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介导黄芩苷抑制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登艳 邓娅 +1 位作者 郝进 徐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7,共8页
黄芩苷作为一种黄酮类成分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但它是否对异常增生的瘢痕具有抑制增生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黄芩苷抑制人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黄芩苷(... 黄芩苷作为一种黄酮类成分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但它是否对异常增生的瘢痕具有抑制增生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黄芩苷抑制人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黄芩苷(2.24×10^-2~2.24×10^2mmol/L)对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发现浓度为2.24×10^0~2.24×10^2mmol/L黄芩苷处理组明显抑制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0.05).转染后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检测、RT—PCR及Western印迹分析技术检测其mRNA水平及细胞的帽状依赖翻译的表达.2.24×10^2mmol/L黄芩苷处理后,黄芩苷作用组的mRNA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帽状依赖结构的翻译明显被黄芩苷所抑制.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被黄芩苷干预的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相关的蛋白的表达;m^7GTP琼脂糖殊沉淀结合蛋白4E—BPl与elF4E的变化.发现增殖相关的蛋白mTOR、p70S6K、S6、4EBPl、elF4E及其上游的AKT表达明显下调(P〈0.05),而PTEN表达明显上调.p-AKT(Ser473)、p-mTOR(Ser2448)、p.S6(Ser235/236)、p4EBPl(Thr37/46)、p-PTEN(T380/S382/383)磷酸化水平下降(P〈0.05).在黄芩苷作用下的增生性成纤维细胞中的游离的4E。BPl明显减少(P〈0.05),而与eIF4E结合的4E.BPl明显增加(P〈0.05)黄芩苷诱导游离的4E—BP1与eIF4E结合,从而抑制帽状依赖蛋白翻译.以上结果说明,黄芩苷可通过抑制P1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人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人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 增殖 P13K AKT 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成骨的X线表现 被引量:11
2
作者 梁雨田 张伯勋 +1 位作者 陶笙 郭义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224-225,227,共3页
目的:观察家兔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成骨的X线特征。材料方法:选健康家兔18只,于双侧桡骨建立1cm的骨缺损模型,6周后,于右侧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注射自体骨髓2ml,左侧注射外周血2ml。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 目的:观察家兔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成骨的X线特征。材料方法:选健康家兔18只,于双侧桡骨建立1cm的骨缺损模型,6周后,于右侧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注射自体骨髓2ml,左侧注射外周血2ml。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2、3、4、12周行双侧桡骨骨缺损部位的X线检查。结果:骨缺损注射组,在注射后2周有新骨形成,3~4周时骨缺损间隙只残留1.5mm(1.2~2.3mm)。外周血注射组骨缺损间隙依然存在,骨缺损间隙平均7.5mm(7.0~9.3mm)。结论:经皮注射自体骨髓于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有成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骨缺损 成骨 X线诊断 瘢痕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程飚 付小兵 +3 位作者 盛志勇 孙同柱 孙晓庆 李建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33-1336,I003,共5页
