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脑功能及其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22
1
作者
陈晓霞
杨李
唐久来
《安徽医学》
2022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脑功能与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9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肌电组、脑电组与联合组4个组,...
目的探讨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脑功能与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9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肌电组、脑电组与联合组4个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肌电组、脑电组及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肌电、脑电及脑电+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采集患儿脑电波(θ波、β波、θ/β波、α波、SMR波与α/SMR波),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治疗后1年,采用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评估患儿精细运动,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估患儿粗大运动,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各组FMFM评分和GMFM评分分组效应、时间效应以及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θ波分组、时间与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波、θ/β波值、α波、SMR波分组、时间与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α波/SMR波值分组与时间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交互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上肢精细运动功能与下肢粗大运动功能,改善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生物反馈
肌电生物反馈
痉挛型脑瘫儿童
脑功能
上下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痉挛型脑瘫儿童口腔共鸣特征的研究
2
作者
张颖文
肖永涛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比较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普通儿童口腔共鸣的差异,探讨痉挛型脑瘫儿童KI腔共鸣异常的特征。方法以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和普通儿童各15例为实验对象,采用实时言语测量仪采集提取两组儿童/a/、/i/、/u/发音平稳段的第一、二共...
目的比较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普通儿童口腔共鸣的差异,探讨痉挛型脑瘫儿童KI腔共鸣异常的特征。方法以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和普通儿童各15例为实验对象,采用实时言语测量仪采集提取两组儿童/a/、/i/、/u/发音平稳段的第一、二共振峰(F1、F2),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儿童/a/F1、/a/F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F,有显著性差异(P〈0.05);/i/F2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u/F1无显著性差异(P〉0.05);/u/F2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易出现口腔共鸣障碍,其主要表现为后位聚焦;/i/F2、/u/F2值可为脑瘫患儿口腔共鸣障碍的评估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儿童
口腔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单韵母共振峰及口腔共鸣特征比较
被引量:
5
3
作者
韩一鸣
王枫
+1 位作者
黄潇潇
王梅红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比较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单韵母共振峰及口腔共鸣的差异,探讨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单韵母共振峰以及口腔共鸣特征。方法对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和正常儿童各20例发元音/a、o、e、i、u、ü/的平稳段第一、二共振峰(F1...
目的比较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单韵母共振峰及口腔共鸣的差异,探讨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单韵母共振峰以及口腔共鸣特征。方法对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和正常儿童各20例发元音/a、o、e、i、u、ü/的平稳段第一、二共振峰(F1、F2)进行采集提取,根据公式计算出舌距和下颌距以及元音空间的面积,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瘫儿童发/a/音的F1值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0.05),发/o/音的F2值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5),发/i/音的F2值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0.05);两组儿童发/a/音的F2值,/o/、/i/音的F1值,以及发/e/、/u/、/ü/音的F1、F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儿童的舌距、下颌距及元音空间面积显著小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单韵母共振峰(F_1、F2值)与正常儿童有差异,舌距、下颌距、元音空间面积较正常儿童小,影响单韵母共振峰以及口腔共鸣的主要原因为脑瘫儿童舌部以及下颌部的运动协调能力差,舌及下颌的前后、高低运动范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儿童
共振峰
元音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脑功能及其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22
1
作者
陈晓霞
杨李
唐久来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康复医学科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康复中心
出处
《安徽医学》
2022年第1期19-23,共5页
基金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8JYXM1347)。
文摘
目的探讨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脑功能与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9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肌电组、脑电组与联合组4个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肌电组、脑电组及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肌电、脑电及脑电+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采集患儿脑电波(θ波、β波、θ/β波、α波、SMR波与α/SMR波),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治疗后1年,采用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评估患儿精细运动,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估患儿粗大运动,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各组FMFM评分和GMFM评分分组效应、时间效应以及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θ波分组、时间与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波、θ/β波值、α波、SMR波分组、时间与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α波/SMR波值分组与时间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交互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上肢精细运动功能与下肢粗大运动功能,改善脑功能。
关键词
脑电生物反馈
肌电生物反馈
痉挛型脑瘫儿童
脑功能
上下肢运动功能
Keywords
EEG biofeedback
Electromyography biofeedback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Brain function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分类号
R742.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痉挛型脑瘫儿童口腔共鸣特征的研究
2
作者
张颖文
肖永涛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听力与言语科学系
出处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03-105,共3页
基金
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听力学)建设项目,浙江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基金(2015ZY28)
文摘
目的比较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普通儿童口腔共鸣的差异,探讨痉挛型脑瘫儿童KI腔共鸣异常的特征。方法以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和普通儿童各15例为实验对象,采用实时言语测量仪采集提取两组儿童/a/、/i/、/u/发音平稳段的第一、二共振峰(F1、F2),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儿童/a/F1、/a/F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F,有显著性差异(P〈0.05);/i/F2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u/F1无显著性差异(P〉0.05);/u/F2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易出现口腔共鸣障碍,其主要表现为后位聚焦;/i/F2、/u/F2值可为脑瘫患儿口腔共鸣障碍的评估诊断提供参考。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儿童
口腔共鸣
Keywords
Child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Oral resonance
分类号
R742.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单韵母共振峰及口腔共鸣特征比较
被引量:
5
3
作者
韩一鸣
王枫
黄潇潇
王梅红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听力与言语科学系
出处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33-135,共3页
文摘
目的比较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单韵母共振峰及口腔共鸣的差异,探讨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单韵母共振峰以及口腔共鸣特征。方法对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和正常儿童各20例发元音/a、o、e、i、u、ü/的平稳段第一、二共振峰(F1、F2)进行采集提取,根据公式计算出舌距和下颌距以及元音空间的面积,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瘫儿童发/a/音的F1值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0.05),发/o/音的F2值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5),发/i/音的F2值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0.05);两组儿童发/a/音的F2值,/o/、/i/音的F1值,以及发/e/、/u/、/ü/音的F1、F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儿童的舌距、下颌距及元音空间面积显著小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单韵母共振峰(F_1、F2值)与正常儿童有差异,舌距、下颌距、元音空间面积较正常儿童小,影响单韵母共振峰以及口腔共鸣的主要原因为脑瘫儿童舌部以及下颌部的运动协调能力差,舌及下颌的前后、高低运动范围小。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儿童
共振峰
元音空间
Keywords
Spastic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Formant
Vowel space
分类号
G760 [文化科学—特殊教育学]
R742.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脑功能及其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陈晓霞
杨李
唐久来
《安徽医学》
2022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痉挛型脑瘫儿童口腔共鸣特征的研究
张颖文
肖永涛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单韵母共振峰及口腔共鸣特征比较
韩一鸣
王枫
黄潇潇
王梅红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