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窠囊理论的慢性肾脏病病机与治疗策略
被引量:4
- 1
-
-
作者
施月
石秀杰
张昱
-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
-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71-1973,1978,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873300)——基于PI3K/AKT/mTOR及AMPK/mTOR/ULK1信号通路调控自噬的交互作用探讨加味黄芪赤风汤对足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
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首都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Z191100006619063)——不同剂量黄芪的加味黄芪赤风汤治疗IgA肾病蛋白尿的量效关系及安全性研究
+1 种基金
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项目(2021IR009)——基于中西医结合的慢性肾脏病健康管理与防治特色优势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2021A01206)——基于miR-146a介导TLR4/NF-κB通路调控炎症因子探讨加味黄芪赤风汤治疗IgA肾病作用机制。
-
文摘
窠囊理论出自朱震亨所著的《丹溪心法》,是中医痰瘀互结学说的重要内容。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与窠囊痰挟瘀血的病机特点高度契合。从窠囊理论切入,认为脾肾虚衰导致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瘀闭痰结,胶结不解,酿生窠囊,滞于肾络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机。故治疗上强调益肾健脾,正本清源;理气调枢,畅达气机;痰瘀同治,通透窠囊。这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关键词
窠囊理论
痰瘀互结
慢性肾脏病
临床思路
中医理论
痰挟瘀血
病机
治疗策略
-
Keywords
Kenang theory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linical thinking
TCM Theory
Phlegm combined with blood stasis
Pathogenesis
Treatment strategy
-
分类号
R228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