42例AITL患者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log-r...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至2021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中心诊治的42例AITL患者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log-rank方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42例患者以老年人为主,中位发病年龄66(22-80)岁,其中25例为男性。38例Ann Arbor分期III-IV期,23例伴有B组症状,34例IPI中高危及高危。起病临床表现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主(31例),可伴多浆膜腔积液(24例)、发热(17例)、皮疹(11例)和贫血(15例)。18例病理组织活检显示EBV阳性,28例Ki-67≥40%,6例伴发EBV血症。42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1-121)个月,3年预估生存率为37.6%,无进展生存率为26.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介素-6升高、合并多浆膜腔积液的患者生存率更低。结论:AITL起病时临床表现多样,侵袭性高,预后差,常规化疗远期预后不佳。高白介素-6水平、伴有多浆膜腔积液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 临床特征 预后 多浆膜腔积液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右后叶血管瘤腹腔镜下剥除术与解剖性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
9
作者 蒋汉林 纽维桥 +4 位作者 蒋宗赢 杨光 吴建武 黄立宁 蒋新卫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2-657,共6页
目的:比较肝右后叶血管瘤腹腔镜下剥除术与解剖性切除术两种术式处理肝血管瘤(hepatic hemangioma,HH)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诊治的肝右后叶血管瘤患者58例,分为剥除术组(28例)和切除术... 目的:比较肝右后叶血管瘤腹腔镜下剥除术与解剖性切除术两种术式处理肝血管瘤(hepatic hemangioma,HH)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诊治的肝右后叶血管瘤患者58例,分为剥除术组(28例)和切除术组(3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剥除术组在手术时长[(158.9±25.0)min]、术中出血量[(306.4±81.5)mL]和术后总引流量[(422.4±100.0)mL]上均优于切除术组[(189.6±66.8)min、(378.8±154.5)mL、(732.5±318.0)mL,P<0.05]。术后第1天,剥除术组的肝功能指标,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356.4±70.8)U/L、(369.1±22.2)U/L和(21.6±4.1)μmol/L,均显著低于切除术组[(392.8±55.1)U/L、(405.5±35.9)U/L、(25.9±6.8)μmol/L,P<0.05];两组术后炎症指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肝右后叶血管瘤腹腔镜下剥除术与解剖性切除术均有效,但剥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对肝功能影响小的优势,临床手术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右后叶 血管 腹腔镜 血管剥除术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在评估儿童肝血管瘤转归中的应用
10
作者 修文丽 赵彩红 +6 位作者 刘洁 王雪峰 王菲菲 张警丽 朱荣坤 郝希伟 董蒨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Hisense CAS)在评估普萘洛尔治疗儿童肝血管瘤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行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的21例肝血管瘤患儿临床资料,应用Hisense CAS将患儿的C...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Hisense CAS)在评估普萘洛尔治疗儿童肝血管瘤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行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的21例肝血管瘤患儿临床资料,应用Hisense CAS将患儿的CT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分析瘤体与血管关系、肝脏和瘤体体积等三维特征。结果本研究中男12例、女9例;局灶型16例,多发型4例,弥漫型1例;肝右叶9例,肝左叶9例,累及双叶3例。普萘洛尔治疗前后肿瘤明显减小,三维重建结果显示治疗前肿瘤体积56.8(26.0,168.4)cm^(3),治疗后减少至10.9(8.3,22.2)cm^(3);治疗前肿瘤占肝脏总体积百分比为23.1%(10.7%,53.6%),治疗后降低为3.7%(2.7%,8.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萘洛尔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百分比为70.0%(47.6%,89.0%),正常肝脏体积增大百分比8.3%(2.5%,14.4%)。结论Hisense CAS三维重建在儿童肝血管瘤体积评估方面具有优势,而重建后的肝脏体积、肿瘤占肝脏体积的百分比等整体指标也为肿瘤转归的评估提供了新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普萘洛尔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痒疹样血管瘤5例临床及病理分析国内首报
11
作者 王斐艳 徐明圆 +2 位作者 吴南辉 吴飞 刘业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目的:分析痒疹样血管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例痒疹样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结果:5例痒疹样血管瘤的临床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暗红色斑块,形态各异,境界较清,表面苔藓化,上覆鳞屑和(或)痂皮,一般无... 目的:分析痒疹样血管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例痒疹样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结果:5例痒疹样血管瘤的临床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暗红色斑块,形态各异,境界较清,表面苔藓化,上覆鳞屑和(或)痂皮,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镜下均表现慢性单纯性苔藓和(或)结节性痒疹的表皮特征,即角化过度伴局灶性角化不全、棘层不规则增厚、表皮突下延;真皮浅层均有小血管增生,呈带状排列,与获得性弹性组织变性血管瘤非常相似。免疫组化示CD34在血管壁表达(+)、D2-40在淋巴管壁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结论:痒疹样血管瘤是一种独特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变异的非肿瘤性血管病变,但其病因仍富有争议,推测可能与慢性压力或重复机械刺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痒疹样血管 获得性弹性组织变性血管 痒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颞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
