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流视角探析“血不利则为水”的辨治
- 1
-
-
作者
谭辉
刘宝利
许钒
-
机构
安徽中医药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
出处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3-627,632,共6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2023YFC3503500)——膜性肾病中医诊疗规律系统化研究。
-
文摘
“血不利则为水”是张机对于血瘀水停病机的重要概括。血瘀则水不通,水留则血不行,血与水俱为有形之阴,邪之有形则碍气乏动,邪之为阴则耗阳难蒸。阳与气皆属无形之阳,气之推动、阳之蒸化既趋于无力,必使血、水诸阴者无推而成瘀,失温而成凝,终致“阳气虚-瘀水并-癥积成”之互因互致的病理结果。张机法“津血同源”之义,从血与水的生理病理关系辨治临证水肿诸证的开创性论述,深刻影响了后世以活血通络利水、温阳活血利水、益气活血利水、温阳化积利水等“虚-瘀-水”并治诸法用于多种水肿病的治疗。而对于“血不利则为水”的现代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多从线性思维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去探讨,未能体现“活血、利水、温阳”等中医综合治法的多层次、多靶点、交联与动态的作用特点,并且与中医秉承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不相符合。
-
关键词
血不利则为水
水肿
瘀血
瘀水互结
阳虚癥积
辨证论治
活血利水
源流
-
Keywords
Blood stagnation leads to water retention
Edema
Blood stasis
Stagnation of water and blood
Yang deficiency and abdominal masses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stasis and diuresis
Origin and development
-
分类号
R222.3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健脾活血利水法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探析
被引量:5
- 2
-
-
作者
辛来运
崔向宁
-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58-61,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3842)。
-
文摘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害引起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临床上常以外感、劳累、情志因素为诱因,心悸、气喘、浮肿为主要临床症状,具有反复发作、病死率高的特点。病位在心,病机主要责之于气血阴阳虚衰,脏腑功能失调,瘀血、痰浊、水饮滞而为病。在漫长的医学历史进展中,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已积累了丰富的辨证论治内容,包括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中医经典与西医创新相结合已被实践并逐渐成为有效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的大趋势。其中,脏腑辨证尤为重要。该文结合现代医学特点,创新辨治思路,基于“五脏相关”理论指导,以脾胃为切入点,综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表现及古今文献研究,认为心脾两虚、水瘀互结是慢性心衰的重要发病基础,健脾活血利水是治疗慢性心衰的基本治法。
-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脾两虚
水瘀互结
健脾活血利水
-
Keywords
chronic heart failure
deficiency of both heart and spleen
mutual accumulation of water and blood stasis
invigorating spleen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water metabolism
-
分类号
R541.6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