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痛经模型建立和评价方法的思考 被引量:74
1
作者 嵇波 张露芬 +5 位作者 朱江 任晓暄 郭孟玮 赵雅芳 徐莉莉 宋晓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1-714,共4页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因其发病率高及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而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在人体研究痛经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有许多因素限制,如观察组织病理生理的改变情况等,制备痛经模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近20年痛经模型建立...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因其发病率高及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而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在人体研究痛经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有许多因素限制,如观察组织病理生理的改变情况等,制备痛经模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近20年痛经模型建立和评价的方法进行了系统回顾,以期为痛经病因、发病机制和防治等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痛经模型 痛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痛经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6
2
作者 孙海燕 曹永孝 +2 位作者 刘静 高军卫 马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 建立简便、经济、可靠、重现性好的小鼠痛经模型。方法 雌激素给小白鼠灌胃 ,连续 3~ 2 5d ,末次给药后腹腔注射催产素 ,产生扭体 ,记录扭体潜伏期和扭体次数 ,不同条件下 ,组间比较 ,筛选最佳条件。结果 最佳雌激素为己烯雌... 目的 建立简便、经济、可靠、重现性好的小鼠痛经模型。方法 雌激素给小白鼠灌胃 ,连续 3~ 2 5d ,末次给药后腹腔注射催产素 ,产生扭体 ,记录扭体潜伏期和扭体次数 ,不同条件下 ,组间比较 ,筛选最佳条件。结果 最佳雌激素为己烯雌酚 ,其最佳剂量为 2mg·kg-1;用药周期 12~ 15d时扭体次数最多 ;催产素最佳剂量为 2 0U·kg-1;催产素给药次数对扭体数无明显影响 ;模型建立后可维持约 1wk ;催产素诱发扭体作用大于PGF2α(P <0 0 5 ) ;与相同方法建立的大鼠痛经模型比较 ,扭体次数约是大鼠模型的 6倍 ;扭体次数 90 %集中在注射后 0~ 30min内 ;小鼠扭体次数存在个体差异 ;小鼠例数与其扭体变化率呈负相关 ;在体子宫研究表明 ,小鼠子宫活动度增加。结论 小鼠痛经模型是一个简便、经济、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模型 小白鼠 已烯雌酚 扭体分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宫素诱导的小鼠离体痛经模型的实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华永庆 段金廒 +1 位作者 朱荃 王秋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9-493,共5页
目的对缩宫素诱发小鼠离体子宫收缩的药理模型的实验条件进行选择和优化。方法使用不同雌激素增加小鼠子宫敏感性,获取小鼠离体子宫,用0.5~10U·L^-1缩宫素诱导离体子宫收缩,观察改变各种处理条件后子宫收缩的变化,对4种离体... 目的对缩宫素诱发小鼠离体子宫收缩的药理模型的实验条件进行选择和优化。方法使用不同雌激素增加小鼠子宫敏感性,获取小鼠离体子宫,用0.5~10U·L^-1缩宫素诱导离体子宫收缩,观察改变各种处理条件后子宫收缩的变化,对4种离体子宫收缩的描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缩宫素5U·^-1为最适剂量;腹腔注射3d10mg·kg^-1己烯雌酚或苯甲酸雌二醇均可使子宫产生较高的兴奋性;随着体重上升,离体子宫对缩宫素敏感性略有下降,但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给予缩宫素后5~30min内子宫收缩较为恒定;在各项描述指标中平均收缩张力最为灵敏可靠;250μg·L^-1氯丙嗪、1mg·L^-1的维拉帕米及100μg·L^-1硝苯地平可完全抑制离体子宫的收缩。结论缩宫素诱发的离体小鼠子宫收缩模型快速、简便、灵敏,适合用于痛经治疗药物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离体子宫 缩宫素 痛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结镇痛片对小鼠实验性痛经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曹亮 潘媛 +2 位作者 邓奕 萧伟 丁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93-1497,共5页
