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症状性颅外段椎动脉长节段闭塞复合手术一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斌 马妍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38,52,共4页
回顾性分析1例症状性颅外段椎动脉长节段闭塞且规范药物治疗期间仍有反复后循环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颅外段椎动脉长节段闭塞的优势。患者为72岁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伴行走不稳。既往MRI检... 回顾性分析1例症状性颅外段椎动脉长节段闭塞且规范药物治疗期间仍有反复后循环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颅外段椎动脉长节段闭塞的优势。患者为72岁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伴行走不稳。既往MRI检查示双侧小脑急性脑梗死,规范药物治疗期间仍有后循环缺血反复发作。本次入院DSA示右侧椎动脉V1至V2段闭塞,甲状颈干分支通过肌支血管代偿V2段及以远椎动脉血供,左侧椎动脉末端纤细; MRI无创优化血管分析提示右侧椎动脉V3段及基底动脉血流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下限。患者于全身麻醉下接受右侧椎动脉闭塞复合再通术治疗后椎动脉再通,后循环血流改善。18个月随访期间血流通畅,症状无复发。结合文献复习认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外段椎动脉长节段闭塞而言,复合手术结合了手术和介入的优势而能取得更优的治疗效果,可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闭塞 症状 复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辅助血管内开通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一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冯岩 战永轩 +2 位作者 谢鹏 陈明辉 李永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SNAIVAO)患者尽管规律服用药物治疗仍可反复发生颅内缺血事件,且侧支代偿不足者预后较差。SNAIVAO患者血管内开通治疗的优势明显,但该手术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在血管... 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SNAIVAO)患者尽管规律服用药物治疗仍可反复发生颅内缺血事件,且侧支代偿不足者预后较差。SNAIVAO患者血管内开通治疗的优势明显,但该手术在治疗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在血管内治疗颅内闭塞动脉中可提供较高的辅助作用,并可降低术中并发症。笔者回顾性报道1例应用OCT技术辅助血管内开通治疗SNAIVAO的治疗过程及预后,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进一步分析了SNAIVAO患者应用OCT辅助血管内开通术的诊治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动脉颅内段非急闭塞 血管内开通治疗 神经介入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血管内开通治疗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志龙 朱良付 +5 位作者 李天晓 吴立恒 李钊硕 管民 王丽娜 马振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91-397,共7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SNAIVAO)血管内开通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闭塞超过24 h的SNAIVAO并接受血管内开通治疗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围手术期并发... 目的探讨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非急性闭塞(SNAIVAO)血管内开通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闭塞超过24 h的SNAIVAO并接受血管内开通治疗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前术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随访期间支架再狭窄及卒中复发事件。采用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评估血管再通与否(TICI≥2b为血管成功再通)。结果共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24例SNAIVAO患者,其中23例成功开通(TICI均为3级),术后半年22例患者病情改善,2例稳定,mRS评分由术前的中位评分4(2,5)分恢复至出院时的中位评分3(2,4)分,术后半年的mRS中位评分为2(1,3)分。术前与出院前(Z=-3.153,P=0.002)、术后6个月(Z=-4.069,P<0.05)的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例术中,3例并发夹层,1例神经症状加重。术后6个月DSA影像随访的17例患者中,再发狭窄6例,其中同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再发卒中1例。结论SNAIVAO的闭塞段虽较长,但成功开通率高,安全性高,临床预后好,开通血管远期再狭窄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颅内段 症状 非急 闭塞 血管内开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动脉及桡动脉双入路再通锁骨下动脉闭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志永 张梦彩 +2 位作者 刘恋 高峰 缪中荣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的股动脉及桡动脉双入路介入再通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股动脉及桡动脉双入路进行血管腔内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的临床资料。结... 目的探讨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的股动脉及桡动脉双入路介入再通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股动脉及桡动脉双入路进行血管腔内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共入选10例患者,双入路介入再通均获得成功,未出现近期手术并发症,随访15 d至6个月,经血管彩超及颅外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均显示血流通畅良好,未发现病变部位再狭窄。结论对于股动脉及桡动脉双入路再通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操作简单,患者症状改善快且明显,可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球囊扩张 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段金海 徐书雯 +2 位作者 莫建伟 肖豪 向绍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57-1459,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9例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手术围手术期中风、心肌梗死、死亡情况。