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急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冯佳慧 刘仁杰 陈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3-769,共7页
目的:探讨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并发急性脑积水(aHCP)相关的危险因素,为该病患者的早期识别及干预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根据发病后是否出现aHCP将患者分为aHCP组(n=56)和非aHCP... 目的:探讨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并发急性脑积水(aHCP)相关的危险因素,为该病患者的早期识别及干预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根据发病后是否出现aHCP将患者分为aHCP组(n=56)和非aHCP组(n=119)。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SAH患者发生aHCP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分析结果对aSAH患者发生aHCP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的175例aSAH患者中,共计56例(32.0%)在发病后出现aHCP。与非aHCP组比较,aHCP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糖水平、中性粒细胞与白蛋白比值(NA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IRI)和全身炎症综合指数(AISI)均明显升高(P<0.05),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Hunt-Hess分级和改良Fisher分级更高(P<0.05),出现脑室积血的概率更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AR升高[比值比(OR)=2.237,95%置信区间(CI):1.063~4.708,P=0.034]和NLR升高(OR=1.210,95%CI:1.095~1.337,P<0.01)是aSAH后发生aHCP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NAR的AUC为0.812 (95%CI:0.745~0.878, P<0.001), NLR的AUC为0.844 (95%CI:0.785~0.903, P<0.001), NAR与NLR联合AUC为0.854 (95%CI:0.798~0.910,P<0.001)。结论:NAR和NLR是aSAH患者发生aHCP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 神经炎症反应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静脉内溶栓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苏克江 安荣彪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4,共8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后出血转化为自然病程中严重影响预后的并发症。在目前公认的时间窗内,采用静脉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改善AIS患者的转归,但会增加出...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后出血转化为自然病程中严重影响预后的并发症。在目前公认的时间窗内,采用静脉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改善AIS患者的转归,但会增加出血转化,尤其是症状性脑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 ICH)[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溶栓 治疗 危险因素 综述 出血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致症状性脑出血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乔潜林 周石 +2 位作者 王学建 吴清华 宋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并发症状性脑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我院从1999年2月至2004年6月共有217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进行尿激酶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我们对并发症状性脑出血的密切相关因素利用SPSS11.5软... 目的探讨尿激酶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并发症状性脑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我院从1999年2月至2004年6月共有217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进行尿激酶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我们对并发症状性脑出血的密切相关因素利用SPSS11.5软件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评价这些因素的风险。结果症状性颅内出血共有8例(3.7%),溶栓前高水平的收缩压[比数比(OR),1.096;比数比的95%可信区间(CI),1.006~1.194]和尿激酶治疗(OR,1.068;95%CI,1.053~1.247)是预测症状性脑出血的因素。在溶栓患者,随收缩压升高,症状性脑出血的风险随之增高,其他年龄、溶栓开始时间、溶栓时脑卒中评分(NIHSS)、糖尿病、侧支循环因素均不能预测症状性脑出血发生与否。结论尿激酶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并发症状性脑出血,与溶栓前高水平的收缩压和尿激酶治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脑梗死 溶栓 症状出血 动脉内溶栓治疗 尿激酶治疗 因素分析 症状 出血 脑梗死 缺血脑梗死 收缩压升高 逻辑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继发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铃铛 宋毅 +5 位作者 冯清林 刘明冬 范仕兵 杜江峰 张鹏 冯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5期394-398,共5页
目的研究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继发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ymptomatic cerebral vasospasm,SCV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SCVS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SAH患者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高血压史、... 目的研究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继发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ymptomatic cerebral vasospasm,SCV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SCVS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SAH患者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Fisher分级等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6例患者中发生SCVS的患者共3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CVS组与非SCVS组在年龄、高血压、吸烟、脑室内积血、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显示血管痉挛程度、尼莫地平使用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龄、高血压史、Fisher分级是发生SCVS的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为0.567、1.982和2.713;而尼莫地平的使用是SCVS发生的保护因素,OR为0.799。结论 SAH后SCVS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低年龄、高血压史、Fisher分级是SCVS的独立危险因素,尼莫地平使用为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症状脑血管痉挛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5
