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的两难境地与学校创收
1
作者 王晋堂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8年第2期67-71,共5页
学校创收,是一个热门话题。几乎每一个校长、教师都在考虑这个问题。尽管学校搞创收不是一条发展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理想之路,但我们却不得不作出这样的痛苦抉择。一、勤工俭学的两重含义与学校创收的潮流涌现 50年代,我们的大中小... 学校创收,是一个热门话题。几乎每一个校长、教师都在考虑这个问题。尽管学校搞创收不是一条发展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理想之路,但我们却不得不作出这样的痛苦抉择。一、勤工俭学的两重含义与学校创收的潮流涌现 50年代,我们的大中小学就曾搞过勤工俭学。那是在'大跃进'的历史背景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苦抉择 两重含义 两难境地 热门话题 历史背景 教学研究 企业竞争 文化革命 工农结合 观念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罪”与“罚”——观影有感
2
作者 边国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7-7,共1页
电影中表现犯罪和堕落是一种手段而决非展览。它所要达到的目的则是对犯罪和堕落以“艺术”的“惩罚”—提供社会批判价值。当前有的影片特别是侦破片由于不能准确地找出人物犯罪和堕落的原因,不能引导人们正确地对“罪”因加以辨析,因... 电影中表现犯罪和堕落是一种手段而决非展览。它所要达到的目的则是对犯罪和堕落以“艺术”的“惩罚”—提供社会批判价值。当前有的影片特别是侦破片由于不能准确地找出人物犯罪和堕落的原因,不能引导人们正确地对“罪”因加以辨析,因而不同程度上失却了“罚”的力量。试谈几点。其一,生硬安插由善向恶转化的感情契机。也许是出于使人物形象复杂化的考虑,有的影片中总给恶人安排点儿心理情感戏,从而为其寻找一个由善向恶转化的感情契机。例如《风流警察亡命匪》中号称“北上支队”的匪徒女首领梅蓉心狠手辣、无恶不做。影片专门安排了一场戏让她向表弟媳秀芳深情倾诉内心的一段苦楚:当年的一个恋人“背叛”了她,只给她留下五千元港币。她因此被深深地刺痛了……。无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形象 社会批判 “惩罚” 无恶 王少军 痛苦抉择 情节结构 左冲右突 占有欲 形象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是汉正街》编导艺术琐议
3
作者 汪晖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3-33,共1页
在这样一个人人身不由己地被时代狂飙席卷着狂奔以致难得审慎思考、评判的特定历史情境中,《还》剧编导大胆地进行近距离写真,凭借暂时的驻足静观和迅速思索,力图穿透流动不居、喧嚣不宁的现实生活表象,凸现都市市民变幻的生存状态,以... 在这样一个人人身不由己地被时代狂飙席卷着狂奔以致难得审慎思考、评判的特定历史情境中,《还》剧编导大胆地进行近距离写真,凭借暂时的驻足静观和迅速思索,力图穿透流动不居、喧嚣不宁的现实生活表象,凸现都市市民变幻的生存状态,以及置身于多元化价值空间与单调划一的传统价值观念之间、开放性精神格局与封闭保守的心理定势之间,各种人物间激烈的矛盾冲突和痛苦抉择。这需要令人钦佩的智慧与勇气、也以逼近生活原生态的艺术尝试具有了特殊的审美认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苦抉择 生存状态 汉正街 审慎思考 历史情境 封闭保守 多元化价值 传统价值观念 审美认识 心理定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