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症状管理理论肝移植术后谵妄患者非药物干预方案的构建
1
作者 程莉洁 张丙良 +3 位作者 娄连玉 孙慧慧 徐庆国 刘恒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132-134,共3页
术后谵妄(POD)是肝移植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因此,明确肝移植POD患者症状体验,并探索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对其进行症状管理尤为重要。该研究参考国内外文献,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基于症状管理理论肝移植... 术后谵妄(POD)是肝移植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因此,明确肝移植POD患者症状体验,并探索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对其进行症状管理尤为重要。该研究参考国内外文献,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基于症状管理理论肝移植POD患者的非药物干预方案,经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形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具有可靠性和全面性,为肝移植POD患者的症状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管理理论 肝移植 谵妄 非药物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管理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护理在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孙会想 杨华 陈俊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症状管理理论指导下综合护理在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就诊的102例甲状腺癌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51例)和常规组(51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症状管理理论指导下综合护理在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就诊的102例甲状腺癌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51例)和常规组(51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症状管理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嗓音障碍[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癌因性疲乏[Piper疲乏自评量表(PFS)]、并发症、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功能、生理、情感评分及VHI总分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PFS、QLQ-C30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ESCA评分为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96%(1/51)]低于常规组[15.69%(8/51)](P<0.05)。结论症状管理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嗓音障碍、负性情绪,缓解患者癌因性疲乏,提升患者自护能力,还可预防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管理理论 综合护理 甲状腺癌 嗓音障碍 癌因性疲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方案在产科出血介入术后患者主观症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廖燕 尹石玲 +1 位作者 赵明慧 熊琦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15-116,119,共3页
目的浅析症状管理理论在产科出血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基于前瞻性视角,以症状管理理论作为研究主体,参照常规综合护理,论述该理论主导下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在产科出血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价值。为此,设计样本40例,均来自本单位... 目的浅析症状管理理论在产科出血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基于前瞻性视角,以症状管理理论作为研究主体,参照常规综合护理,论述该理论主导下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在产科出血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价值。为此,设计样本40例,均来自本单位2012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产科出血并接受介入治疗者;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将20例纳入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护理;另20例纳入观察组,采取症状管理理论主导下的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护能力量表(ESCA)、症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上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ESCA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较之对照组更低,ESCA评分较之对照组更高,且观察组症状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更低,护理满意度较之对照组更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症状管理理论主导下的个性化护理,在产科出血症状管理领域收效良好,有助于整体护理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管理理论 产科出血 介入治疗 子宫动脉栓塞术 主观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管理理论下的姑息护理对宫颈癌晚期患者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居玲玲 钱湘云 王美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3期149-151,共3页
目的 探究症状管理理论下的姑息护理对宫颈癌晚期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抽取的100例宫颈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姑息护... 目的 探究症状管理理论下的姑息护理对宫颈癌晚期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抽取的100例宫颈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姑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症状管理理论下的姑息护理,两组均护理1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癌因性疲乏(CRF)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结果 干预后,两组CPSS、CRF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宫颈癌晚期患者采取症状管理理论下的姑息护理,可在降低患者心理弹性表现的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CRF量表评分,进而提高患者的患病后生活质量,值得各个科室借鉴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管理理论 姑息护理 宫颈癌晚期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症状管理理论为基础护理对ERCP术后患者腹痛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丹 乔冠男 +1 位作者 邵楠 陈佩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9期1552-1554,1574,共4页
目的:探究以症状管理理论为基础的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护理对患者腹痛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ERCP术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 目的:探究以症状管理理论为基础的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护理对患者腹痛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ERCP术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以症状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根据每位患者自身病情,以腹痛为独立症状管理内容,分析腹痛可能的原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于患者术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进行腹痛程度问卷调查。观察小组根据患者口述,记录患者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于患者术后第一天和第七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焦虑水平,于患者术后第七天采用我院自拟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术后第三天和第七天,观察组患者腹痛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第七天焦虑自评评分均优于第一天,但第七天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打分远高于对照组。结论:以症状管理理论为基础护理能够明显改善ERCP患者术后腹痛,降低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护理认可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管理理论 ERCP 腹痛 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肿瘤患者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个案管理实践 被引量:29
