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妥协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探讨
1
作者 陈巍 刘璐 +3 位作者 刘婷婷 王大勇 张廷冲 陈亚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妥协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9例罹患急性阑尾炎的免疫妥协儿童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 目的探讨免疫妥协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9例罹患急性阑尾炎的免疫妥协儿童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29例患儿中,男21例、女8例,年龄4.40(3.05,8.45)岁。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24例,82.8%)、腹痛(24例,82.8%),主要腹部体征为腹部压痛(23例,79.3%)、肌紧张(9例,31.0%)和反跳痛(8例,27.6%)。16例(16/29,55.2%)中性粒细胞减少(中度1例、重度15例)。29例均予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18例(18/29,62.1%)使用1种及以上特殊限制级抗生素。10例(10/29,34.5%)初次诊断急性阑尾炎后即予手术治疗,其中7例采用腹腔镜手术、3例采用开腹手术,开腹手术患儿中,2例出现术后切口感染;腹腔镜手术患儿中,1例术后2个月出现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缓解;19例予保守治疗,除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放弃治疗外,其余18例均治愈出院,其中9例于保守治疗后行择期阑尾切除术,无一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对于免疫妥协的急性阑尾炎患儿,及时经验性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缓解临床症状;在无绝对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明确诊断后行阑尾切除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免疫妥协 病理状态 和症状 阑尾切除术 保守治疗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粪性腹膜炎产前产后一体化诊治的结局探讨
2
作者 吴莹 任红霞 +4 位作者 吴晓霞 赵宝红 靳园园 刘文跃 赵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胎粪性腹膜炎(meconium peritonitis,MP)产前产后一体化诊治的结局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24年7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1例MP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产前产后一体化诊治分为产前产... 目的探讨胎粪性腹膜炎(meconium peritonitis,MP)产前产后一体化诊治的结局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24年7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1例MP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产前产后一体化诊治分为产前产后一体化诊治组(27例)和产前产后非一体化诊治组(54例),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及术中一般资料、住院时间、病理类型、手术方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将所有MP患儿按照临床结局分为放弃/死亡组(21例)和存活组(60例),将一体化诊治作为自变量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产前产后一体化诊治对MP预后的影响。结果产前产后一体化诊治组术前C反应蛋白水平、放弃/死亡人数分别为0.50(0.50,2.37)g/L、2例(7.04%),低于非一体化诊治组的9.91(2.07,25.84)g/L、19例(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7)。放弃/死亡组和存活组在是否接受产前产后一体化诊治(P=0.007)、病理分型(P=0.022)、术后并发短肠综合征(P=0.018)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产前产后一体化诊治(OR=5.951,95%CI:1.175~30.144,P=0.031)为MP患儿预后较好的保护因素;合并短肠综合征(OR=0.199,95%CI:0.053~0.744,P=0.016)为MP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产前产后一体化诊治可有效控制MP的病情进展,降低放弃/死亡的发生率,对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性腹膜炎 围产期 疾病管理 病理状态 和症状 治疗结果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症状群评估量表》的编制及信度和效度检验
3
作者 孔含含 陈子娇 +3 位作者 曾剑锋 吴丹 唐琳 温敏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2-1067,共6页
目的:编制《肺结核患者症状群评估量表》并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以症状经历模型为框架,通过查阅文献、肺结核患者访谈、德尔菲法、预调查形成量表测试版后,选取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62例肺结核患者进行调查,采用项... 目的:编制《肺结核患者症状群评估量表》并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以症状经历模型为框架,通过查阅文献、肺结核患者访谈、德尔菲法、预调查形成量表测试版后,选取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62例肺结核患者进行调查,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筛选条目,并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编制的《肺结核患者症状群评估量表》共17个条目,包括全身、消化道、呼吸道和精神心理4个症状群,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5.058%。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37,折半信度为0.705。量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840,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01~1.000。结论:本研究编制的《肺结核患者症状群评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肺结核患者症状群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病理状态 和症状 问卷调查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相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
