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肾降压方对RPH大鼠血压及肾脏病理组织形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文军 刘屏 +4 位作者 袁默 饶向荣 陈孟莉 王东晓 殷建芬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6期992-994,共3页
目的:评价益肾降压方对RPH大鼠的降压效果,对肾实质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对肾脏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肾次全切除加高盐喂养法制备RPH动物模型,以卡托普利为对照评价该方不同剂量组的降压作用、剩余肾组织、超微结构的病理改... 目的:评价益肾降压方对RPH大鼠的降压效果,对肾实质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对肾脏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肾次全切除加高盐喂养法制备RPH动物模型,以卡托普利为对照评价该方不同剂量组的降压作用、剩余肾组织、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cNOS、ET-1两种内皮由来因子的分布表达。结果:益肾降压方各剂量组降压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减轻肾脏病理改变,对肾脏局部ET-1表达呈抑制并对cNOS表达上调。结论:益肾降压方可以降低肾实质性高血压,减轻肾脏病理改变,其机制可能通过对肾脏局部ET-1表达、分泌的抑制和cNOS表达、分泌的上调两条途径来实现其降压、保护肾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降压方 肾实质性高血压/RPH 病理组织形态 内皮素-1/ET-1 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 免疫组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碘剂量中药复方对AIT大鼠甲状腺组织超微结构及病理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兰 邹晓宁 +2 位作者 姜维娜 杨斌婕 樊程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6期1196-1198,I0001,I0002,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含碘中药(海藻、昆布)复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大鼠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组织超微结构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筛选中药复方中含碘中药的最佳剂量。方法:选用普通级SD雌性大鼠75只,取15只为...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含碘中药(海藻、昆布)复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大鼠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组织超微结构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筛选中药复方中含碘中药的最佳剂量。方法:选用普通级SD雌性大鼠75只,取15只为正常组,其余60只进行造模,造模完成后分成4组:模型组、含碘中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实验结束称取各组大鼠体重,取大鼠双侧甲状腺,计算每100g大鼠体重的甲状腺mg数,作为甲状腺的重量指数(mg/100g);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抗体水平;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含碘中药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甲状腺重量指数明显降低(P<0.01),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均降低(P<0.01);治疗组组间比较,高、中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5),高、中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各治疗组甲状腺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减轻。结论:含碘中药复方具有缓解AIT大鼠甲状腺肿,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减轻甲状腺组织病理损伤的作用;含碘中药海藻、昆布的最佳剂量为20~3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甲状腺重量 甲状腺组织超微结构 甲状腺组织病理形态 含碘中药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皮肤CD4^+小/中等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黄雪洁 王冠男 +3 位作者 赵武干 崔美英 张崇立 李文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4-528,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CD4^+小/中等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rimary cutaneous CD4^+small/medium T-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CD4^+PCSM-TCLD)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不良因素。方法收集6例CD4^+PCSM-TCLD,分析其临床特点、组...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CD4^+小/中等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rimary cutaneous CD4^+small/medium T-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CD4^+PCSM-TCLD)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不良因素。方法收集6例CD4^+PCSM-TCLD,分析其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原位杂交、基因重排检测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女性2例,男性4例,发病年龄19~53岁,中位年龄36.5岁,病程1~12个月,临床均表现为头颈部皮肤的单发结节/斑块,病灶最大径10 cm。组织病理学形态相似,6例病变主要位于真皮层,均累及皮下脂肪组织,但表皮均未见受累。病变呈结节状或弥漫性生长模式,由大量致密的中小淋巴细胞组成,背景见多形性炎细胞浸润。上皮脚下延和肉芽肿结构各在1例中可见。免疫表型:CD2、CD4均阳性,CD5(3/6)阳性,CD3、CD7(5/6)阳性,滤泡辅助T细胞表型CD10(5/5)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最高达80%。6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均阴性,TCR基因重排检测均为单克隆表达。4例行单纯手术切除,1例手术后进行4个周期的化疗,1例失访。有随访资料的5例患者均无瘤生存,随访时间1~52个月。结论CD4+PCSM-TCLD是原发皮肤的少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其形态学表现复杂多变,需与其它原发皮肤的淋巴瘤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CD4阳性 组织病理形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盆逐瘀汤对大鼠慢性盆腔炎血清前白蛋白及病理学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冯书梅 孙维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2期310-313,共4页
