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妊娠期秦川母牛瘤胃发酵性能、微生物多样性及犊牛初生体况的影响
1
作者 李化轩 潘月婷 +4 位作者 梁恩堂 孙格格 陈帅成 李果 昝林森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0-452,共13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妊娠期秦川母牛瘤胃发酵性能、微生物多样性及犊牛初生体况的影响。选取妊娠中期的健康秦川母牛1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各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8.08%(LCP组)、10.01%(MCP组)和...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妊娠期秦川母牛瘤胃发酵性能、微生物多样性及犊牛初生体况的影响。选取妊娠中期的健康秦川母牛1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各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8.08%(LCP组)、10.01%(MCP组)和12.04%(HCP组)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140 d。结果表明:1)MCP组犊牛体重、腹围显著高于LCP组和HCP组(P<0.05),体高、胸围、体斜长显著高于LCP组(P<0.05);HCP组尻长显著高于LCP组和MCP组(P<0.05)。2)LCP组瘤胃pH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s)浓度显著低于MCP组和HCP组(P<0.05),HCP组瘤胃氨态氮(NH 3-N)浓度显著高于LCP组和MCP组(P<0.05),MCP组瘤胃乙酸浓度显著高于LCP组(P<0.05)。3)MCP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HCP组(P<0.05),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HCP组(P<0.05)。4)MCP组瘤胃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ota)和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CP组和HCP组(P<0.05)。综上所述,饲喂中蛋白质水平(10.01%)饲粮提高了妊娠期秦川母牛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增加了瘤胃TVFAs浓度及纤维素降解菌相对丰度,并改善了初生犊牛体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水平 秦川母牛 瘤胃发酵 微生物多样性 初生犊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脂肪酸对体外培养的瘤胃微生物活力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皮宇 经语佳 +3 位作者 王梦芝 王洪荣 王慧 黄蔚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0-269,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脂肪酸对体外培养的瘤胃微生物活力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试验设6个分别添加3%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的试验组和1个添加3%棕榈酸钙的对照组,以3头瘘管山羊为试验动物提供瘤胃...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脂肪酸对体外培养的瘤胃微生物活力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试验设6个分别添加3%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的试验组和1个添加3%棕榈酸钙的对照组,以3头瘘管山羊为试验动物提供瘤胃液进行体外培养。分别在培养开始后0、3、6、9、12、18、24h采样,测定微生物活力和蛋白质含量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组总脱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硬脂酸组(P〈0.05)。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硬脂酸组(P〈0.05)。各组间pH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氨氮浓度随采样时间整体呈现先升高,再降低,最后升高的趋势,除了二十碳五烯酸组和对照组外,其他各组氨氮浓度在9h时最低,组间则以α-亚麻酸组最低。6~18h间α-亚麻酸组微生物蛋白质含量数值上均大于其他各组,部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添加3%的不同脂肪酸对体外培养的瘤胃微生物活力和蛋白质含量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且以α-亚麻酸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瘤胃微生物 活力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质饲料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和群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梦芝 喻礼怀 +2 位作者 王洪荣 李国祥 曹恒春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3-679,共7页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的蛋白质饲料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及其群体结构的影响。试验以3只瘘管山羊提供瘤胃液,分为羽毛粉组(A组)、玉米蛋白粉组(B组)、豆粕组(C组)和鱼粉组(D组)4组进行体外培养,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微生物群体的多样性。结...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的蛋白质饲料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及其群体结构的影响。试验以3只瘘管山羊提供瘤胃液,分为羽毛粉组(A组)、玉米蛋白粉组(B组)、豆粕组(C组)和鱼粉组(D组)4组进行体外培养,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微生物群体的多样性。结果表明:pH在5.80~6.80间变化,均值以C组最低(6.19),A组最高(6.61);氨氮浓度变动范围为36.8~120.1mg/mL,均值以A组最低(54.9 mg/L),C组最高(99.5mg/L);微生物蛋白量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以D组最高(0.651 3 mg/mL),A组最低(0.528 9 mg/mL),C组细菌蛋白量(0 330 9 mg/mL)在4组中最高。原虫蛋白量/细菌蛋白量在组间也差异显著(P<0.05或P<0.01),以A组最高(107.00%),C组最低(84.30%)。另外,遗传指纹图谱分析表明原虫和细菌区系内类群结构在各组间明显不同。总之,本研究中不同的蛋白质饲料对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发酵和其群体结构有不同影响,以鱼粉对微生物生长的促进效应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饲料 体外发酵 瘤胃微生物 遗传指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胃能氮同步释放对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卜登攀 卢德勋 +1 位作者 崔慰贤 王加启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12期5-10,共6页