4
作者 李司琪 刘俊 +1 位作者 王观筠 杨吉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6-400,共5页
神经母细胞性肿瘤(neuroblastic tumors,NTs)作为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可以引发某些综合征,或在某些综合征中罹患风险增加。系统了解NTs相关综合征,可以加深对NTs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有助于NTs及其相关综合征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神经母细胞性肿瘤(neuroblastic tumors,NTs)作为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可以引发某些综合征,或在某些综合征中罹患风险增加。系统了解NTs相关综合征,可以加深对NTs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有助于NTs及其相关综合征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从而进行早期干预,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NTs相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性肿瘤 神经母细胞瘤 综合 病理状态 和症状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5
作者 芦建慧 李勇利 +1 位作者 郭瑞芳 薛荣泉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6,共9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复发患者的总体情况、膳食因素等临床特征,为积极预防结石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23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因胆石病行胆囊切除治疗的2373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复发33...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复发患者的总体情况、膳食因素等临床特征,为积极预防结石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23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因胆石病行胆囊切除治疗的2373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复发334例。按性别分类,对复发患者的复发率、复发周期、复发年龄、复发结石类别,以及一般资料、疾病资料、影像学资料和膳食因素资料进行汇总分析。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复发率为1.41%,复发周期频数最高集中在术后10年,男、女性复发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8,P<0.001)。首次诊断为单纯胆囊结石和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者其术后结石复发率分别为1.23%和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4,P<0.001)。复发者中年龄>60岁在总计及男、女性中均占比最高,92%为汉族居民;10%的复发者有胆囊结石家族史;合并症中以伴高血压者占比最高。复发者中吸烟和饮酒者占比分别为76.7%和10.3%。63.8%的复发者BMI正常、23.2%为超重,且距第1次胆囊手术时体质量相比,60.1%的复发者体质量下降,22.9%体质量增加。不同性别复发者的年龄构成、民族分布、居住地类型、合并症、吸烟、饮酒、BMI分类、体质量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复发结石类型中多发、单发、泥沙样结石的比例为74∶15∶11;结石大小<1 cm、1~2 cm、>2 cm的占比分别为40.5%、48.8%和10.6%;手术方式为开腹和腹腔镜的比例分别为66.1%和33.9%;各类型血脂异常的比例均低于30%。不同性别复发者的初次结石种类、结石类型、结石大小、手术方式及高密度脂蛋白异常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影像学资料分析发现胆道结构异常者仅4例,表现为胆囊管长而弯曲,术后73.1%者伴有胆总管扩张。膳食因素随访发现55.8%的复发者平素饮食不规律。平素饮食结构以肉类和主食为主者分别占比43.8%和37.8%,且有性别差异,男性以肉类为主、女性以主食为主;64.1%的复发者平素有高盐高油的饮食习惯;59.8%的患者第1次结石术后饮食有改变,其中80%的患者能将饮食调整为规律(即饮食规律者可提高至92%)。结论本地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复发率较低且无性别差异,复发高峰在术后10年,60岁以上人群是结石复发的集中群体。膳食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有助于医、患进一步认识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特点,为后续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结石病 复发 病理状态 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细胞损伤型药物性肝损伤病理与临床生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叶立红 王翀奎 +3 位作者 邵晨 张海丛 刘志权 王泰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59-1064,共6页
