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型肉毒毒素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
作者 郭春光 颜华 +6 位作者 张惠佳 王跑球 胡继红 周平秋 何金华 苏珍辉 周洪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74-776,共3页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痉挛型脑瘫是脑瘫的常见类型,约占60%-70%。痉挛不仅阻碍儿童正常运动的发育,还可以造成挛缩、畸形、疼痛等...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痉挛型脑瘫是脑瘫的常见类型,约占60%-70%。痉挛不仅阻碍儿童正常运动的发育,还可以造成挛缩、畸形、疼痛等并发症,因此,如何缓解痉挛是脑瘫康复的一个关键任务。目前国内外针对痉挛的处理方法有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双瘫 患儿 综合康复 A肉毒毒素 疗效观察 训练治疗 发育缺陷 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改善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威 章荣 +5 位作者 罗亚玲 牟杨 谢冰 涂晗 李文兰 刘仲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26-1130,共5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对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25例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FES组(n=14)及对照组(n=11),两组均进行运动训练、物理疗法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步行训练30min,每天1次,每周5d,共12周。...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对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25例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FES组(n=14)及对照组(n=11),两组均进行运动训练、物理疗法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步行训练30min,每天1次,每周5d,共12周。前6周FES组在此基础上应用FES对双侧腓总神经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同时进行步行训练30min,每天1次,每周5d。后6周FES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步行训练30min,每天1次,每周5d。在治疗前、治疗6周和治疗12周后,分别进行腓肠肌痉挛评分(改良Ashworth分值,MAS)、踝关节主动背屈活动度(ROM)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6周和12周后,踝关节ROM增加,GMFM之D区(站立)评分提高,与各自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FES组患儿治疗6周和12周后,对照组患儿治疗12周后,MAS评分及GMFM-88之E区分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或0.01)。治疗6周和12周后,FES组MAS、踝关节ROM及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FES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降低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张力,增加踝关节活动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痉挛型双瘫 脑性 下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矫形外科术后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冬青 郭洪科 +2 位作者 刘莎莎 张思捷 涂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7-750,共4页
目的:探讨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矫形术后进行长期系统的综合康复训练对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6例(年龄5—16岁)患儿行矫形术后分为治疗组(18例)及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仅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在治疗前... 目的:探讨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矫形术后进行长期系统的综合康复训练对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6例(年龄5—16岁)患儿行矫形术后分为治疗组(18例)及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仅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在治疗前、治疗第3个月进行双下肢痉挛评分(改良Ashworth量化分值)、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以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改良Ashworth量化分值下降,GMFM站立走跑跳两大功能评分提高,踝关节ROM比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Ashworth、踝关节ROM及GMFM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痉挛型双瘫矫形术后进行长期系统的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治疗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外科 痉挛型双瘫 康复 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双瘫患儿疗效的表面肌电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周平秋 张惠佳 +3 位作者 王跑球 胡继红 郭春光 李惠枝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8期761-763,共3页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痉挛型双瘫前后表面肌电图(sEMG)的变化。方法 50例痉挛型双瘫患儿于小腿三头肌注射BTX-A,治疗前后分别用临床方法和sEMG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患儿功能位测试小腿三头肌的肌电积分值降低,测试足背...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痉挛型双瘫前后表面肌电图(sEMG)的变化。方法 50例痉挛型双瘫患儿于小腿三头肌注射BTX-A,治疗前后分别用临床方法和sEMG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患儿功能位测试小腿三头肌的肌电积分值降低,测试足背屈角减小。结论 sEMG可以客观评价BTX-A注射后痉挛型双瘫患儿肌张力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 痉挛型双瘫 A肉毒毒素 表面肌电 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爬行促通训练机器人在痉挛型双瘫患儿康复中应用的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杜森杰 张跃 +2 位作者 李红英 朱敏 陆芬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95-1200,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爬行促通训练机器人治疗对痉挛型双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本院痉挛型双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第Ⅰ组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及徒手爬行训练,第Ⅱ组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儿童爬行促通训练机器人治疗对痉挛型双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本院痉挛型双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第Ⅰ组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及徒手爬行训练,第Ⅱ组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爬行架治疗,第Ⅲ组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儿童爬行促通训练机器人治疗。每天1次,每周5 d,共12周。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GMFM-88量)评定患儿粗大运动发育情况,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肌张力评定,采用Gesell发育量表中适应性发育商(DQ)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后,三组GMFM-88中总百分比及反映爬和跪的能区(C能区)百分比均显著改善(t>17.438, P<0.001),第Ⅱ组和第Ⅲ组优于第Ⅰ组(P<0.05),第Ⅲ组优于第Ⅱ组(P<0.05);三组MAS评分均改善(t>2.144, P<0.05),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0.199, P>0.05);第Ⅱ组和第Ⅲ组GDS适应性DQ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t>3.040, P<0.001),第Ⅱ组和第Ⅲ组高于第Ⅰ组,第Ⅲ组高于第Ⅱ组(P<0.05)。结论儿童爬行促通训练机器人能改善痉挛型双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及认知功能,效果优于徒手爬行训练及爬行架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双瘫 儿童爬行促通机器人 粗大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疗对痉挛型双瘫儿童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郝文哲 吴卫红 +3 位作者 丛芳 赵红梅 金龙 张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7期622-625,共4页
