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被引量:9
1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5 位作者 洪波 许奕 赵文元 张珑 周晓平 张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初步经验。方法 对2 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反复短暂性缺血发作 (TIA)或有明显脑缺血症状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血管造影及TC...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初步经验。方法 对2 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反复短暂性缺血发作 (TIA)或有明显脑缺血症状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血管造影及TCD、SPECT进行影像学随访。结果 狭窄的血管均成功地进行扩张 ,术前术后狭窄程度分别为 (78.3± 4 .7) %与 (15 .6± 4 .4 ) % ,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均小于 3 0 %。临床随访无TIA或脑梗死再发 ,DSA随访无血管再狭窄发生 ,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SPECT检查显示脑血流明显改善。 1例发生大脑中动脉破裂出血。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介入治疗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影像学检查 脑卒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贺雄军 缪中荣 +5 位作者 凌锋 华扬 李慎茂 朱凤水 吉训明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 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症状性MCA狭窄并且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TCD、DSA随访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率。狭窄率判定标准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 目的 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症状性MCA狭窄并且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TCD、DSA随访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率。狭窄率判定标准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的方法,术后MCA狭窄率〉50%为再狭窄。按MCA狭窄长度分为〈5mm、5~10mm、〉10mm;按置入支架类型分为裸支架与药物支架。分析MCA狭窄长度、置入支架种类及危险因素与再狭窄的相关性。对有、无相关危险因素再狭窄率的差异显著性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113例患者有161处狭窄,置入支架129枚。术前MCA平均狭窄率为(80.8±8.8)%,术后即刻平均狭窄率为(3.7±8.2)%。随访89例患者(78.8%),平均随访时间为(28.7±16.4)个月(3个月至5年)。TCD随访63例;随访26例。16例(16/89,17.9%)出现〉50%的再狭窄,其中病变长度〈5mm者再狭窄4例(4/39。10.2%),5~10mm者11例(11/47,23.4%),〉10mm1例(1/3)。置入裸支架后再狭窄15例(15/80,18.8%),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1例(1/9)。16例再狭窄患者伴糖尿病11例、高血压10例、高脂血症6例、糖尿病+高血压4例、吸烟9例、饮酒5例及冠心病2例。有、无相关危险因素的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术后再狭窄原因可能与支架类型有关,不除外与糖尿病有关。其他影响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大脑动脉 支架 危险因素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及介入治疗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建红 杨清武 +5 位作者 李敬诚 张莉莉 高长越 方传勤 周瑜 王景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541-1543,共3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药物及介入治疗对疾病转归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56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支架介入治疗组(n=21)和药物治疗组(n=35),支架介入治疗组进行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药物及介入治疗对疾病转归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56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支架介入治疗组(n=21)和药物治疗组(n=35),支架介入治疗组进行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治疗,药物治疗组单纯应用药物治疗;两组病例观察疗效并随访1年,观察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支架介入治疗组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但2例发生脑出血,1例死亡,1例病情加重,术后随访19例有4例(21.1%)发生原狭窄动脉供血区的轻微卒中;药物治疗组患者7例(20.0%)再发卒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介入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安全、有效,严格控制并发症能让患者获益,但与药物治疗相比,其并不能显著改善1年后的无事件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成形术 内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斑块成像与DSA评估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吴立恒 李天晓 +5 位作者 冯广森 朱良付 王子亮 薛降宇 白卫星 贺迎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斑块成像评估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对25例DSA确诊的单侧(MCA)症状性狭窄≥50%患者行HRMRI检查,观察HRMRI上MCA狭窄处的管腔和管壁特点,计算狭窄率并与DSA上的狭窄率进行比较。结果 16例MC...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斑块成像评估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对25例DSA确诊的单侧(MCA)症状性狭窄≥50%患者行HRMRI检查,观察HRMRI上MCA狭窄处的管腔和管壁特点,计算狭窄率并与DSA上的狭窄率进行比较。结果 16例MCA在HRMRI上均发现管腔狭窄,14例管壁增厚,其中13例为偏心性增厚;12例偏心性强化,1例无强化;1例为向心性增厚并强化;2例管壁大致正常,外径缩窄。在DSA和HRMRI上测量的狭窄率之差为:10%±5%,HRMRI狭窄率(76%±14%)普遍高于DSA狭窄率(64%±11%)(t=8.702,P<0.05)。结论 HRMRI能清晰的显示症状性MCA狭窄的管腔和管壁特点,对于MCA狭窄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钙对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干预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新 王云慧 +1 位作者 汪玲玲 董燕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干预作用和脑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 82例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42例,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po,qd)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干预作用和脑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 82例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42例,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po,qd)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钙(10 mg,po,qd)。