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林晓圳 罗承锋 熊龙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symptom-onset-to—balloontime,SOTBT)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8例行急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STEMI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SOTBT分为... 目的探讨不同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symptom-onset-to—balloontime,SOTBT)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8例行急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STEMI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SOTBT分为A组(SOTBT〈6h)和B组(6—12h),比较两组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术后1hST段50%回落率、CK-MB与eTnI峰值、术前与术后24h及1周BNP、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A组PCI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3级血流率、TMP3级率及ST段50%回落率均显著高于B组,CK—MB、eTnI峰值显著低于B组;两组术前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及1周A组BNP均显著低于B组,LVEF显著高于B组。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MACE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缩短SOTBT能够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的始自院前急救绿色通道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以及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黄宇 杨向军 +3 位作者 林刚 邱建平 张建军 林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280-2283,共4页
目的:比较优化的急救绿色通道与常规通道2种途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2B)时间及急诊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STEMI患者183例,分为优化的绿色通道组及常规通道组,观察FM... 目的:比较优化的急救绿色通道与常规通道2种途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2B)时间及急诊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STEMI患者183例,分为优化的绿色通道组及常规通道组,观察FMC2B、就诊至球囊扩张(D2B)时间、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分析心血管事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常规通道组比较,绿色通道组患者的FMC2B、D2B时间显著缩短(100.3 min vs.145.6 min;77.1 min vs.115.4 min,均P<0.05),住院期间死亡率较低(5.0%vs.15.7%,P<0.05),随访期间再次因心源性疾病入院、全因死亡及心源性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常规通道组(均P<0.05)。结论:优化的绿色通道模式可显著缩短FMC2B、D2B时间,并改善近、远期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救绿色通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首次医疗接触至球扩张时间 就诊-时间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心电图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程姝娟 颜红兵 +7 位作者 王健 李世英 赵汉军 李庆祥 宋莉 郑斌 迟云鹏 吴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22-1224,共3页
目的探讨院前心电图对进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 目的探讨院前心电图对进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抢救中心进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有院前心电图将患者分为2组:心电图组和无心电图组。主要分析指标: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次要分析指标: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研究期间共入选147例患者,其中有院前心电图者92例(62.6%),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为(92±17)min;无院前心电图者55例(37.4%),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为(110±33)min,2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心电图组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90min的患者显著多于无院前心电图组,分别为42%和23%(P<0.01)。有院前心电图者中以抢救车就诊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心电图者,2组分别为95%和3%(P<0.01)。2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院前心电图可以显著缩短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门至球囊时间,但目前院前心电图完成率较低,有待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心电图 心肌梗死 进门至球扩张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Apollo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帆 蔡玉琴 +4 位作者 郭贵军 郜利会 吕彦锋 徐国栋 孟庆溪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Apollo支架治疗18例症状性基底动脉严重狭窄(>70%)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1个月,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基础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Apollo支架治疗18例症状性基底动脉严重狭窄(>70%)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1个月,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基础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16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18例中,14例mRS评分≤2分,4例mRS评分>2分。结论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 基底动脉狭窄 扩张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例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后症状改善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素梅 崔冬霞 《护理研究》 2002年第3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扩张 支架植入 症状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门-球囊扩张时间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承义 刘心甜 +7 位作者 苏晞 张勇 王军 熊辉 江旺祥 罗双萍 刘丹 邹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5期326-331,共6页
