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TM32的全自动病理染色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
作者 谭鑫平 甘浪 +6 位作者 林成旭 李雪梅 李倩 闫旺 陈刚 廖广兰 刘智勇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0-518,共9页
FISH(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荧光原位杂交)染色是应用于病理分析的重要技术。传统的手工染色方式由于操作繁琐及实验条件限制难以控制杂交质量,而国内现有的染色系统存在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STM32... FISH(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荧光原位杂交)染色是应用于病理分析的重要技术。传统的手工染色方式由于操作繁琐及实验条件限制难以控制杂交质量,而国内现有的染色系统存在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STM32嵌入式系统和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开发了一套全自动病理染色控制系统。以STM32F103ZET6作为下位机处理器,利用QT软件和C++语言设计GUI界面,实现了对多样本FISH染色过程的全自动化控制。所研发的控制系统能够满足全自动病理染色系统的控制要求,滴加试剂的位置精度达到0.05 mm,试剂体积精度达到0.6μL,设备故障响应时间小于0.5 s,多次实验设备运行故障率小于3%,加样时试剂类型选择准确率达到100%,图像可判读率达到90%以上。该控制系统具有高效率、高鲁棒性的优点,结合全自动病理染色硬件系统进行染色实验,取得了均匀、良好的染色效果,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病理染色系统 控制系统 STM32F103ZET6 GUI(图形用户界面) FISH(荧光原位杂交)染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全自动病理染色系统结构设计
2
作者 林成旭 甘浪 +6 位作者 谭鑫平 李雪梅 闫旺 李倩 陈刚 廖广兰 刘智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3-609,共7页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是检测恶性肿瘤细胞核酸序列的常用方法,在癌症的诊疗领域有广泛应用。为实现FISH实验的全自动化,设计了一种全自动病理染色系统。该系统设置有多轴操纵臂、试剂加样器、载玻片、盖玻片夹具、辅助模块等。多轴操...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是检测恶性肿瘤细胞核酸序列的常用方法,在癌症的诊疗领域有广泛应用。为实现FISH实验的全自动化,设计了一种全自动病理染色系统。该系统设置有多轴操纵臂、试剂加样器、载玻片、盖玻片夹具、辅助模块等。多轴操纵臂定位误差不大于±0.1 mm,提取及丢弃移液枪头准确率大于99.5%,抽取盖玻片成功率大于99%,微量试剂加样误差不大于0.6μL,大量试剂加样误差不大于0.5 mL,载玻片夹具控温误差不大于±1℃且无试剂泄漏。生物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荧光染色效果良好,信号点清晰可见,荧光图像可判读率超过90%,具有较好的人工替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FISH) 全自动病理染色系统 机械结构 运动模块 夹具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隐球菌组织病理学染色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琦 陈晶晶 +1 位作者 王晓秋 李传应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0-741,共2页
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HIV感染、抗生素以及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增加,新型隐球菌感染逐渐增多。但该病起病隐匿,有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易误、漏诊[1-2]。找出病原体,是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隐球菌感染的... 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HIV感染、抗生素以及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增加,新型隐球菌感染逐渐增多。但该病起病隐匿,有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易误、漏诊[1-2]。找出病原体,是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隐球菌感染的基础。常规HE染色中,新型隐球菌呈淡红、淡蓝或不显色的圆状小体,不易观察,常需联合其他特殊染色才能予以明确诊断。本科室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甲苯胺蓝染色对于新型隐球菌有较好的显色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 甲苯胺蓝 组织病理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染色病理图像的非炎性主动脉中膜变性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汪昊 孙中杰 +7 位作者 陈东 万涛 梁智勇 连国亮 董方 龚珊珊 季君予 秦曾昌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4期590-596,共7页