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给药前及给药后6个月分别检测血脂及C反应蛋白,同时行经颅多普勒彩超(TCD)检测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病程中随访脑血管病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大脑中动脉TCD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脑血管事件发生率10.00%(4/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81%(10/42)(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瑞舒伐他汀钙可稳定并延缓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动脉狭窄进程,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钙 大脑动脉狭窄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脑膜侧支循环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卒中复发及死亡事件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幼林 冀瑞俊 +1 位作者 王春娟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11期917-923,共7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研究不同途径的软脑膜动脉(leptomeningeal anastomoses,LMA)代偿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或闭塞患者1年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首都医... 目的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研究不同途径的软脑膜动脉(leptomeningeal anastomoses,LMA)代偿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或闭塞患者1年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症状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经过MRA评价LMA代偿情况分为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途径代偿组、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途径代偿组、双代偿途径组和无代偿组,据随访结果,对不同途径LMA代偿组预后对比,了解不同途径LMA代偿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随访1年中有17例缺血性卒中复发事件,复发率为6.83%。共6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4%。在4组不同途径LMA代偿组间,缺血性卒中(χ2=7.824、P=0.0497)、总的不良事件(χ2=11.238、P=0.011)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无代偿组卒中复发高于双代偿途径组(P=0.022)。在总不良事件方面,无代偿组与双代偿途径组、无代偿组与ACA代偿途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4和0.04。有代偿组在缺血性卒中、总事件等方面均低于无代偿组(P值分别为0.021和0.003);两组间脑出血、全因死亡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良好的LMA可以有效减少症状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但对脑出血及全因死亡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狭窄或闭塞 侧支循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Solitaire支架置入术后疗效及血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文军 邓小容 +4 位作者 张红伟 杨昊 张乾 杜敏 彭小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6-331,共6页
目的分析复杂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Solitaire AB支架置入术后疗效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Solitaire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7例,经DSA证实狭窄... 目的分析复杂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Solitaire AB支架置入术后疗效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Solitaire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7例,经DSA证实狭窄率≥70%。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70±8)岁;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包括临床症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狭窄程度、血管径路LMA分型及狭窄病变Mori分型、术后残余狭窄或再狭窄等,比较术前及术后1、7 d和3个月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对7例患者均成功置入Solitaire AB支架。(1)狭窄病变的Mori分型A型4例,B型2例,C型1例;血管径路LMA分型Ⅱ型4例,Ⅲ型3例。术前狭窄率为(80±7)%,术后残余狭窄率为(24±13)%,无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期间无脑缺血事件发生。(2)支架置入术前及术后1、7 d和3个月,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分别为(297±41)、(144±34)、(145±27)、(143±40)cm/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分别为(159±22)、(68±16)、(68±14)、(66±17)cm/s,搏动指数分别为0.67±0.06、0.80±0.08、0.80±0.07、0.82±0.06,术后1、7 d和3个月PSV、EDV及搏动指数较术前改善(均P<0.05),术后各时间点PSV、EDV及搏动指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初步分析显示,Solitaire应用于治疗血管路径迂曲及狭窄病变复杂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未发现手术相关并发症,近期疗效确切,但尚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硬化 血管成形术 血流动力学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Solitaire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并发症
8
作者 江四清 李慎茂 +4 位作者 朱凤水 缪中荣 焦力群 凌锋 许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347-351,357,共6页
