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隔姜灸关元穴治疗寒凝证类原发性痛经大鼠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邓凯月 邓永志 +2 位作者 赵丹 汪音帆 李卓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78-283,共6页
目的 探究隔姜灸关元穴治疗寒凝证类原发性痛经(PD)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40只寒凝证类P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组)、模型组(M组)、布洛芬阳性药组(Y组)和隔姜灸组(J组),各10只。通过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以及局部冷冻法建立寒凝... 目的 探究隔姜灸关元穴治疗寒凝证类原发性痛经(PD)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40只寒凝证类P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组)、模型组(M组)、布洛芬阳性药组(Y组)和隔姜灸组(J组),各10只。通过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以及局部冷冻法建立寒凝证类原发性痛经模型。观测原发性痛经大鼠体质量、肛温检测、扭体次数及评分和子宫指数变化;HE染色检测子宫、卵巢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各组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环加氧酶2(COX-2)、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各项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各组体质量、肛温、扭体评分、子宫指数、血清中COX-2、PGF2α浓度显著下降(P<0.01),IL-1β浓度显著下降(P<0.05);血清中IL-6、PGE2浓度显著升高(P<0.01),β-EP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 隔姜灸关元穴可以有效缓解原发性痛经,抑制炎症因子、提高子宫组织PGE2、降低PGF2α可能是其潜在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姜灸 关元穴 寒凝证类 原发性痛经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经穴左右红外温度及艾灸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伟 杨佳敏 +8 位作者 张梅 刘珍珍 齐丹丹 章庆庆 罗丽 解秸萍 任晓暄 郭孟玮 赵雅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68-71,共4页
目的 观察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左右穴区及经穴连线艾灸前后红外温度,比较灸三阴交与关元效应差异.方法 阴道涂片法筛选动情间期大鼠48 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阴交组和关元组,每组12 只.全身冷冻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治疗组... 目的 观察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左右穴区及经穴连线艾灸前后红外温度,比较灸三阴交与关元效应差异.方法 阴道涂片法筛选动情间期大鼠48 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阴交组和关元组,每组12 只.全身冷冻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治疗组分别灸双侧三阴交和关元,3 壮/穴.红外热成像仪动态监测相关穴区及经络连线左右艾灸前后红外温度.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灸后5~30 min,模型组三阴交-血海经络连线左右温差显著增加(P〈0.05);灸后30 min,其他3 组三阴交右侧穴区温度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灸后5~30 min,三阴交组三阴交-血海经络连线左右温差显著降低(P〈0.05),关元组10~30 min连线左右温差显著降低(P〈0.05);两艾灸组比较,三阴交组对连线左右温差影响早于关元组.结论 艾灸可显著减小经络连线左右温差,缓解失衡状态,且灸三阴交恢复失衡作用早于灸关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红外热成像 寒凝证类痛经大鼠 三阴交 关元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微循环及其相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章庆庆 朱世鹏 +14 位作者 罗丽 郭孟玮 张玲 申松希 齐丹丹 杨佳敏 沈小雨 许咏思 王洋 赵雅芳 嵇波 任晓暄 张露芬 朱江 李晓泓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51-55,共5页
目的从子宫微循环角度探讨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的针刺效应。方法动情间期3月龄SD雌性大鼠32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盐水组、模型组、刺激量A组和刺激量B组,每组8只。采用全身冷冻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刺激量A组予粗... 目的从子宫微循环角度探讨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的针刺效应。方法动情间期3月龄SD雌性大鼠32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盐水组、模型组、刺激量A组和刺激量B组,每组8只。采用全身冷冻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刺激量A组予粗针深刺加手法干预,刺激量B组予细针浅刺不施手法。观察各组子宫毛细血管、微血管管径及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结果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5、10、20、30 min各时点毛细血管管径明显缩小(P<0.01),5、10、20、30、40 min各时点微血管管径明显缩小,血浆6-keto-PGF1α含量明显降低、TXB2/6-keto-PGF1α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5、10、20、30 min各时点毛细血管管径明显扩张(P<0.05),5、10、20、30、40 min各时点微血管管径明显扩张,血浆6-keto-PGF1α含量明显升高、TXB2/6-keto-PGF1α明显降低(P<0.05,P<0.01);刺激量B组在20、30 min微血管管径明显扩张(P<0.05),血浆TXB2/6-keto-PGF1α明显降低(P<0.05)。与刺激量B组比较,刺激量A组5、10、20、30 min各时点毛细血管管径明显扩张(P<0.05),5、10、20、30、40 min各时点微血管管径明显扩张(P<0.01)。结论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存在明显的子宫微循环障碍及循环相关物质的紊乱。A、B刺激量均能改善痛经时子宫微循环,其机制可能与恢复失衡的TXB2及6-keto-PGF1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针刺刺激量 寒凝证类痛经大鼠 子宫微循环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对痛经大鼠脑垂体β-内啡肽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汤红丽 马钰婷 +1 位作者 王建慧 班素梅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第2期77-78,共2页
