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莨菪碱股动脉注射治疗糖尿病性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翼华 张国平 +3 位作者 杨庆平 丁燕萍 王前 赵欣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3-374,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山莨菪碱(654-2) 痛性周围神经病变 注射治疗 股动脉 临床观察 治疗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针结合柴胡疏肝散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部分机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鹏翔 张振华 +6 位作者 赵蕊 复星 李靖 赵新雨 邵文婷 杨卫 宋宝磊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851-1855,1860,共6页
目的:探究平衡针结合柴胡疏肝散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期精准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收治符合纳入条件DPN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 目的:探究平衡针结合柴胡疏肝散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期精准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收治符合纳入条件DPN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平衡针结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后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水平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血浆黏度(PSV)、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并比较;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白细胞(WBC)、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变化并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FBG、2 hPB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BG、2 hPBG、HbA1c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后神经MCV、S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CRP、ET-1、MDA、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ET-1、MDA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SOD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ET-1、MDA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HSV、LSV、PSV、HCT、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以上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治疗后在WBC、ALT、Cr、Hb、PLT上比较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联合柴胡疏肝散能改善DPN患者血液流变学,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从而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针 柴胡疏肝散 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血糖 应激反应 血液流变学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利多卡因筛选后美西律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吕蕾 刘莹 邵军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评价利多卡因筛选后美西律联合α-硫辛酸(ALA)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DPN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2例DPNP患者入选本研究,男33例,女59例,平均年龄(56.6±10.1)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甲钴胺对照组(A组)、美西律联合... 目的:评价利多卡因筛选后美西律联合α-硫辛酸(ALA)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DPN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2例DPNP患者入选本研究,男33例,女59例,平均年龄(56.6±10.1)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甲钴胺对照组(A组)、美西律联合ALA组(B组)、经利多卡因筛选后美西律联合ALA组(C组)。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各组的疼痛程度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改善,其中C组临床有效率高于A、B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C组。结论:经利多卡因筛选后美西律联合α-硫辛酸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 美西律 利多卡因 Α-硫辛酸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4-2、弥可保注射液和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联合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观察
4
作者 冯学祯 张琳钧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21-121,123,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临床观察 弥可保注射液 654-2 联合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体C/EBPβ在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5
作者 段柯杨 张钰 +2 位作者 王敬萱 王雪莹 孙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9-266,共8页
目的:探讨海马体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CAA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β,C/EBPβ)在小鼠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 目的:探讨海马体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CAA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β,C/EBPβ)在小鼠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PDPN)、注射阴性对照腺相关病毒组(PDPN+IE-Control)、注射抑制C/EBPβ的腺相关病毒组(PDPN+IE-CEBP/β),每组8只。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小鼠PDPN模型,并通过血糖升高及机械性痛觉过敏确认模型的成功建立。利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向PDPN模型小鼠海马体注射携带C/EBPβshRNA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特异性抑制C/EBPβ表达。检测机械性异常疼痛变化,使用免疫印迹检测海马体中C/EBPβ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1,Caspase-1)、胱天蛋白酶激活的细胞焦亡蛋白D(gasdermin-D,GSDMD)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等蛋白表达水平。利用RT-qPCR检测海马体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mRNA水平,以评估炎症反应。结果:注射AAV-shRNA后,海马体中C/EBPβ表达显著降低,机械性异常疼痛明显缓解,NLRP3、NF-κB、Caspase-1、GSDMD和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IL-6、IL-1β和TNF-α的mRNA水平显著减少,神经炎症减轻。结论:C/EBPβ在PDPN模型海马体中高表达,通过调控炎症信号通路及神经炎症,参与PDPN的发生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海马体 C/EBPΒ 炎症信号通路 腺相关病毒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受体B在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6
