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药结合治疗血液透析并发顽固性肌阵挛病案1则
1
作者 纳子寒 林依依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5期96-99,115,共5页
目前,临床治疗肌阵挛主要采用抗癫痫药物,但透析患者在用药方面存在一定限制。该文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肌阵挛病案1则,疗效确切,为肌阵挛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肌阵挛 瘛疭 针药结合 慢性肾衰竭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调神针刺法治疗小儿抽动症的理论探讨
2
作者 马三青 骆彤 +1 位作者 周睿 汪武生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4期26-29,共4页
该文探讨健脾调神针刺法治疗小儿抽动症的理论基础。小儿抽动症始发于脾,并发于肝,失调于脑神。根据小儿的生理特性,从脾及神与“动”的关系入手分析本病的发生,基于“治病先治神”及“脾为中土”的理论,采用健脾调神针刺法治疗小儿抽... 该文探讨健脾调神针刺法治疗小儿抽动症的理论基础。小儿抽动症始发于脾,并发于肝,失调于脑神。根据小儿的生理特性,从脾及神与“动”的关系入手分析本病的发生,基于“治病先治神”及“脾为中土”的理论,采用健脾调神针刺法治疗小儿抽动症及其共患疾病情志调节障碍,可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抽动症 瘛疭 筋惕肉■ 情志调节障碍 健脾 调神 针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虚实辨证认识儿童抽动障碍
3
作者 谢蕊金 陈四文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0期1-5,共5页
儿童抽动障碍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根据症状可分为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及抽动秽语综合征。对于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西医主要采用抗精神病、抗癫痫等药物,但精神类药物有诸多不良反应。中医治疗疾病多采用个性... 儿童抽动障碍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根据症状可分为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及抽动秽语综合征。对于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西医主要采用抗精神病、抗癫痫等药物,但精神类药物有诸多不良反应。中医治疗疾病多采用个性化辨证论治,先辨虚实,再辨证型。该文通过虚实辨证归纳总结儿童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及治疗,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抽动障碍 运动性抽动 发声性抽动 抽动秽语综合征 瘛疭 痉病 慢惊风 肝风 虚实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海科运用天麻钩藤饮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经验
4
作者 江晨 吴海科 张学颖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2期30-31,129,共3页
抽动障碍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好发于儿童时期,具有反复发作、病程长、迁延难愈等特点,给患儿日常生活、学习造成较大的影响。目前西医治疗抽动障碍尚无特效药物,且常用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大,而中医药治疗方案较多,安全可靠,不... 抽动障碍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好发于儿童时期,具有反复发作、病程长、迁延难愈等特点,给患儿日常生活、学习造成较大的影响。目前西医治疗抽动障碍尚无特效药物,且常用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大,而中医药治疗方案较多,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具有一定的优势。吴海科教授认为小儿抽动障碍的主要病机为外界风邪入侵机体,引动内风亢动。因此,在治疗选方时,应采用肺肝双治之法,并根据小儿生理特性,兼调五脏六腑,采用天麻钩藤饮加用风药共奏祛散外风、平息内风之效,疗效确切。该文介绍吴海科教授运用天麻钩藤饮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抽动障碍 外风 内风 肝风 瘛疭 筋惕肉[目闰] 慢惊风 天麻钩藤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小儿推拿从脾胃论治儿童抽动障碍
5
作者 何佩 张麒 +3 位作者 殷智洋 郭光昕 张帅攀 陆萍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期5-10,共6页
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研究显示,抽动障碍患者会出现肠道菌群失调,中医的脾胃与现代医学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在生理、病理上是相通的,肠道菌群或可成为小儿推拿从脾胃论治抽动障碍新的切入点。该文... 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研究显示,抽动障碍患者会出现肠道菌群失调,中医的脾胃与现代医学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在生理、病理上是相通的,肠道菌群或可成为小儿推拿从脾胃论治抽动障碍新的切入点。该文从肠道菌群角度出发,探讨小儿推拿通过调理脾胃改善肠道菌群这一途径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可能性,以期为小儿推拿通过调理脾胃改善抽动障碍提供理论支持,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小儿推拿 儿童抽动障碍 慢惊风 瘛疭 从脾胃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曼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经验