6
作者 吴海霞 吴茜 +2 位作者 陈静娟 李宗艳 施雁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结直肠肿瘤患者个案管理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便利选取10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及随访,干预组接受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个案管理。结... 目的探讨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结直肠肿瘤患者个案管理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便利选取10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及随访,干预组接受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个案管理。结果干预组术前等待时间、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1个月干预组生活质量功能领域及总体健康状况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领域的疲劳、疼痛得分及4项单项条目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症状管理论的个案管理能有效改善结直肠肿瘤患者症状,缩短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1个月再入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症状管理理论 个案管理 术前等待 生活质量 再入院率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管理理论对胸外伤肋骨骨折患者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韩晓娟 曹艳 邱红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3期2461-2465,共5页
目的探讨症状管理理论对胸外伤肋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82例胸外伤肋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 目的探讨症状管理理论对胸外伤肋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82例胸外伤肋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配合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机体恢复、并发症、生活质量情况及术后1、7 d疼痛评分和腹胀严重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疼痛评分、腹胀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7 d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腹胀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3个月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症状管理理论有助于减轻胸外伤肋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缓解腹胀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症状管理理论 疼痛 腹胀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干预模式应用于肝细胞癌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萍 唐敏 邹静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11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症状管理理论(SMT)的干预模式应用于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6例HCC患者的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43例。将接受常规干预的患者设为对照... 目的探讨基于症状管理理论(SMT)的干预模式应用于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6例HCC患者的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43例。将接受常规干预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将接受基于SMT干预模式的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2组的症状困扰程度、腹胀程度以及癌因性疲乏。结果术后7 d,2组原发性肝癌特异性症状模块(TSM-PLC)的6个维度评分均低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的TSM-PLC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术后1 d,观察组的腹胀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观察组的腹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随访1个月后,2组的癌因性疲乏自评量表的4个维度评分均低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的情感、行为、躯体及认知疲乏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结论基于SMT的干预模式可有效减轻HCC患者的腹胀和症状困扰程度,缓解其癌因性疲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症状管理理论 腹胀 癌因性疲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口渴症状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9
作者 曹秋月 谢幸尔 +3 位作者 储红梅 邵春燕 张敏 陈建静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2-517,共6页
目的:构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口渴症状管理方案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口渴护理提供借鉴。方法:基于症状管理理论,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函询,构建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口渴症状管理方案。便利选取2023年11月至... 目的:构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口渴症状管理方案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口渴护理提供借鉴。方法:基于症状管理理论,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函询,构建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口渴症状管理方案。便利选取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南通市某三级医院心内科和冠心病监护病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心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为期1周的口渴症状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口渴强度、口渴困扰程度、口渴时间、唇舌口腔黏膜滋润程度及28天再入院率、心源性死亡率。结果:形成的方案包括口渴体验、口渴管理策略、管理效果3个部分、10项内容和37项具体内容。最终两组各39例患者完成研究。干预第7天和第28天,干预组口渴强度分别为(2.69±1.52)分和(1.85±0.99)分,口渴困扰程度分别为(15.87±4.99)分和(14.87±5.12)分,口渴时间分别为(3.49±1.32)分和(2.72±1.12)分,均低于对照组相关得分,干预组唇舌口腔黏膜滋润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28天均未出现心源性死亡,干预组出院28天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方案科学、可靠、全面、可操作性强,并在临床应用中证实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口渴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症状管理理论 口渴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健康教育方案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居家症状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文娟 沈莹 +5 位作者 姜明慧 朱艳梅 韩冰 庄海峰 史美英 郝敬荣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9-1513,共5页