作者 张钰 段柯杨 +2 位作者 王敬萱 王雪莹 孙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93-601,共9页
目的:探讨配对免疫球蛋白受体B(paired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 B,PIRB)在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DPNP)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特别关注其在神经炎症和炎性小体活化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 目的:探讨配对免疫球蛋白受体B(paired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 B,PIRB)在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DPNP)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特别关注其在神经炎症和炎性小体活化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按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DPNP)、模型+PIRB阴性对照组(DPNP+AAV control)、模型+PIRB腺相关病毒组(DPNP+PIRB),每组8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构建小鼠DPNP模型,并通过血糖升高及机械性痛觉过敏确认模型的成功建立。使用免疫印迹和qRT-PCR评估DPNP小鼠脊髓组织中PIRB的表达水平。通过鞘内注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降低小鼠脊髓中PIRB的表达以进一步研究其作用。采用qRT-PCR检测神经炎症标志物(如IL-1β、IL-6、TNF-α),使用免疫印迹检测NF-κB p65的水平,并通过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观察NLRP3炎性小体成分的变化。结果:与Sham组相比,DPNP组小鼠出现显著机械性痛觉过敏,并观察到PIRB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通过AAV介导的PIRB敲低实验中,结果显示DPNP+PIRB组小鼠机械性痛觉过敏减轻(P<0.05),并且神经炎症标志物(IL-1β、IL-6、TNF-α)的表达减少。此外,DPNP+PIRB组较DPNP+AAV control组的NF-κB p65和NLRP3炎性小体成分(如Caspase-1、GSDMD和IL-1β)的表达也显著降低。结论:PIRB可能通过调节神经炎症和激活NLRP3炎性小体在DPNP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抑制PIRB的表达可以减轻痛觉过敏现象并减少神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对免疫球蛋白受体B 神经炎症 小体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V1在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婧媛 孙俊龙 郑拥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48-852,共5页
近年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大幅上升,并且DM特异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DPN)是DM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瞬时受体电位... 近年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大幅上升,并且DM特异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DPN)是DM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参与热和化学物质等刺激的信号转导。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RPV1在PDPN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TRPV1通道的生理功能,总结了TRPV1通道在PDPN中的作用,为PDPN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PV1通道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机制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段锦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曹柏龙 赵慧玲 +6 位作者 苗桂珍 杜启明 朱学敏 李春桂 王立强 崔赵丽 孙光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09-2411,共3页
目的:观察运用八段锦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降血糖、营养神经作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 目的:观察运用八段锦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降血糖、营养神经作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八段锦联合针刺进行治疗,随访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神经传导速度(NCV)及疼痛VAS积分改善情况,比较2种不同方法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8周后治疗组FPG、Hb A1c、神经传导速度及疼痛VAS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八段锦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肯定,可显著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减少疼痛VAS积分,同时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血糖代谢,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八段锦 针刺疗法 气虚血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山龙提取物薯蓣皂苷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钠通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冷锦红 侯丽 +1 位作者 邓丽 鞠宝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72-2374,I0012,I0013,共5页
目的:观察穿山龙提取物薯蓣皂苷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Nav 1. 7通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取14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3 mg/kg)造模,72 h后测大鼠尾静脉血血糖〉... 目的:观察穿山龙提取物薯蓣皂苷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Nav 1. 7通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取14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3 mg/kg)造模,72 h后测大鼠尾静脉血血糖〉 16. 7 mmol/L作为观察对象,持续喂养2周,将60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薯蓣皂苷高、低剂量组,强的松组,分别于药物治疗后第4、8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坐骨神经Nav 1. 7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同期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坐骨神经Nav 1. 7mRNA表达水平下调(P 〈0. 01),低剂量组较同期高剂量组Nav 1. 7mRNA表达上调(P 〈0. 01),强的松组与同期低剂量组比较,坐骨神经Nav 1. 7mRNA表达水平下调(P 〈0. 05)。结论:薯蓣皂苷可以减轻PDPN大鼠坐骨神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山龙提取物薯蓣皂苷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Nav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9
10
