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野照射与瘤床同步整合补量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区别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楠 李光 +3 位作者 赵欣宇 张硕 夏兵 王志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5-638,共4页
目的评价瘤床同步整合补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优势。方法选择45例保乳术后的乳腺癌患者,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切线野照射计划与SIB-IMRT计划2种放射治疗计划。在剂量体积直方... 目的评价瘤床同步整合补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优势。方法选择45例保乳术后的乳腺癌患者,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切线野照射计划与SIB-IMRT计划2种放射治疗计划。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上比较靶区覆盖率、靶区内剂量分布均匀性,计划靶体积(PTV)和危及器官(OARs)在2种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IB-IMRT技术的瘤床区和全乳靶区覆盖率,与切线野照射技术相似,分别为99.5%和99.2%,99.1%和98.6%。与切线野技术相比较,SIB-IMRT计划中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的平均剂量(Dmean)从769.12cGy减少到425.12Gy;患侧肺的Dmean、至少接受20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20)分别从1586.67cGy减少到1125.77cGy、从27.3%到21.4%;对侧乳腺的Dmean从73.5cGy减少到21.2cGy。结论与切线野照射技术相比,SIB-IMRT技术的剂量学优势在于:在保证靶区覆盖率的前提下,降低了OARs的受照射剂量与容积,减少了总的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治疗 瘤床同步整合补量调强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