目的观察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肺功能特点及水疗对其肺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痉挛型双瘫患儿30例,按照自主意愿分为水疗组和对照组。水疗组患儿进行水疗加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儿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所有患儿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进行... 目的观察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肺功能特点及水疗对其肺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痉挛型双瘫患儿30例,按照自主意愿分为水疗组和对照组。水疗组患儿进行水疗加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儿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所有患儿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进行肺功能测试。水疗组患儿还记录其在水中最长憋气时间。结果所有患儿测量肺活量(VC)、补呼气量(ERV)、深吸气量(I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峰流速(PEF)测定值均显著低于预计值(P=0.000),1秒率(FEV1/FVC)测定值与预计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141)。治疗后,所有患儿VC、FVC、FEV1、FEV1/FVC、MVV、PEF测定值及上测定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最长发声时间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ERV、IC测定值及测定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较治疗前略有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水疗组此两值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次测定VC、ERV、IC、FVC、FEV1、FEV1/FVC、MVV、PEF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之差、最长发声时间的差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水疗组的患儿治疗后,水中最长憋气时间显著延长(P=0.000)。结论痉挛型双瘫患儿的肺功能降低。康复训练能改善患儿肺功能,结合水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 痉挛型双瘫 肺功能 康复 水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电刺激的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足背屈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先辉 程健 +3 位作者 朱华 张希玲 余丹 兰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带电刺激的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足背屈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将66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带电刺激的肌电反馈治疗(Est-EMGBFT)。两组患儿均于治... 目的探讨带电刺激的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足背屈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将66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带电刺激的肌电反馈治疗(Est-EMGBFT)。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胫前肌徒手肌力测定(MMT)及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范围(I-ROM)测定,治疗组患儿同时经表面肌电图测定肌电积分值(iEMG)及均方根值(RMS)。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儿肌力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EMG及RMS增加(P<0.05),主动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Est-EMGBFT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的足背屈功能康复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刺激的肌电反馈疗法 肌力 主动关节活动范围 肌电积分 均方根值 脑性 痉挛型双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和负重综合训练对痉挛型双瘫的脑性瘫痪患儿步态的康复疗效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晓霞 唐久来 杨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55-857,共3页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导致的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1]),表现为痉挛、不自主运动、步态不稳和平衡问题~([2])。痉挛型双瘫是最...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导致的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1]),表现为痉挛、不自主运动、步态不稳和平衡问题~([2])。痉挛型双瘫是最常见的脑瘫类型,约占总发病率的44%~([3]),具体表现为髋与膝关节屈曲、下肢内旋、剪刀步态,严重者不能独立行走。上肢受累较轻,常表现为行走时上肢姿势异常,但手的功能受累不明显~([4])。针对双瘫的儿童的治疗目标侧重于减轻功能损伤的影响和提高粗大运动功能来预防残疾~([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自主运动 膝关节屈曲 姿势异常 小儿脑性 痉挛型双瘫 功能损伤 康复疗效 发育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痉挛型双瘫患儿智力结构特征及与运动发育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文香淑 王贞 +1 位作者 曾辉建 刘丽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0期835-836,共2页
目的探讨痉挛型双瘫患儿的智力特征及与运动发育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患儿进行韦氏智力测查与运动发育里程碑评估,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痉挛型双瘫患儿智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尤其以操作智商明显,因子中以木块、迷津、下蛋等明显低... 目的探讨痉挛型双瘫患儿的智力特征及与运动发育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患儿进行韦氏智力测查与运动发育里程碑评估,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痉挛型双瘫患儿智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尤其以操作智商明显,因子中以木块、迷津、下蛋等明显低下;操作智商与运动发育相关,运动里程碑延迟越明显,操作智商则越差;智力正常的双瘫患儿在下蛋、迷津、木块、概括亚项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语言智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痉挛型双瘫患儿智力结构不均衡,操作智商明显低下,主要与涉及手眼协调、视-运动协调和速度、空间视觉化能力的项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双瘫 智力 运动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康复法与上田法治疗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艳萍 许洪伟 +1 位作者 赵发文 张丽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6期562-563,共2页