6
作者 孙嘉祥 仲维娜 秦曼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4期50-52,78,共4页
多发性抽动症为儿科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以不自主、反复、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中医药在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该文介绍秦曼教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 多发性抽动症为儿科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以不自主、反复、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中医药在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该文介绍秦曼教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诊疗经验。秦曼教授从少阳入手,针药并用,在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方面取得了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TOURETTE综合征 慢惊风 瘛疭 肝风 针药并用 秦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1则验案浅析Meige综合征的中医病名及病机
7
作者 陆素琴 张季萍 陆淑萍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27-29,共3页
Meige综合征是一种以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罕见神经系统疾病,目前西医无特异性治疗方案。中医无该病对应的病名记载,但有“胞轮振跳”“目瞤”“脾轮振跳”“痉证”等相关论述。从1则Meige综合征验案着手,认为其中医... Meige综合征是一种以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罕见神经系统疾病,目前西医无特异性治疗方案。中医无该病对应的病名记载,但有“胞轮振跳”“目瞤”“脾轮振跳”“痉证”等相关论述。从1则Meige综合征验案着手,认为其中医病名应为“瞤瘛”,基本病机是阴虚血少、肝风上扰,采用滋阴养血、平肝息风等治法可取得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IGE综合征 中医病名 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合治挛散治疗偏侧面肌痉挛 被引量:3
8
作者 朱东强 郑大为 邱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1115-1117,共3页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合治挛散对偏侧面肌痉挛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67例偏侧面肌痉挛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84例,采用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治疗组83例采用BTX-A合用治挛散治疗(注射BTX-A 12周后给予口服中药治挛...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合治挛散对偏侧面肌痉挛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67例偏侧面肌痉挛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84例,采用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治疗组83例采用BTX-A合用治挛散治疗(注射BTX-A 12周后给予口服中药治挛散4周),观察2组用药2周和用药4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痉挛缓解程度。结果 2组在用药2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用BTXA16周后痉挛强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挛散具有止痉挛作用,能延长BTX-A的作用时间,可用于偏侧面肌痉挛疾病的辅助治疗药物,无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治挛散 偏侧面肌痉挛 瘛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维柱眼针联合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帆 海英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5期16-17,共2页
田维柱教授认为面肌痉挛病因首推于风,风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而发病;治疗时避免刺激面部肌肉兴奋性较高的患侧,眼针结合缪刺法,针刺健侧面部肌肉,调整神经肌肉兴奋性,辨证论治,祛风散邪,疏通经络,濡养筋脉,平衡阴阳,疗效显... 田维柱教授认为面肌痉挛病因首推于风,风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而发病;治疗时避免刺激面部肌肉兴奋性较高的患侧,眼针结合缪刺法,针刺健侧面部肌肉,调整神经肌肉兴奋性,辨证论治,祛风散邪,疏通经络,濡养筋脉,平衡阴阳,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瘛疭 筋惕肉瞤 祛风散邪 补益气血 滋养筋脉 眼针 缪刺法 田维柱 老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维柱缪刺治疗面肌痉挛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雨薇 海英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3期7-8,共2页