目的:观察散结镇痛片对小鼠实验性痛经模型的影响。方法:制备正常小鼠离体子宫和催产素所致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模型,以及雌激素与缩宫素联用引起小鼠扭体反应模型,观察散结镇痛片对其影响。结果:散结镇痛片6.4 mg.mL-1以上对小鼠离体子宫... 目的:观察散结镇痛片对小鼠实验性痛经模型的影响。方法:制备正常小鼠离体子宫和催产素所致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模型,以及雌激素与缩宫素联用引起小鼠扭体反应模型,观察散结镇痛片对其影响。结果:散结镇痛片6.4 mg.mL-1以上对小鼠离体子宫自发收缩具有显著抑制作用;1.6 mg.mL-1以上对缩宫素引起的小鼠离体子宫收缩具有抑制作用,并具有量效关系;0.32~1.28 g.kg-1能够显著降低缩宫素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具有量效关系。结论:散结镇痛片对小鼠离体和在体痛经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抗子宫平滑肌收缩而导致的组织缺血可能是其抗痛经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结镇痛片 痛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附暖宫软胶囊对大鼠实验性痛经模型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海燕 王健 +3 位作者 李振国 宋汉敏 张婷婷 刘田园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艾附暖宫软胶囊对大鼠实验性痛经模型的作用。方法催产素致大鼠痛经模型,观察大鼠扭体次数,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lɑ)(6-keto-F_(lɑ))、β-内啡肽(β-EP)含有量。结果艾附暖宫软... 目的探讨艾附暖宫软胶囊对大鼠实验性痛经模型的作用。方法催产素致大鼠痛经模型,观察大鼠扭体次数,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lɑ)(6-keto-F_(lɑ))、β-内啡肽(β-EP)含有量。结果艾附暖宫软胶囊中、高剂量组可显著减少大鼠扭体次数(P<0. 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XB_2含有量显著升高(P<0. 01),6-keto-F_(lɑ)、β-EP含有量显著降低(P<0. 05,P<0. 01);与模型组比较,艾附暖宫软胶囊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TXB_2含有量(P<0. 01),显著升高β-EP含有量(P<0. 05,P<0. 01),TXB_2/6-ketoF_(lɑ)比值均明显降低,同时高剂量组还可显著增加6-keto-F_(lɑ)含有量(P<0. 05)。结论艾附暖宫软胶囊对大鼠实验性痛经模型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神经内分泌激素的综合性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附暖宫软胶囊 大鼠实验性痛经模型 血栓素B2(TXB2) 6-酮前列腺素Flɑ(6-keto-Flɑ) β-内啡肽(β-E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精油香薰疗法对大鼠痛经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殷玲 徐莹 +2 位作者 叶红 沈升万 应立英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9期2281-2283,共3页
[目的]探讨当归精油香薰疗法对大鼠痛经模型的影响。[方法]取Wistar雌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香薰组和病理模型组各12只,先制备痛经模型,然后香薰组应用当归精油香薰10d。在第11天注射缩宫素后观察两组30min内大鼠扭体次数及血清β-内啡肽(... [目的]探讨当归精油香薰疗法对大鼠痛经模型的影响。[方法]取Wistar雌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香薰组和病理模型组各12只,先制备痛经模型,然后香薰组应用当归精油香薰10d。在第11天注射缩宫素后观察两组30min内大鼠扭体次数及血清β-内啡肽(β-EP)、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水平,并进行脾脏、胸腺病理学观察。[结果]香薰组大鼠30min内扭体发生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香薰组血清中β-EP、6-K-PGF1a含量明显高于病理模型组(P<0.01),TXB2含量低于病理模型组(P<0.01),脾脏、胸腺的病理改变两组间无明显区别。[结论]当归精油香薰疗法对大鼠痛经模型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神经内分泌激素的综合性调节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薰疗法 当归精油 痛经模型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和灸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子宫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郭莎 李雪梅 +2 位作者 任奎羽 陈兆恒 杨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7期2435-2440,共6页
目的:探讨温和灸对原发性痛经大鼠子宫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加艾灸组、模型组、艾灸组,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缩宫素造模法制备大鼠子宫痛经模型,选择关元和三阴交对痛经大鼠进行温和灸治疗,分别观... 