目的分析胆管细胞损伤型药物性肝损伤(DILI)各病理亚型的病理与临床生化学特点,进而验证DILI病理分类的划分价值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6年1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及2003年10月-2014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胆管细胞... 目的分析胆管细胞损伤型药物性肝损伤(DILI)各病理亚型的病理与临床生化学特点,进而验证DILI病理分类的划分价值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6年1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及2003年10月-2014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胆管细胞损伤型DILI患者112例。依据不同病理亚型分为混合性肝炎组(混合组)40例,淤胆性肝炎组(淤胆组)40例,单纯性淤胆组(单纯组)32例。分析各亚型用药种类、病程、R值、肝生化学各指标高峰值及变化趋势、以及肝生化各指标达峰时间及恢复时间等特点。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引起DILI的药物分类中,中药及西药在胆管细胞损伤型DILI约各占一半。中药主要包括治疗骨关节病、椎间盘膨出、脱发、排石利胆、壮阳、皮肤病等药物,其中淤胆组中药所占比例最高,高达65%(26例),混合组为40%(16例),单纯组为40.6%(13例);引起DILI前两位的西药分别为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混合组、淤胆组、单纯组ALT峰值、AST峰值及R值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77、44.21、51.95,P值均<0.001),其他肝生化指标峰值在三亚型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混合组及淤胆组具有TBil达峰时间滞后于ALT达峰时间的特点。病程、肝生化各指标达峰及恢复时间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胆管细胞损伤型DILI各亚型具有各自独特的临床及生化学特点,了解该特点可以更准确的判断临床分型及病变损伤靶点及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胆管细胞损伤 病理状态 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突诱导因子4D和Ki67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贾如江 侯丽艳 尹清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轴突诱导因子4D(Sema4D)和Ki67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13年1月-2016年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集的40例胰腺癌组织及10例癌旁组织中Sema4D和Ki6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 目的探讨轴突诱导因子4D(Sema4D)和Ki67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13年1月-2016年1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集的40例胰腺癌组织及10例癌旁组织中Sema4D和Ki6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2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结果 Sema4D和Ki67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5%(19/40)和45.0%(18/40),高于二者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040、10.000,P值分别为0.020、0.022)。Sema4D和Ki67的异常表达在不同肿瘤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的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χ~2值分别为6.352、4.912、12.031、6.465,P值分别为0.013、0.028、0.001、0.025)。Sema4D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7,P=0.028)。结论在胰腺癌组织中Sema4D和Ki67较其在胰腺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二者具有协同作用,与胰腺癌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KI-67抗原 信号素类 病理状态 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硬化性IgA肾病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程根阳 王云 +3 位作者 袁文明 张丽洁 肖静 赵占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185-2189,共5页
目的分析增生硬化性IgA肾病(IgAN)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脏穿刺活检诊断为增生硬化性IgAN的患者26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贫血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贫血组(100例)和非... 目的分析增生硬化性IgA肾病(IgAN)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脏穿刺活检诊断为增生硬化性IgAN的患者26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贫血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贫血组(100例)和非贫血组(16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肾组织病理检查指标,以肾活检日期为起点,随访至2017-06-01。