12
作者 樊建新 史雪峰 +2 位作者 韩彦明 马立山 张新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2-294,共3页
报道1例72岁男性枕颞骨海绵状血管瘤(calvaria cavernous hemangioma,CCH)患者的诊治经过。患者因右枕部及耳后持续性疼痛1年余就诊,查体见右侧枕部、耳后隆起,触之有压痛。头部MRI平扫显示右侧枕颞骨破坏伴混杂信号肿块,MRI增强扫描示... 报道1例72岁男性枕颞骨海绵状血管瘤(calvaria cavernous hemangioma,CCH)患者的诊治经过。患者因右枕部及耳后持续性疼痛1年余就诊,查体见右侧枕部、耳后隆起,触之有压痛。头部MRI平扫显示右侧枕颞骨破坏伴混杂信号肿块,MRI增强扫描示不均匀强化。PET/CT检查显示病变氟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摄取增高(SUVmax=5.9),倾向良性。手术完整切除肿块及受累颅骨,病理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症状完全缓解,3个月随访未见复发。本例为首次报道应用PET/CT辅助诊断枕颞骨CCH病例,对提高此类罕见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及降低误诊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海绵状血管 枕颞骨 诊断 手术治疗 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包膜下破裂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报告
13
作者 张志伟 刘丰 +2 位作者 张和钊 王勤英 史志勇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541,共6页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间充质肿瘤,多发于中年女性,由于早期无明显症状,且缺乏特异的影像学表现,因此,诊断难度大,误诊率高。本文报道1例巨型HAML伴包膜下破裂误诊为肝细胞癌的病例,介绍其病例特点和诊治经过,期望...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间充质肿瘤,多发于中年女性,由于早期无明显症状,且缺乏特异的影像学表现,因此,诊断难度大,误诊率高。本文报道1例巨型HAML伴包膜下破裂误诊为肝细胞癌的病例,介绍其病例特点和诊治经过,期望为此类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 血管肌脂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犬网状血管内皮瘤的病理学诊断与治疗
14
作者 苗浩阳 张涵 +7 位作者 王壮壮 平育凡 张弛 杨群 崔茗茹 韩庆功 杨雪峰 安志兴 《云南畜牧兽医》 2025年第2期20-22,共3页
一例中老龄患犬,其脖颈背部出现一隆起物,通过临床诊断初步诊断为肿瘤,肿瘤处无较大血管,且与周围健康组织有明显界限,进行血常规和生化17项检测并根据患犬的身体状况,决定使用手术环状摘除法与药物辅助综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手术结... 一例中老龄患犬,其脖颈背部出现一隆起物,通过临床诊断初步诊断为肿瘤,肿瘤处无较大血管,且与周围健康组织有明显界限,进行血常规和生化17项检测并根据患犬的身体状况,决定使用手术环状摘除法与药物辅助综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给予患犬输液调理、消炎抗菌用药处理;为进一步确认肿瘤性质,按照常规染色方法(HE染色)对瘤体进行病理学诊断检查,最终确诊为网状血管内皮瘤。结果表明手术和药物的综合治疗,创口愈合良好,无术后感染,且无肿瘤复发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血管内皮 环状摘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合并MayoⅣ级瘤栓1例
15
作者 李远超 杨萌 +6 位作者 王英宝 杨芳 杨洋 张琳 毕晓方 张宏景 王春晖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93-594,共2页
患者女性,29岁。因“胸闷、胸痛1周”于外院行腹部CT检查提示右肾占位性病变合并下腔静脉栓塞、左肺栓塞,后于2024年3月转至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诊治。病程中患者无腰腹部疼痛,无发热、盗汗,无肉眼血尿等不适。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脂肪 MayoⅣ级 高度侵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结节性硬化症合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次出血1例
16
作者 李文军 朱红 +1 位作者 孔铭新 许英霞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6-678,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17岁时确诊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母亲及姐姐均患此病。2017年因症状性癫痫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颅脑CT平扫提示两侧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钙化结节(图1①)。2018年3月行腹部CT平扫时发现... 1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17岁时确诊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母亲及姐姐均患此病。2017年因症状性癫痫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颅脑CT平扫提示两侧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钙化结节(图1①)。2018年3月行腹部CT平扫时发现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血管平滑肌脂肪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17
作者 隋成亮 沈艳莹 刘泽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92-899,共8页