目的 :观察α -平滑肌肌动蛋白在瘢痕组织中的表达 ,了解病理性瘢痕形成过程中凋亡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与肌成纤维细胞在真皮中变化的关系。方法 :瘢痕标本来自烧伤后来我院进行整形手术的病人 ,同时取病人手术供皮区的正常皮肤作为对照。 ... 目的 :观察α -平滑肌肌动蛋白在瘢痕组织中的表达 ,了解病理性瘢痕形成过程中凋亡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与肌成纤维细胞在真皮中变化的关系。方法 :瘢痕标本来自烧伤后来我院进行整形手术的病人 ,同时取病人手术供皮区的正常皮肤作为对照。 8例瘢痕组织标本 (含 2例愈合较为平坦的瘢痕和 6例增生性瘢痕组织 )被分成增殖期和成熟期两组。运用caspase- 3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及TUNEL方法检测瘢痕及正常组织中的凋亡细胞 ,并以免疫组化法检测瘢痕及正常皮肤真皮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的表达。结果 :瘢痕组织中细胞凋亡的数目与正常组织明显不同。瘢痕内的TUNEL标记阳性细胞数多于正常组织 ;增殖期瘢痕内的细胞凋亡的数目多于成熟期。增殖期TUNEL标记阳性的细胞多于平坦瘢痕 ,而成熟期两者无显著差别 ,Caspase - 3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TUNEL标记结果具有一致性。随着瘢痕组织的成熟 ,α -平滑肌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的表达逐渐降低 ,平坦的瘢痕组织中的表现尤为明显 ;增生性瘢痕中 ,增殖期与成熟期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 :正常伤口愈合过程中 ,肌成纤维细胞暂时性的表达 ,可引起伤口的收缩 ,随着真皮再塑形 ,含有α -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肌成纤维细胞因凋亡而消失 ,而病理性的愈合结局可能是它持续表达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组织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细胞凋亡 肌成纤维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jal吡啶银染色法在瘢痕组织神经纤维末梢染色中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潘美华 李晓静 张传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2-363,共2页
关键词 CAJAL 神经纤维 瘢痕组织 银染色法 病理性瘢痕 吡啶 病理结构 过度增生 结缔组织 异常分布 神经末梢 皮损伤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β-肌动蛋白在瘢痕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9
5
作者 马进 范志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β-肌动蛋白(β-actin)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0例增生性瘢痕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α-SMA和β-actin的表达水平。结果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α-SMA和β-actin表达水... 目的 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β-肌动蛋白(β-actin)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0例增生性瘢痕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α-SMA和β-actin的表达水平。结果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α-SMA和β-actin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α-SMA和β-actin在瘢痕增生中起重要作用;由于β-actin在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中的不恒定性,建议在瘢痕的mRNA定量研究中不作为内参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Β-肌动蛋白 瘢痕组织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功率的半导体激光照射对犬皮肤创伤愈合及瘢痕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冯新畅 张建文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61-266,共6页
试验选用本地杂种犬18只,随机分为3组,在犬的背部两侧各造一边长为2cm的正方形皮肤全层缺损创。选用波长890nm,频率1000Hz的砷化镓半导体激光照射,每天一次,每次5min,连续10d。实验一组左侧照射选用平均... 试验选用本地杂种犬18只,随机分为3组,在犬的背部两侧各造一边长为2cm的正方形皮肤全层缺损创。选用波长890nm,频率1000Hz的砷化镓半导体激光照射,每天一次,每次5min,连续10d。实验一组左侧照射选用平均输出功率2mW,峰值功率5W,右侧创伤不照射作为自体对照。实验二组左侧选用平均输出功率为4mW,峰值功率10W,右侧作为自体对照。对照组左侧作为对照。每天对创面愈合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描记创伤面积,于临床愈合后取组织样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检查。结果表明:砷化镓激光以本试验所用剂量及方法照射,对犬全层皮肤缺损创的愈合促进作用,差异显著。镜下可见实验一组的两侧、实验二组的自体对照及异体对照的结构均为正常的瘢痕组织,实验二组激光照射侧皮下毛细血管充血,真皮内胶原纤维增生明显。表明激光的生物学剌激要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产生生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半导体激光 创伤愈合 瘢痕组织 犬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瘢痕组织病理模型的制备及MRI初步研究