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贫血对增生硬化性IgAN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贫血组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清蛋白、血钙低于非贫血组,尿素、血肌酐、血磷、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总硬化比例、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25%发生率高于非贫血组(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11(6,21)个月,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比较,贫血组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低于非贫血组(χ~2=30.307,P<0.001)。CKD3期不同贫血程度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66,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贫血[HR=2.864,95%CI(1.611,5.093)]、24 h尿蛋白定量[HR=1.164,95%CI(1.065,1.272)]、肾小球总硬化比例[HR=3.858,95%CI(1.120,13.290)]、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HR=1.902,95%CI(1.070,3.383)]是增生硬化性IgAN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增生硬化性IgAN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相对较严重,肾脏累积生存率较低,且贫血是增生硬化性IgAN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膜增生性 贫血 病理状态 和症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类心死亡遗体器官捐献成人供肾移植术后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龚亮 聂峰 +1 位作者 孙煦勇 彭红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137-4141,共5页
目的 分析中国三类心死亡遗体器官捐献(DCD)成人供肾移植术后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4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收治的因各种原因行移植肾穿刺或移植肾切除后病... 目的 分析中国三类心死亡遗体器官捐献(DCD)成人供肾移植术后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4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收治的因各种原因行移植肾穿刺或移植肾切除后病理检查的DCD供肾受者32例,患者共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或移植肾切除术后病理检查36例次(DCD供肾组),由2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病理医师参照Banff 2007国际移植肾活检诊断与分级体系对病理结果进行判定。选取同期在两家医院行普通尸体供肾受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共进行穿刺活检40例次,比较其与DCD供肾组急性肾小管坏死(ATN)、他克莫司(Tac)中毒、急性排斥反应(AR)、慢性排斥反应(CR)、新发/复发肾病、小管萎缩并间质纤维化发生率。结果 32例DCD供肾受者均采用Tac、霉酚酸酯及醋酸泼尼松三联用药方案。病理检查结果:肉眼观察:穿刺标本均为灰白色细条形组织,长度0.8~1.5 cm,直径约0.1 cm;切除的移植肾标本,肾脏形态和大小未见明显异常,皮、髓质结构清楚,肾盂黏膜光滑未见扩张,肾门血管内未见血栓,输尿管未见狭窄及扩张。光镜下观察:除1例次穿刺组织肾小球数量较少外,其余35例次均合格;19例次肾小球病变轻微病变;14例次肾小球硬化;13例次可见淤血。35例次移植肾小管均存在病变;12例次可见多灶或小灶肾小管坏死;12例次出现肾小管萎缩;14例次出现不同程度的肾间质淋巴细胞浸润;18例次发生动脉内膜肿胀或增厚。DCD供肾受者最终病理诊断(35例次):Tac中毒21例次(60.0%),ATN 12例次(34.3%),新发/复发肾病7例次(20.0%),AR 6例次(17.1%),CR 2例次(5.7%)。DCD供肾组Tac中毒、ATN、AR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DCD供肾组与对照组CR、新发/复发肾病、小管萎缩并间质纤维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三类DCD成人供肾移植术后病理主要以Tac中毒、ATN、新发/复发肾病为主,受者早期疗效欠理想,应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治疗,以提高中国三类DCD成人供肾移植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心脏死亡 器官捐献 病理状态 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star系自发性脑积水大鼠的病理学及磁共振成像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新跃 刘志勇 +4 位作者 龚良庚 刘昌英 李玲玲 周银平 陈顺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观察Wistar系自发性脑积水大鼠病理学及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7d、14d、21d脑积水动物的头颅连骨投入Borin氏液中固定,连续冠状切片。三期动物内脏、腺体用甲醛固定,常规制片。头部进行磁共振检查。结果自发性脑积水大鼠一般在... 目的观察Wistar系自发性脑积水大鼠病理学及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7d、14d、21d脑积水动物的头颅连骨投入Borin氏液中固定,连续冠状切片。三期动物内脏、腺体用甲醛固定,常规制片。头部进行磁共振检查。结果自发性脑积水大鼠一般在出生后24h内可被发现,死亡日龄一般为20日龄至两月龄,且无生育能力。肉眼观察脑脊液为淡黄色,透明,无异味。涂片镜检未见炎症细胞。各年龄组动物内脏、腺体未见显著异常。脑积水动物颅骨可见发育不良,质软,脑实质菲薄,色苍白,侧脑室扩张、中央导水管部分段有粘连、狭窄、阻塞或闭合,第三脑室有脱落细胞团。各年龄组动物脑积水动物脑室脉络膜丛未见异常。MRI示颅内重度脑积水,大脑皮层受压萎缩,基底节区脑组织形态及信号正常。结论本病因导水管狭窄而导致阻塞性的非交通型脑积水,其病理和MR成像特征具有典型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正常压力 非交通型 大鼠 病理状态 和症状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520a与HBV相关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玉睿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689-693,共5页
