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瘀毒互结证大鼠模型“脑-脾炎症耦联”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董一蕾 刘悦 +3 位作者 李珺媛 付建华 张允岭 姚明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共10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瘀毒互结证大鼠模型脑损伤与脾损害的相关性,分析对MCP-1/CCR2趋化因子信号轴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角叉菜胶联合干酵母菌瘀毒互结证(Carrageenan/Yeast,CA/Y)组(单纯证候组)、...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瘀毒互结证大鼠模型脑损伤与脾损害的相关性,分析对MCP-1/CCR2趋化因子信号轴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角叉菜胶联合干酵母菌瘀毒互结证(Carrageenan/Yeast,CA/Y)组(单纯证候组)、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组(单纯疾病组)、大脑中动脉阻塞瘀毒互结证(MCAO+CA/Y)组(病证结合组),每组10只。CA/Y组与MCAO+CA/Y组于造模首日经腹腔注射角叉菜胶10 mg/kg、第2日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悬液2 mg/kg,MCAO组及MCAO+CA/Y组于第2日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脑梗死模型术后24 h,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取脾测定脾重量,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脑梗死面积百分比与脾重量的相关性,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及脾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血浆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趋化因子C-C-基元受体2(chemokine C-C-motif receptor 2,CCR2)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MCAO组和MCAO+CA/Y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血浆中MCP-1与IFN-γ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脾重量显著下降(P<0.01),脑组织中CCR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CA/Y组比较,MCAO组和MCAO+CA/Y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显著升高(P<0.01),脾重量显著下降(P<0.01),脑组织和脾组织中CCR2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与MCAO组比较,MCAO+CA/Y组的脑梗死面积显著升高(P<0.01),脾重量明显下降(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脾重量与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呈负相关(P<0.01,r=-0.9711)。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MCAO+CA/Y组病理改变最为严重,脑组织皮层中可见大脑液化坏死灶,病灶中神经元细胞排列稀疏、紊乱,体积萎缩,少部分空泡化和核固缩,大部分神经元细胞红色变性、坏死,小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小血管明显增多,间质脂质变性;脾组织部分动脉周围淋巴鞘细胞密度减低,边缘区增宽。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瘀毒互结证大鼠模型脑损伤与脾损害存在相关性,可能与MCP-1/CCR2趋化因子信号轴参与“脑-脾炎症耦联”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瘀毒互结 脑-脾炎症耦联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元通络方对脾肾气阴两虚兼毒瘀互结型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洪 黎颖 +4 位作者 张玲 龙梅 骆言 熊维建 李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1306-1310,共5页
目的:观察培元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临床疗效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培元通络方治疗DKD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重庆市中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DKD早期患者106例。采用SAS软件随机程序,将符合诊断标准的DK... 目的:观察培元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临床疗效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培元通络方治疗DKD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重庆市中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DKD早期患者106例。采用SAS软件随机程序,将符合诊断标准的DKD早中期患者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培元通络方组)和对照组(尿毒清颗粒组),每组53例,实际完成9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患者除基础治疗外,观察组予培元通络方颗粒,20 g,3次/d,对照组予尿毒清颗粒,10 g,3次/d,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积分、24 h尿蛋白排泄率(24 h UAER)、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81.63%%(26/49),对照组总有效53.06%(26/49),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24 h UAER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血清SOD活性显著升高,血清ROS、MDA、AGEs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观察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培元通络方是治疗早中期DKD患者的安全有效药物,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机体的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元通络方 糖尿病肾脏病 脾肾气阴两虚 氧化应激 活性氧 丙二醛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解毒化瘀扶正法论治重症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被引量:8
3
作者 张云松 朱晓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61-62,共2页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属于中医"肺痹""肺痿"范畴。对于该病的基本病机中医学有着深刻的认识。文章通过对本院国家级中医、中西医急诊基地大量中医文献的研究,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体会,提出了"毒邪蕴肺、瘀毒互结...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属于中医"肺痹""肺痿"范畴。对于该病的基本病机中医学有着深刻的认识。文章通过对本院国家级中医、中西医急诊基地大量中医文献的研究,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体会,提出了"毒邪蕴肺、瘀毒互结、正气亏虚"是重症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基本病理机制,并进而提出了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解毒化瘀扶正的治疗大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邪蕴肺 瘀毒互结 正气亏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毒瘀虚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 被引量:31
4
作者 张云松 曹志群 +3 位作者 张珊珊 张新 贾斌 朱晓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390-2392,共3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属于中医"胃痞"范畴。其病因多为毒浊内蕴于心下,毒瘀互结是其基本病机,正气亏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病理基础,关键病理因素可概括为毒、瘀、虚...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属于中医"胃痞"范畴。其病因多为毒浊内蕴于心下,毒瘀互结是其基本病机,正气亏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病理基础,关键病理因素可概括为毒、瘀、虚。其发病以正虚为本,以毒、瘀为标。在病变过程中,机体正气亏虚是内因,感受浊毒邪气是外因,浊毒内蕴、毒瘀互结则是其主要病理变化,也是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高患病率和发病率的关键。治当以解毒化瘀扶正为法,辨证论治,提高疗效,降低转癌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癌前病变 正气亏虚 病因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