作者 杨嘉欣 何春渝 +2 位作者 刘蕾 陈文博 谢艳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6,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的特征,为静脉溶栓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急性缺血性...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的特征,为静脉溶栓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相关研究信息,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8日。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后对纳入模型的基本特征和方法论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纳入20项研究,共30个预测模型。纳入模型ROC曲线的AUC值范围为0.42~0.94。24个(80%)预测模型的整体预测性能较好,模型对不同结局的定义和算法的区分度有明显差异。最常见的预测因子包括NIHSS评分、年龄、梗死的影像学征象或评分、血糖、收缩压和抗血小板药物。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呈现出建模算法多样化、模型性能更佳化、预测因素多元化等特点,但总体偏倚风险较高,未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校准模型。此外,应更加关注模型的更新与外部验证,提高其外推性及临床效用,从而发挥模型更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卒中 静脉溶栓 症状颅内出血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2
6
作者 周秉博 王晓宏 杨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01-1104,111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输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1例急性脑梗死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出现脑出血性转化者为病例组,并选择同一时期63例急性脑梗死接受...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输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1例急性脑梗死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出现脑出血性转化者为病例组,并选择同一时期63例急性脑梗死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未发生脑出血性转化者为对照组。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中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0分、高血压(溶栓前收缩压≥140 mmHg)、溶栓前血糖值升高、具有心房颤动史和脑血管疾病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收缩压≥140 mmHg(OR=14.59,95%CI:1.63~130.95)、溶栓前血糖值升高(OR=9.92,95%CI:0.97~101.24)以及具有脑血管疾病史(OR=10.75,95%CI:1.76~65.78)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溶栓前收缩压≥140 mmHg、溶栓前血糖值升高以及具有脑血管疾病史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评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于冬梅 王翎羽 +1 位作者 张寅春 甄雅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644-2646,共3页
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治疗的概述、两种危险评分的起源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协助护理工作者探寻准确的出血转化预测工具,从而早期识别高危病人,并为今后给予病人有针对性的病情观察及后续监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缺血脑卒中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溶栓出血 症状性溶栓出血危险因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症状性癫痫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院内结局:来自中国卒中联盟登记数据库的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谷鸿秋 杨昕 +4 位作者 王春娟 李子孝 王伊龙 王拥军 姜勇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6期620-625,共6页
目的调查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继发症状性癫痫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院内结局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卒中联盟(China Stoke Center Alliance,CSCA)登记数据库2015年8月1日-2019年7月31日... 目的调查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继发症状性癫痫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院内结局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卒中联盟(China Stoke Center Alliance,CSCA)登记数据库2015年8月1日-2019年7月31日入组的SAH患者。症状性癫痫限定为住院期间发作。依据是否出现继发症状性癫痫,将研究对象分为SAH继发癫痫组和无继发癫痫组,比较组间的人口学特征、入院GCS评分、血管危险因素、手术以及医院级别和地区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H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以及SAH继发癫痫与院内死亡、缺血性卒中、脑出血及肺炎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纳入11210例SAH患者,女性6623例(59.1%),平均年龄60.0±12.9岁,入院GCS评分的中位数为15分。总计228例(2.0%)继发症状性癫痫。年龄(OR 0.92,95%CI 0.87~0.97)、既往卒中/TI A(OR 1.61,95%CI 1.20~2.17)、颈动脉狭窄(OR 3.17,95%CI 1.27~10.85)、心房颤动(OR 2.64,95%CI 1.12~6.24)、脂代谢紊乱(OR 1.79,95%CI 1.03~3.13)和脑室外分流术(OR 2.30,95%CI 1.31~4.02)是SAH继发症状性癫痫的独立影响因素。SAH继发症状性癫痫可能与更高的院内死亡(OR 1.71,95%CI 0.96~3.05)、缺血性卒中(OR 4.21,95%CI 2.70~6.56)、脑出血(OR 3.87,95%CI 2.81~5.33)及肺炎(OR 2.96,95%CI 2.26~3.86)事件风险相关。