瘤胃微生物蛋白质(microbial protein,MCP)是反刍动物小肠可吸收蛋白质(Pro)的主要来源,而优化瘤胃发酵调控,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一直是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关于瘤胃能氮同步释放优化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方面... 瘤胃微生物蛋白质(microbial protein,MCP)是反刍动物小肠可吸收蛋白质(Pro)的主要来源,而优化瘤胃发酵调控,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一直是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关于瘤胃能氮同步释放优化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关注,因此,作者主要从瘤胃能氮同步释放的概念、瘤胃能氮同步释放的评价方法和瘤胃能氮同步释放对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影响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发酵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微生物蛋白质 同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不同蛋白质来源对山羊瘤胃微生物氨基酸组成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洪荣 王梦芝 +2 位作者 曹恒春 李国祥 徐爱秋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4-845,共12页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蛋白质饲料对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及其氨基酸(AA)组成模式影响的规律。以4只瘘管山羊作为试验动物,分为A组(羽毛粉组)、B组(玉米蛋白粉组)、C组(豆粕组)和D组(鱼粉组)4个组,进行4×4拉丁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蛋白...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蛋白质饲料对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及其氨基酸(AA)组成模式影响的规律。以4只瘘管山羊作为试验动物,分为A组(羽毛粉组)、B组(玉米蛋白粉组)、C组(豆粕组)和D组(鱼粉组)4个组,进行4×4拉丁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蛋白质饲料显著影响瘤胃微生物蛋白的量,以豆粕组最高,为13.975 0 mg/mL,羽毛粉组最低,为10.765 0 mg/mL(P<0 01)。微生物蛋白中AA-N的含量也受蛋白质来源的影响,豆粕组AA-N比例最低,而鱼粉组最高。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AA-N的含量与细菌(原虫)蛋白有负(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5.469-1.098X_1+1.498X_2(R^2=0.944)。研究还发现微生物蛋白的AA组成模式在不同蛋白质处理以及微生物区系间有差异。原虫蛋白的Val含量高于细菌,而细菌蛋白的Lys含量则高于原虫。细菌蛋白的Arg含量,原虫蛋白的Met、Leu和His含量在各组间差异显著。AA的变化与微生物类群的变化有一定的关联。因此,日粮蛋白质对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和微生物AA组成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蛋白质 瘤胃微生物 AA-N比例 AA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瘤胃微生物及蛋白质产量的因素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小连 贾亚红 赵国琦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4年第3期6-8,共3页
作者介绍了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产量的估测方法及影响其产量的因素。
关键词 瘤胃微生物 蛋白质产量 反刍动物 mcp 合成量 生长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和可降解氮合成瘤胃微生物蛋白质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45
7
作者 王加启 冯仰廉 《畜牧兽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7-104,共8页
本论文研究了不同来源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和可降解氮合成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效率,结果表明,6种不同粗饲料和精粗比日粮的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合成微生物氮的效率相似(P>0.05),平均值为25.91gMN/kgFCH_2O。7种... 本论文研究了不同来源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和可降解氮合成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效率,结果表明,6种不同粗饲料和精粗比日粮的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合成微生物氮的效率相似(P>0.05),平均值为25.91gMN/kgFCH_2O。7种不同可降解氮源合成微生物氮的效率差异显著(P<0.05),豆饼日粮最高为0.91,尿素日粮最低,为0.66;缓释技术能使尿素可降解氦的利用效率提高到0.8469(P<0.05)。瘤胃内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和可降解氮之间的匹配模型为:MN/RDN(g/g)=2.2098-0.96371gRDN/FCH_2O(g/kg)(n=13,r=-0.8873)该模型可作为建立新的反刍家畜饲料评定体系和日粮配合体系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水化合物 瘤胃微生物 蛋白质 反刍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质组成的日粮对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夏楠 赵国琦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14,共4页