目的:探讨温和灸对原发性痛经大鼠子宫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加艾灸组、模型组、艾灸组,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缩宫素造模法制备大鼠子宫痛经模型,选择关元和三阴交对痛经大鼠进行温和灸治疗,分别观察测定大鼠扭体反应、子宫组织形态学、子宫微血管管径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除空白组和空白加艾灸组外,模型组与艾灸组均出现扭体反应,提示痛经大鼠模型制造成功;与空白组及空白加艾灸组比较,模型组子宫横径明显增加(P<0.05),微血管管径明显收缩(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子宫横径减少明显(P<0.05),微血管管径显著扩张(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与艾灸组全血黏度各切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及红细胞压积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全血黏度各切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及红细胞压积有升高的趋势(P>0.05);空白组与空白加艾灸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温和灸对缩宫素所致大鼠实验性痛经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抗痛经作用可能与改善子宫水肿及血液流变学,缓解子宫微循环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温和灸 子宫微循环 血液流变学 大鼠 痛经模型 关元 三阴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体表区域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佳敏 沈小雨 +12 位作者 罗丽 任晓暄 郭孟玮 赵雅芳 张玲 申松希 齐丹丹 朱世鹏 许咏思 嵇波 张露芬 李晓泓 朱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00-904,共5页
目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可用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辅助诊断。文中旨在探讨针刺在调节不同经穴温度变化上的规律与差异,以及针刺是否引起经脉循行线上穴区温度的循经性升高或降低反应。方法将32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列表法分为等渗盐水组... 目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可用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辅助诊断。文中旨在探讨针刺在调节不同经穴温度变化上的规律与差异,以及针刺是否引起经脉循行线上穴区温度的循经性升高或降低反应。方法将32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列表法分为等渗盐水组、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模型组)、三阴交组、关元组,每组8只。除等渗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连续10 d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末次给药1 h后,腹腔注射缩宫素2 U只/,将大鼠置于-25℃的低温冰柜中连续受冻5 d,每天4 h,制备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等渗盐水组每日给予同等剂量的等渗盐水,不冷冻。运用红外热成像仪检测三阴交穴区、血海穴区、关元穴区的基础温度(针刺前),记录针刺即刻,针刺后5、10、20(取针)、30、40、50、60 min各时间点的温度。结果在即刻至针刺后5 min时,三阴交组及关元组左侧三阴交穴温度显著下降[(-0.56±0.22)℃ vs (-0.48±0.11)℃, P<0.01]、右侧血海穴区体表温度显著下降[(-0.64±0.21)℃vs (-0.45±0.13)℃,P<0.05];在5~10 min时间段,三阴交组右侧三阴交穴区[(0.49±0.35)℃]、右侧血海穴区体表温度[(0.18±0.20)℃]均显著性升高(P<0.01);在20~30 min时间段,三阴交组右侧三阴交穴区体表温度较模型组和关元组显著升高[(0.14±0.25)℃,P<0.01];在30~40 min时,三阴交组右侧血海穴区体表温度较模型组显著升高[(-0.03±0.11)℃,P<0.01]。各组左侧血海穴区、关元穴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三阴交、关元均可调节三阴交穴区、血海穴区的体表温度变化。三阴交组右侧三阴交穴区、血海穴区出现同时间段的循经性升温效应。说明针刺后相同经脉上穴区温度具有循经动态变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区温度 循经性 红外热成像 寒凝证类痛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五味鬼臼丸的抗痛经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金艳 陶小军 +2 位作者 曹永孝 王德俭 刘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9-610,共2页
关键词 二十五味鬼臼丸 子宫平滑肌 收缩 小鼠痛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经滴丸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范自全 周明眉 +2 位作者 邱明丰 郭孜 陈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目的研究痛经滴丸对痛经的治疗作用。方法小鼠给药5 d后,考察痛经滴丸对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等疼痛模型的影响;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等炎症实验模型的影响。同时考察其对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联用引起小鼠扭体试验及大鼠在体子宫平滑肌... 目的研究痛经滴丸对痛经的治疗作用。方法小鼠给药5 d后,考察痛经滴丸对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等疼痛模型的影响;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等炎症实验模型的影响。