7
作者 张海栋 王仁法 +2 位作者 祁良 李峰 宋少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86-1189,共4页
目的:制备术后瘢痕组织病理模型,研究术后瘢痕组织病理模型的MRI表现。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用于制备术后瘢痕组织,在无菌环境下,钝性分离其后大腿的肌梭,植入折叠后大小约3 cm×3 cm的无菌纱布。术后两周取出植入的纱布。观察3周... 目的:制备术后瘢痕组织病理模型,研究术后瘢痕组织病理模型的MRI表现。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用于制备术后瘢痕组织,在无菌环境下,钝性分离其后大腿的肌梭,植入折叠后大小约3 cm×3 cm的无菌纱布。术后两周取出植入的纱布。观察3周后行MRI扫描,扫描序列为SE序列T1WI、FRFSE序列T2WI、SE-EPI序列DWI和3D-FSPGR序列PWI。扫描结束后处死兔子,取瘢痕组织行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20只兔子术后瘢痕组织模型的制备均成功,制备的瘢痕组织的病理表现与增生性瘢痕的表现相似。MRI平扫T1WI上呈中等及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在DWI上呈混杂高信号,瘢痕组织的ADC值小于正常肌肉组织;灌注成像(PWI)上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12例呈缓慢上升型,8例曲线升支较陡直、升至峰值后持续在较高水平。瘢痕组织和正常肌肉组织之间的Emax值和Es值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钝性分离肌肉组织植入纱布刺激瘢痕组织增生是一种制备术后瘢痕组织模型的有效造模方法,瘢痕组织的MRI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病理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组织 模型 磁共振成像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泉水浸浴对烧伤增生瘢痕组织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杨立华 傅晓凤 +5 位作者 姚世红 傅颖梅 曾元临 黄晓飞 聂微萱 刘琼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2-273,共2页
深度烧伤患者体表遗留的瘢痕不仅会影响外观,甚至由于瘢痕的挛缩使肢体变形,而造成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同时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因此,深度烧伤后期防治瘢痕的相关治疗措施应尽早进行。减少和防止瘢... 深度烧伤患者体表遗留的瘢痕不仅会影响外观,甚至由于瘢痕的挛缩使肢体变形,而造成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同时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因此,深度烧伤后期防治瘢痕的相关治疗措施应尽早进行。减少和防止瘢痕的增生,最大限度地恢复受损部位的外形与功能,一直是烧伤整形外科不断追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组织 烧伤患者 生物学特征 增生 温泉水 浸浴 关节功能障碍 精神痛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腋臭术后并发瘢痕致神经损伤
9
作者 祝新莉 徐小莲 +1 位作者 刘静 张开慧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85-487,共3页
报告1例腋臭术后并发瘢痕致神经损伤。患者男,15岁,因腋臭1年行手术治疗,术后2个月出现左上肢无力、麻木。体格检查:左侧腋窝处一长约4 cm、宽约2 cm的不规则创面,创面皮肤呈淡红色、欠规整,表面缺损伴散在溃疡面,触之有硬物感。左上肢... 报告1例腋臭术后并发瘢痕致神经损伤。患者男,15岁,因腋臭1年行手术治疗,术后2个月出现左上肢无力、麻木。体格检查:左侧腋窝处一长约4 cm、宽约2 cm的不规则创面,创面皮肤呈淡红色、欠规整,表面缺损伴散在溃疡面,触之有硬物感。左上肢近端肌力5级,远端肌力3级,肌张力降低,感觉减退,上肢腱反射消失。彩超及上肢肌电图提示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部损伤。诊断:瘢痕致多发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瘢痕组织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康复及增生性瘢痕处理之科研发展 被引量:43
10
作者 李曾慧平 林国徽 刘颂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92,共4页