作者 齐月 于世家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356-358,共3页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P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4周;治疗组...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P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木丹颗粒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TCSS均有改善(P<0.05),但以治疗组改善明显;2组对疼痛均有缓解,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及感觉传导速度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辅助治疗PDPN,对神经传导速度及疼痛的改善有良好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木丹颗粒 甲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丹颗粒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kv7.3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齐月 于世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2-554,共3页
目的:研究木丹颗粒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大鼠钾离子通道kv7.3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木丹颗粒对PDPN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120只为研究对象,先随机取30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腹腔注射STZ(53 mg/kg)制作PDP... 目的:研究木丹颗粒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大鼠钾离子通道kv7.3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木丹颗粒对PDPN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120只为研究对象,先随机取30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腹腔注射STZ(53 mg/kg)制作PDPN模型,4周后,用Vonfrey纤维测双后足机械痛阈,痛阈明显下降为PDPN造模成功。再将90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木丹颗粒组,苯妥英钠组。分别于药物治疗后第2、4、8周末,各组随机取8只大鼠的L4-L5背根神经节和脊髓,采用RT-PCR技术法检测其钾离子通道kv7.3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钾离子通道kv7.3与正常组比,模型组mRNA表达在各时间点呈下降的趋势(P〈0.05),与模型组比,木丹颗粒组和苯妥英钠组mRNA表达在各时间点呈上升的趋势,8周时,两组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木丹颗粒对PDPN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钾离子通道kv7.3mRNA表达呈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kv7.3 木丹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酞普兰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申潇竹 田昌荣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3-336,共4页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临床效果。方法:PDPN患者82例,按Excel随机数生成器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口服西酞普兰+静脉及肌注...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临床效果。方法:PDPN患者82例,按Excel随机数生成器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口服西酞普兰+静脉及肌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照组41例,肌注甲钴胺注射液。治疗4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治疗4周后,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量表(Michigan diabetic neuropathy score,MDNS)评分及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MNSI)评分较对照组及实验前明显降低,P<0.05。②在治疗过程中,4周末实验组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pain intensity,VAS-PI)评分均较对照组及实验前明显降低,P<0.05。③治疗后患者的冷感觉阈值升高,热感觉、冷痛觉阈值下降,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④实验组有1例(2.42%)治疗2天后因不能耐受心率加快停药。结论:联合用药治疗PDPN在缓解疼痛,感觉障碍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老年人中使用较为安全,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西酞普兰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山龙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建 冷锦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509-2517,共9页
目的研究穿山龙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harmMapper、Genecards数据库预测和筛选出穿山龙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潜在靶点,通过DAVID 6.8数据库对获得的靶点蛋白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注释... 目的研究穿山龙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harmMapper、Genecards数据库预测和筛选出穿山龙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潜在靶点,通过DAVID 6.8数据库对获得的靶点蛋白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注释,采用String 10.5数据库和Cytoscape 3.5.1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和"活性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结果穿山龙27个活性成分可通过调控SRC、PIK3R1、STAT1、MAPK1、JAK2、IGF1、IL2等靶点,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TLRS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等相关信号通路,从而参与炎症、免疫、氧化应激等过程来发挥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预测了穿山龙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和相关通路,为进一步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山龙 薯蓣皂苷元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网络药理学 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加巴喷丁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周梅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17-2319,共3页
目的:探讨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加巴喷丁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将80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木丹颗粒联合甲钴... 目的:探讨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加巴喷丁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将80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加巴喷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发生率、hs-CRP、SOD水平以及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发生率、hs-CRP、SOD水平以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甲钴胺、加巴喷丁治疗基础上加用木丹颗粒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神经传导和中医证候,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木丹颗粒 甲钴胺 加巴喷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卡马西平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写亚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2131-2133,共3页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卡马西平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疗效。