同时考察其对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联用引起小鼠扭体试验及大鼠在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模型的影响。结果痛经滴丸能显著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延长小鼠热刺激痛阈;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度;并能降低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联用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和大鼠在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张力。结论 痛经滴丸具有较强的镇痛抗炎作用,对小鼠整体痛经模型和大鼠在体痛经模型均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滴丸 镇痛 抗炎 痛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体表温度及艾灸干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伟 杨佳敏 +7 位作者 齐丹丹 张梅 刘珍珍 章庆庆 解秸萍 任晓暄 郭孟玮 赵雅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6-629,I0005,共5页
目的:观察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体表投影区红外温度及其艾灸后的变化,探讨艾灸对子宫体表温度的影响及灸局部穴和远部穴的效应差异。方法:将48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关元组、三阴交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 目的:观察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体表投影区红外温度及其艾灸后的变化,探讨艾灸对子宫体表温度的影响及灸局部穴和远部穴的效应差异。方法:将48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关元组、三阴交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全身冷冻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关元组和三阴交组于造模结束后分别进行艾灸,3壮/穴。采用红外热成像方法动态监测各组大鼠灸前、灸后即刻、灸后5、10、20、30、40、50、60 min子宫体表投影区温度。结果:(1)时点温度:四组间不同时点的温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F=243.46,P=0.00〈0.05)。分组与监测时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16.21,P=0.00〈0.05)。四组间红外温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5,P=0.03〈0.05)。其中,正常组各监测时点间温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灸后20~60 min各时点比灸前温度显著降低(P〈0.05);灸后30~60 min各时点比灸后即刻温度显著降低(P〈0.05);三阴交组灸后5~60 min各时点比灸前温度显著降低(P〈0.05);灸后10~60 min各时点比即刻温度显著降低(P〈0.01);关元组灸后即刻比灸前温度显著升高(P〉0.05),灸后5~60 min各时点均比灸前及即刻温度显著降低(P〈0.05)。(2)时段温差:与正常组、模型组比较,三阴交组和关元组的灸后5~60 min各点与灸前温度差值均显著增大(P〈0.05);与三阴交组比较,关元组的灸后即刻与灸前温度差值显著增大(P〈0.05)。正常组和模型组的各点温度差值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体表投影区存在持续40 min温度降低时段,艾灸可使温度下降时点提前,使该段温度下降幅度显著增加;且灸局部穴和远端穴的即刻效应不同。说明艾灸在一定时间内促进子宫体表红外温度的下降,艾灸对于痛经的治疗作用并非依靠直接提高子宫体表温度,其具体起效机制尚须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三阴交 关元 红外热成像 寒凝证类痛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前三剂止痛方活性部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玲 代娜 +3 位作者 刘欣宇 蒲宝婵 李爱主 黄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1期2717-2719,共3页
目的:探讨经前三剂止痛方(JQF)活性部位治疗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l,PD)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痛经模型,采用酶免法对照观察了痛经大鼠子宫前列腺素含量(PGF2α、PGE2)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OTR、ER-... 