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伏邪证候要素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牟宗毅 张茂云 陈颖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162-164,共3页
证候要素辨证是近年来中医学界研究较多的一种模式,系通过对"证候"的辨识而确定疾病的病位和病性,是构成"证型名"的基本要素,更是辨证的核心与关键。研究发现,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伏邪证候要素的分类及比例具有一定特... 证候要素辨证是近年来中医学界研究较多的一种模式,系通过对"证候"的辨识而确定疾病的病位和病性,是构成"证型名"的基本要素,更是辨证的核心与关键。研究发现,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伏邪证候要素的分类及比例具有一定特征;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伏邪证候要素对应证型的组合具有一定规律;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伏邪证候要素存在地区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痰瘀伏邪 证候要素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伏邪本质探索 被引量:5
2
作者 牟宗毅 张茂云 陈颖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711-712,共2页
目的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伏邪理论进行探索。方法搜集444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缓解期患者的中医临床资料,对其随诊1年,观察并记录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期间的症、舌、脉资料,应用聚类分析确定冠心病心绞痛相关证候要素。应用回归分析方... 目的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伏邪理论进行探索。方法搜集444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缓解期患者的中医临床资料,对其随诊1年,观察并记录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期间的症、舌、脉资料,应用聚类分析确定冠心病心绞痛相关证候要素。应用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比较确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发作期与缓解期症状,筛选出可能与痰瘀伏邪相关的症、舌、脉表现。结果血瘀型401例(90.32%)、痰浊型203例(45.72%),胸痛、心悸、胸脘痞满;淡舌、胖大舌、紫黯舌、腻苔;细脉、脉沉等16项症状存在于冠心病心绞痛发病始终。结论血瘀、痰浊证素在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居于前列,心绞痛患者发作前后均存在相同的一组症状,其可能是痰瘀伏邪为患的症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痰瘀伏邪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痰瘀伏邪”干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验案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双娣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930-931,共2页
以"伏邪"发病说为依据,提出"痰瘀伏邪"论。认为"痰瘀伏邪"贯穿于整个心系疾病时间链的始终,及时、尽早及个性化辨证干预对疾病的治疗、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伏邪 痰瘀伏邪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痰瘀伏邪,蕴结成毒”理论防治冠心病思路探析
4
作者 武诗佳 薛雯 邓悦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3期30-32,共3页
近年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生人数仍呈现逐年上涨的势态,其中冠心病发生率最高。该病发生的核心病机为阳微阴弦,致机体代谢功能失常,生成痰瘀病理产物,潜藏人体数年而发病,且病情迁延难愈。发病过程与伏邪隐匿起病的特点相一致。且冠心病病程... 近年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生人数仍呈现逐年上涨的势态,其中冠心病发生率最高。该病发生的核心病机为阳微阴弦,致机体代谢功能失常,生成痰瘀病理产物,潜藏人体数年而发病,且病情迁延难愈。发病过程与伏邪隐匿起病的特点相一致。且冠心病病程长,痰瘀伏邪贯穿疾病的始终,机体内痰瘀互结日久可蕴热生毒。文章基于“痰瘀伏邪,蕴结成毒”理论阐述了冠心病的病因病机,结合现代医学关于该病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痰瘀伏邪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以及阐述了“痰瘀伏邪,蕴结成毒”理论于疾病预防以及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活血化瘀、化痰降浊的同时,辅以清热解毒中药治疗,可获得较满意临床疗效,旨在为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诊疗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伏邪 蕴结成毒 冠心病 中医病机 病理机制 预防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循证医学指导痰瘀同治法治疗心绞痛的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林琳 常立萍 邓悦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3期183-185,共3页
中医伏邪病因理论认为心绞痛多为痰瘀伏邪所致,痰瘀同治法在心绞痛治疗中已经发展成熟。以循证医学方法指导痰瘀同治法治疗心绞痛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针对中医临床干预方法复杂多样的特点,对痰瘀同治法治疗心绞痛的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 中医伏邪病因理论认为心绞痛多为痰瘀伏邪所致,痰瘀同治法在心绞痛治疗中已经发展成熟。以循证医学方法指导痰瘀同治法治疗心绞痛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针对中医临床干预方法复杂多样的特点,对痰瘀同治法治疗心绞痛的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从而引发对循证医学应用于中医学临床研究的困难的思考,深化两种研究类型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优缺点,探求优势最大化的方法,同时淡化研究类型本身的缺点对研究结果的不利影响,运用循证医学方法指导中医临床研究可能使得其成果更加科学可信,获得更多业内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痰瘀伏邪 心绞痛 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悦教授基于“剂证对应”理论应用豁痰解毒通络方治疗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剩余风险临证经验
6
作者 薛雯 邓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前中医医生诊治疾病基本遵从“方证对应”原则,但临证时“剂证对应”容易被忽视,本文通过邓悦教授基于“痰瘀伏邪”理论思想应用豁痰解毒通络方治疗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合并剩余风险经验分享,从更深的维度分析疾病病因病机,强调了... 目前中医医生诊治疾病基本遵从“方证对应”原则,但临证时“剂证对应”容易被忽视,本文通过邓悦教授基于“痰瘀伏邪”理论思想应用豁痰解毒通络方治疗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合并剩余风险经验分享,从更深的维度分析疾病病因病机,强调了中医药治疗心血管残余风险时,应以改善远期预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为目标,在长期的中药干预过程中,注意用药剂型的调整,有助于治疗该病证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经济负担。基于此思考,提出针对经皮冠脉介入术术后剩余风险的汤-丸剂序贯治疗中医药方案,旨在为进一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事件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伏邪 经皮冠脉介入术 剩余风险 中医药 剂证对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邪理论指导治疗血管重建术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常立萍 邢笑佳 邓悦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9期669-672,共4页
目的观察参红化浊通络颗粒配合西药基础疗法治疗血管重建术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气虚痰瘀互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选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6... 目的观察参红化浊通络颗粒配合西药基础疗法治疗血管重建术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气虚痰瘀互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选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6个月之内、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互阻型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抗凝、降血脂基础治疗,降压、降糖对症治疗;治疗组除西药基础治疗外加用参红化浊通络颗粒口服6个月,服药结束后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对比观察患者再狭窄发生率及狭窄程度、心绞痛复发率、心肌梗死再发率、心衰患病率、中医症状等,综合评定患者疗效。结果随访治疗组有41例患者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和CTA,对照组20例,治疗组再狭窄发生率约35.7%,对照组约76.9%,有统计学差异(P=0.01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轻度和中度狭窄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38;P=0.04),治疗组狭窄程度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5)、中医症状改善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依痰瘀伏邪理论自拟方参红化浊通络颗粒配合西药基础治疗能够明显降低PCI术后冠心病再狭窄发生率及狭窄程度、减少心绞痛发作以及心梗再发率和心衰患病率,明显改善胸闷痛、心悸、乏力等中医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红化浊通络颗粒 血管重建术后冠心病 气虚互阻型 痰瘀伏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