结论症状性癫痫是SAH患者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低龄、既往卒中/TIA、颈动脉狭窄、心房颤动、脂代谢紊乱以及脑室外分流术是SAH继发症状性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SAH继发症状性癫痫增加院内死亡、缺血性卒中、脑出血以及肺炎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症状癫痫 发生率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产妇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症状识别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翟巾帼 张莉 +3 位作者 安胜利 胡晓琪 钟梅 邓运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07例初产妇的妊娠期尿失禁症状相关资料,分析其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结果妊娠期SUI发病率为2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为:受教育水平、流产史、每周4~... 目的探讨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07例初产妇的妊娠期尿失禁症状相关资料,分析其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结果妊娠期SUI发病率为2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为:受教育水平、流产史、每周4~6 d进食水果、每周1~3 d进食水果、便秘、孕期未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孕期偶尔盆底肌肉锻炼(每周1~2次)、SUI家族史、妊娠纹出现、孕前BMI水平。该模型拟合优度好(χ^2=7.737,P=0.460)。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742,OR(95%CI:0.700~0.783)。结论便秘、孕前BMI水平、进食水果量、孕期盆底肌肉锻炼的强度等是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务人员应针对不同危险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早期筛查,并采取防控措施,以改善患者近期和远期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尿失禁 症状识别 危险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无症状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蒲静 周鹏 +3 位作者 王秋林 胡军 侯霁芯 王沛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802-2805,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无症状性心肌梗死(HTN-SIM)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连续性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就诊于我院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HTN-SIM患者51例,同期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高血压患者140例,比较其临床特征、分析发生...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无症状性心肌梗死(HTN-SIM)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连续性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就诊于我院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HTN-SIM患者51例,同期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高血压患者140例,比较其临床特征、分析发生HTN-SIM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高血压组患者相比,HTN-SIM组患者年龄更大、高血压病程更长,出现头晕、呼吸困难症状占比更多,有口服ACEI/ARB药物史和患者冠心病、高尿酸血症患者占比更多。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程长(OR=1.092)、冠心病史(OR=3.107)为高血压发展成HTN-SI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龄、高血压病程长、并存病多是HTN-SIM的临床特征,头晕、呼吸困难是HTN-SIM常见的临床症状。此外,高血压病程长、冠心病史为高血压发展成HTN-SIM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症状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呼吸困难 头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食管外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荣欣 王晶 胡水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137,共6页
目的通过对伴有和不伴有食管外(extra-esophageal,EE)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合并症、目前用药、焦虑、抑郁等方面的比较,探讨EE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9月... 目的通过对伴有和不伴有食管外(extra-esophageal,EE)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合并症、目前用药、焦虑、抑郁等方面的比较,探讨EE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9月到2017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并于胃镜下明确诊断为RE的3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存在EE症状,将其分为伴EE症状组和不伴EE症状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进行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合并症、目前用药、患者健康问卷-9(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抑郁量表、广泛性焦虑障碍-7(General Anxiety Disorder-7,GAD-7)焦虑量表、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Q)、反流症状指数评分等方面的调查。结果361例RE患者中,伴EE症状者218例,以咽部异物感、反复咽喉痛及慢性咳嗽多见,分别占52.75%、46.79%和26.1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低教育水平、吸烟、便秘、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焦虑及抑郁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教育水平(OR:1.646,95%CI:1.049~2.572,P<0.05)、吸烟(OR:2.488,95%CI:2.047~3.281,P<0.01)、高BMI(OR:1.067,95%CI:1.004~1.135,P<0.05)、抑郁(OR:1.062,95%CI:1.002~1.133,P<0.05)及焦虑(OR:1.061,95%CI:1.001~1.131,P<0.05)是RE患者发生EE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RE患者以咽部异物感、反复咽喉痛及慢性咳嗽为主要EE症状;低教育水平、高BMI、吸烟、抑郁和焦虑是RE患者发生EE症状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食管炎 食管外症状 焦虑 抑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溃疡斑块与症状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盛婴 吴翔 +2 位作者 高洁 孔澍 刘亚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5-717,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溃疡斑块与症状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及颈动脉溃疡斑块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63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根据有无缺血性卒中症状,分为症状组和无症状组,行脑血管造影检查。... 