目的采用不同类型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类型支架治疗的64例均为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狭窄率≥70%)、药物治疗无效、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有缺血生卒中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 目的采用不同类型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类型支架治疗的64例均为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狭窄率≥70%)、药物治疗无效、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有缺血生卒中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合并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再度狭窄,1例合并对侧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根据置入支架的不同,将患者分为Wingspan组(25例)、Coroflex Blue组(21例)及Firebird组(18例)。术后采用TCD、DSA及电话进行随访。结果①64例患者MCA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为96.9%(62/64)。其中Wingspan组、Coroflex Blue组和Firebird组成功率分别为96.0%(24/25)、95.2%(20/21)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术后30 d内,Wingspan组2例发生脑梗死,其中1例为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闭塞引发,1例为MCA的穿支闭塞引发;Coroflex Blue组1例出现频发性室性早搏,1例脑出血;Firebird组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③术后6~12个月TCD随访显示,9例出现MCA再狭窄,再狭窄率为14.5%(9/62)。其中Wingspan组为16.7%(4/24),Coroflex Blue组为15.0%(3/20),Firebird组为11.1%(2/18),Wingspan组再狭窄率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例接受DSA随访,其中Wingspan组1例MCA重度狭窄,1例中度狭窄;Coroflex Blue组1例重度狭窄,1例中度狭窄;Firebird组1例支架术后中度狭窄。结论 3种支架治疗MCA狭窄均安全、有效;术后再狭窄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狭窄 血管成形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MRI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9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484-484,共1页
高分辨率核磁(HRMRI )常用来扫描颅内动脉的血管壁,韩国有学者使用HRMRI比较症状性和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血管壁的影像学特点。 他们回顾2009年9月-2010年8月MCA狭窄且进行TOF MRA检查的连续病例,共有14例症状性和1... 高分辨率核磁(HRMRI )常用来扫描颅内动脉的血管壁,韩国有学者使用HRMRI比较症状性和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血管壁的影像学特点。 他们回顾2009年9月-2010年8月MCA狭窄且进行TOF MRA检查的连续病例,共有14例症状性和16例无症状性MCA狭窄患者。HRMRI共包括3种序列:T1、T2和质子密度(PD)加权黑血MRI成像。比较两组MCA血管壁横断面的狭窄程度、血管重塑比、外向或内向重塑、斑块信号强度、斑块表面的不规则性以及是否存在完好的内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MRI成像 高分辨率 应用 症状 影像学特点 2009年 血管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血压合并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药物干预研究”一文的读者来信
10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99-200,共2页
本刊于2006年第4期279页的“论著”栏目刊出彭化生医生“高血压合并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药物干预研究”一文之后,收到于德林医生的来信,对文中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指标的选择以及数据计算结果等内容提出质... 本刊于2006年第4期279页的“论著”栏目刊出彭化生医生“高血压合并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药物干预研究”一文之后,收到于德林医生的来信,对文中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指标的选择以及数据计算结果等内容提出质疑,作者亦对此予以回复。我们现将来信及作者回复公之于众,并邀请本刊编委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超声科华扬教授对该文进行审读且予以点评,同时也欢迎广大读者参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读者来信 药物干预 高血压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超声检查指标 经颅多普勒 排除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贤军 宫健 +1 位作者 韩红星 朱其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82-1484,共3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围手术期疗效、并发症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其中20例患者于局麻下行Apollo球扩支架成形术...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围手术期疗效、并发症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其中20例患者于局麻下行Apollo球扩支架成形术,30例患者于全麻下行Wingspan自膨式支架植入术。结果:本组5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51处狭窄部位均一次性成功植入支架,总支架成功率100%,总手术成功率96%。1例局麻患者术后CT证实在外侧裂见少量出血,无肢体缺损症状,术后5d头痛症状消失。1例全麻患者Wingspan支架释放后约5min,出现支架部位急性血栓形成,给予rt-PA(阿替普酶)动脉溶栓,20min左右,管腔重新开放,术后患者未遗留后遗症状。1例Wingspan支架成形术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一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球扩支架成形术患者于术后18个月发现支架对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但患者无临床症状。结论: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麻醉方式灵活,近期疗效确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 大脑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惠生 牛惠敏 +5 位作者 晁苑翔 李晓宁 吴顶峰 张晨红 杨杰 张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7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腔内成形术。结果27例患者中,24例成功置入冠脉支架,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为(8±4)%,较术前(80±19)%改善明显...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7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腔内成形术。结果27例患者中,24例成功置入冠脉支架,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为(8±4)%,较术前(80±19)%改善明显。2例因支架置入困难改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平均随访18个月。25例患者术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均未发生。无责任血管区新发脑梗死。1例支架置入后3h发生再灌注性脑出血。1例支架脱落后于颈内动脉虹吸部,后用抓捕器取出。1例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发生再狭窄。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米玉霞 张广玉 +1 位作者 张彩霞 王艳玲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血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5年2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观察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功...