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力疗法在内眦赘皮矫正术后瘢痕增生挛缩防治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姚恒 胡晓佳 +1 位作者 李世荣 刘剑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512-1514,共3页
目的观察压力疗法在内眦赘皮矫正术后瘢痕增生挛缩防治中的疗效。方法筛选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科内眦赘皮女性患者240例,年龄(28.4±1.2)岁,均行"Z"字成形内眦赘皮矫正术。其中120例为防治组,年龄(26.2±0.8)岁,术... 目的观察压力疗法在内眦赘皮矫正术后瘢痕增生挛缩防治中的疗效。方法筛选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科内眦赘皮女性患者240例,年龄(28.4±1.2)岁,均行"Z"字成形内眦赘皮矫正术。其中120例为防治组,年龄(26.2±0.8)岁,术后1月开始采用压力疗法,嘱患者用手指将内眦处隆起包块压向内侧鼻骨处,按摩压力大小为10-15 mmHg。防治组中再分为每天1次组40例,3次组40例,6次组40例;另外120例为对照组,年龄(29.1±0.6)岁,无任何防治。观察、对比2组瘢痕增生挛缩率。结果经过术后1年的随访,防治组采用压力疗法后术区瘢痕变平,无痛痒症状,触之柔软,瘢痕无充血,内眦角度保持术毕效果,瘢痕增生挛缩率9.2%;对照组瘢痕增生挛缩率37.5%,统计学分析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防治组中每天3次组效果最好(P〈0.05)。结论每天3次压力疗法在内眦赘皮矫正术后瘢痕增生挛缩防治中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疗法 内眦赘皮矫正术 瘢痕增生挛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粘合胶及硅胶敷料对小儿先心病术后胸部正中切口瘢痕增生的抑制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娜 张川 +2 位作者 杨磊 柳磊 谢萌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医用粘合胶及硅胶敷料抑制小儿先心病术后胸部正中切口瘢痕增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接受胸部正中切口先心病矫治术的患儿160例,遵循随机化原则分为4组,其中A组为医用粘合胶治疗组,B组为硅胶敷料治疗组,C组为... 目的探讨医用粘合胶及硅胶敷料抑制小儿先心病术后胸部正中切口瘢痕增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接受胸部正中切口先心病矫治术的患儿160例,遵循随机化原则分为4组,其中A组为医用粘合胶治疗组,B组为硅胶敷料治疗组,C组为医用粘合胶序贯硅胶敷料治疗组,D组为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别于治疗后1、3、6、12个月观察伤口瘢痕形成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对瘢痕色泽、血管分布、厚度、柔软度情况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从不同时间段的治疗结果来看,A、B、C、D组瘢痕增生评分均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A、B、D组各时间段两两间瘢痕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C组治疗后第6、12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从不同组别来看,治疗后第1个月,4组患儿瘢痕增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第3、6、12个月,A、B和C组患儿瘢痕增生评分均显著低于D组(P <0. 05);治疗后第3、6、12个月,C组患儿瘢痕增生评分显著低于A和B组(P <0. 05);但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过程中患儿均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医用粘合胶序贯硅胶敷料可有效抑制小儿先心病手术后胸部正中切口的瘢痕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增生 医用粘合胶 心脏病/先天性 手术后期间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干预预防瘢痕增生患者术后复发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徐小红 朱静华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6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瘢痕过度增生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对36例瘢痕整形术后患者实施一般防护、压力疗法、硅酮薄膜敷贴应用及药物局部治疗的综合干预措施。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34例术区平复,无痛、痒等不适感;2例复发。综合干预有...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瘢痕过度增生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对36例瘢痕整形术后患者实施一般防护、压力疗法、硅酮薄膜敷贴应用及药物局部治疗的综合干预措施。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34例术区平复,无痛、痒等不适感;2例复发。综合干预有效率94.44%。结论综合干预对预防术后瘢痕复发有确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增生 外科手术 复发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后瘢痕增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温春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797-799,共3页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后瘢痕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外涂复春散II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压力疗法、激光照射治疗,对比2组预后效果。结果...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后瘢痕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外涂复春散II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压力疗法、激光照射治疗,对比2组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V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SS评分为(2.2±0.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轻度色素沉着比例为70.9%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色素沉着比例为3.