目的:探讨经前三剂止痛方(JQF)活性部位治疗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l,PD)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痛经模型,采用酶免法对照观察了痛经大鼠子宫前列腺素含量(PGF2α、PGE2)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OTR、ER-α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JQF-A-N-30的PGF2α含量显著下降(P<0.01),JQF-A-E的PGF2α含量亦下降(P<0.05),JQF-A-N-30、JQF-A-E的PGE2含量均上升(P<0.05),PGF2α/PGE2减小(P<0.01);JQF-A-N-30、JQF-A-E的OTR、ER-α基因表达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结论:JQF的活性部位可以使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得到抑制,从而使子宫平滑肌的紧张度降低,并能够有效的降低雌鼠痛经模型子宫组织中PGF2α的水平;通过JQF活性部位的干预,可减轻雌激素和缩宫素的刺激,从而使子宫OTR低表达,减少子宫对OT的敏感性,缓解痛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解痛经 大鼠痛经模型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艾灸量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疼痛反应及脊髓内μ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瑾 崔晓 +5 位作者 张露芬 齐丹丹 张梅 郭孟玮 任晓暄 李晓泓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99-1201,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刺激量艾灸关元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扭体反应及脊髓内μ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灸量的镇痛效应及其部分中枢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A组(艾灸1壮)、B组(艾灸3... 目的:观察不同刺激量艾灸关元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扭体反应及脊髓内μ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灸量的镇痛效应及其部分中枢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寒凝证类痛经模型组、A组(艾灸1壮)、B组(艾灸3壮),每组15只。除盐水组外,其它各组采用全身冷冻法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加缩宫素注射法制备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A组和B组以不同灸量艾灸关元穴。观察大鼠扭体反应,并以荧光定量PCR(RT-PCR)法测定脊髓内μ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扭体反应: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B组扭体潜伏期缩短、扭体次数、扭体评分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A组、B组扭体次数、扭体评分明显减少(P<0.05)。(2)脊髓μ受体mRNA的表达:与盐水组比较,A组与B组的表达均增强(P<0.01),与模型组相比,A组与B组的表达增强(P<0.01)结论:(1)不同艾灸量施予关元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均有镇痛作用。(2)艾灸产生镇痛效应的部分机制可能通过增强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大鼠脊髓内阿片受体的表达产生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 扭体反应 Μ受体 艾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胡止痛栓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见春 黄继汉 +1 位作者 桂常青 郑青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59-463,共5页
目的 :探讨元胡止痛栓的镇痛作用。方法 :使用小鼠热板法、大鼠甲醛法 ,并分别建立小鼠、大鼠痛经模型 ,直肠给予不同剂量元胡止痛栓 ,观察对动物的镇痛作用。取雌性大鼠离体子宫 ,分别于浴槽中加入不同剂量的元胡止痛栓原料药 ,观察对... 目的 :探讨元胡止痛栓的镇痛作用。方法 :使用小鼠热板法、大鼠甲醛法 ,并分别建立小鼠、大鼠痛经模型 ,直肠给予不同剂量元胡止痛栓 ,观察对动物的镇痛作用。取雌性大鼠离体子宫 ,分别于浴槽中加入不同剂量的元胡止痛栓原料药 ,观察对大鼠离体子宫收缩频率、幅度、活动力的影响。结果 :元胡止痛栓能提高小鼠热板法、大鼠甲醛法动物的痛阈 ;延长小鼠、大鼠痛经模型的扭体潜伏期、降低扭体次数及扭体发生率 ;对大鼠离体子宫自发活动的幅度降低较小 ,可减少自发活动的频率及降低活动力 ,对催产素所致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的频率减少较小 ,但降低收缩幅度 ,减弱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活动力较为显著。结论 :元胡止痛栓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并能对抗催产素所致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胡止痛栓 直肠给药 痛经模型 离体子宫 镇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年第24卷总目次索引
15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I0001-I0008,共8页
关键词 大鼠心肌 小鼠 小家鼠 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糖尿病大鼠 痛经模型 目次索引 中国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