目的探讨进门-球囊扩张时间(DTBT)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患者近、远期临床预后、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的影响,为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27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PPCI治疗... 目的探讨进门-球囊扩张时间(DTBT)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患者近、远期临床预后、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的影响,为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27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P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678例,并依据DTBT将患者分为研究组(DTBT<90 min,411例)和对照组(DTBT≥90 min,267例),回顾性分析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冠状动脉影像特征、PCI相关数据以及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678例患者平均DTBT为(86.7±49.6)min,其中研究组为(64.9±15.6)min,对照组为(135.5±66.8)min。研究组住院时间[(9.6±4.1)d比(10.6±3.4)d,t=3.168,P=0.002]、医疗费用[(5.05±1.62)万元比(5.39±1.81)万元,t=2.019,P=0.044]均优于对照组。主要终点12个月心原性死亡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7.1%(25/411)比12.7%(30/267),χ2=46.130,P=0.013],次要终点术后12个月累计MACE发生率研究组比对照组降低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7%(93/411)比29.9%(75/267),χ2=3.070,P=0.080]。结论与DTBT≥90 min相比,控制DTBT<90 min能降低STEMI患者PPCI术后12个月随访心原性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进门-扩张时间 胸痛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急诊流程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然 郭学苹 田丽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4期1237-1239,共3页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流程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及其实施价值,规范急诊护理流程。[方法]入选由急诊进入,发病12h之内的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病人240例,分为优化组131例及常规组109...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流程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及其实施价值,规范急诊护理流程。[方法]入选由急诊进入,发病12h之内的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病人240例,分为优化组131例及常规组109例,主要的研究指标为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次要指标为急诊停留时间。[结果]优化组病人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1)。[结论]优化的急诊流程可显著缩短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为STEMI病人的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流程 就诊至球扩张时间 急诊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支架多梯次压力释放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云 李春霖 +8 位作者 唐灵涛 胡鹏飞 王春雷 张素霞 夏中双 李志永 杨兴丹 王连芹 李英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7-125,共9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支架多梯次压力释放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邢台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405例(405处狭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经DSA检查显示狭窄率均≥...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支架多梯次压力释放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邢台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405例(405处狭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经DSA检查显示狭窄率均≥70%,接受颅内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根据DSA显示病变部位血管是否有侧支血管及成角程度,将成功置入球囊扩张支架的40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分为多梯次释放组(351例)和单梯次释放组(49例)。记录两组的基线资料,对两组缺血事件、病变部位进行组间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后即刻手术成功(支架覆盖良好,残余狭窄率<30%)率和术后30 d、12个月累积卒中事件[靶血管供血区的出血、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累积卒中发生率,并应用Log-rank方法(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共置入400枚球囊扩张支架(椎动脉颅内段160枚、大脑中动脉108枚、基底动脉72枚、颈内动脉颅内段60枚)。(1)两组患者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变部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6.781,P<0.01)。(2)即刻手术成功率98.8%(400/405),5例因支架未到位而失败。手术操作时间9~35 min,平均(17±3)min;多梯次释放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17±3)min,单梯次释放组平均(17±3)min,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术后残余狭窄率为0~20%,中位数狭窄率7(4,10)%,与术前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451,P<0.01)。其中多梯次释放组残余狭窄率为7(4,7)%,单梯次释放组为8(5,10)%,两组术后残余狭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3,P=0.047)。(3)术后30 d内卒中事件发生率为3.0%(12/400),其中,2例脑出血,10例脑梗死(2例死亡),多梯次释放组与单梯次释放组卒中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0%(7例,1例脑出血,6例脑梗死)和10.2%(5例,1例脑出血,4例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8,P=0.007);12个月累积卒中发生率为10.6%(38例),多梯次释放组8.9%(29例),单梯次释放组18.9%(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球囊扩张支架多梯次压力释放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扩张支架 双微导丝技术 多梯次压力释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庆华 殷允娟 +1 位作者 王鹏 吴清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1-605,共5页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植入近期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支架植入术中所用预扩张球囊直径分为研究组(5 mm×30...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植入近期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支架植入术中所用预扩张球囊直径分为研究组(5 mm×30 mm球囊,n=51)、对照组(4 mm×30 mm球囊,n=51).记录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狭窄率、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和相对达峰时间.术后1个月随访手术前后狭窄率、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术后收缩压、心率低于术前(均P<0.05),但手术前后收缩压、心率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相对达峰时间低于术前(均P<0.05),研究组术后达峰时间、相对达峰时间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个月狭窄率、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低于术前(均P<0.05),研究组术后狭窄率、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2个月支架内再狭窄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4 mm、5 mm直径球囊应用于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均安全有效,但5 mm球囊预扩张改善重度狭窄的血液流动学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 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妍 掌孝荣 刘克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767-768,共2页