本试验选用4只体况良好、体重(30.0±2.5)kg的山羊,安装瘤胃瘘管,按4×4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4种不同蛋白质豆粕(A组)、棉粕(B组)、菜粕(C组)和DDGS(D组)组成的日粮对山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组瘤胃... 本试验选用4只体况良好、体重(30.0±2.5)kg的山羊,安装瘤胃瘘管,按4×4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4种不同蛋白质豆粕(A组)、棉粕(B组)、菜粕(C组)和DDGS(D组)组成的日粮对山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组瘤胃液pH无显著差异(P>0.05);A组的氨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D组(P<0.05);A组的微生物蛋白(MCP)浓度显著高于B、C组(P<0.05),极显著高于D组(P<0.01);各组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差异显著,总VFA浓度A、B组显著高于C、D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蛋白质 瘤胃发酵 微生物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嘌呤衍生物法估测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产量及其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大森 单安山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11,共5页
近年来,以尿液嘌呤衍生物为标记物估测流入十二指肠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产量的非损害(non-inva-sive)方法得到较快发展。该方法的依据是反刍动物尿液中嘌呤衍生物主要来源于瘤胃内微生物体嘌呤的降解,尿液嘌呤衍生物与瘤胃微生物产量成正... 近年来,以尿液嘌呤衍生物为标记物估测流入十二指肠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产量的非损害(non-inva-sive)方法得到较快发展。该方法的依据是反刍动物尿液中嘌呤衍生物主要来源于瘤胃内微生物体嘌呤的降解,尿液嘌呤衍生物与瘤胃微生物产量成正比。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瘘管动物,但对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产量的估测值较十二指肠嘌呤法和15N法估测值低。许多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估算公式,适用于牛或羊的估算公式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嘌呤衍生物 估测 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代谢葡萄糖水平对绵羊人工瘤胃发酵特性、微生物蛋白质浓度和产气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睿 徐进昊 +1 位作者 李华伟 王洪荣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32-940,共9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人工瘤胃体外培养,研究不同代谢葡萄糖水平下的绵羊瘤胃发酵特性、微生物蛋白质浓度和产气参数。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共设计4个代谢葡萄糖水平[125(A)、138(B)、153(C)、168 g/kg(D)]。体外试验所用瘤胃液采自4... 本试验旨在通过人工瘤胃体外培养,研究不同代谢葡萄糖水平下的绵羊瘤胃发酵特性、微生物蛋白质浓度和产气参数。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共设计4个代谢葡萄糖水平[125(A)、138(B)、153(C)、168 g/kg(D)]。体外试验所用瘤胃液采自4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分别于培养0、2、4、6、8、12、24 h采集2 mL培养液用于分析。结果表明:1)8-24 h培养液pH随着代谢葡萄糖水平的提高而出现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氨氮浓度在2 h时D组显著高于A组(P〈0.05),而在6 h时A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D组6h培养液细菌蛋白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5);随着代谢葡萄糖水平的提高,培养液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总体呈升高趋势,乙酸/丙酸呈下降趋势。3)随着代谢葡萄糖水平的提高,理论最大产气量极显著降低(P〈0.01),达1/2理论最大产气量的时间极显著缩短(P〈0.01);潜在产气量无显著变化(P〉0.05),24 h产气量和产气速率常数分别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和上升(P〈0.05或P〈0.01)。结果提示,提高代谢葡萄糖水平,可以提高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同时可为绵羊提供较多的生糖前体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瘤胃发酵 代谢葡萄糖 微生物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肥期日粮不同能量与蛋白质水平对牦牛瘤胃内环境的影响
11
作者 洛桑顿珠 张楠 +4 位作者 王洪壮 次旦央吉 欧杰次仁 姜南 巴桑旺堆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1,共10页