目的比较中医康复法与上田法治疗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肌张力、扩大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30例患儿采用中医康复法治疗,对照组30例患儿采用上田法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肌张力、踝关节被... 目的比较中医康复法与上田法治疗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肌张力、扩大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30例患儿采用中医康复法治疗,对照组30例患儿采用上田法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肌张力、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法降低肌张力、扩大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的效果优于上田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双瘫 康复 上田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气泡浴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 被引量:2
11
作者 萧敦武 丛芳 +7 位作者 金龙 吴卫红 张彦丽 司凤山 姚斌 贾威 崔尧 李侑霖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气泡浴对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对照组13例患儿行单纯气泡浴;实验组14例行中药气泡浴。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使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66)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 目的观察中药气泡浴对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对照组13例患儿行单纯气泡浴;实验组14例行中药气泡浴。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使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66)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别评定患儿的运动功能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结果治疗后,两组GMFM-66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01),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实验组GMFM-66的B、D、E区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实验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气泡浴能改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降低小腿三头肌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 痉挛型双瘫 水疗 中药 气泡浴 粗大运动功能 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垂直律动疗法改善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扁平外翻足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纯鑫 陆洋阳 +4 位作者 谭景旺 陈岑 李佳敏 任婕 沈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90-1395,共6页
目的:量化分析全身垂直律动(whole body vibration,WBV)疗法改善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脑瘫)患儿扁平外翻足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收治的5—7岁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18例(对照组),同期与同济大学附属养... 目的:量化分析全身垂直律动(whole body vibration,WBV)疗法改善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脑瘫)患儿扁平外翻足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收治的5—7岁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18例(对照组),同期与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门诊收治的72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按照相同年龄、相同性别、相同GMFCS分级进行1∶1配对(试验组),总计36例,且纳入的3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皆有扁平外翻足表现。两组患儿均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试验组在综合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垂直律动疗法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扁平外翻足改善的临床疗效。疗效评价采用足底压力评估系统,应用2m足底压力测试系统(Rsscan International,比利时)对两组患儿在自然行走过程中进行测试。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样本t检验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足底压力参数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在全足支撑时第1趾骨、第1—2跖骨、足跟内侧与地面接触面积降低(P<0.05);第2—5趾骨、第4—5跖骨、足跟外侧与地面接触面积增加(P<0.05);中足面积未见明显变化(P>0.05),足跟面积增加(P<0.05);第1趾骨、第1—2跖骨、足跟内侧平均压力峰值降低(P<0.05),第2—5趾骨、第4—5跖骨、足跟外侧平均压力峰值增加(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组间比较,第1趾骨、第1—2跖骨、第2—5趾骨、第4—5跖骨、足跟内外侧与地面接触面积及平均压力峰值、足跟面积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身垂直律动疗法可有效缓解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跖屈外翻肌群痉挛状态,缓解其足外翻及步行时异常跖屈程度。但针对扁平足情况,未见明显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 痉挛型双瘫 足底压力 步态 跖屈外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肌力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3
作者 许晶莉 范艳萍 李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2期1180-1181,共2页
目的探讨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肌力康复的疗效。方法将42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0),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反馈治疗。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徒手肌力测定,... 目的探讨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肌力康复的疗效。方法将42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0),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反馈治疗。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徒手肌力测定,对治疗组患儿尚进行表面肌电评估。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肌力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经表面肌电仪测定肌电积分值(iEMG)及RMS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肌力康复疗效满意;表面肌电仪评估肌力有肯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反馈 肌力 肌电积分 均方根 痉挛型双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智力水平及智力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军 李玉堂 +1 位作者 刘志翠 李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智力水平及智力结构情况。