目的探讨建立非炎性主动脉中膜变性(medial degeneration,MD)患者多种染色病理图像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治胸主动脉瘤及夹层患者非炎性病变的主动脉手术标本病理切... 目的探讨建立非炎性主动脉中膜变性(medial degeneration,MD)患者多种染色病理图像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治胸主动脉瘤及夹层患者非炎性病变的主动脉手术标本病理切片。将其以400倍率扫描为全视野数字图像(whole slide image,WSI)后由2名病理科医师对病变进行标注。按6∶1的比例将标注后的WSI图像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训练集数据对SE-EmbraceNet进行训练,构建多种染色病理图像MD多分类[包括层内型黏液样细胞外基质聚集(intralamellar mucoid extracellular matrix accumulation,MEMA-I)、穿透型黏液样细胞外基质聚集(translamellar mucoid extracellular matrix accumulation,MEMA-T)、弹力纤维断裂和/或缺失(elastic fiber fragmentation and/or loss,EFFL)和平滑肌细胞核缺失(smooth muscle cell nuclei loss,SMCNL)]模型,并采用准确率、灵敏度、精确率、F1值对模型的分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胸主动脉瘤及夹层患者非炎性主动脉病变手术标本病理切片530张。总提取5265组图像,每组均包含同一病变部位HE染色、特殊染色(弹力纤维/VanGieson、Masson、阿辛蓝/过碘酸雪夫)及平滑肌肌动蛋白5种染色病理图像。其中,训练集图像4513组,包括SMCNL 987组、EFFL 2013组、MEMA-I 1337组及MEMA-T 176组;测试集图像752组,包括SMCNL 166组、EFFL 335组、MEMA-I 222组及MEMA-T 29组。模型在测试集中显示出良好的MD分类性能,整体准确率为96.54%(726/752)。其中,对EFFL的识别能力最强,准确率、灵敏度、精确率和F1值均≥98.51%,其次为SMCNL,各评价指标均≥97.59%,亦具有较好的分类能力。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基于多种染色病理图像MD分类模型具有较高的分类准确性和较好的泛化能力,有望应用于非炎性主动脉病变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诊断 多种染色病理图像 非炎性主动脉病变 中膜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慢性消耗性疾病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雨田 王英丽 +2 位作者 王晓华 包静月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6期71-78,共8页
鹿慢性消耗性疾病是由朊病毒引起的一种鹿科动物渐进性致死性传染病,在北美处于失控性传播和蔓延态势,近年来在欧洲也时有发生。该病的病原因子通常情况下难以被灭活,尤其在野外几乎不可能被清除干净。因此,开发适应于各种组织样品和环... 鹿慢性消耗性疾病是由朊病毒引起的一种鹿科动物渐进性致死性传染病,在北美处于失控性传播和蔓延态势,近年来在欧洲也时有发生。该病的病原因子通常情况下难以被灭活,尤其在野外几乎不可能被清除干净。因此,开发适应于各种组织样品和环境样品的快速、灵敏、准确的检测技术,对于预防鹿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大规模暴发和蔓延非常必要。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鹿慢性消耗性疾病检测方法的研究概况,包括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和体外扩增等检测方法,比较了不同检测方法的特点和使用范围,以期为鹿慢性消耗性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慢性消耗性疾病 检测方法 组织病理染色 免疫学方法 体外扩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纤维素膜在细胞培养和染色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泓 王亚东 赖卓胜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9-90,共2页
目的提供一种新的用于细胞培养和病理技术的支持介质。方法应用硝酸纤维素膜培养细胞和病理染色并与常规方法培养细胞的比较。结果细胞生长良好,形态正常,染色后结构清晰,与常规玻璃培养的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硝酸纤维素膜具有良好的... 目的提供一种新的用于细胞培养和病理技术的支持介质。方法应用硝酸纤维素膜培养细胞和病理染色并与常规方法培养细胞的比较。结果细胞生长良好,形态正常,染色后结构清晰,与常规玻璃培养的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硝酸纤维素膜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及化学稳定性,无细胞毒性作用,同时对细胞有较好的亲合性,可以替代玻片,较玻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纤维素膜 细胞培养 应用 病理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猪HEV流行病学调查和组织病理学观察
7
作者 娄永志 辛娇娇 +1 位作者 索朗斯珠 贡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94-99,共6页