结果:49例患者.其中80岁以上21例,70~80岁28例。共植入... 目的:观察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9例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手术围手术期中风、心肌梗死、死亡情况。结果:49例患者.其中80岁以上21例,70~80岁28例。共植入支架66枚,其中颅外支架共55枚,包括锁骨下动脉2枚,无名动脉1枚,椎动脉开口23枚,颈内动脉C1段29枚;颅内支架共11枚,包括大脑中动脉M1段5枚,颈内动脉c3段2枚,椎动脉V3~V4段2枚,小脑后下动脉1枚,基底动脉1枚。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脑卒中,均为颈内动脉开口支架植入者,其中1例经治疗完全恢复。1例遗留右侧肢体无力,搀扶下可缓慢行走。术后30d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无手术患者死亡。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脑血管狭窄技术可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该类患者预防中风的选择,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疾病 症状颅内外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取栓治疗颈内动脉夹层致串联性闭塞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顺 温昌明 +6 位作者 张帅 郭永涛 黄菲虹 陈晶晶 刘玉景 刘新峰 徐格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取栓治疗颈内动脉夹层导致的前循环大血管串联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全国4家高级卒中中心诊断为颈内动脉夹层合并前循环大血管串联性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6例,其中东部... 目的探讨血管内取栓治疗颈内动脉夹层导致的前循环大血管串联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全国4家高级卒中中心诊断为颈内动脉夹层合并前循环大血管串联性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6例,其中东部战区总医院32例,南阳市中心医院24例,扬州大学附属医院18例,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12例,诊断均符合颈动脉夹层标准。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6例患者分为非血管内取栓组(53例)和血管内取栓组(33例)。非血管内取栓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和(或)药物治疗,血管内取栓组采用Solitaire支架系统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史)等基线资料以及入院NIHSS评分、闭塞血管、住院期间药物治疗、静脉溶栓比例、颅内出血和预后等临床资料的差异。将卒中发生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定义为临床预后良好。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史、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患者血管闭塞部位、静脉溶栓、住院期间药物治疗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血管内取栓组患者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预后良好率均高于非血管内取栓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5%(15/33)比11.3%(6/53),69.7%(23/33)比45.3%(24/53);均P<0.05];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较于静脉溶栓治疗和(或)药物治疗,颈内动脉夹层合并急性前循环大血管串联性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血管内取栓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卒中 串联闭塞 颈内动脉夹层 血管内取栓 症状颅内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如娟 马晓丹 +2 位作者 杨川 马晓辉 杨金波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8期822-827,共6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连续住院并行头颅MRA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选择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研究共筛查3... 目的探讨无症状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连续住院并行头颅MRA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选择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研究共筛查3967例行头颅MRA检查的患者,其中无症状大脑中动脉闭塞者23例(0.58%),年龄34~80岁,平均61.2±11.2岁;男性14例(60.87%),女性9例(39.13%);既往高血压14例(60.87%)、高脂血症12例(52.17%)、脑梗死病史6例(26.09%)、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8例(34.78%)、糖尿病6例(26.09%)、吸烟4例(17.39%)。头颅MRA检查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43.48%),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43.48%),双侧大脑中动脉均闭塞3例(13.04%)。随访3个月~3年,患者均无新发脑梗死症状。结论大脑中动脉闭塞可以无相应临床症状和脑梗死病灶而孤立存在,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脑血管病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闭塞 大脑中动脉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期内容预告
8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3-433,共1页
本刊2020年第6期报道专题为慢性大血管闭塞开通,重点内容包括:介入开通慢性颈动脉闭塞的危险因素与防治策略分析;高分辨力MRI血管壁成像在慢性颈内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慢性颈内动脉闭塞介入治疗单中心研究;闭塞节段对慢性颈内动... 本刊2020年第6期报道专题为慢性大血管闭塞开通,重点内容包括:介入开通慢性颈动脉闭塞的危险因素与防治策略分析;高分辨力MRI血管壁成像在慢性颈内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慢性颈内动脉闭塞介入治疗单中心研究;闭塞节段对慢性颈内动脉闭塞介入开通治疗的影响;慢性颈内动脉闭塞介入开通失败原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症状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