方法采用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和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67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分低龄组、高龄组)进行测试。结果低龄组(≤6岁5个月)患儿平均总智商(71.10±15.95),高龄组(&g... 目的探讨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智力水平及智力结构情况。方法采用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和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67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分低龄组、高龄组)进行测试。结果低龄组(≤6岁5个月)患儿平均总智商(71.10±15.95),高龄组(>6岁5个月)平均总智商(73.12±16.02),总智力低下率44.78%,低于脑瘫患儿的平均智力低下率。高龄组言语智商明显优于操作智商(P<0.01),Bannatyne四因素中概念因素和获得因素的分测验得分高于空间因素和序列因素分测验(P<0.05)。结论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智力水平落后,但优于脑瘫患儿的平均智力水平,其智力结构存在不均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 痉挛型双瘫 智力 智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治疗痉挛型双瘫患儿疗效的表面肌电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许晶莉 李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3期247-248,共2页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图对脑瘫患儿电刺激前后的肌电活动进行分析。方法对20例痉挛型双瘫患儿进行功能性电刺激,并于治疗前后分别用临床方法和表面肌电仪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患儿功能位测试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的肌电积分降低,而自主收缩测...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图对脑瘫患儿电刺激前后的肌电活动进行分析。方法对20例痉挛型双瘫患儿进行功能性电刺激,并于治疗前后分别用临床方法和表面肌电仪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患儿功能位测试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的肌电积分降低,而自主收缩测试的肌电积分升高。结论经电刺激治疗可使患儿肌张力降低,肌力增强。表面肌电仪可以作为电刺激治疗痉挛型双瘫患儿的疗效客观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双瘫 电刺激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综合治疗促进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7
16
作者 高晶 岳虹霓 +1 位作者 毛红梅 励建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康复重建疗法治疗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4例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所有患儿均接受Bobath技术、推拿、脑循环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应用WOND2000F2型神经... 目的:观察神经康复重建疗法治疗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4例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所有患儿均接受Bobath技术、推拿、脑循环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应用WOND2000F2型神经康复重建仪,对双下肢进行肌电触发的生物反馈刺激。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测定患儿腓肠肌肌张力的变化、用关节量角器测量踝关节被动活动的角度变化,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中D和E功能区进行站立与步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0.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神经康复重建治疗能降低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张力,增加胫前肌肌力和踝关节活动度,明显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康复重建疗法 肌电生物反馈 神经肌肉电刺激 痉挛患儿 下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九部分 第四章 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 第六节 其他治疗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29
17
作者 吴卫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1-373,共3页
一、多感官刺激证据多感官刺激可较好地诱发脑瘫儿童的主动运动,改善儿童的运动能力,同时改善脑瘫儿童的智力水平,使其集中注意力、放松心情、稳定情绪;感觉统合训练可改善脑瘫儿童综合功能,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痉挛型脑瘫儿童头和躯干的... 一、多感官刺激证据多感官刺激可较好地诱发脑瘫儿童的主动运动,改善儿童的运动能力,同时改善脑瘫儿童的智力水平,使其集中注意力、放松心情、稳定情绪;感觉统合训练可改善脑瘫儿童综合功能,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痉挛型脑瘫儿童头和躯干的控制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痪康复 儿童 康复治疗 痉挛 其他治疗方法 感觉统合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 痉挛型双瘫 心理行为障碍 感官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患儿伴发龋齿情况及其与粗大运动功能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曦 侯梅 +2 位作者 孟令飞 于建波 武效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29-830,835,共3页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一组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的永久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除运动障碍外,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虽然...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一组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的永久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除运动障碍外,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虽然定义中未提及牙齿健康问题,但文献报道,脑瘫儿童是牙病高发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 粗大运动功能 非进行性 行为障碍 患龋率 PALSY 口腔健康 不随意运动 痉挛型双瘫 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成像技术在脑性瘫痪儿童腓肠肌评估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川琳 黄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2-626,共5页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由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2,39-40].根据其临床特点,可分为以下6型:痉挛型偏瘫、痉挛型双瘫、...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由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2,39-40].根据其临床特点,可分为以下6型:痉挛型偏瘫、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四肢瘫、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和混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 共济失调 行为障碍 痉挛型双瘫 超声成像技术 临床应用进展 cerebral 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4卷总目次
20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2期1203-1220,共18页
关键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李建军 脑卒中后 脑卒中偏患者 患儿 痉挛型双瘫 脊髓损伤患者 疗效观察 脑损伤 康复教育 儿童 步行能力 早期康复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