关键词 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手术配合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微创 经皮穿刺 疼痛症状 压缩椎体 后凸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治疗大脑后动脉狭窄
11
作者 顾斌贤 陈左权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183-183,共1页
关键词 大脑后动脉狭窄 扩张治疗 反复发作 咽喉部不适 肢体麻木 半身麻木 自行缓解 肌力减弱 尿便失禁 发病初期 发作 发作 患者 入院 右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妇康方辨证加减联合延长放置宫颈扩张球囊对阴道分娩引产指征孕妇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亚宁 陈云燕 +3 位作者 陈光盛 李琼删 张检生 王凌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03-1305,共3页
目的:探讨产后妇康方辨证加减联合延长放置宫颈扩张球囊对阴道分娩引产指征孕妇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医院阴道分娩指征的产妇21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延长COOK宫颈扩张球囊达16 h左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 目的:探讨产后妇康方辨证加减联合延长放置宫颈扩张球囊对阴道分娩引产指征孕妇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医院阴道分娩指征的产妇21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延长COOK宫颈扩张球囊达16 h左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产后服用红糖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妇康方辨证加减,两组均连续服用7 d。记录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后7 d泌乳、产后7 d母乳喂养率及子宫复旧情况,测定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结果:观察组<24 h泌乳率为58.10%高于对照组的26.67%,>48 h泌乳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4.76%(P<0.05);观察组产后泌乳充足率和产后7 d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76.19%、84.76%高于对照组的58.10%、72.38%(P<0.05);观察组产后7d子宫底高度高于对照组,阴道恶露量少于对照组,恶露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7 d 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阴道分娩引产指征孕妇予以延长放置宫颈扩张球囊引产后,给予妇康方辨证加减治疗,可降低D-D水平,缩短产后泌乳时间,促使子宫复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K宫颈扩张 阴道分娩 妇康方 泌乳时间 产后恶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置入适合所有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吗 被引量:1
13
作者 缪中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145-145,共1页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内科保守治疗 血管内成形术 单纯扩张 治疗方法 前瞻性研究 搭桥手术 阿司匹林 国内外 大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英文)
14
作者 刘建民 黄清海 +4 位作者 邓本强 洪波 许奕 张永巍 张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284-1287,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症状性狭窄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 方法 :将球囊扩张性支架通过椎动脉起始段狭窄部位 ,扩张球囊释放支架使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结果 :18例药物治疗无效的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患者 ,均...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症状性狭窄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 方法 :将球囊扩张性支架通过椎动脉起始段狭窄部位 ,扩张球囊释放支架使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结果 :18例药物治疗无效的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患者 ,均成功地采用支架成形术 ,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 72 .5 %和 13.3%。临床随访 3~ 15个月 ,15例症状完全缓解 ,2例好转 ,1例症状无改善。血管造影随访 3~ 12个月无 1例发生内膜撕裂或血栓栓塞形成 ,未发现有再狭窄及内膜过度增生。结论 :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但需要有长期的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可行性 近期疗效 扩张性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时间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艺珊 孟晓芹 朱美意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诊治过程中入门-球囊扩张(D2B)的时间管理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胸痛中心救治流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1月31日急诊就诊并行PCI治疗的... 目的了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诊治过程中入门-球囊扩张(D2B)的时间管理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胸痛中心救治流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1月31日急诊就诊并行PCI治疗的222例患者,将D2B时间分成5个时间段(进医院大门-首份心电图、抽血-现场快速检验出结果、通知重要相关科室会诊-会诊医生到达、医患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送入介入室-球囊扩张时间),统计每一时间段的时间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D2B时间为76(64,89)min,83.3%患者D2B时间符合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非PCI医院转入、支付费用能力和对疾病的认知是影响D2B时间的主要因素(P<0.05,P<0.01)。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D2B中位时间符合胸痛中心标准,接诊时需关注年龄大、支付费用能力低、对疾病认知不足的患者,并进一步简化流程,加强非PCI医院与PCI医院间的合作与联系,以切实缩短D2B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性心肌梗死 入门-扩张时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肌缺血 急诊急救 疾病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16