目的·探索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2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确诊的12例EHE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组织样... 目的·探索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2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确诊的12例EHE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组织样本分别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名、女性9名,平均年龄(47.17±11.15)岁;肿瘤分布为肝脏6例、肺4例、纵隔1例、右锁骨上1例;无症状患者9例,其余3例患者因胸闷、乏力等轻微不适症状就医。CT检查显示发生在肝脏和肺部的EHE患者均为多发结节,其中2例同时累及肝脏和肺;发生在锁骨上及纵隔的EHE患者为单发结节。H-E染色显示:肿瘤组织由上皮样细胞、树突状细胞和中间细胞构成,排列呈腺泡状、条索状或簇状;上皮样细胞具有圆形泡状核及嗜酸性胞质,部分细胞呈印戒样外观伴胞质空泡;间质含黏液样基质。IHC染色显示:肿瘤组织的间叶源性血管内皮标志物波形蛋白、CD31、ETS转录因子ERG、凝血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均为阳性,而上皮源性标志物阳性率低且仅呈弱阳性,Ki-67指数也较低。FISH检测显示:10例患者存在钙调素结合转录激活因子1(calmodulin-binding transcription activator 1,CAMTA1)基因断裂,另2例患者存在转录因子E3(transcription factor E3,TFE3)基因断裂。12例患者中11例获得随访结果,随访时间2~38个月,平均21.7个月,其中3例无瘤生存,6例带瘤生存,1例术后4个月死亡,1例术后24个月因心脏病死亡。结论·EHE临床特征不典型、易复发、预后差异较大;组织病理学结合IHC及分子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肺多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并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1例
18
作者 李锦豪 李霄 +1 位作者 唐锦玲 潘敏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8-420,共3页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一种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可多脏器同时受累。肝、肺多发EHE并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术前易误诊为转移,当穿刺活检与临床表现不相符时,需仔细充分取材,以免误、漏诊。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性肾动脉造影栓塞术治疗急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的效果
19
作者 王栋 张卉 周冰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探讨超选性肾动脉造影栓塞术在急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例RAML破裂患者术前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肿瘤破裂出血,同时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急诊超选择肾动脉造影栓塞术治疗,比较术前及术后7 d患者血... 目的探讨超选性肾动脉造影栓塞术在急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例RAML破裂患者术前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肿瘤破裂出血,同时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急诊超选择肾动脉造影栓塞术治疗,比较术前及术后7 d患者血红蛋白、心率及血压,观察术后症状及并发症,评价栓塞效果。结果手术成功12例,1例大龄患者因失血性休克继发多脏器衰竭治疗无效死亡。术后患者血红蛋白、心率及血压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者出血停止。术后3个月随访,肾功能正常,未见再次出血。结论超选性肾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急性RAML破裂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 介入栓塞术 血管平滑肌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4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
作者 姚家美 张怡安 +4 位作者 葛晓雯 朱娜 徐磊 纪元 侯英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2,共5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 IV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4例IVLBCL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EBER原位杂交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 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 IV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4例IVLBCL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EBER原位杂交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0岁。Ann Arbor分期:3例为Ⅳ期,1例为Ⅱ期;3例合并B症状,IPI评分2~4分。镜下4例形态相似,肿瘤细胞位于血管腔内,1例伴少量血管外浸润。免疫表型:4例肿瘤细胞均表达CD20、CD79α,2例表达CD5,均不表达CD3、CD30、EBER。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3例为正常核型,1例为复杂核型。随访时间0.5~52个月。3例行化疗,均无瘤生存。1例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因家属放弃治疗,未行化疗,确诊后2周内死亡。结论 IVLBCL是一种罕见的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诊断需要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伴血管内侵犯(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 intravascular invasion, DLBCL-IV)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