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血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5年2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观察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功率、手术并发症、支架术前后血管狭窄率并随访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治疗效果。结果入组98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术前患者平均狭窄率为(83.8±7.9)%,术后患者残余狭窄率为(21.9±4.2)%,术后3 d发生亚急性血栓1例(1.0%),再狭窄发生率12.9%(10/77),随访1年疗效终点事件(术后30 d内发生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及手术相关性死亡;30 d后发生病变血管责任区域内的缺血性卒中)累计发生率为14.3%(14/98)。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手术成功率高,1年再狭窄率低。【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血管成形术;支架;狭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血管成形术 支架 狭窄 终点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VA支架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罗静 孙祥荣 +3 位作者 徐霁充 严烁 方淳 马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目的 评价NOVA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3年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接受NOVA支架植入治疗的21例重度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手术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 目的 评价NOVA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3年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接受NOVA支架植入治疗的21例重度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手术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影像学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残余狭窄均小于30%,无出血并发症。支架植入后责任血管狭窄率由治疗前的85.04%降至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0~14个月随访发现1例(4.76%)支架内再狭窄,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后循环脑梗死,无脑出血及死亡事件发生。术后临床症状稳定16例(76.19%),好转4例(19.04%),加重1例(4.76%)。结论 NOVA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安全有效,但需要通过更大样本量、更长随访期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狭窄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治疗 NOVA支架 脑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teway球囊扩张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效果评价
15
作者 周兴磊 魏锋 +3 位作者 吴胤菲 雷剑伟 宋思辉 宋书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6-1110,共5页
目的评价Gateway球囊扩张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8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Gateway球囊扩张治疗前后狭窄血管直径,狭窄... 目的评价Gateway球囊扩张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8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Gateway球囊扩张治疗前后狭窄血管直径,狭窄段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狭窄病变Mori分型,手术并发症,影像学及临床随访结果等。结果98例患者中Mori分型A型83例(84.69%),B型15例(15.31%)。所有患者Gateway球囊扩张治疗均获成功。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稳定。狭窄病变残余管腔直径由术前(2.01±0.13)mm显著增大至术后(2.33±0.25)mm,狭窄程度由术前(81.28±15.17)%显著降低至术后(50.24±12.83)%,PSV、EDV分别由术前(251.01±60.13)cm/s、(104.28±32.25)cm/s显著降低至术后(155.33±53.28)cm/s、(70.24±36.33)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症状随后得到改善。临床随访10个月,88例(89.79%)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显示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Gateway球囊扩张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远期疗效显著,手术并发症少,是治疗该类疾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teway球囊扩张 大脑动脉重度狭窄 狭窄分型 狭窄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逆转的孤立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1例
16
作者 逯青丽 孙超 +6 位作者 宋沉生 刘国正 刘佩 刘燕 常乔乔 蔺雪梅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9-774,共6页
孤立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isolated symptomatic basilar artery stenosis,ISBAS)的相关研究较少,治疗方案尚不明确。本文报道1例ISBAS患者经积极药物治疗6个月后,影像学最终发生逆转的诊疗经过。该患者发病时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入院后... 孤立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isolated symptomatic basilar artery stenosis,ISBAS)的相关研究较少,治疗方案尚不明确。本文报道1例ISBAS患者经积极药物治疗6个月后,影像学最终发生逆转的诊疗经过。该患者发病时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入院后病情迅速恶化,影像学检查显示基底动脉次全闭塞。患者拒绝血管内治疗,予以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及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6个月。治疗3个月和6个月随访的MRA检查显示,患者基底动脉狭窄逐渐改善,最终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症状基底动脉狭窄 抗血小板治疗 降脂 影像学逆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17
作者 范建江 王朝刚 +2 位作者 徐远杰 曹心慧 张晓曼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1-638,共8页