目的旨在评估microRNA-520a与肝细胞癌(H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于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83例HCC患者病例资料及组织标本。定量Real-time PCR检测microRNA-520a在纳入患者的HCC组织及... 目的旨在评估microRNA-520a与肝细胞癌(H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于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83例HCC患者病例资料及组织标本。定量Real-time PCR检测microRNA-520a在纳入患者的HCC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H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结果 microRNA-520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其对应相邻的癌旁组织相比显著降低(1.92±0.76 vs 2.73±1.15,t=-6.731,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11(95%可信区间:0.64~0.79,P<0.001)。存在远期转移(P=0.031)、高临床TNM分期(P=0.022)、血清HBV阳性(P<0.001)、存在肿瘤分隔(P=0.026)的患者,其HCC组织中microRNA-520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相关因素分析表明,microRNA-520a的表达水平与HBV感染(r=-0.351,P<0.001)以及是否存在肿瘤分隔(r=-0.207,P=0.044)呈负相关。结论 microRNA-520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下调,其可能抑制HCC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微RNAS 病理状态 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采血浆后自身抗体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的病理学特点
12
作者 伍慧丽 郑素军 +7 位作者 王泰龄 闫惠平 任峰 李俊峰 陈煜 刘梅 刘霜 段钟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1-286,共6页
目的观察单采血浆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点,了解自身抗体阳性CHC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1992年1月-1995年12月甘肃省定西县医院和定西传染病专科医院的120例单采血浆后感染HCV的患者为试验组,另外选取... 目的观察单采血浆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点,了解自身抗体阳性CHC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1992年1月-1995年12月甘肃省定西县医院和定西传染病专科医院的120例单采血浆后感染HCV的患者为试验组,另外选取同地区健康人群11例作为对照组。对CHC患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将自身抗体阳性组(n=44)与阴性组(n=76)肝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20例单采血浆后CHC患者自身抗体检出率为36.7%(44/120),主要的自身抗体为抗核抗体,占21.7%。自身抗体阳性组较阴性组肝小叶内点灶状坏死炎症评分(2.11±0.88 vs 1.64±0.88,t=2.349,P=0.021)及汇管区内部细胆管反应评分(1.86±0.71 vs 1.13±0.66,t=4.217,P<0.001)明显升高;自身抗体阳性组肝小叶间胆管损伤比例较阴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4%vs 55.3%,χ~2=12.129,P=0.001);而2组肝纤维化和肝脂肪变性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单采血浆后CHC患者常见自身抗体阳性,自身抗体阳性者部分肝脏病理损伤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肝炎 丙型 慢性 自身抗 病理状态 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核抗体及肝组织病理对男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诊断意义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肖倩 谭善忠 +4 位作者 赵天慧 孙薇薇 沈建军 梁重峰 蒋淑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0-1073,共4页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对于诊断男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意义及肝组织病理在自身免疫性肝病检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6月于南京市第二医院就诊的不明原因肝病男性患者84例,其中ANA阳性36例,阴性48例。将2组患者的肝组织病...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对于诊断男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意义及肝组织病理在自身免疫性肝病检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6月于南京市第二医院就诊的不明原因肝病男性患者84例,其中ANA阳性36例,阴性48例。将2组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ANA阳性组中,自身免疫性肝炎5例,重叠综合征1例; ANA阴性组中自身免疫性肝炎5例,重叠综合征5例。2组确诊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 7%vs 20. 8%,χ~2=0. 23,P> 0. 05)。将所有患者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组(n=10)、重叠综合征组(n=6)、药物性肝损伤组(n=17)及其他组(n=51),4组间IgG、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 977、6. 