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uNPs/rGO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Cu^(2+)痕量检测的研究
1
作者 梁崇佳 郭川磐 +2 位作者 冯孝中 王明花 张治红 《轻工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96-104,共9页
采用液相化学共还原法制备AuNPs/rGO复合材料,再利用XRD和SEM对其晶型和表面形貌进行考察,通过XPS对其固定DNA前后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其用于Cu2+痕量检测过程中电化学性能变化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uNPs/... 采用液相化学共还原法制备AuNPs/rGO复合材料,再利用XRD和SEM对其晶型和表面形貌进行考察,通过XPS对其固定DNA前后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其用于Cu2+痕量检测过程中电化学性能变化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uNPs/rGO复合材料结晶性良好,与氧化石墨烯(GO)的表面形貌相比,AuNPs/rGO复合材料表面呈现出褶皱现象,并且表面包裹了许多金纳米颗粒.XPS分析表明DNA可成功地固定在AuNPs/rGO复合材料表面.基于AuNPs/rGO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Cu2+的最低检测限为0.02 nmol/L,比其他检测手段更加灵敏,且具有优良的选择性和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NPs/rGO复合材料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Cu^2+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型TDLAS-WMS技术CO_(2)痕量气体检测 被引量:26
2
作者 赵成龙 黄丹飞 +4 位作者 刘智颖 王昱琪 钟艾琦 张耹铭 孟凡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3-332,共10页
采用窄线宽、边模抑制高的DFB激光器研制一套开放型TDLAS波长调制技术气体检测装置。选取2004 nm处CO_(2)分子吸收峰作为吸收谱线,采用锁相放大器进行调制、解调后的二次谐波信号幅值检测气体浓度大小。设计基于开放环境中的Herriott型... 采用窄线宽、边模抑制高的DFB激光器研制一套开放型TDLAS波长调制技术气体检测装置。选取2004 nm处CO_(2)分子吸收峰作为吸收谱线,采用锁相放大器进行调制、解调后的二次谐波信号幅值检测气体浓度大小。设计基于开放环境中的Herriott型气体吸收池,使用ZEMAX非序列模式进行吸收池仿真,光线追迹后理论光程可达到1350 mm,实际光程由50 mm增加到300 mm,检测浓度下限数值由原先的1300 ppmv降低到214.28 ppmv,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检测下限能力。配置不同浓度的CO_(2)气体检测,得到二次谐波信号幅值与浓度之间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其拟合系数为0.99839,可通过拟合直线方程计算得出待测气体的浓度。配置300 ppmv的CO_(2)进行Allan方差分析,积分时间到101.6 s时,Allan方差处于平稳状态,检测系统的灵敏度为1.512×10^(-5)。检测结果表明检测装置实现了对CO_(2)气体浓度准确测量。该装置可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呼吸产生的CO_(2)气体浓度进行检测,为肺结核病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LAS-WMS 谐波信号 气体检测 DFB激光器 C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TCPP)检测水体痕量Hg2+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吕向菲 吕东 +3 位作者 Muhammad Asim Shahzad 王家宏 常江峰 李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054-3057,共4页
由于羧基卟啉在水中良好的溶解性及对Hg^2+的高亲和性,利用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与Hg^2+反应前后的荧光特性变化,实现水体Hg^2+的痕量检测。结果显示,该探针与Hg^2+具有良好的配位性,且检测前后体系出现的颜色变化具有可视性... 由于羧基卟啉在水中良好的溶解性及对Hg^2+的高亲和性,利用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与Hg^2+反应前后的荧光特性变化,实现水体Hg^2+的痕量检测。结果显示,该探针与Hg^2+具有良好的配位性,且检测前后体系出现的颜色变化具有可视性。在中性条件下,四羧基卟啉荧光被Hg^2+猝灭,荧光强度与汞离子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指数函数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因此,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可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探针用于水体中Hg^2+的痕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卟啉 荧光探针 检测 H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氧化菌素耦合脂肪酶生物传感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Cu^(2+)的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艳 赵宁 +4 位作者 王悦 李虹佳 辛嘉英 孙立瑞 关桦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351-358,共8页
利用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可特异性捕获Cu^(2+)的特点,构建Mb耦合脂肪酶生物传感器,并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透射电子扫描电镜对制备成功的固定化脂肪酶(Lipase@AuNPs)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借助生... 利用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可特异性捕获Cu^(2+)的特点,构建Mb耦合脂肪酶生物传感器,并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透射电子扫描电镜对制备成功的固定化脂肪酶(Lipase@AuNPs)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借助生物传感器监测脂肪酶水解三油酸甘油酯时电信号的响应情况,Cu^(2+)与Mb特异性接合并在脂肪酶周围产生富集现象,抑制脂肪酶的催化活性,电流强度显著下降,从而实现对Cu^(2+)的快速定性、超痕量反定量检测。结果表明: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得最优检测体系为底物三油酸甘油酯溶于Tirs-HCl缓冲溶液的质量浓度2 g/100 mL、缓冲液pH 7.5,当Cu^(2+)浓度为1~100 nmol/L范围内时,传感器电流差值与其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228x+0.774 8,R^(2)=0.995 0,检出限为0.03 nmol/L(R_(SN)=3)。本研究建立的新型脂肪酶生物传感器检测Cu^(2+)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专一性和稳定性,为实现食品中痕量、超痕量的重金属检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素 纳米金 脂肪酶生物传感器 差分脉冲伏安法 Cu^(2+)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性中位取代羟基卟啉荧光检测水体痕量汞离子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吕向菲 陈瑞华 +3 位作者 赵永国 陈静 张潆心 白天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213-3217,共5页
