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窠囊理论的慢性肾脏病病机与治疗策略 被引量:4
1
作者 施月 石秀杰 张昱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71-1973,1978,共4页
窠囊理论出自朱震亨所著的《丹溪心法》,是中医痰瘀互结学说的重要内容。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与窠囊痰挟瘀血的病机特点高度契合。从窠囊理论切入,认为脾肾虚衰导致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瘀闭痰结,胶结不解,酿生窠囊,滞于肾络是慢性肾脏病... 窠囊理论出自朱震亨所著的《丹溪心法》,是中医痰瘀互结学说的重要内容。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与窠囊痰挟瘀血的病机特点高度契合。从窠囊理论切入,认为脾肾虚衰导致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瘀闭痰结,胶结不解,酿生窠囊,滞于肾络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机。故治疗上强调益肾健脾,正本清源;理气调枢,畅达气机;痰瘀同治,通透窠囊。这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窠囊理论 互结 慢性肾脏病 临床思路 中医理论 痰挟瘀血 病机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