目的探讨颈动脉溃疡斑块与症状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及颈动脉溃疡斑块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63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根据有无缺血性卒中症状,分为症状组和无症状组,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再根据有无溃疡斑块,将所有患者分为溃疡组和无溃疡组,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颈动脉溃疡斑块在症状组的发生率为40.74%,无症状组为16.67%,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OR=4.716;95%CI1.286-17.291;P=0.019)和高同型半胱氨酸(OR=1.068;95%CI1.002-1.139;P=0.043)与颈动脉溃疡斑块密切相关。结论颈动脉溃疡斑块在症状性缺血性卒中组发生率较高,糖尿病和高同型半胱氨酸是颈动脉溃疡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溃疡斑块 脑血管造影 症状缺血卒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住院期间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郭军平 刘改芬 +1 位作者 鞠奕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10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分析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住院期间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研究中发病14 d内就诊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数据。根据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出现过压... 目的分析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住院期间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研究中发病14 d内就诊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数据。根据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出现过压力性损伤分为两组,采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与压力性损伤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3255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其中31例(0.95%)住院期间患有压力性损伤。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mRS(3~5分)(OR 4.41,95%CI 1.60~12.17)和入院时血红蛋白(每降低10个单位)(OR 1.36,95%CI 1.17~1.66)是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mRS(3~5分)和入院时血红蛋白(每降低10个单位)是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住院期间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压力损伤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杨瑞琦 毛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就诊于我院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用药过程中发生消化性溃疡并出血者149例为观察组,未发生出血者124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 目的:探讨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就诊于我院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用药过程中发生消化性溃疡并出血者149例为观察组,未发生出血者124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既往病史、用药史、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可能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60岁、性别、高血压病、冠心病、溃疡病史、风湿病、Hp感染、用药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得出年龄>60岁、男性、Hp感染、溃疡病史、高血压病、风湿病、联用PPI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O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60岁、男性、Hp感染、溃疡病史、高血压病、风湿病为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6个独立危险因素,联用PPI为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溃疡并出血 非甾体类抗炎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国斌 林绍鹏 张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742-2743,共2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脑出血无合并NPE患者和脑出血合并NPE患者各45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心率、脑钠肽、氧合指数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行对照分析和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脑出血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脑出血无合并NPE患者和脑出血合并NPE患者各45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心率、脑钠肽、氧合指数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行对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比较,年龄、性别、GCS评分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脑钠肽和氧合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率增快(OR:1.053,P<0.05)和脑钠肽升高(OR:1.002,P<0.05)为脑出血合并NPE的独立危险因素。氧合指数是脑出血合并NPE的保护因素(OR:0.965,P<0.05)。结论:心率增快和脑钠肽升高是脑出血合并NPE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氧合指数是脑出血合并NPE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神经源肺水肿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志刚 杨绍婉 于国平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2期1301-1308,共8页