烧伤是指由各种热力、化学物质、电流、放射线等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涉及皮肤和/或粘膜,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或/和粘膜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Ⅲ。严重烧伤后.皮肤及身体状况会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需... 烧伤是指由各种热力、化学物质、电流、放射线等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涉及皮肤和/或粘膜,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或/和粘膜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Ⅲ。严重烧伤后.皮肤及身体状况会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需及早治疗。较严重的烧伤愈合后,会在皮肤上形成瘢痕组织,而增生性瘢痕则是瘢痕组织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烧伤后 粘膜下组织 科研 康复 瘢痕组织 化学物质 组织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软组织扩张局部并发湿疹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丽梅 王俊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8期31-32,共2页
对12例皮肤软组织扩张局部并发湿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加强饮食护理、伤口护理、体位护理,保持术区干净、干燥;避免术区皮肤张力过大;局部正确用药,如涂搽氧化锌油或使用3%硼酸溶液湿敷等。结果12例患者经过及时正确处理,仅1... 对12例皮肤软组织扩张局部并发湿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加强饮食护理、伤口护理、体位护理,保持术区干净、干燥;避免术区皮肤张力过大;局部正确用药,如涂搽氧化锌油或使用3%硼酸溶液湿敷等。结果12例患者经过及时正确处理,仅1例因湿疹较严重对手术效果有影响外,其余病例均治愈,未影响手术效果。提出对皮肤软组织扩张局部并发湿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教育,注意保持术区干净干燥,及时正确处理湿疹,可使湿疹得以治愈,保证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缺损 瘢痕组织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湿疹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材料硬度调控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修复小鼠脊髓的机制研究
12
作者 刘羲 韦富香 陈俊威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2-262,共1页
目的脊髓损伤修复是临床治疗的重大挑战。本课题组使用不同硬度丝素材料和视黄酸联合诱导胚胎干细胞神经向分化,实现了小鼠脊髓切断后运动功能的修复。但该体系如何实现小鼠脊髓完全性损伤后功能修复的机制尚不清楚,丝素材料硬度调控ES... 目的脊髓损伤修复是临床治疗的重大挑战。本课题组使用不同硬度丝素材料和视黄酸联合诱导胚胎干细胞神经向分化,实现了小鼠脊髓切断后运动功能的修复。但该体系如何实现小鼠脊髓完全性损伤后功能修复的机制尚不清楚,丝素材料硬度调控ESC神经向分化的分子通路也不明确,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丝素材料硬度调控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修复脊髓损伤的机理。方法利用不同硬度的丝素蛋白/透明质酸支架作为载体并联合视黄酸在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神经向分化,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Ch IP实验探究不同硬度丝素蛋白诱导ESC神经向分化的机制。将带细胞的支架复合体植入小鼠脊髓横断处,通过小鼠行为学实验检测修复的效果,使用免疫组化、HE染色和单细胞测序等方法探究修复机制。结果在与天然脊髓弹性模量接近的丝素蛋白支架上,胚胎干细胞分化的细胞其神经细胞标志性marker显著表达增加;Ch IP实验表明,支架上的细胞神经向分化的H3K9甲基化程度低,染色质疏松,更有利于神经向分化的基因表达。该体系植入体内后可以调节损伤早期免疫反应,引导轴突跨越脊髓横断处;单细胞测序显示在修复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神经细胞。结论天然脊髓弹性模量的丝素蛋白直接可以疏松染色质,促进胚胎干细胞神经向分化的基因表达;丝素蛋白-神经向细胞体系植入动物体内后可以减少瘢痕组织的产生,帮助轴突跨越横断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横断 瘢痕组织 胚胎干细胞 功能修复 丝素蛋白 材料硬度 脊髓损伤 定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硬度调控的肺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探讨金水缓纤组分方Ⅱ干预肺纤维化机制
13
作者 彭西玲 孙美好 +3 位作者 李明艳 吴媛媛 张斐凡 刘含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71-671,共1页