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采用外涂丹芎瘢痕涂膜联合压力疗法、激光照射治疗,可有效控制瘢痕组织的生成,降低色素沉着程度,预后效果良好,值得推广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瘢痕增生 丹芎瘢痕涂膜 压力疗法 激光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儿童及少年瘢痕增生期的生活质量自评与家长代评的差异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洁 吴圣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3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烧伤儿童(7~12岁)、少年(13~18岁)瘢痕增生期的生活质量自评与家长代评的差异。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在瑞金医院进行治疗的处于瘢痕增生期的儿童、少年及其家长各40例(共计1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讨烧伤儿童(7~12岁)、少年(13~18岁)瘢痕增生期的生活质量自评与家长代评的差异。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在瑞金医院进行治疗的处于瘢痕增生期的儿童、少年及其家长各40例(共计1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QLSCA)对学龄期儿童、少年及其家长进行评估。结果处于烧伤瘢痕增生期的儿童对“躯体感觉”和“运动能力”因子的评分高于其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维度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处于烧伤瘢痕增生期的少年在“社会心理功能”和“生理心理健康”两个维度中多个因子的评分低于其家长,而“躯体感受”和“负性情绪”因子的评分则高于其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生活满意度的评分上,儿童和青少年与其家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今后护理工作中应向家长指出代评的差异,以便进行更全面、优质、有效的心理指导,使家长在患儿瘢痕日常护理和康复中能和患儿进行更有效的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增生 儿童 少年 生活质量 自评 家长代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中重度烧伤后预防瘢痕增生中的作用评价
6
作者 吴秀娟 卢军 +3 位作者 李印 杨显超 李凯航 周锦萍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7年第3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中重度烧伤后预防瘢痕增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中重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比较两...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中重度烧伤后预防瘢痕增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中重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的依从性、满意度、心理改善情况、住院天数及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治疗护理前两组患者对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护理后,观察组对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的依从性、满意度、心理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中重度烧伤后预防瘢痕增生疗效明显,同时使护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达到护患双赢的双层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中重度烧伤 预防瘢痕增生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预防面部术后切口瘢痕增生的护理 被引量:7
7
作者 曾红 李佳 +1 位作者 饶敏 郭梦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40-42,共3页
目的 总结面部术后患者行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预防切口瘢痕增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00例面部术后患者在常规使用硅凝胶药物治疗基础上行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同时加强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护理。结果 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切口感染、破... 目的 总结面部术后患者行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预防切口瘢痕增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00例面部术后患者在常规使用硅凝胶药物治疗基础上行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同时加强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护理。结果 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切口感染、破溃,4例出现水疱,对症处理后水疱痊愈,2例出现紫癜反应,均于治疗后10 d自行消散。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显效62例,有效24例,无效14例。结论 对面部术后患者行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可有效改善手术切口外观及质地,预防切口瘢痕增生效果确切,而加强治疗相关的护理指导可保障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手术 切口 瘢痕增生 脉冲染料激光 激光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烧伤植皮术后患儿预防瘢痕增生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7
8
作者 曾丽梅 王菁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24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颈部烧伤植皮术后患儿预防瘢痕增生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0例颈部植皮术后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手法按摩、中药辅助以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结果两组术后预防瘢痕增生的效果... 