出血转化,尤其症状性颅内出血是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静脉溶栓后虽不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我国卒中急性期溶栓率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临床医生担心出血转化风险是主要原因。本文对溶栓后症状性... 出血转化,尤其症状性颅内出血是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静脉溶栓后虽不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我国卒中急性期溶栓率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临床医生担心出血转化风险是主要原因。本文对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认识,更好地改进卒中急性期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卒中 静脉溶栓 症状颅内出血 预测因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卒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 被引量:2
17
作者 冯瑞晶 赵性泉 宋宏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5期371-37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并发应灏胜溃疡出血(stress ulcer bleeding,SUB)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SUB的发生时间及临床特点,评价卒中并发SUB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住院的急性卒中病例,调查其发病14天内suB情况,...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并发应灏胜溃疡出血(stress ulcer bleeding,SUB)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SUB的发生时间及临床特点,评价卒中并发SUB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住院的急性卒中病例,调查其发病14天内suB情况,对其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应用改良的B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合并SUB和无SUB患者的90d预后进行评价和对比研究。结果共入选2I6例急性卒中患者,诊断并发SUB患者40例,发生率18.5%;入住神经科加强医疗病房(neurologic intensive care unit,NICU)(OR=23.582,95%CI:6.287-88.458)和丘脑部位卒中(OR=11.589,95%CI:4.5-28.828)是急性卒中并发SUB的独立危险因素;SUB多发生在卒中后7天内(92.5%);住院期间,40例并发SUB的卒中患者死亡20例(50.0%),未并发SUB的176例卒中患者死亡12例(6.8%),二者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157,P〈0.01)。90d随访,并发SUB组预后不良(mRS4-6分)者29例(72.5%),对照组176例患者中预后不良51例(28.9%),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6.475,P〈0.01).结论急性卒中的病变部位位于丘脑及入住NICU可作为急性卒中并发SUB的早期独立预测因素;急性卒中并发SUB,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应激 消化溃疡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买吾拉江.阿木提 麦麦提力.米吉提 +4 位作者 培尔顿.米吉提 成晓江 魏江玲 郭敏 买买提力.艾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82-686,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55例a SAH患者临床资料,主要...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55例a SAH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分析年龄、性别、民族、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动脉瘤的部位、改良Fisher分级、入院时Hunt-Hess分级、小剂量尼莫同、脱水剂、白细胞计数、血糖、血脂、血钙水平、血小板计数等,并对上述因素与CVS的发生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55例a SAH患者中,共出现CVS患者73例,a SAH后CVS的发生率为28.6%;单因素分析提示,高血压史、吸烟史、改良Fisher分级、入院时Hunt-Hess分级、小剂量尼莫同、白细胞计数及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病史、吸烟史、改良Fisher分级、入院时Hunt-Hess分级、小剂量尼莫同及白细胞计数是a SAH后CV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病史、吸烟史、改良Fisher分级高、入院时Hunt-Hess分级高是a SAH后CVS的独立危险因素,小剂量尼莫同是其保护因素,白细胞计数是预测因子,故临床应加强危险因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LOGISTIC回归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YIJIA GUO YAQIONG YANG +1 位作者 MUKE ZHOU 何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1期1202-1204,共3页
Stroke&Vascular Neurology(SVN)新近上线的文章“Risk factors of ha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Chinese patients receiving intravenous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a systematic r... Stroke&Vascular Neurology(SVN)新近上线的文章“Risk factors of ha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Chinese patients receiving intravenous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何俐教授团队共同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脑梗死患者 META-ANALYSIS 危险因素 出血转化 PLASMINOGEN systematic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经内镜治疗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20
作者 袁国钧 蔡华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82-484,共3页
目的:探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经内镜治疗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本院行内镜下治疗的NVUGIB患者254例,依照术后再出血与否分为再出血组76例及未出血组178例。记录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经内镜治疗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本院行内镜下治疗的NVUGIB患者254例,依照术后再出血与否分为再出血组76例及未出血组178例。记录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NVUGIB内镜治疗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入院心率>100次/min、上消化道肿瘤出血、Ⅰa级出血、开始内镜治疗时间>24h、出血病变直径>2cm、单一内镜治疗方式、出血量>800mL、后续质子泵抑制剂(PPIs)不足及凝血酶原时间≥17s等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a级出血、恶性肿瘤出血、出血病变>2cm、单一内镜治疗方式及后续PPIs缺乏与NVUGIB内镜治疗止血成功后再出血的发生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Ⅰa级出血、恶性肿瘤出血、出血病变>2cm、后续PPIs不足及凝血酶原时间≥17s为NVUGIB内镜治疗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 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