该试验旨在研究育肥期不同能量与蛋白质水平饲粮对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体重、体况相近且健康的2.5周岁娘亚牦牛48头,采用3×2双因素试验设计,按不同能量(7.63、8.25、8.88 MJ/kg)和蛋白质(10.84%、12.82%)... 该试验旨在研究育肥期不同能量与蛋白质水平饲粮对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体重、体况相近且健康的2.5周岁娘亚牦牛48头,采用3×2双因素试验设计,按不同能量(7.63、8.25、8.88 MJ/kg)和蛋白质(10.84%、12.82%)水平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公母各半),每个重复1头牛。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瘤胃中,氨态氮(NH_(3)-N)含量低能量组显著低于中能量和高能量组(P<0.05);乙酸摩尔百分比高能量组显著高于低能量组(P<0.05),异丁酸和异戊酸摩尔百分比高能量组显著高于中能量组(P<0.05),戊酸摩尔百分比高能量组显著高于低能量和中能量组(P<0.05),丁酸摩尔百分比中能量组显著高于低能量组(P<0.05);戊酸摩尔百分比低蛋白质组显著低于高蛋白质组(P<0.05);日粮能量与蛋白质水平对NH_(3)-N含量交互作用显著(P<0.05)。(2)瘤胃微生物中,Chao1指数高蛋白质组显著低于低蛋白质组(P<0.05);日粮能量与蛋白质水平对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交互作用显著(P<0.05)。(3)中能量组软壁菌门(Tener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高能量组(P<0.05);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相对丰度低能量组显著低于中能量和高能量组(P<0.05),高蛋白质组显著高于低蛋白质组(P<0.05);细菌F082相对丰度高能量组显著高于低能量组(P<0.05),高能量组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相对丰度显著低于低能量组(P<0.05)。可见,育肥期日粮能量水平对牦牛瘤胃内环境没有影响,低蛋白质水平能降低牦牛瘤胃氨态氮含量,提高瘤胃菌群丰富度,但不影响瘤胃微生物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能量 蛋白质 瘤胃发酵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胃微生物对蛋白质降解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瑞龙 吴敏 赵国琦 《草食家畜》 2005年第3期47-50,共4页
蛋白质在瘤胃中可被微生物分解成小肽、氨基酸和氨,而产氨过多则会造成蛋白质的浪费,因此,只有弄清瘤胃微生物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影响,才能为我们今后减少蛋白质浪费,提高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微生物 蛋白质 氨基酸 瘤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产量的调控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雪彦 王中华 +1 位作者 谢幼梅 高秀华 《山东畜牧兽医》 2000年第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瘤胃微生物 反动物 营养调控 蛋白质产量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饲料中水溶性物质对瘤胃微生物体外消化纤维的作用机理
14
作者 王星凌 李世英 张秀玲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64-64,共1页
蛋白质饲料中水溶性物质对瘤胃微生物体外消化纤维的作用机理王星凌,李世英,张秀玲(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济南,250100)运用TiIley和Terry(1963)的批次培养技术(Batchculturetech... 蛋白质饲料中水溶性物质对瘤胃微生物体外消化纤维的作用机理王星凌,李世英,张秀玲(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济南,250100)运用TiIley和Terry(1963)的批次培养技术(Batchculturetechnique),以牛瘤胃液为接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物质 纤维消化率 瘤胃微生物 蛋白质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断奶羔羊瘤胃组织形态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海琴 贾建磊 +2 位作者 陈倩 侯生珍 桂林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331-5340,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断奶羔羊瘤胃组织形态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选择体重[(3.17±4.52) kg]相近的青海省海东地区小尾寒羊双胎羔羊120只,饲养至50日龄断奶,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各组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断奶羔羊瘤胃组织形态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选择体重[(3.17±4.52) kg]相近的青海省海东地区小尾寒羊双胎羔羊120只,饲养至50日龄断奶,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各组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2%(Ⅰ组)、14%(Ⅱ组)、16%(Ⅲ组)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0 d。结果表明:1)Ⅱ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Ⅲ组(P<0.05)。2)Ⅰ组瘤胃乳头宽度显著低于Ⅱ、Ⅲ组(P<0.05),Ⅱ组瘤胃乳头密度、肌层厚度均高于Ⅰ组(P<0.05),Ⅰ组角质层厚度显著高于Ⅱ组(P<0.05)。3)在科水平下,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克里斯滕森菌科(Christensenellaceae)、韦荣氏球菌科(Veillonellaceae)为各组的优势物种。Ⅲ组Ruminococc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Ⅲ组Lachnospirace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Ⅱ组(P<0.05),Ⅱ组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拟杆菌门BS11群(Bacteroidales_BS11_gut_group)、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Ⅰ、Ⅲ组(P<0.05)。4)16S rDNA基因功能预测发现,羔羊瘤胃微生物群落功能主要集中在碳水化合物代谢。