田维柱教授认为面肌痉挛属"睥轮振跳""瘛疭"等范畴;责之于"风",也可因劳累过度、阴血亏虚、虚风内动导致;分为风邪袭络和阴虚风动两类;提出面肌痉挛和面瘫均由面部经络失养、阴阳失衡所致,治则大致相同:... 田维柱教授认为面肌痉挛属"睥轮振跳""瘛疭"等范畴;责之于"风",也可因劳累过度、阴血亏虚、虚风内动导致;分为风邪袭络和阴虚风动两类;提出面肌痉挛和面瘫均由面部经络失养、阴阳失衡所致,治则大致相同:平衡阴阳,舒经通络;但两者病因病机不同,故取穴也不同;面肌痉挛"动之太甚",根据经络"如环无端,周遊不息""行气血,贯阴阳"的特点,可通过健侧调整不平衡状态,以达到阴阳平衡;面瘫病变侧"动之无力",故针刺病侧,通过针刺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病侧肌肉力量,以达阴阳平衡。"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临症田师以风为纲,滋阴熄风、通络止痉,按痉挛部位取穴健侧针刺,调动患侧经络中残存之真气,达到平衡经气、调和气血、舒柔经筋的目的;配合肢体远端取穴,通过经络感传、经气直达病所,使筋脉得到气血滋养;依据抽搐部位,分别酌加对侧眼、面及口角部腧穴,取病变对侧眼周阿是穴、四白、迎香、颧髎、地仓、颊车、合谷,病变侧中渚、太冲、内廷。田师强调急性期乃正邪交争期,使用强烈刺激手法,致使攻伐太过,损伤局部正气,反而会留邪之弊;重视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 缪刺 睥轮振跳 筋惕肉瞤 瘛疭 面瘫 针灸 倒错 田维柱 老中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历军“健脾化痰,平肝熄风”辨治多发性抽动症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伊 赵历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1-3,共3页
赵历军教授认为多发性抽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系阴虚风动及肝火,痰聚。"百病多由痰作祟",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加之饮食无规律,过时肥甘厚味,导致脾失健运,水液潴留,聚集为痰,痰气聚... 赵历军教授认为多发性抽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系阴虚风动及肝火,痰聚。"百病多由痰作祟",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加之饮食无规律,过时肥甘厚味,导致脾失健运,水液潴留,聚集为痰,痰气聚于胸中,痰蒙心窍,则见喉发怪声,粗言秽语、注意力不集中等,临证宜健脾化痰,平肝熄风;临证分为肝阳上亢、脾虚痰聚、脾虚肝旺、阴虚风动等证型;临证脾虚患儿较多,多见脾虚痰聚及脾虚肝旺。主要用药为三类:健脾化痰:白术、石菖蒲、茯苓等;平肝熄风:龙骨生、牡蛎生、珍珠母、柴胡、白芍等;安神定志:酸枣仁、茯神、合欢皮等。强调应加强对患儿心理干预和日常调护,合理宣教。家长不应过分紧张、焦虑,刺激患儿;及时纠正患儿不良动作和行为,转移患儿注意力;合理安排患儿日常饮食及课余活动,少食/不食刺激性食品。附脾虚痰聚、脾虚肝旺多发性抽动症验案两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秽语综合征 多发性抽动症 慢惊风 瘛疭 肝风 脾虚痰聚 脾虚肝旺 健脾化痰 平肝熄风 安神定志 心理干预 日常护理 赵历军 老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中药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松龄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经验探析
12
作者 崔艳粉 李颖 王松龄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第3期33-35,共3页
王松龄教授认为,抽动-秽语综合征与风、痰有关,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涉及肝、脾、肾、心,若不能及早治愈,日久痰积化瘀,阻遏中焦,则清阳不展,浊阴难降,清浊失序,导致病情缠绵反复。该文介绍王松龄教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经验,旨在为... 王松龄教授认为,抽动-秽语综合征与风、痰有关,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涉及肝、脾、肾、心,若不能及早治愈,日久痰积化瘀,阻遏中焦,则清阳不展,浊阴难降,清浊失序,导致病情缠绵反复。该文介绍王松龄教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经验,旨在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秽语综合征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抽搐 肝风 慢惊风 瘛疭 王松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甘化阴法在儿童抽动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13
作者 唐阳雷 赵琼 +2 位作者 赵梦洁 霍碧岫 周鸿雲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21期9-12,共4页
酸甘化阴法广泛运用于临床,其代表方为芍药甘草汤。该文基于“肝常有余”“肝主筋膜”理论,阐述小儿抽动障碍的病机,芍药甘草汤具有养血滋阴、敛肝柔肝、缓急舒筋之功,符合小儿抽动障碍病机。该文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探讨酸甘化阴法在小... 酸甘化阴法广泛运用于临床,其代表方为芍药甘草汤。该文基于“肝常有余”“肝主筋膜”理论,阐述小儿抽动障碍的病机,芍药甘草汤具有养血滋阴、敛肝柔肝、缓急舒筋之功,符合小儿抽动障碍病机。该文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探讨酸甘化阴法在小儿抽动障碍治疗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抽动障碍 肝风 瘛疭 酸甘化阴 芍药甘草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痰化瘀法治疗小儿抽动障碍思路探析