作者 曾凯宁 杨卿 +7 位作者 姚嘉 唐晖 傅斌生 冯啸 吕海金 易慧敏 易述红 杨扬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目的探讨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劈离式肝移植的88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根据受者门静脉内径、发育情况,利用门静脉左右分支处进行吻合或间置供者髂静脉搭桥吻合,围手术期采用规范... 目的探讨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劈离式肝移植的88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根据受者门静脉内径、发育情况,利用门静脉左右分支处进行吻合或间置供者髂静脉搭桥吻合,围手术期采用规范化的门静脉血流监测,术后按肝素钠桥接华法林的方案进行抗凝治疗。经增强CT或门静脉造影确诊门静脉狭窄或血栓形成后,予切开取栓、全身抗凝、介入下取栓、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等处理。结果88例受者中共10例患儿确诊门静脉并发症,其中4例门静脉狭窄,确诊时间分别为术后1 d、2个月、8个月、11个月,6例门静脉血栓形成,确诊时间分别为术中、术后2 d、术后3 d(2例)、术后6 d、术后11个月。1例门静脉狭窄者和1例门静脉血栓形成者于围手术期死亡,门静脉并发症相关病死率为2%(2/88)。其余8例患者中,1例行全身抗凝治疗、2例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1例行介入下球囊扩张、4例行介入下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后均长期随访,未再出现门静脉相关症状,复查门静脉血流参数正常。结论规范化的术中及术后门静脉血流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门静脉并发症,及时采取术中门静脉切开取栓,术后介入下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手段可有效治疗门静脉并发症,减少门静脉并发症导致的移植物丢失和受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肝移植 劈离式肝移植 门静脉并发症 门静脉狭窄 门静脉血栓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扩张 支架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循环缺血性视觉功能障碍及介入治疗对其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帅 陆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0-592,共3页
后循环缺血(PCI)临床常见,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患者多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共济失调、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等症状和体征;此外,视觉功能障碍也是PCI患者重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视物模糊、复视、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动异常和视觉感知... 后循环缺血(PCI)临床常见,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患者多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共济失调、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等症状和体征;此外,视觉功能障碍也是PCI患者重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视物模糊、复视、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动异常和视觉感知障碍等,可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交通事故,也不利于老年患者其他神经功能障碍恢复[1]。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是引起PCI的主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障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扩张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腔静脉闭塞合并下腔静脉重度狭窄患者麻醉管理一例
18
作者 路琳 王杨 +3 位作者 赵雪丽 刁永鹏 李拥军 华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4-1225,共2页
患者,男,38岁,180 cm,70 kg。因“反复发作呼吸困难、腹胀、纳差1年余”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后乏力、气促、腹胀、纳差,诊断为“布-加综合征”,局麻下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半年前上述症状复发,新增颜面部水肿,检查示下... 患者,男,38岁,180 cm,70 kg。因“反复发作呼吸困难、腹胀、纳差1年余”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后乏力、气促、腹胀、纳差,诊断为“布-加综合征”,局麻下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半年前上述症状复发,新增颜面部水肿,检查示下腔静脉合并上腔静脉梗阻,局麻下行“上下腔静脉球囊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上腔静脉 麻醉管理 扩张 呼吸困难 症状复发 颜面部水肿 重度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痛中心认证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赵英英 徐浩 +2 位作者 胡国勇 高玮 沈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98-901,共4页
目的比较胸痛中心模式认证前与认证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救治情况,为胸痛中心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认证前与认证后的急性STEMI患者救治数据,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救治的11... 目的比较胸痛中心模式认证前与认证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救治情况,为胸痛中心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认证前与认证后的急性STEMI患者救治数据,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救治的119例患者纳入认证前组,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救治的160例患者纳入认证后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首份心电图确认时间、肌钙蛋白报告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药品费、住院检查费、住院检验费、住院总费用、救治效果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史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导管室激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证后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Z=-7.247,P<0.001)、首份心电图确认时间(Z=-5.072,P<0.001)、肌钙蛋白报告时间(Z=-3.210,P=0.001)、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Z=-7.025,P<0.001)均短于认证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药品费、住院检查费、住院检验费、住院总费用和死亡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通过胸痛中心模式认证和规范化运行可缩短急性STEMI患者救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入院到扩张时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庆荣 毛春节 +1 位作者 曹云云 林碎钗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23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经常规流程接受治疗),2014年6-1...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经常规流程接受治疗),2014年6-12月的98例患者为观察组(经急诊绿色通道接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的平均时间分别为(58.91±12.75)和(90.17±29.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8,P<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95%),总并发症发生率及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能够有效缩短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为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绿色通道 急性心肌梗死 入院至首次扩张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