综上所述,在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4%时,羔羊平均日增重最高,瘤胃组织发育较好,瘤胃发育趋于完善,瘤胃中有益微生物群落的相对丰度较高,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得到改善,有助于促进羔羊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羔羊 蛋白质水平 瘤胃组织形态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瘤胃降解蛋白质水平对哈萨克育肥羊瘤胃微生物氮合成量和氮沉积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杨 高巍 +4 位作者 陈腾 张梅 倪传武 刘晨黎 陈道富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4-280,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哈萨克羊育肥羊在以低质粗饲料条件下,增加饲粮瘤胃降解蛋白质(RDP)水平对瘤胃微生物氮(MN)合成量和氮沉积量的影响。选取体重为(30.0±2.8)kg的哈萨克羊育肥羊公羔3只作为试验动物,分别饲喂RDP水平为7.94%(TMR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哈萨克羊育肥羊在以低质粗饲料条件下,增加饲粮瘤胃降解蛋白质(RDP)水平对瘤胃微生物氮(MN)合成量和氮沉积量的影响。选取体重为(30.0±2.8)kg的哈萨克羊育肥羊公羔3只作为试验动物,分别饲喂RDP水平为7.94%(TMR1)、9.02%(TMR2)、10.10%(TM R3)的3种饲粮。按照3×3拉丁方试验设计进行试验,共3期,每期预试期10 d,正试期5 d。全部收集粪尿,测定尿中嘌呤衍生物(PD)排出量、瘤胃MN合成量和转化效率。结果表明:3种饲粮的干物质及有机物的采食量及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TM R3的氮沉积量、尿中PD排出量及瘤胃M N的合成量均显著高于TM R1和TM R2(P<0.05)。饲粮RDP水平与MN合成量/瘤胃表观可消化有机物(RADOM)采食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2=0.999 4,P=0.010 9)。M CP的转化效率不受饲粮RDP水平影响(P>0.05)。结果提示,低质粗饲料条件下,将饲粮RDP水平由7.94%提高至10.10%,能够提高哈萨克育肥羊氮沉积量,促进瘤胃MCP的合成,但未能显著提高MCP的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衍生物 微生物 瘤胃降解蛋白质 氮沉积 哈萨克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肥牦牛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来进成 刘东花 +3 位作者 李润桦 刘丽 窦莉蓉 罗兰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05-112,共8页
为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肥牦牛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2.5岁左右、健康且体重相近[(190.88±5.97)kg]的公牦牛12头,随机平均分成2组,分别饲喂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3.53%(D组)和16.20%(G组)的饲粮。预饲期15 d,正... 为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肥牦牛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2.5岁左右、健康且体重相近[(190.88±5.97)kg]的公牦牛12头,随机平均分成2组,分别饲喂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3.53%(D组)和16.20%(G组)的饲粮。预饲期15 d,正饲期120 d。结果表明:(1)与G组相比,D组牦牛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增加了7.03%和6.94%(P<0.05);牦牛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在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两组之间微生物的α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3)在门水平上,相对丰度大于1%的菌门有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螺旋体门(Spirochaetota),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4)在属水平上,微生物相对丰度>1%的优势菌属有16个,其中Prevotella、norank_f__F082和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的相对丰度大于10%;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在D组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G组(P<0.05),UCG-002的相对丰度在D组中极显著高于G组(P<0.01)。综上可知,粗蛋白质水平为13.53%的饲粮更有利于育肥牦牛增重;不同蛋白水平饲粮对育肥牦牛瘤胃细菌多样性、丰富度和门水平上的菌落组成影响不大,13.53%蛋白质水平饲粮更利于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和UCG-002的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蛋白质 生产性能 瘤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粗饲料日粮对早期泌乳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和泌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Zhu W 王聪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9-179,共1页
试验旨在评价不同来源粗饲料日粮对早期泌乳奶牛产奶性能、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和氮利用率的影响。选择12头初产中国荷斯坦奶牛用于3×3拉丁方试验设计,日粮含有相同的精料成分,且精粗比为45∶55(干物质为基础),分别添加不同来源... 试验旨在评价不同来源粗饲料日粮对早期泌乳奶牛产奶性能、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和氮利用率的影响。选择12头初产中国荷斯坦奶牛用于3×3拉丁方试验设计,日粮含有相同的精料成分,且精粗比为45∶55(干物质为基础),分别添加不同来源粗饲料。CS组:21%青贮玉米、19%玉米秸秆和5%苜蓿干草;CWR组:10%青贮玉米、21%中国野生黑麦干草和5%苜蓿干草;AH组:19%青贮玉米、9%中国野生黑麦干草和17%苜蓿干草。每期试验持续21d,预试期为14d。结果表明,干物质采食量不受日粮粗饲料来源的影响;AH组奶牛产奶量高于CS组,CWR组奶牛产奶量介于两者之间;AH组乳蛋白含量高于CWR组(3.02%vs.2.92%),而CS组乳蛋白含量介于两者之间(2.95%);乳脂肪和乳糖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然而AH组乳利用率(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高于CS组,CWR介于两者之间;AH组奶牛比CS和CWR组奶牛有更高的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产量和代谢蛋白质含量;AH组奶牛的尿液、血液和牛奶中尿素氮浓度减少了,这表明增加了氮的转换。