目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严重危害健康,在肺泡上皮反复损伤后,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从而形成硬度较高的纤维化瘢痕组织。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建生教授基于多年临床研究拟定了疗效显著的金水缓纤方(Jinshu... 目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严重危害健康,在肺泡上皮反复损伤后,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从而形成硬度较高的纤维化瘢痕组织。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建生教授基于多年临床研究拟定了疗效显著的金水缓纤方(Jinshui Huanxian Formula,JHF),但由于其成分复杂,故优化了其组分和配比,形成了金水缓纤组分方Ⅱ(ECC-JHFⅡ),然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将基于基质硬度,探讨ECC-JHFⅡ干预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胚肺细胞MRC-5为研究对象,借助PEG水凝胶构建不同硬度的基底,观察不同时间点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标志物的表达;制备肺纤维化小鼠模型,表征其肺功能及肺组织硬度等相关指标,研究不同程度肺纤维化组织硬度的变化规律以及ECC-JHFⅡ干预肺纤维化的机制。结果ECC-JHFⅡ能显著降低硬基质上培养的MRC-5活化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α-SMA、COLⅠ以及力敏感蛋白Integrinβ1表达显著升高,ECC-JHFⅡ能够显著改善肺纤维化小鼠的肺功能及纤维化活化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ECC-JHFⅡ能够促进肌成纤维细胞向成纤维细胞的表型逆转,降低肺组织硬度,显著抑制细胞内α-SMA、COLⅠ及FN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力敏感蛋白Integrinβ1的表达,干预肺纤维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瘢痕组织 李建生 肌成纤维细胞 表型转化 抑制细胞 金水 肺泡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淋巴水肿的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 被引量:33
14
作者 张丽娟 罗庆华 +3 位作者 张慧珍 李金兰 钟巧玲 唐海林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改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乳房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对6例单纯乳房淋巴水肿患者进行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包括个性化皮肤护理,舒缓瘢痕组织,腋窝网综合征的治疗以及在徒手淋巴引流的同时采用加压绷带包扎等... 目的探讨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改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乳房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对6例单纯乳房淋巴水肿患者进行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包括个性化皮肤护理,舒缓瘢痕组织,腋窝网综合征的治疗以及在徒手淋巴引流的同时采用加压绷带包扎等,每例共进行20次治疗。首次治疗及第5、10、15、20次治疗后分别采用十字测量法测量乳房横径与周径。结果第1次治疗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h后松开,患者患侧乳房肿胀明显减轻,同时肿胀部位皮肤有所改善,较以前松软、有弹性、颜色变浅,血液循环改善。治疗20次后,患者不同时间乳房横径、纵径、平均径均呈下降趋势,并趋向稳定;患者腋网综合征消失。结论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淋巴水肿的症状和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 乳房淋巴水肿 综合消肿治疗 腋网综合征 弹力绷带 加压包扎 瘢痕组织 十字测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型和II型胶原在正常角膜和圆锥角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桂秋 孟岩 +3 位作者 李艳 梁涛 马轶群 孙汇安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观察正常人及圆锥角膜中 I、II型的表达 ,探讨胶原 I、II型在圆锥角膜病变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 SA BC法检测角膜组织中胶原 I、II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胶原 I型在正常角膜和圆锥角膜的上皮层、实质层及内皮层均有... 目的 观察正常人及圆锥角膜中 I、II型的表达 ,探讨胶原 I、II型在圆锥角膜病变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 SA BC法检测角膜组织中胶原 I、II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胶原 I型在正常角膜和圆锥角膜的上皮层、实质层及内皮层均有阳性表达 ,但圆锥角膜比正常角膜的表达弱 ;而胶原 II型在正常角膜和圆锥角膜组织的基质层和 Bow m an层均可检测到 ,但圆锥角膜中 II型胶原表达减低 ,在圆锥角膜基质斑块状瘢痕区 II型胶原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I、II型胶原的减少会导致角膜的稳定性降低 ,使角膜的机械抵抗力减弱 ,并使角膜前凸变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胶原 II型胶原 圆锥角膜 瘢痕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蛋白可吸收缝合线缝合乳房切口的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4