972,P值均<0. 05)。1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均可见界面性肝炎; ANA阳性组淋巴-浆细胞浸润出现4例,ANA阴性组3例; ANA阳性组与阴性组肝细胞玫瑰花环样改变各2例;有2例患者可见淋巴细胞穿入; 1例患者见多核巨肝细胞。6例重叠综合征患者主要病理学表现为中-重度界面性肝炎或碎屑样坏死及门静脉区域的炎性浸润,其中2例存在肝细胞玫瑰花环样改变,2例表现为小叶间胆管损伤,胆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肉芽肿形成,继发肝纤维化。结论对于不明原因肝病男性人群,ANA是否阳性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和重叠综合征)的诊断意义不大,应结合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以提高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自身抗 病理状态 和症状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阴性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文增 陈亚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6期3179-3183,共5页
背景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其主要病因。然而临床研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宫颈癌患者高危型HPV检测结果为阴性,且这类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肿瘤细胞侵袭以及转移风险均增加。目的分析高危... 背景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其主要病因。然而临床研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宫颈癌患者高危型HPV检测结果为阴性,且这类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肿瘤细胞侵袭以及转移风险均增加。目的分析高危型HPV阴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2003-2016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治疗、临床病理资料完整且术前有HPV-HC2检测结果的宫颈癌患者共1 416例,经第2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检测高危型HPV阳性宫颈癌患者1 296例,高危型HPV阴性宫颈癌患者120例。调取120例高危型HPV阴性宫颈癌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高危型HPV进行再检测,获取高危型HPV真阴性患者为高危型HPV阴性组。从1 296例高危型HPV阳性宫颈癌患者中以随机数字表法选取与高危型HPV真阴性组等量的患者为高危型HPV阳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初次生育年龄、分娩次数、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等。结果1 416例宫颈癌患者中,HC-Ⅱ法检测高危型HPV阴性120例,阴性率为8.5%。实时荧光PCR法显示,高危型HPV仍为阴性89例,阴性率为6.3%,两次检测符合率为74.2%(89/120)。高危型HPV阴性组患者发病年龄28~75岁,平均发病年龄(45.2±4.2)岁;高危型HPV阳性组患者发病年龄21~78岁,平均发病年龄(46.3±5.1)岁。两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各发病年龄构成、初次生育年龄、分娩次数、临床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62,P=0.001)。结论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宫颈癌组织石蜡样本中的高危型HPV是一种高敏感度的检测方法。与高危型HPV阳性宫颈癌相比,高危型HPV阴性宫颈癌发病率不高,但其腺癌、腺鳞癌及其他少见类型癌的比例高于高危型HPV阳性的宫颈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病理状态 和症状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疸前期壶腹周围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孝倩 刘璐 +1 位作者 焦笑笑 周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48-2753,共6页
目的探讨黄疸前期壶腹周围癌(PAC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18例PACs的病例资料,根据入院时黄疸症状及血清TBil水平分为黄疸前期组(125例)与黄疸型组(393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黄疸前期壶腹周围癌(PAC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18例PACs的病例资料,根据入院时黄疸症状及血清TBil水平分为黄疸前期组(125例)与黄疸型组(393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5年生存率的差异并分析预后因素。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时,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时,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黄疸型组相比,黄疸前期组患者表现为腹部胀痛的比例更高,持续时间更长,RBC、Alb、PA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786,Z=-6.023,t值分别为-2.247、-4.688、-3.873,P值均<0.05);黄疸前期组ALT、AST、GGT、ALP均明显低于黄疸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75.647、-55.567、-52.583、-61.501,P值均<0.05)。B超、CT、MR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对于黄疸前期组的占位检出率分别为45.0%、77.7%、79.2%、100%。病理学方面,黄疸前期组的肿瘤直径更大,各原发部位所占比例不同,T分期及胰腺侵犯阳性率更低(Z=-3.063,χ^2值分别为10.641、3.991、4.708,P值均<0.05)。