目的 :评价基于症状管理理论优化健康教育方案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居家症状自我监测能力的效果,为此类患者居家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2023年4月—9月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15例住院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 目的 :评价基于症状管理理论优化健康教育方案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居家症状自我监测能力的效果,为此类患者居家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2023年4月—9月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15例住院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7),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优化健康教育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和出院3个月时心力衰竭躯体感知和自我症状监测的情况,并随访出院3个月时两组患者因发作急性心力衰竭再入院情况。结果 :出院前观察组患者掌握自我症状监测内容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躯体感知、自我症状监测和再入院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以症状管理理论为指导的优化健康教育方案有助于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居家症状自我监测能力、降低急性心力衰竭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心力衰竭 症状管理理论 健康教育 症状 居家 自我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症状管理平台的开发及可用性评价 被引量:14
11
作者 庞雪滢 胡少华 +4 位作者 李慧 尹丹乔 王婷 符敏 俞士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3期445-449,共5页
目的:开发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症状管理平台并进行可用性评价。方法:以症状管理理论为指导构建直肠癌患者LARS症状管理平台。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10名患者和14名医护人员对平台试用并进行访谈,结合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建议对... 目的:开发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症状管理平台并进行可用性评价。方法:以症状管理理论为指导构建直肠癌患者LARS症状管理平台。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10名患者和14名医护人员对平台试用并进行访谈,结合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建议对平台进行优化,优化结束后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101名保肛术患者和113名胃肠外科医护人员再次试用后填写系统可用性问卷。结果:抽取的患者和医护人员对修订后平台的有用性、信息质量、界面质量和总体满意度较高。结论:直肠癌患者LARS症状管理平台可用性较强,可为患者提供专业性、针对性指导,从而改善患者健康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症状管理理论 微信小程序 可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症状管理的护理支持模式对乳腺癌植入输液港化疗患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小菊 徐佳韵 +1 位作者 刘冬梅 成小姣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24期2308-2312,232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症状管理理论(SMT)的护理支持模式对乳腺癌植入输液港(IVAP)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乳腺癌IVAP化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护... 目的探讨基于症状管理理论(SMT)的护理支持模式对乳腺癌植入输液港(IVAP)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乳腺癌IVAP化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基于SMT的护理支持模式。采用乳腺癌生存质量评定量表(FACT-B)、简明版癌症行为应对量表(CBI-B)评价2组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并记录2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4个化疗周期后,观察组FACT-B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CBI-B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化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基于SMT的护理支持模式应用于乳腺癌IVAP患者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植入式输液港 化疗 症状管理理论 护理支持模式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患者术后肠道症状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人福 岳琳 牟绍玉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5期389-392,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患者术后肠道症状的特点。方法使用建立在《症状管理理论》上的访谈大纲,对119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患者进行结构性访谈。结果术后最主要的6个肠道症状依次为过度排气、连续排便、便急、用力排便、便频和肛门...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患者术后肠道症状的特点。方法使用建立在《症状管理理论》上的访谈大纲,对119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患者进行结构性访谈。结果术后最主要的6个肠道症状依次为过度排气、连续排便、便急、用力排便、便频和肛门坠胀。周期性排便者21例(17.6%)。术后6个月以上患者共79例,68例(86.1%)自述肠道症状显著改善,70.5%(48/68)的患者述至少6个月才发生这种改善。根据术后时间不同将119例研究对象分为3组,粪便泄露、排便用力和便急在3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接着对这三个肠道症状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1~5)个月组粪便泄露发生率显著高于(6~11)个月组和(12~24)个月组(P<0.017),(1~5)个月组便急发生率显著高于(12~24)个月组( P<0.017),(6~11)个月组排便用力发生率显著低于(12~24)个月组( P<0.017)。87例(73.1%)患者出现消极心理反应。结论对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患者,术后肠道症状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改善,改善最明显的症状为粪便泄露和便急。患者术后肠道症状易被医护人员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肠道症状 护理 访谈 症状管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T的全程优质干预在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斯 王婷 +4 位作者 谭洁 吴春珍 谢优霞 杨秋红 钱迪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4期114-116,共3页
目的 观察基于症状管理理论(SMT)的全程优质干预在突发性耳聋(SSHL)合并耳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SSHL合并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 目的 观察基于症状管理理论(SMT)的全程优质干预在突发性耳聋(SSHL)合并耳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SSHL合并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基于SMT的全程优质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纯音气导听阈均值、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干预1周、1个月及2个月后,2组的纯音气导听阈均值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比同期对照组低(P均<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耳鸣和耳闷、头晕、恶心和呕吐消失时间均更早(P均<0.05)。2组在干预2个月后的PSQI各项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在干预2个月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SMT的全程优质干预能有效改善SSHL合并耳鸣患者的睡眠质量和不良情绪,提高其听力水平,加快症状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耳鸣 症状管理理论 全程优质干预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