目的:研究慢盆逐瘀汤对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大鼠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及病理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用混合菌接种法诱导大鼠CPID动物模型,其中假手术组仅打开腹腔,不注射混合菌,实验结束后... 目的:研究慢盆逐瘀汤对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大鼠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及病理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用混合菌接种法诱导大鼠CPID动物模型,其中假手术组仅打开腹腔,不注射混合菌,实验结束后取子宫肉眼观察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以ELISA法检测大鼠PAB的浓度。结果:模型组病理形态学显示慢性炎症改变,慢盆逐瘀汤各剂量组及妇科千金胶囊组对大鼠子宫病理形态学较模型组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各组大鼠PAB的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盆逐瘀汤对大鼠CPID模型有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尚不能确定慢盆逐瘀汤对CPID大鼠模型PAB有影响,亦不能明确CPID动物模型与其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盆逐瘀汤 慢性盆腔炎 血清前白蛋白(PAB) 病理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眼球表面上皮性肿瘤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荫绿 张因凡 +2 位作者 高洪 饶家荣 张翠兰 《云南畜牧兽医》 1990年第2期17-17,共1页
1986~1987年云南省种畜场先后发现四头乳牛的眼球表面有增生物,手术切除后,经病理组织学观察,确定为上皮性肿瘤,其中一例为乳头状瘤,三例为鳞状上皮癌,因各有特点,现将其病理组织形态特征叙述如下。 1 材料及方法切除的肿块,肉眼观察后... 1986~1987年云南省种畜场先后发现四头乳牛的眼球表面有增生物,手术切除后,经病理组织学观察,确定为上皮性肿瘤,其中一例为乳头状瘤,三例为鳞状上皮癌,因各有特点,现将其病理组织形态特征叙述如下。 1 材料及方法切除的肿块,肉眼观察后,用95%酒精固定,石蜡切片,苏木紫——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 2 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病例一:乳头状瘤。初见左眼第三眼睑边缘有白色米粒大增生物,两月后增至绿豆大。眼无炎症反应。手术切除的增生物呈半球形,表面有绒毛状突起,切面灰白色,其大小为0.9cm×0.2cm×0.3cm,基部较宽,与第三眼睑有明显的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肿瘤 鳞状上皮癌 病理组织形态 乳头状瘤 病理学观察 第三眼睑 酒精固定 牛眼球 角化珠 病理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对大鼠气滞血瘀型慢性输卵管炎模型病理学及血清IL-6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丽 刘进哲 +1 位作者 王亚文 郑跃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75-2578,I0005,共5页
目的:通过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对大鼠气滞血瘀型慢性输卵管炎模型表征、病理组织形态学及血清IL-6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K)、复合模型组(F)、成药组(C)、膈下逐瘀汤加减方组(Z),每组13只。除K组... 目的:通过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对大鼠气滞血瘀型慢性输卵管炎模型表征、病理组织形态学及血清IL-6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K)、复合模型组(F)、成药组(C)、膈下逐瘀汤加减方组(Z),每组13只。除K组外,其余3组雌性大鼠先于输卵管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输卵管炎症模型,后进行复合刺激造成气滞血瘀型慢性输卵管炎模型。第6周开始,Z组给予膈下逐瘀汤加减方灌胃,C组给予康妇炎胶囊悬液灌胃,F组用等体积纯净水代替,持续4周。造模开始后,每7 d对大鼠气滞血瘀症候积分进行评分。于给药第29天取材,取双侧输卵管,肉眼观察各组输卵管组织形态学评分,并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形态,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6的含量。结果:(1)与K组比较,F组证候积分显著升高(P<0.01);同F组比较,经治疗后,C组和Z组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其中Z组下降显著(P<0.01)。(2)肉眼观察,F组输卵管壁肿胀、管壁增厚、盆腔粘连例数明显增多,Z组的输卵管炎性症状减轻,优于C组。(3)病理结果显示,F组炎症造模成功,输卵管病理表现最重,经治疗后的Z组病理表现减轻,优于C组。(4)血清IL-6水平显示,F组IL-6水平最高,经GD治疗后水平下降,疗效显著(P<0.05),与C组趋势一致。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减方通过改善模型大鼠的中医症候积分、输卵管的形态、病理表现及IL-6水平,对气滞血瘀型慢性输卵管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输卵管炎 气滞血瘀 膈下逐瘀汤 病理组织形态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一例报告
7
作者 郑春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128-129,共2页