利用两种具有对称性结构的羟基中位取代卟啉meso-5,15-二-(4-羟基苯基)10,20-二苯基卟啉(P_(2OH))和meso-5,10,15,20-四-(4-羟基苯基)卟啉(P_(4OH))作为荧光探针,检测水体中痕量汞离子。比较两种探针对汞离子的选择性、检测灵敏性及对... 利用两种具有对称性结构的羟基中位取代卟啉meso-5,15-二-(4-羟基苯基)10,20-二苯基卟啉(P_(2OH))和meso-5,10,15,20-四-(4-羟基苯基)卟啉(P_(4OH))作为荧光探针,检测水体中痕量汞离子。比较两种探针对汞离子的选择性、检测灵敏性及对时间和pH的稳定性。并对其检测机理进行初步讨论,总结两种对称性羟基卟啉与水体Hg^(2+)的相互作用规律。结果显示,两种对称性羟基卟啉在其他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对汞离子显示荧光强度变化和显色反应,其浓度变化显示两种卟啉都呈现荧光比率探针的变化规律,荧光比率与水体中汞离子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不同的pH值变化范围和10 min内,两种对称性探针分子的荧光发射峰和荧光比率值均保持稳定。P_(4OH)的检测灵敏性和稳定性较强,这主要是因为中位羟基数目的对称性增加,可增强其分子中中位羟基与Hg^(2+)的相互结合作用,从而引起荧光光谱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性羟基卟啉 荧光探针 检测 水体中H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非对称取代羟基卟啉荧光检测水体痕量汞离子研究
6
作者 张瑞霞 吕向菲 +4 位作者 董岁明 张潆心 陈静 赵永国 吴金隆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58-362,共5页
合成具有非对称结构的一羟基和三羟基中位取代卟啉:5-(4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H_(2)P_(1)-OH)和5,10,15-三-(4-羟基苯基)-20-苯基卟啉(H_(2)P_(3)-OH),并将其作为荧光探针,检测水体中的痕量Hg^(2+)。通过比较常温,醋酸-醋酸钠... 合成具有非对称结构的一羟基和三羟基中位取代卟啉:5-(4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H_(2)P_(1)-OH)和5,10,15-三-(4-羟基苯基)-20-苯基卟啉(H_(2)P_(3)-OH),并将其作为荧光探针,检测水体中的痕量Hg^(2+)。通过比较常温,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体系中,两种探针的选择性、检测拟合线的相关性、检测下限和稳定性结果,并通过轨道计算对其检测机理进行初步讨论,得到两种中位羟基取代卟啉与水体Hg^(2+)的相互作用方式,为发展水体中高灵敏和高选择性的Hg^(2+)荧光检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羟基卟啉 荧光探针 检测 水体中H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点-荧光桃红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在铜离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陶慧林 孙超 +4 位作者 廖秀芬 徐铭泽 王海洋 易忠胜 覃宏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7-182,共6页
在pH 8.4的溶液中,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和荧光桃红(Fluorescent pink,FP)之间发生荧光共振而使后者的荧光增强。体系中加入痕量Cu^2+后,FP的荧光被猝灭,且在一定范围内体系的荧光猝灭程度与Cu^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 在pH 8.4的溶液中,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和荧光桃红(Fluorescent pink,FP)之间发生荧光共振而使后者的荧光增强。体系中加入痕量Cu^2+后,FP的荧光被猝灭,且在一定范围内体系的荧光猝灭程度与Cu^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河水、农田水、自来水中痕量Cu^2+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9.42-23.55μmol/L,检出限(3σ/k)为3.14μmol/L。将该方法应用于河水、农田水及自来水中Cu2+的检测,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0.91%,加标回收率为98.7%-99.0%,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点 荧光桃红 荧光共振能转移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胭脂红B指示反应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Ⅲ) 被引量:5
8
作者 尹庚明 马晓鸥 康思琦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15-515,517,共2页
关键词 光度法测定 偶氮胭脂红B 反应动力学 铁(Ⅲ) 催化光度分析法 CU^2+ Fe(Ⅲ) 催化作用 褪色反应 高碘酸钾 硫酸介质 灵敏度 铁测定 M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蓝与β-胡萝卜素双褪色法在大豆种子脂氧酶缺失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王先虚 范慧明 +4 位作者 藕冉 王磊 王遂 姜妍 王绍东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3-1129,共7页
F大豆种子脂氧酶(Lipoxygenase,Lox-1,2,3)三个同工酶缺失性状筛选鉴定方法的开发,对于脂氧酶缺失的无腥味大豆育种及其表型鉴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脂氧酶Lox-1,2,3三个同工酶在不同pH下对亚甲蓝和β-胡萝卜素褪色反应的颜色变化... F大豆种子脂氧酶(Lipoxygenase,Lox-1,2,3)三个同工酶缺失性状筛选鉴定方法的开发,对于脂氧酶缺失的无腥味大豆育种及其表型鉴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脂氧酶Lox-1,2,3三个同工酶在不同pH下对亚甲蓝和β-胡萝卜素褪色反应的颜色变化,通过痕量取样,精准鉴定F_(2)分离世代出现的Lox-1,2,3野生型、Lox-1,2,3缺失型、Lox-1,2缺失型、Lox-3缺失型四种表现型,该检测手段不影响含目标性状的个体的正常继代扩繁,为脂氧酶完全缺失大豆新品种的培育及其表型鉴定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2大豆种子 脂氧酶缺失育种 取样 快速检测 亚甲蓝和β-胡萝卜素褪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