目的探讨颈部烧伤植皮术后患儿预防瘢痕增生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0例颈部植皮术后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手法按摩、中药辅助以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结果两组术后预防瘢痕增生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部烧伤植皮术后患儿的康复护理能有效预防瘢痕增生,促进颈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颈部植皮术 瘢痕增生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征宇 侯晓宾 范志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在整合素与TGFβ受体介导的瘢痕增生和挛缩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10例增生性瘢痕标本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通过荧光定量PCR法(FQ-PCR),测定经FAK抗体阻断后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中整合素β1、TGF-β受体Ⅰ(TGF...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在整合素与TGFβ受体介导的瘢痕增生和挛缩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10例增生性瘢痕标本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通过荧光定量PCR法(FQ-PCR),测定经FAK抗体阻断后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中整合素β1、TGF-β受体Ⅰ(TGF-βRⅠ)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经FAK抗体阻断后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整合素β1、TGFβRⅠ以及αSMA的基因拷贝数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FAK可能是整合素和TGF-βR两条信号传导途径的交汇点,调节整合素、TGF-βR、αSMA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在瘢痕增生和挛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瘢痕 黏着斑激酶 作用研究 荧光定量PCR法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瘢痕成纤维细胞 TGF-Β受体 mRNA表达量 TGF-βRⅠ 整合素β1 α-SMA 细胞原代培养 信号传导途径 瘢痕增生 基因拷贝数 FAK 受体介导 蛋白合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在增生瘢痕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齐 秦泽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85-387,共3页
关键词 基因芯片技术 增生瘢痕 增生瘢痕 matrix 成纤维细胞 细胞外基质 瘢痕形成 创伤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激光治疗棕色文身及对增生性瘢痕产生的抑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家兴 陈国强 +3 位作者 毛傲飞 王渊博 张舵 李永亮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2-167,共6页
本文针对复色文身中相对较难祛除的棕色文身及治疗过程中伴随的增生性瘢痕问题,以新西兰白兔为研究对象,建立七层光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利用1064nm和532nm波长激光照射文身组织进行治疗,采用扫描电镜关注色素状态,分析了电光调Q双波... 本文针对复色文身中相对较难祛除的棕色文身及治疗过程中伴随的增生性瘢痕问题,以新西兰白兔为研究对象,建立七层光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利用1064nm和532nm波长激光照射文身组织进行治疗,采用扫描电镜关注色素状态,分析了电光调Q双波长输出的Nd:YAG激光器在三种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激光能量密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并针对在文身治疗过程中如何进行增生性瘢痕的有效抑制进行了探索分析。结果表明:同时含有1064nm和532nm两种波长的激光能更有效的祛除棕色文身,同时可抑制瘢痕增生,对黄色人种而言,5~7J/cm^2左右的能量密度值较为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色文身 双波长激光 能量密度 增生瘢痕 七层皮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瘢痕压力服研究与临床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梦云 阎玉秀 +1 位作者 金子敏 陶建伟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87,共10页
加压服装疗法是临床上治疗烧伤增生性瘢痕的重要手段,正确且积极的恒压治疗有助于提高压力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综述了压力疗法研究现状、增生性瘢痕的压力服的制作与临床现状,并从当前压力服装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当... 加压服装疗法是临床上治疗烧伤增生性瘢痕的重要手段,正确且积极的恒压治疗有助于提高压力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综述了压力疗法研究现状、增生性瘢痕的压力服的制作与临床现状,并从当前压力服装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当前压力服在临床使用中不能维持特定且均匀的治疗压力,以及长期使用依从性低与护理不当等问题,对治疗增生性瘢痕压力服的研发提出了展望.未来可从压力衰变调节系统开发、运用嵌入式柔性可穿戴技术构建治疗压力实时监测系统、以及使用新型抑菌纤维混纺或者添加药物内衬等方法研发压力衣,改善烧伤增生性瘢痕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瘢痕 压力疗法 压力服 烧伤治疗 功能性服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碘治疗卡介苗接种后瘢痕过度增生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杨林 詹鸾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8期546-547,共2页
关键词 卡介苗 疫苗接种 瘢痕过度增生 固态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结合放疗治疗耳廓瘢痕疙瘩19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海云 佟威 孔令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7-537,共1页
耳廓瘢痕疙瘩多为穿耳洞或外伤后引起,临床表现为耳廓局部突起结节状瘢痕增生。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它影响美观,甚至影响患者心理健康。治疗方法有手术、压迫、放疗、药物注射,但治愈率皆不高。我院自2004—2009年采用手术及术后... 耳廓瘢痕疙瘩多为穿耳洞或外伤后引起,临床表现为耳廓局部突起结节状瘢痕增生。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它影响美观,甚至影响患者心理健康。治疗方法有手术、压迫、放疗、药物注射,但治愈率皆不高。我院自2004—2009年采用手术及术后立即放疗综合治疗19例耳廓瘢痕痊瘩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治疗方法 耳廓 放疗 手术 2009年 瘢痕增生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力压迫治疗烧伤瘢痕疗效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莫军 叶尔明 +1 位作者 周韶 张爱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8期647-648,共2页