提示,泌乳期奶牛日粮中的玉米秸秆能代替中国野生黑麦草,且随着瘤胃蛋白质产量的增加,日粮中较高比例的苜蓿干草有利于乳蛋白产量的增加,这可能是由于提高了瘤胃可利用能量的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饲料 瘤胃微生物蛋白质 泌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果渣粉、山竹果皮粉和莫能菌素对阉奶牛养分消化率、瘤胃发酵、氮平衡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Foiklang S 姚倩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08-2508,共1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葡萄果渣粉(GPP)、山竹果皮粉(MPP)和莫能菌素对阉奶牛采食量、养分消化率、微生物、瘤胃发酵特性、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和氮平衡的影响。根据4×4拉丁方,将4头初始体重为(220±15)kg、装有瘤胃瘘管的阉奶牛随机分为... 本研究旨在探讨葡萄果渣粉(GPP)、山竹果皮粉(MPP)和莫能菌素对阉奶牛采食量、养分消化率、微生物、瘤胃发酵特性、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和氮平衡的影响。根据4×4拉丁方,将4头初始体重为(220±15)kg、装有瘤胃瘘管的阉奶牛随机分为4组。T1组为对照组,T2组补充33mg/kg日粮的莫能菌素,T3组补充2%GPP(以干物质摄入量为基准),T4组补充30g/kg日粮的MPP,每头试验牛饲喂0.2%BW精料,自由采食用3%尿素处理的稻草(UTRs)。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GPP组UTRs采食量、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莫能菌素、GPP和MPP组的氨态氮(NH3-N)和血液尿素氮浓度显著升高(P<0.05)。GPP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GPP、莫能菌素和MPP组的乙酸浓度和乙酸/丙酸值均极显著降低(P<0.01)。此外,GPP、MPP和莫能菌素组原虫种群数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纤维分解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GPP组阉牛的氮保留量、微生物粗蛋白质含量和微生物氮合成效率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GPP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精饲料中,能够提高采食处理后稻草的阉牛瘤胃发酵效率、消化率,并加快微生物蛋白质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消化率 蛋白质合成 莫能菌素 瘤胃发酵 微生物 氮平衡 奶牛 果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生长期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姜南 李学威 +4 位作者 张楠 李锐 朱红娇 洛桑顿珠 巴桑旺堆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6,共9页
为研究日粮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生长期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菌群的影响,选取体重、体况相近且健康的1.5周岁娘亚牦牛48头,采用3×2双因素试验设计,按不同综合净能(7.63、8.25、8.88 MJ/kg)和蛋白质(10.84%、12.82%)水平随机分... 为研究日粮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生长期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菌群的影响,选取体重、体况相近且健康的1.5周岁娘亚牦牛48头,采用3×2双因素试验设计,按不同综合净能(7.63、8.25、8.88 MJ/kg)和蛋白质(10.84%、12.82%)水平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公母各半),每个重复1头牛。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瘤胃液中,高能量组的乙酸摩尔百分比显著高于中能量组(P <0.05),中能量组的丙酸摩尔百分比显著低于高、低能量组(P <0.05),而丁酸摩尔百分比显著高于高、低能量组(P <0.05);高蛋白质组的异丁酸和异戊酸摩尔百分比显著高于低蛋白质组(P <0.05);日粮能量与蛋白质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异丁酸、异戊酸和戊酸摩尔百分比有显著影响(P <0.05)。(2)瘤胃菌群中,低能量和中能量组的Chao1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高能量组(P <0.05);低蛋白质组的Chao1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高蛋白质组(P <0.05);日粮能量与蛋白质水平的交互作用对Chao1和Shannon指数有显著影响(P <0.05)。(3)中能量组鸢尾花菌门(Kiritimatiellaeot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低能量组(P <0.05);日粮能量与蛋白质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有显著影响(P <0.05)。高能量组细菌F082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低能量组和中能量组(P <0.05),中能量组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高能量组(P <0.05);高蛋白质组细菌F082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低蛋白质组(P <0.05),拟杆菌目RF16群(Bacteroidales_RF16_group)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低蛋白质组(P <0.05);日粮能量与蛋白质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细菌F082和瘤胃球菌科NK4A214群(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的相对丰度有显著影响(P <0.05)。综上所述,当生长期牦牛的日粮综合净能为8.25 MJ/kg、蛋白质为12.82%时,更有利于促进瘤胃发酵,改善瘤胃菌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能量 蛋白质 瘤胃发酵 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