黄疸前期组5年生存率高于黄疸型组(χ^2=4.58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脉管内癌栓、分化程度和辅助化疗是PACs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黄疸前期PAC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长期生存率(≥5年)优于黄疸型,早期识别、诊断及治疗可提高PACs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胰管壶腹 消化系统肿瘤 黄疸 病理状态 和症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3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翁宇航 熊清芳 +2 位作者 刘杜先 张胥磊 杨永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4-159,共6页
目的探讨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3型(PFIC3)患者临床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就诊的1326例不明原因肝病患者临床资料,通过临床、病理表现及基因测序确诊PFIC3患者8例(其中1例因禁忌证未行... 目的探讨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3型(PFIC3)患者临床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就诊的1326例不明原因肝病患者临床资料,通过临床、病理表现及基因测序确诊PFIC3患者8例(其中1例因禁忌证未行肝组织穿刺)。分析患者临床、检验、影像、病理结果,并对ABCB4相关疾病的病理文献进行回顾,总结PFIC3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8例PFIC3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中位年龄29.5岁。50%(4/8)表现为慢性胆汁淤积,50%(4/8)表现胆汁性肝硬化,肝硬化中75%(3/4)合并门静脉高压表现。生化检查中,75%(6/8)表现为ALP升高,100%(8/8)表现GGT升高。影像检查中,50%(4/8)表现为胆囊炎,25%(2/8)表现为胆囊结石,25%(2/8)患者胆管扩张,75%(6/8)患者脾脏肿大,25%(2/8)表现为肝硬化。肝穿刺病理中,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胆管损伤和/或胆管减少,其中57.1%(4/7)表现为胆管缺失。多耐药蛋白3(MDR3)免疫组化染色42.9%(3/7)正常表达,57.1%(4/7)表达减少。根据文献回顾,其中包含胆管描述或MDR3免疫组化的文献17篇。7例低磷脂相关性胆石症中,胆管正常占71.4%(5/7),胆管减少占14.3%(1/7),胆管缺失占14.3%(1/7);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胆管正常占16.7%(1/6),胆管减少占50%(3/6),胆管缺失占33.3%(2/6);8例PFIC3中,胆管减少占25%(2/8),胆管缺失占75%(6/8);21例PFIC3患者MDR3表达正常占9.5%(2/21),表达减少占23.8%(5/21),表达缺失占66.7%(14/21)。结论PFIC3以胆汁淤积、胆石症、肝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病理表现为胆管损伤,严重者可伴胆管减少或缺失,且损伤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MDR3免疫组化可表现为正常、减少或表达缺失,正常表达患者仍不能排除诊断,必要时行基因检测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肝内 P糖蛋白类 病理状态 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白小梅 孙润芹 陈晓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瘤(SPN)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8年2月14例SPN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4例患者中女11例,男3例,发病年龄13~77岁,平均33. 1岁。主要由体...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瘤(SPN)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8年2月14例SPN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4例患者中女11例,男3例,发病年龄13~77岁,平均33. 1岁。主要由体检发现病变或出现上腹疼痛后就诊。影像学检查均为胰腺占位性病变。肿瘤最大径0. 6~22 cm。组织学肿瘤主要由实性区和假乳头区构成,局灶出现微囊状结构。免疫组化示所有病例Vimentin阳性,CgA、Glucagon、Gastrin、Insulin均阴性,部分病例β-catenin(13例)、CD10(10例)、CD56(9例)、Syn(8例)、AA-T(11例)、PR(8例)、CyclinD1(9例)、CA19-9(3例)、CK-P(9例)、CEA(1例)、P53(1例)阳性,Ki-67阳性率(14例)≤10%。结论诊断SPN需结合临床资料、影像检查、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综合分析,微囊状结构对诊断SPN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瘤 病理状态 和症状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胰和腹胰源性胰头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大松 叶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05-2608,共4页