目的探究影响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预后的各项因素,并据此构建列线图式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1日至2024年10月31日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2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 目的探究影响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预后的各项因素,并据此构建列线图式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1日至2024年10月31日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2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管病变特征、治疗相关因素及预后情况。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的评分结果,将患者划分为预后佳组(mRS得分≤2)与预后差组(mRS得分>2),随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运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并确定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并构建验证该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121例患者中,预后不良31例(25.61%),预后良好90例(74.38%)。术后3个月mRS评分低于术前mRS评分(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在高血压病史、狭窄部位、狭窄程度、侧支循环状态、介入治疗方式、胆固醇水平、血小板计数、病变长度、术前NIHSS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狭窄程度、侧支循环状态、胆固醇水平、血小板计数、病变长度及术前NIHSS评分是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预后的AUC为0.931(95%CI:0.873~0.989),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符合度较好。结论高血压病史、狭窄程度、侧支循环状态、胆固醇水平、血小板计数、病变长度及术前NIHSS评分是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展现出了对患者预后状况的高度精确预测效能,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颅内动脉重度狭窄 介入治疗 预后影响因素 列线图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18
作者 陆悦新 王明 万曙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亚洲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预测ICAS患者卒中发生风险并进行卒中风险分层,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亚洲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预测ICAS患者卒中发生风险并进行卒中风险分层,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型超高分辨率的血管内实时成像技术,在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和管腔形态学方面具有多重优势,特别是在揭示易损斑块的微细结构特征方面,为评估斑块稳定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图像支持;结合血流动力学评估,判断斑块形成与发展趋势,对预测ICAS患者卒中复发风险、指导个体化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旨在对OCT及其结合血流动力学评估应用于ICAS诊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展望OCT在脑血管领域的应用前景,为ICAS患者的风险评估、疾病监测和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单纯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复发和临床预后及血管改变的随访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薛素芳 宋晓微 +2 位作者 任怡 马青峰 武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26-429,共4页
目的观察症状性单纯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的卒中复发、临床预后及血管动态改变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症状性单纯MCA狭窄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管影像资料,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 目的观察症状性单纯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的卒中复发、临床预后及血管动态改变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症状性单纯MCA狭窄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管影像资料,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同侧卒中复发及血管动态改变情况。结果共纳入80例患者,其中16例(20.0%)随访期出现同侧缺血性卒中复发,56例(70.0%)6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70例完成脑血管评估的患者中,27例(38.6%)随访期出现血管狭窄程度的动态改变,其中进展12例(17.1%),缓解15例(21.4%)。结论症状性单纯MCA狭窄患者首次缺血性卒中后有较高的同侧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但相对临床神经功能恢复良好;首次缺血性卒中后6个月内大部分患者血管状态稳定,但有部分患者可出现血管狭窄的进展或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狭窄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循环症状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椎基底动脉几何形态与基底动脉斑块的HR-VWI分析
20
作者 钟丽玲 徐棣豪 +2 位作者 宋建勋 林国辉 符念霞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340,共8页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研究后循环症状性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椎基底动脉(vertebrobasilar artery,VBA)几何形态与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斑块的发生...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研究后循环症状性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椎基底动脉(vertebrobasilar artery,VBA)几何形态与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斑块的发生、分布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2021年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后循环症状性AIS患者,根据HR-VWI上BA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将患者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B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角、BA-中角、BA曲折率。再根据3D-TOF-MRA将患者的VBA几何形态分为步行型、音叉型、λ型和一侧VA不汇入型,统计4种VBA几何形态BA斑块的发生率,并比较4种VBA几何形态的BA-VA角、BA-中角、BA曲折率、斑块分布、外管腔直径、斑块体积、血管外壁面积、血管壁面积、斑块厚度、斑块负荷(plaque burden,PB)、斑块强化率(enhancement rate,ER)的差异。结果共纳入71例患者,其中54例(76.1%)有斑块,17例(23.9%)无斑块。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和VBA形态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4种VBA几何形态中,步行型的BA斑块发生率高于音叉型(92.3%vs.55.6%,P=0.033)。音叉型[(166.83±13.27)°vs.(150.77±19.65)°,P=0.008]和λ型[(163.82±12.36)°vs.(150.77±19.65)°,P=0.028]的BA-中角均大于步行型。4种VBA几何形态中步行型的BA曲折率最大(P=0.005)。4种几何形态的BA斑块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斑块特征、PB和ER等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后循环症状性AIS患者的VBA几何形态与BA斑块的发生密切相关,相较于音叉型,步行型更容易发生BA斑块,4种VBA几何形态中步行型的BA更容易弯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后循环症状缺血 椎基底动脉几何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