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糖尿病合并PDPN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挂号单双数分组,A组26例使用甲钴胺(0. 5 mg/次,3次/d)、卡马...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卡马西平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疗效。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糖尿病合并PDPN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挂号单双数分组,A组26例使用甲钴胺(0. 5 mg/次,3次/d)、卡马西平(0. 1 g/次,3次/d),B组26例在A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木丹颗粒治疗(7 g/次,3次/d),两组给予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观察用药4周后患者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统计治疗期间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情况,对治疗前后病情变化进行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B组治疗率为88. 46%,高于A组85. 0%,P 〈0. 05;入院时患者神经反射功能测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B组正中神经、胫神经MNCV、SNCV评分高于A组,P 〈0. 05;入院时两组TSS、TCSS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B组TSS、TCSS评分低于A组,P 〈0. 05。结论:临床对PDPN患者治疗时以木丹颗粒、甲钴胺、卡马西平中西联合方式进行治疗,临床疗效理想,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木丹颗粒 甲钴胺 卡马西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评估工具及非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锐 卿艳 +3 位作者 钟印芹 田雪莹 房鑫 刘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144-3148,共5页
综述国内外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测评工具及非药物干预方法,以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评估工具 非药物干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大鼠外周血流灌注量及其坐骨神经NGF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阮继源 张文红 杨丹红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354-360,共7页
目的: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建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PDN)模型,探讨电针对PDN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DN组大鼠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反应,各大鼠的一... 目的: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建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PDN)模型,探讨电针对PDN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DN组大鼠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反应,各大鼠的一般情况、血糖、痛阈,处死前检测大鼠周围血流灌注量,于处死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坐骨神经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受体的表达,进而初步探讨电针治疗PDN大鼠的部分机制。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周围血流灌注量、NGF受体的表达明显降低,电针组大鼠血流灌注量、NGF受体的表达增加,并且电针2组较电针1组血流灌注量、NGF受体的表达增加较多。结论:电针可以提高PDN模型大鼠的痛阈,增加大鼠周围血流灌注量,电针可以增加PDN模型大鼠坐骨神经NGF受体的表达,从而对损伤的坐骨神经起到修复的作用,电针能够改善PDN模型大鼠坐骨神经的病理形态和超微结构,对神经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电针 周围血流灌注量 神经生长因子 大鼠 实验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植入脊髓电刺激治疗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合并脊髓损伤1例
18
作者 闫亚飞 叶济世 +3 位作者 李圣洪 王婧 刘涛 贾一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损伤或疾病累及躯体感觉系统所导致的疼痛,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可根据病因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脊髓损伤后疼痛和脑卒中后疼痛,后者包括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和...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损伤或疾病累及躯体感觉系统所导致的疼痛,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可根据病因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脊髓损伤后疼痛和脑卒中后疼痛,后者包括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和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另外,国际疼痛学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将神经根源性脊柱术后疼痛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也归于其中[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合并脊髓损伤 神经病理 外周 脊髓电刺激 中枢 带状疱疹 躯体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糖浓度中大鼠DRG神经元相关蛋白表达及Ca2+浓度的测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炎 那存乌力吉 +3 位作者 阎雪晶 姚维凡 赵海山 陈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观察高糖对背根神经节(DRG)中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4(TRPV4)和蛋白激酶Cε(PKCε)的表达以及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探讨其在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的新生大鼠DRG神经元分成正常对照组(C组)、中糖... 目的观察高糖对背根神经节(DRG)中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4(TRPV4)和蛋白激酶Cε(PKCε)的表达以及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探讨其在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的新生大鼠DRG神经元分成正常对照组(C组)、中糖组(M组)和高糖组(H组)。48 h后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DRG神经元TRPV4和PKCε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共聚焦显微镜测定DRG神经元[Ca2+]i的水平。结果 TRPV4、PKCε蛋白的表达上调且呈浓度依赖性。C组、M组、H组TRPV4蛋白分别为0.33±0.05、3.20±0.40和7.69±0.60;PKCε蛋白分别为0.88±0.04、1.08±0.08和1.97±0.35。在TRPV4激动剂4α-PDD的作用下,与C组比较,H组[Ca2+]i显著升高(P<0.05),且呈浓度依赖。结论高糖可以上调DRG神经元中TRPV4、PKCε蛋白的表达,增加神经元内Ca2+浓度。TRPV4、PKCε对DRG神经元内Ca2+起到了协同调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4 蛋白激酶CΕ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