痛经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是妇科常见疾病,临床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1]。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良好效果[2~4]。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
关键词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痛经大鼠 Β-内啡肽 脑垂体 原发性痛经 下腹疼痛 工作质量 常见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对寒湿凝滞型痛经大鼠NO、ET-1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胡雷蕾 周宇博 +1 位作者 池碧霞 吴红斌 《华夏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5-9,共5页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对痛经模型大鼠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效应的可能机制。方法:10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壮医药线点灸组(C)、月月舒组(D)、针刺组(E),C组、D组、E组持续干预1...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对痛经模型大鼠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效应的可能机制。方法:10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壮医药线点灸组(C)、月月舒组(D)、针刺组(E),C组、D组、E组持续干预1周,比较各组大鼠的扭体反应潜伏期和30 min扭体次数,并分别检测大鼠血浆和子宫匀浆中NO、ET-1的表达水平。结果:(1)A组无扭体,与B组相比,C、D、E组首次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30 min扭体次数减少(P<0.01);C、D、E组扭体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D组相比,C组扭体潜伏期延长(P<0.01),且3组中C组扭体抑制率最高。(2)与A组比较,C组、D组、E组大鼠NO、ET-1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D组、E组ET-1值显著降低,NO显著增加(P<0.01);C、D、E 3组间NO、ET-1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大鼠NO水平、降低ET-1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药线点灸 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 一氧化氮 内皮素 痛经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笑散“异病同治”原发性痛经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预测及动物试验验证 被引量:4
6
作者 毛金花 耿楠 +3 位作者 路遥 马子坤 张省委 韩冉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26-32,共7页
目的了解失笑散治疗原发性痛经(PD)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失笑散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Gene Card、Drung Bank、OMIM数据库获取PD和CAG相关蛋白,并取药物、疾病交集... 目的了解失笑散治疗原发性痛经(PD)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失笑散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Gene Card、Drung Bank、OMIM数据库获取PD和CAG相关蛋白,并取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制作韦恩图获取失笑散作用靶点与PD、CAG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3.9.1软件制作失笑散治疗PD和CAG的成分—靶标网络图,通过String平台构建药物—疾病靶蛋白PPI网络,获取失笑散治疗PD和CAG的核心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KEGG通路富集分析。然后取核心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大鼠随机分为失笑散低、中、高剂量组(2.5 g/kg,5 g/kg,10 g/kg)、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布洛芬20 mg/kg)及阴性对照组。除外阴性对照组,其余各组均建立PD动物模型;造模过程中从第4天失笑散低、中、高剂量组灌胃对应治疗剂量的失笑散,阳性对照组灌胃布洛芬20 mg/kg,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缩宫素1.0 m L/kg,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用药前及末次用药后1 h记录大鼠扭体反应次数,测算子宫收缩抑制率和子宫指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1;第12天处死大鼠取子宫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VEGFA、PTGS2。结果筛选到失笑散药物有效活性成分15个,失笑散-PD-CAG交集靶点共35个。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花生四烯酸、异鼠李素等可能是失笑散治疗PD和CAG的核心有效成分,IL-6、TNF、TP53、VEGFA等可能是失笑散治疗PD和CAG的核心靶点。共获得442条GO生物过程和121条相关信号通路,其中TNF、IL-17等信号通路与失笑散对PD和CAG起治疗作用密切相关。β-谷甾醇、槲皮素等核心有效成分与TP53、TNF、VEGFA等核心靶点对接结果良好。失笑散可降低原发性痛经大鼠子宫指数、扭体次数,升高子宫收缩抑制率(P均<0.05);抑制血清中TNF-α、IL-6、IL-1及子宫组织中PTGS2、VEGFA蛋白的表达,以中高剂量组为著(P均<0.05)。结论失笑散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等活性成分与TNF、IL-6、TP53、VEGFA、IL-1β等主要靶点蛋白结合,抑制IL-17、TNF等炎症信号通路治疗PD及CAG,失笑散的用药剂量以5 g/kg、10 g/kg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笑散 原发性痛经 慢性萎缩性胃炎 网络药理学 原发性痛经大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白介素-1 前列腺素G合成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