为掌握西藏猪戊型肝炎病毒(HEV)流行情况,本试验采集西藏藏猪血清样本313份,西藏林芝约克猪肝脏样本53份;对藏猪血清进行HEV-IgG抗体检测,并进行t检验分析;对约克猪肝脏样本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HEV开放阅读框2(ORF2)... 为掌握西藏猪戊型肝炎病毒(HEV)流行情况,本试验采集西藏藏猪血清样本313份,西藏林芝约克猪肝脏样本53份;对藏猪血清进行HEV-IgG抗体检测,并进行t检验分析;对约克猪肝脏样本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HEV开放阅读框2(ORF2)基因保守区域,对RT-PCR阳性产物测序后进行系统发育进化和同源性分析,确定西藏猪HEV基因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阳性肝脏组织进行病原定量和病理分析。结果显示,313份西藏藏猪血清样本中HEV-IgG抗体总阳性率为35.46%(111/313),其中,公藏猪和母藏猪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9.31%(68/173)和30.71%(43/140);1~2月龄仔猪、2~4月龄保育猪、4~6月龄育肥猪和8月龄以上猪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87%(17/61)、32.93%(27/82)、43.00%(43/100)和34.29%(24/70)。西藏约克猪肝脏样本中检测到2份HEV RNA阳性样本,分别命名为TLZyork1和TLZyork2,GenBank登录号为PP464289和PP464290,拷贝数为3.15×10^(3)和2.81×10^(4)copies/mL,与HEV 4a、4b、4c、4d基因型同源性为73.9%~97.4%;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约克猪TLZyork1和TLZyork2均属于HEV 4d基因型。约克猪HEV RNA阳性肝脏样本H.E.染色结果显示,肝脏组织中大量肝细胞水肿,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呈气球样变性,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等。综上,西藏藏猪和约克猪中存在HEV流行,提示相关部门应进一步重视对西藏猪HEV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猪 约克猪 戊型肝炎病毒(HEV) 流行病学调查 组织病理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喜树碱对抗青光眼滤过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维持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夏丹 孙红 +1 位作者 刘溢 袁志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1背景眼外滤过手术一直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术式,而其术后滤过道瘢痕化是导致青光眼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找有效和安全的抗瘢痕药物是抗青光眼滤过手术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评价HCPT对结膜... 1背景眼外滤过手术一直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术式,而其术后滤过道瘢痕化是导致青光眼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找有效和安全的抗瘢痕药物是抗青光眼滤过手术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评价HCPT对结膜下滤过泡的抗增生作用及其最佳剂量。方法12~16周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制作抗青光眼滤过手术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丝裂霉素C(MMC)组、0.3g/LHCPT组及1.0g/LHCPT组,每组10只,均取右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中在不同组兔眼巩膜表面及巩膜瓣下分别放置含生理盐水、0.3g/LMMC、0.3g/LHCPT及1.0g/LHCPT的棉片5min。于术后l、4、7、14、21、28d用Icare眼压计测量眼压;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术眼滤过泡情况以评价各种药物的疗效,球结膜、角膜、前房炎症反应、虹膜周边切口及晶状体混浊情况,加前置镜后观察视网膜情况,以评估药物不良反应。于术后7、14、28d分别处死3、3、4只动物,取术眼5mm×5mm手术区组织,包括球结膜、结膜下组织及巩膜,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三重染色,比较各种药物的抗纤维组织增生效果。采用Kaplan—Meier分析比较各组兔术眼功能性滤过泡的生存时间。结果各组伺实验兔术眼的眼压随着时间的变化明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0.79,P=0.00;F时间=85.34,P=0.00;F交互作用=2.13,P=0.01),其中MMC组和1.0g/LHCPT组术眼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值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和0.3g/LHCPT组仅能分别维持低眼压至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术后生理盐水组、MMC组、0.3g/LHCPT组及1.0g/LHCPT组术眼滤过泡存活时间分别为(11.3±2.8)、(19.5±2.4)、(13.3±2.2)和(20.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11.92,P〈0.01),1.0g/LHCPT组术眼滤过泡存活时间较其他组明显延长。术后7d内,各组术眼滤过泡面积和高度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14、28d,生理盐水组和0.3g/LHCPT组较1.0g/LHCPT组与MMC组的滤过泡面积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表明,MMC组与1.0g/LHCPT组术区组织中炎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膜下组织中纤维细胞增生量下降,胶原纤维染色减少。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局部应用1.0g/LHCPT能抑制术区组织的炎症反应和胶原纤维的增生,有效降低眼压,且功能性滤过泡维持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衍生物 羟基喜树碱 抗纤维化药物/用法 剂量 青光眼/手术 药物疗法 高眼压 组织病理学技术/苏木精一伊红染色 Masson三重染色 小梁切除术/滤过泡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