猪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较少见,国内尚未见有类似报道。现将我校实验动物中心饲养室发现的一例报道如下。群养黑毛肉猪一头,体重约7O公斤。饲养室约50平方米,室内室外各占一半,阳光充足,共有7头同等大小的猪同窝饲养,饲料为加工成熟食... 猪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较少见,国内尚未见有类似报道。现将我校实验动物中心饲养室发现的一例报道如下。群养黑毛肉猪一头,体重约7O公斤。饲养室约50平方米,室内室外各占一半,阳光充足,共有7头同等大小的猪同窝饲养,饲料为加工成熟食的普通饲料,饮用自来水。喂料时发现这头猪不食,不动,烦燥,全身皮肤呈暗红色,经用青霉素治疗二天无效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室 胰腺腺泡 实验动物 胰蛋白酶原 急性炎性渗出 急性渗出性炎症 饮用自来水 中性粒细胞浸润 病理组织形态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一点红醇提物对慢性盆腔炎大鼠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丹妮 何国鑫 +4 位作者 周欣 龚小见 程力 刘璇 赵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61-1766,共6页
以慢性盆腔炎大鼠为模型,探究小一点红对其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2、IL-6)含量、子宫肿胀程度及组织病变程度的影响。实验中采用苯酚胶浆法制备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妇科千金片阳性组(0.86 g/(kg... 以慢性盆腔炎大鼠为模型,探究小一点红对其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2、IL-6)含量、子宫肿胀程度及组织病变程度的影响。实验中采用苯酚胶浆法制备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妇科千金片阳性组(0.86 g/(kg·d))、小一点红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0.8、1.6、3.2 g/(kg·d))。以血清中TNF-α、IL-2、IL-6含量和子宫的肿胀度来探究大鼠体内炎症情况,以模型大鼠子宫组织病变情况对病理形态学进行评价,进而考察小一点红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模型组比较,小一点红醇提物可有效抑制大鼠血清内中TNF-α、IL-2、IL-6含量(P<0.05),改善盆腔炎大鼠子宫炎症病变,减轻细胞炎症物质浸润程度,缓解组织黏连情况。上述研究表明,小一点红可有效抑制大鼠体内的相关炎症反应,对慢性盆腔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NF-α、IL-2、IL-6含量的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一点红 慢性盆腔炎 TNF-Α IL-2 IL-6 病理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筋骨草对改良慢性血清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南丽红 彭卫华 +1 位作者 方泰惠 徐曾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1期2366-2368,共3页
目的:观察筋骨草对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改良慢性血清病MsPGN模型大鼠,于造模第5周末检测尿蛋白,将尿蛋白阳性者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筋骨草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于造模第6周起开始给药,6周后,测定... 目的:观察筋骨草对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改良慢性血清病MsPGN模型大鼠,于造模第5周末检测尿蛋白,将尿蛋白阳性者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筋骨草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于造模第6周起开始给药,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筋骨草组可显著降低尿蛋白[(24.17±9.15)mg/24h vs (38.91±10.62)mg/24h,P<0.01],且可明显升高TP[(65.67±9.41)g/L vs (51.90±7.32)g/L,P<0.01]、降低BUN[(12.80±1.63)mmol/L vs (15.76±3.57)mmol/L,P<0.05)、Scr[(51.45±6.42)μmol/L vs (63.00±16.79)mmol/L,P<0.05]、TG[(1.75±0.24)mmol/L vs (2.39±0.47)mmol/L,P<0.01]、Tch[(1.69±0.32)mmol/L vs (2.41±0.79)mmol/L,P<0.05],肾组织形态学观察也显示筋骨草组损害减轻,其作用与雷公藤多苷组无统计学差异;此外,筋骨草组的ALT显著低于雷公藤多苷组[(53.08±7.58)U/L vs (83.40±11.53)U/L,P<0.01]。结论:筋骨草对改良的慢性血清病MsPGN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与雷公藤多苷相比无明显的肝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草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 蛋白尿 组织病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某羊场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阿依江.卡那提拜克 姚刚 王世民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7年第5期41-44,共4页
为确诊新疆某羊场疑似感染巴氏杆菌羔羊的发病病源,并为其提供用药方案,对该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动物实验、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出的1株优势菌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死性,瑞士染色及生理生化鉴定致病菌为巴氏杆菌... 为确诊新疆某羊场疑似感染巴氏杆菌羔羊的发病病源,并为其提供用药方案,对该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动物实验、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出的1株优势菌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死性,瑞士染色及生理生化鉴定致病菌为巴氏杆菌,攻毒小鼠在其组织病理形态上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其中肺和肝的病理变化较为显著,该致病菌对青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噻吩钠、多粘菌素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杆菌 分离 鉴定 组织病理形态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