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防木霉菌T43对玉米茎腐病及土壤中茎腐病菌数量的影响
1
作者 邱新月 魏甜甜 +4 位作者 许蓉 靳彦卿 王建明 张作刚 姚艳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33,共6页
为明确生防木霉菌T43不同施加次数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土壤中茎腐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数量的影响,将浓度为2.5×10^(5)CFU/mL的禾谷镰孢菌孢子悬浮液施加到灭菌土壤中,1周后种植玉米种子,同时,分别向各盆栽土壤施加... 为明确生防木霉菌T43不同施加次数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土壤中茎腐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数量的影响,将浓度为2.5×10^(5)CFU/mL的禾谷镰孢菌孢子悬浮液施加到灭菌土壤中,1周后种植玉米种子,同时,分别向各盆栽土壤施加浓度为2.5×10^(5)CFU/mL的木霉菌T43孢子悬浮液1~2次,2次施加时间的间隔为1周。每隔1周进行病情统计,计算盆栽玉米植株的病情指数和玉米茎腐病的防效,并采用稀释涂布法对土壤中木霉菌T43和玉米茎腐病菌的数量变化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第9周时木霉菌T43处理2次的盆栽玉米茎腐病的病情指数为19.44,对茎腐病的防效达到72.00%;在0~9周内,玉米生防木霉菌T43的数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单独施加茎腐病菌的对照组数量在第7周达到峰值,为1.83×10^(8)CFU/g;木霉菌T43施加2次后,土壤中的木霉菌数量也在第7周达到峰值,为1.50×10^(8)CFU/g。与对照组相比,木霉菌T43处理2次的防治效果最好,第7周时玉米茎腐病菌的数量仅有4.33×10^(7)CFU/g,相较于病原菌对照减少了76.34%。综上,木霉菌T43可有效地防治盆栽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且能够抑制盆栽土壤中茎腐病菌的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防木霉菌 玉米 茎腐病 病菌数量 生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抗青枯病种质资源鉴定及病菌侵染过程细胞学研究
2
作者 郑旭阳 梁梦迪 +2 位作者 钟川 王鹏 于文进 《蔬菜》 2025年第1期122-129,共8页
青枯病是严重制约茄子生产的土传病害,鉴定筛选抗青枯病的茄子新种质,研究青枯菌在茄子植株内的侵染和增殖状况,对揭示抗病机理并推进茄子抗病育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研究采用苗期伤根灌注法对17份茄子种质材料进行青枯病抗病性鉴定,... 青枯病是严重制约茄子生产的土传病害,鉴定筛选抗青枯病的茄子新种质,研究青枯菌在茄子植株内的侵染和增殖状况,对揭示抗病机理并推进茄子抗病育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研究采用苗期伤根灌注法对17份茄子种质材料进行青枯病抗病性鉴定,并采用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从细胞学层面观测了青枯菌在感病茄子根部和茎部增殖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筛选出了高抗病(HR)材料3份,抗病(R)材料13份;根据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变化进程,明确了接种青枯菌后3~7d为发病初期,7~14d为发病高峰期,14d后为发病末期,为表型鉴定提供了依据;发病前期随着病情加重,植株体内的青枯菌数量增多,3级病级时达到最多,根部和茎部视野内的青枯菌数量分别为23个和120个,而至最高病级4级时青枯菌数量减少,根部和茎部视野内分别为2个和23个,说明青枯菌在茎部的增殖速度比根部快,随着病情加重,青枯菌数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青枯菌 抗病性鉴定 病菌增殖 侵染变化 病菌数量 显微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腿菇栽培中鸡爪菌的综合防治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尚堃 李芳 +3 位作者 王汝长 康凤梅 李海东 于醒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鸡腿菇 栽培技术 鸡爪菌 综合防治 环境条件 病菌数量 培养料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