14
作者 张晨迪 史英杰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11期4-7,共4页
抽动障碍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的病因、病机尚不能完全明确。西医目前多采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治疗该病,但治疗时间长,不良作用较多,患儿依从性差,复发率高。该文认为抽动障碍发病主要责之于痰与瘀,病位主要在肝、脾、肾,同时与肺、心... 抽动障碍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的病因、病机尚不能完全明确。西医目前多采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治疗该病,但治疗时间长,不良作用较多,患儿依从性差,复发率高。该文认为抽动障碍发病主要责之于痰与瘀,病位主要在肝、脾、肾,同时与肺、心二脏密切相关,故治疗以涤痰化瘀为主,兼顾调理脏腑,疏通血脉,调理气机,应用自拟菖郁涤痰汤加减治疗该病,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抽动障碍 瘛疭 涤痰化瘀法 菖郁涤痰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酒哮、四肢拘急挛缩治验
15
作者 邹嘉玉 《江西中医药》 1992年第5期19-19,共1页
1 益肾坚阴定癫痫胡某某,男,19岁。1988年1月18日初诊:自诉5年来有时突然头晕,继之倒仆,昏不知人,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约4~5分钟后苏醒。发作期半个月或数月不等。平时睡眠梦多而易惊醒,每日晨起喉中有痰梗塞,难以咯出,经治罔效。诊见... 1 益肾坚阴定癫痫胡某某,男,19岁。1988年1月18日初诊:自诉5年来有时突然头晕,继之倒仆,昏不知人,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约4~5分钟后苏醒。发作期半个月或数月不等。平时睡眠梦多而易惊醒,每日晨起喉中有痰梗塞,难以咯出,经治罔效。诊见舌质红苔薄白、中间少苔,脉细数,左沉细数。辨为肾阴亏虚,顽痰交阻。治拟益肾坚阴,豁痰定痫。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10克,黄柏10克,细生地15克,山茱萸10克,丹皮10克,山药15克,茯神15克,郁金10克,石菖蒲5克,怀牛膝10克,浙贝母10克,7剂。由于就诊不便,故嘱其服完上药后,再用知母50克、黄柏50克、山药100克、生熟地黄各100克、丹皮50克、朱茯神100克、丹参100克、郁金50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酒哮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方同病异治肌肉痉挛三则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建军 孙向党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9期77-78,共2页
报告三例肌肉痉挛验案。"瘛者,筋脉拘急也;纵者,筋脉弛纵也,俗谓之抽",肌肉痉挛属"瘛纵"范畴,以肌肉痉挛疼痛为主。太阳经受邪、大病伤阴、阳气亏虚,病因不同,方法各异,同病异治。外感后背部肌肉阵发性痉挛,"... 报告三例肌肉痉挛验案。"瘛者,筋脉拘急也;纵者,筋脉弛纵也,俗谓之抽",肌肉痉挛属"瘛纵"范畴,以肌肉痉挛疼痛为主。太阳经受邪、大病伤阴、阳气亏虚,病因不同,方法各异,同病异治。外感后背部肌肉阵发性痉挛,"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肠套叠后双小腿肌肉痉挛,大病伤阴,筋失濡养,筋急而挛,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增液汤补水行舟;老年小腿及手足抽筋,年老体弱,阳气先衰,气血不足,筋脉失养,以温阳通脉、养血柔筋,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大辛大热之附子补火助阳,配黄芪桂枝益气通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痉挛 同病异治 桂枝加葛根汤 芍药甘草汤 增液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医案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久病入络”论治顽固性面肌痉挛
17
作者 朱双印 陈浩宇 +2 位作者 曲一诺 仙晋 谭奇纹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7期4-7,共4页
面肌痉挛(HFS)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常迁延不愈,给患者带来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负担。络脉损伤是顽固性HFS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该文从“久病入络”论治顽固性HFS,通过分析络脉的生理、病理特点及精、气、血、津液与络脉的作用,结合中... 面肌痉挛(HFS)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常迁延不愈,给患者带来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负担。络脉损伤是顽固性HFS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该文从“久病入络”论治顽固性HFS,通过分析络脉的生理、病理特点及精、气、血、津液与络脉的作用,结合中医络病理论,认为HFS病机是水不涵木,肝肾亏虚,肝阳上亢,同时精、气、血、津液等物质耗散过度,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湿生、痰凝、阳亢,交结共存,久而入络,致使络脉不通或不荣,表现为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治疗时,虚则补之,即“络虚通补”;实则泻之,即“络以辛为泄”;注重将通络法贯穿疾病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面肌痉挛 瘛疭 面风 筋惕肉𥆧 久病入络 络病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