16
作者 叶永峰 郭宝玲 于松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1196-1196,共1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乳房疾病也有上升趋势,某些病种(如乳腺癌)甚至接近欧美国家的发病水平。现代女性追求形体美的观念也逐渐提高,以往乳房切口缝合多采用丝线缝合皮下组织.扣线皮钉缝合表皮。术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乳房疾病也有上升趋势,某些病种(如乳腺癌)甚至接近欧美国家的发病水平。现代女性追求形体美的观念也逐渐提高,以往乳房切口缝合多采用丝线缝合皮下组织.扣线皮钉缝合表皮。术后切口易感染,形成瘢痕组织增生。出院后还需拆线,病人依从性低。我院自2006年2月开始采用生物蛋白可吸收缝合线皮内缝合乳房部切口,利用生物蛋白的组织反应低,伤口愈合完整的产品特性,满足医护人员及病人需要,加快切口愈合,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缝合线 乳房疾病 切口缝合 临床应用 蛋白 生物 瘢痕组织增生 生活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7
作者 顾勇杰 胡勇 +1 位作者 马维虎 徐荣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1-382,共2页
腰椎间盘切除术的复发率为5%~11%,其中大部分患者需要再次手术治疗。但是再次手术的满意度要低于初次手术,因为再次手术在处理瘢痕组织过程中,容易造成脊膜破裂和神经根受损。
关键词 再次手术治疗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管减压 临床疗效 椎间孔 腰椎间盘切除术 瘢痕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脊髓拴系综合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军 孙天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75-878,共4页
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症状多种多样。简而言之为各种原因致脊髓不能正常上升导致低位圆锥。病因包括终丝增粗或脂肪瘤样终丝、脂肪瘤、表皮样肿瘤、脊髓脊膜膨出、脂肪脊髓脊膜... 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症状多种多样。简而言之为各种原因致脊髓不能正常上升导致低位圆锥。病因包括终丝增粗或脂肪瘤样终丝、脂肪瘤、表皮样肿瘤、脊髓脊膜膨出、脂肪脊髓脊膜膨出以及瘢痕组织。这些组织缺乏弹性导致脊髓被固定、牵张,导致圆锥缺血,电生理活动降低,以及氧化代谢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拴系综合征 脊髓脊膜膨出 成人 脂肪瘤样 瘢痕组织 临床综合征 表皮样肿瘤 电生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后硬脊膜外粘连的研究
19
作者 樊天佑 侯筱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79-81,共3页
手术后硬脊膜外粘连的研究樊天佑,侯筱魁手术后硬脊膜外粘连是大部分脊柱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它常常影响手术效果[1,2]。轻者可以没有明显症状,重者由于粘连限制了脊髓和神经根的活动,造成椎管和神经根管狭窄,以至有15%的病... 手术后硬脊膜外粘连的研究樊天佑,侯筱魁手术后硬脊膜外粘连是大部分脊柱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它常常影响手术效果[1,2]。轻者可以没有明显症状,重者由于粘连限制了脊髓和神经根的活动,造成椎管和神经根管狭窄,以至有15%的病人不得不再次手术治疗[3].为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外 成纤维细胞 手术后 透明质酸钠 硬膜外粘连 实验观察 实验动物 血管造影术 得了满意的效果 瘢痕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囊肿术后骨腔长期未愈2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江中军 陈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3-194,共2页
颌骨囊肿术后不完全骨愈合偶见于上颌骨,骨缺损区被瘢痕组织部分或全部填充,可能误诊为囊肿复发。本文报道两例下颌升支区牙源性角化囊肿术后长期残留的骨腔。1临床资料病例1,女,49岁。因右侧升支区肿胀不适1月就诊。患者于6年前罹患右... 颌骨囊肿术后不完全骨愈合偶见于上颌骨,骨缺损区被瘢痕组织部分或全部填充,可能误诊为囊肿复发。本文报道两例下颌升支区牙源性角化囊肿术后长期残留的骨腔。1临床资料病例1,女,49岁。因右侧升支区肿胀不适1月就诊。患者于6年前罹患右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病变累及右下颌升支及下颌体后份(图1a),经口外进路接受囊肿剜除术。近一月感右下颌区肿胀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囊肿 牙源性角化囊肿 右下颌骨 囊肿剜除术 下颌体 升支 上颌骨 瘢痕组织 骨缺损区 骨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