目的 :观察弹力压迫治疗烧伤瘢痕的疗效。方法 :对 96 6例烧伤后各个部位已隆起瘢痕或预计会生长瘢痕的初愈创面 ,用弹力套实施持续压迫 3~ 18个月。结果 :显效 85 % ,有效 12 %。结论 :弹力压迫治疗烧伤瘢痕效果肯定 。
关键词 烧伤 弹力压迫 弹力套 瘢痕增生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锶皮肤敷贴治疗皮肤瘢痕疙瘩疗效观察与评价
16
作者 王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S1期186-187,共2页
我科用<sup>90</sup>锶皮肤敷贴治疗皮肤瘢痕疙瘩23例,分为单纯<sup>90</sup>锶敷贴治疗和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后早期<sup>90</sup>锶敷贴治疗组2组。在治疗过程中密切注意其疗效,观察到:小瘢痕疙瘩... 我科用<sup>90</sup>锶皮肤敷贴治疗皮肤瘢痕疙瘩23例,分为单纯<sup>90</sup>锶敷贴治疗和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后早期<sup>90</sup>锶敷贴治疗组2组。在治疗过程中密切注意其疗效,观察到:小瘢痕疙瘩单纯用<sup>90</sup>锶皮肤敷贴可以治愈;大瘢痕疙瘩用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后早期<sup>90</sup>锶皮肤敷贴治疗,可在短时期内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敷贴治疗 敷贴器 过度增生 瘢痕增生 胸前壁 色素沉着 中男 暗紫红色 痒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ading man皮瓣修复术治疗皮肤缺损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王鸣 严炜 +3 位作者 汤由之 朱喆辰 史京萍 马秀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57-561,共5页
目的:探讨Reading man皮瓣修复术在全身不同部位皮肤缺损及其预防瘢痕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0月该科应用Reading man皮瓣修复术治疗全身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均成... 目的:探讨Reading man皮瓣修复术在全身不同部位皮肤缺损及其预防瘢痕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0月该科应用Reading man皮瓣修复术治疗全身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时间为3~24个月,所有皮瓣血运良好,色泽红润,质地柔软,外观适宜,局部皮肤张力较低,手术切口瘢痕增生不明显,切口周围软组织无明显形变,周围关节活动度正常。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疗效满意。结论:Reading man皮瓣特有的设计可以很好地解决全身多部位较大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尤其在术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正常皮肤的切除,术后外观、功能及皮肤瘢痕增生均有较满意的表现,且不存在自体皮移植带来的供皮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ding man皮瓣 皮瓣血运 张力 瘢痕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细胞特异性因子-2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尹诗璐 秦泽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37-1139,共3页
病理性瘢痕过度增生不仅影响外形,所带来的瘙痒和疼痛等困扰患者,并且影响重要功能部位的手术效果。对于微创手术而言,皮肤病理性瘢痕异常增生给患者带来新的病痛,往往掩盖“微创”手术本身的优势,过度增生性瘢痕对于微创美容外科更是... 病理性瘢痕过度增生不仅影响外形,所带来的瘙痒和疼痛等困扰患者,并且影响重要功能部位的手术效果。对于微创手术而言,皮肤病理性瘢痕异常增生给患者带来新的病痛,往往掩盖“微创”手术本身的优势,过度增生性瘢痕对于微创美容外科更是不可接受的。目前,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病理机制尚未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瘢痕形成 成骨细胞特异性因子 瘢痕过度增生 “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 增生瘢痕 手术效果 功能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宜澜 彭代智 +6 位作者 段小冬 何斌 周灵 李睿夫 黄亚兰 刘洋 甘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6-920,共5页
目的总结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收集2002年11月至2013年8月入我院采用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治疗深度烧伤的2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过程中各因素对患者预后、创面愈合情况以及近、远期愈合质量的影响... 目的总结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收集2002年11月至2013年8月入我院采用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治疗深度烧伤的2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过程中各因素对患者预后、创面愈合情况以及近、远期愈合质量的影响。结果 1伤后1周内与1周后行切痂微粒皮移植的病死率为分别为16.1%、32.1%(P〈0.05)。2对377个部位的创面愈合率进行分析,B组(扩展比5∶1~10∶1)愈合率最高,达(77.23±19.91)%,比A组(扩展比小于5∶1)具有明显优势(P〈0.05);在相同愈合率下,B组愈合速度为(1.84±0.76)%/d明显快于C组(扩展比大于10∶1)的(1.53±0.51)%/d(P〈0.05)。3分析创面近期愈后质量显示,174个部位的表皮少量反复破溃,占所有307个部位中的56.68%。4189个部位的创面远期愈后质量显示,其瘢痕增生程度与创面一期愈合率关系密切(χ2=11.697,P〈0.05)。结论对深度烧伤患者早期行切痂微粒皮移植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适当的扩展比(5∶1~10∶1)具有良好的创面愈合效果;提高创面一期愈后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远期愈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烧伤 微粒皮 扩展比 创面愈合 瘢痕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康复疗法在大面积深度烧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津军 顾静贞 +2 位作者 李辉建 李德昌 刘丽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3-174,共2页
关键词 综合康复疗法 大面积深度烧伤 瘢痕增生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