胰腺由背胰和腹胰融合而来,背胰形成胰头腹侧部、胰颈、胰体、胰尾,而腹胰则形成胰头背侧部和胰腺钩突;背胰和腹胰之间存在着融合平面,可以通过对胰多肽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识别该融合平面。背胰和腹胰源性胰头癌在局部侵袭、淋巴结... 胰腺由背胰和腹胰融合而来,背胰形成胰头腹侧部、胰颈、胰体、胰尾,而腹胰则形成胰头背侧部和胰腺钩突;背胰和腹胰之间存在着融合平面,可以通过对胰多肽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识别该融合平面。背胰和腹胰源性胰头癌在局部侵袭、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袭,以及生存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主要就背胰、腹胰源性胰头癌的临床病理差异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病理状态 和症状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影像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彦桐 刘兴远 +2 位作者 王秀兰 程晓英 高波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91-1297,共7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全视野数字乳腺X线摄影(FFDM)影像特征构建预测ALNM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27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90...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全视野数字乳腺X线摄影(FFDM)影像特征构建预测ALNM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27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90例)和非转移组(137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常规乳腺FFDM检查。比较两组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年龄、绝经状态、组织学分级、Ki-67表达、病理类型)和肿瘤FFDM征象(腺体类型,肿瘤最大径、密度、形态、边缘、有无可疑钙化,FFDM显示有无ALNM及有无邻近皮肤增厚或凹陷)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TNB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联合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TNBC患者绝经状态,肿瘤的最大径、密度、形态、边缘、有无可疑钙化,FFDM显示有无ALNM、有无皮肤增厚或凹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块边缘呈星芒状(OR=12.362,P<0.001)、肿块伴可疑钙化(OR=4.249,P=0.001)、FFDM显示ALNM(OR=34.428,P<0.001)是TNBC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淋巴结转移的联合诊断模型为Logit(P)=-5.349+2.515X肿块边缘呈星芒状+1.447X肿块伴可疑钙化+3.539X FFDM显示ALNM。联合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符合率81.5%,敏感度86.7%,特异度73.7%。结论:FFDM影像显示肿块边缘呈星芒状、肿块伴可疑恶性钙化、FFDM显示ALNM是TNBC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联合预测模型对TNBC淋巴结转移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乳房X线摄影术 病理状态 和症状 肿瘤转移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月龄以下和18月龄以上累及骨骺的急性干骺端骨髓炎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海亭 孙李华 +3 位作者 刘涛 孙琳 于嘉智 王世富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3-767,共5页
目的骨骺和干骺端血管通道通常在15~18月龄消失。本研究以15、18月龄为界,对比分析15月龄以下和18月龄以上累及骨骺的急性干骺端骨髓炎患儿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7月至2022年10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45... 目的骨骺和干骺端血管通道通常在15~18月龄消失。本研究以15、18月龄为界,对比分析15月龄以下和18月龄以上累及骨骺的急性干骺端骨髓炎患儿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7月至2022年10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45例累及骨骺的急性干骺端骨髓炎患儿临床资料,12例15月龄以下患儿设为观察组,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19 d至1岁2个月;33例18月龄以上患儿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1岁7个月至12岁。对比分析两组性别、发病时长、脓液培养阳性率、起病时最高体温、入院24 h内炎症指标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有无关节炎。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最高体温分别为(38.78±0.69)℃和(39.29±0.85)℃,血白细胞中位数分别为13.59×10^(9)/L和12.98×10^(9)/L,中性粒细胞中位数分别为4.54×10^(9)/L和8.57×10^(9)/L,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位数分别为36.45 mg/L和69.10 mg/L,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分别为(59.75±20.63)mm/h和(70.97±24.34)mm/h,发病时长分别为(7.50±3.66)d和(6.94±3.18)d,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0.0 d和32.0 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液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6.7%(8/12)和69.7%(2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5例合并关节炎,对照组22例合并关节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有2例出现髋关节脱位;对照组1例出现髋关节僵硬,1例出现膝关节挛缩。结论15月龄以下和18月龄以上累及骨骺的急性干骺端骨髓炎患儿临床特征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骨骺 和症状 病理 临床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